信仰小知識一百一十三「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遠離惡事」 by 陳志聰牧師
每年11月第四週的禮拜四為「感恩節」。雖然一開始感恩節為美國的節日,目的是為了紀念美洲原住民對乘著「五月花號」來美洲的英國清教徒,給于援助和熱情的接待,並感謝上帝帶領,因而產生的節日。不過今日的感恩節已成為全球教會的節日,許多基督徒也趁著這個節日來向上帝獻上感恩,並彼此給予祝福,直到如今。其實不只是在感恩節這天,基督徒應該要天天在各項事上,向上帝獻上感恩。使徒保羅在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書信中,明白地寫下「基督徒每日生活守則」。帖撒羅尼迦前書5:16-22記載:「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這段經文指出「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遠離惡事」是所有基督徒應當要遵守的,並且是「無時無刻地、不停息地」做這四件事。其實保羅勸勉教會要勤做這四件事,主要的目的是要看重在基督裡的人際關係。 1.「要常常喜樂」原意是要人總是存喜樂的心彼此問候。我們都希望人們以喜樂的態度對待我們,都討厭人家看我們的時候總是以欠他錢的臉色回應。因此,總是存喜樂的心彼此問候,是一種在基督裡彼此相愛的行為展現。喜樂的教會所表現出來的熱情,總是會吸引人來參與。當然,這樣的喜樂常與團契生活、敬拜生活在基督裡連結在一起,才是真喜樂。 2.「不住的禱告」除了存在於人與上帝的關係,也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個常常彼此代禱的教會,一定也會常常彼此關懷、彼此分享、彼此扶持。這樣的關係並非是建立在吃喝玩樂上(雖然有時這也很重要),而是建立在一個健康穩固的屬靈基礎上。因此當有人提出困難或傾吐自己的苦水時,除了給他意見或幫助外,我們還需要為他禱告,求聖靈來幫助他。有時候這會使他的努力事半功倍。 3.「凡事謝恩」原文的「謝恩」為動詞,意指不只是內心感謝,還要以行動獻上感恩。意思就要基督徒要「知恩圖報」。當感恩的對象是上帝時,我們就要以詩歌讚美、敬拜、服事、遵行上帝的話語、奉獻來回應祂。當感恩的對象是人時,無論事情大小,我們也要付出一點心意來回應人家。 4.「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其實內容很清楚,就是上帝所認為好的事,我們要殷勤去做。上帝所認為惡的事,我們要盡力遠離。自然我們就不會得罪上帝,又得罪人了。在與上帝,與人的關係也自然會慢慢好轉。盼望我們來積極學習這四件事,讓我們的每一天,都是值得感恩的節日。 ※若有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合作!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文山教會 > 信仰小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