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知識一百四十五「施洗約翰:得救從悔改開始」 陳志聰牧師 在新約聖經中,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本福音書中,前面幾章都會提到一位名叫「約翰」(意思為主是仁慈的)的施洗者,教會內俗稱「施洗約翰」,來與約翰馬可(教會傳統上認為是馬可福音的作者)、使徒約翰區分。施洗約翰的父親為撒迦利亞,是亞比雅班(祭司採輪職制共分為24班,亞比雅班為第8班,歷代志上24章有詳細記載)的祭司,母親伊莉莎白為祭司家族亞倫的後裔。我們可以說施洗約翰是系出祭司名門。因撒迦利亞與伊莉莎白並無子嗣,在聖殿獻祭禱告時,天使向撒迦利亞顯現,並預言施洗約翰的出生,是為了要使人回轉向上帝,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 一般史學家認為施洗約翰為艾色尼派(與法利賽、撒都該並列猶太三大教派)出身的先知。因為聖經中對他的描述,符合艾色尼派教徒的形象。在馬可福音1:4-6這樣說:「照這話,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在居住在曠野、施洗、穿著獸皮,吃的是曠野裡的天然食品,這些都符合艾色尼派這種刻意與世隔離的生活方式。不過,施洗約翰並非讓自己與世隔離。相反地,他勇敢地走入世界中,為主預備道路。當他領受呼召開始傳道時,所傳講的信息中心就是「悔改」。 「悔改」原本的意思是「轉向」。意即當一個人向前走時,突然往另一個方向走去。離開錯誤的道路,轉向正確的道路,這就是「悔改」。筆者必須承認,傳講這樣的信息,的確會使人不舒服,因為悔改首先要承認自己的錯誤、有罪的。不僅如此,還要放下自己過去所學、所堅持的理念,並承認上帝是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主宰,而不是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這無論對古代人,或是現代人來說,就好像難以跨越的藩籬。不過,這卻也是讓上帝來在自己生命中掌權的必經之路。很多人自以為是地認為,施洗約翰的洗禮與主耶穌的洗禮有衝突,人只要有信心可以不用悔改,就可以得救。這可是大錯特錯了! 馬可福音1:15主耶穌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主耶穌也傳講悔改的福音,與施洗約翰不同的是,主耶穌本身就是上帝國臨在世上的證明,並且要用聖靈來改變人的生命。一個人若不經過悔改,信主後會產生一種錯覺,心裡還是認為自己是生命中唯一的主人,這是一種內在的驕傲。也就會越來越不降服於上帝的旨意,離聖經的話語越來越遠。在上帝的眼中沒有義人,因此人人都該在祂面前悔改。任何想要跟從主耶穌的人,必須先在上帝面前悔改認罪,求主赦免以及聖靈充滿。這是因信得救的第一步,也是生命改變的開始。盼望我們一起來學習,降服在上帝的旨意,跟隨主耶穌的道路,讓上帝的話語和聖靈充滿我們,改變我們的生命,並使其成為更美好的人生! ※若有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合作!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文山教會 > 信仰小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