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知識一百四十六「撒種的比喻」

張貼者:2014年7月11日 晚上11:28未知的使用者
信仰小知識一百四十六「撒種的比喻」 陳志聰牧師
    以賽亞書6:9-10上帝吩咐先知以賽亞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這段經文上帝用嘲諷的語法對以賽亞說話,意思是這些不聽話的百姓若是繼續堅持自己的道路,下場就是不得醫治,離開上帝的恩典。在馬可福音4:1-20中主耶穌以撒種的比喻來對百姓講道。比喻中有一位撒種的人(講道者)、種子(上帝的話)與四種土壤(四種聽道者)。主耶穌比喻中的情境對於農夫來說並不陌生,甚至是當時就連不是農夫都知道的常識。當時以色列的降雨量不多,也沒有現在的灌溉系統可以幫助耕種。因此農人先將種子撒在地上,然後再蓋上一層土壤來幫助保水。這樣一來,撒種子就要慎選土地不能亂撒,避免無法產生作物。有趣的是,門徒們聽不懂這比喻的含意。主耶穌便引用以賽亞書6:9來諷刺百姓(或是門徒們?),就和以賽亞那時代的百姓一樣,有聽沒有懂,沒有警醒的心。當然,主耶穌並不會放棄他們,反倒是更細心地教導他們。
    傳揚上帝話語的人,將上帝的信息傳給人。同樣的信息傳出去,卻得到不同的反應。撒在路旁被飛鳥吃盡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一來就被奪走了。聽道者喜歡用人的方法來來處理事情,不願意用上帝的方式。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歡喜領受上帝的話語,心中卻沒有生根。所以只要一遇見困難挫折,就離開上帝。撒在荊棘裡的,就是聽道之後還是無法擺脫世俗的煩惱、憂慮、私慾,又回去過沉淪的生活。撒在好土地上的,代表一個人聽道後接受,並順服上帝的話語去行。有結果子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主耶穌這樣說並非是刻意把人分類,而是要人省察自我,是不是有認真將上帝的話語放在心裡,並去活在真實的環境中。
    其實這四種人我們並不陌生,可能是我們身邊的人,也可能就是我們自己。雖然理想上大家應該要成為那好土地的人,但是我們常常是成為前三種人卻不自知。我們是否常常看見別人的缺點,然後加以評論?當自己面對做不到的事情,在上帝面前流淚哭訴,承認自己的軟弱。當看見別人做不到要求,展現出軟弱的姿態,卻在一旁觀看,甚至批判。我們應該要自我警惕。哥林多前書9:26-27保羅說:「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保羅寫信勉勵他人,也提醒自己。一個相信主話語的基督徒,其行為必會彰顯出上帝的榮耀來。因為相信,所以會倚靠,然後去行。反之,若不相信就不會倚靠,自然就行不出來。當基督徒知道生命的意義在於回應上帝的話,自然就能朝著屬天的道路走,也會學習克服自身的軟弱,結出新生命的果子來。教會的奮興取決於大家是否有一顆願意為主得勝,共同付出,向前邁進的心。盼望大家重新立志,成為基督裡的好土地,使自己的生命榮耀上帝,使教會成為社區的祝福!


※若有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合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