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知識一百零一 「除酵節」

張貼者:2013年8月23日 晚上11:40未知的使用者

信仰小知識一百零一 「除酵節」 By陳志聰
    如果常看《聖經》的人,可能會被猶太人傳統節期「除酵節」與「逾越節」搞混。舊約部分經文將這兩個節期分開來描敘,但新約則將其合在一起描述。那是因為本來「除酵節」與「逾越節」為兩個節日,但是到了主耶穌的時代就合併為一個節日(馬可十四1與路加二十二1皆記載「除酵節又稱逾越節」)。原因大概是因為「除酵節」緊接著「逾越節」宴席之後,就直接算在逾越節期裡面。
    「除酵節」的由來,記載於《出埃及記》十二章以及十三章3-9節、《利未記》二十三章6-8節。主要是紀念上帝帶領猶太人離開埃及時的匆忙,甚至連所帶的麵團都來不及發酵作餅。「除酵節」是從猶太歷尼散月十五日開始,於吃逾越節的宴席(正月十四日)後一連七天,百姓都要吃無酵餅。尼散月為猶太曆的正月(一月),相當於我們國曆的三月至四月中之間。那麼,「除酵節」要做些甚麼呢?百姓要在家吃無酵餅七天,請要除去家中一切有酵的食物。在古代是自己拿有酵的食物來燒。不過現代以色列不可以隨意當街燒東西,因此通常會幾戶人家聚集起來,請專人協助燒掉有酵的食物。「除酵節」七天都要獻火祭給上帝,且第一天和最後一天有「嚴肅會」,百姓一定要參加,不可做工。「嚴肅會」的重點是悔改,因此當天四分之一的時間要讀律法書(舊約聖經),四分之一時間要在上帝面前認自己與列祖的罪。其餘的時間用來敬拜上帝,且禁食禱告(參尼希米八18-九1-4)。
    那麼,「除酵節」的記載對基督徒的屬靈意義是甚麼呢?應該鼓勵自己「務要脫離舊我,追求聖潔生活」。我們需要脫離舊我的思考、過去的罪惡,來追求與主同在的聖潔生活。主耶穌將「酵」比喻為不好的教訓,也以「酵」比喻為天國。「酵」其實是在講人所接受到的思想,而「發酵」則是講這個思想所帶來的影響。當一個人接受天國的思想,一點一滴地在他的生命裡發酵,自然就成為追求聖潔且具有影響力的人(馬太十三33)。反之,當這個人接受不好的思想,當這個思想逐漸膨脹發酵,就會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馬太十六6,11-12)。因此先為自己「除酵」這個動作是非常重要的,意思是將自己放在上帝面前,敬虔地悔改認罪。不是只有在「除酵節」或「嚴肅會」來做這件事,而是時時刻刻地存謙卑的心來行。
    主耶穌基督成為「逾越節的羊羔」擔當我們眾人的罪,獻上「贖罪祭」。但是贖罪之後我們仍需要過聖潔的生活,不可以回到罪惡的生活中。無論是「以基督的心為心」或是「WWJD(What would JESUS do)」這類的標語,都在提醒我們「務要脫離舊我,追求聖潔生活」。雖然我們肉體與心靈軟弱,但是懇求聖靈幫助我們,學習緊抓住主耶穌的應許,透過對這應許的信心,快步行走天路。

※若有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合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