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知識一百零三 「士師記:不斷地背叛與不斷地挽回」 By陳志聰
台灣曾有一個藝人因遭受災難,受到教會兄弟姊妹的幫助,因此受到感動,就悔改受洗成為基督徒。豈知過沒多久,因為覺得這個信仰不夠靈驗,居然就轉信泰國白龍王,成為他的弟子。就台灣多數人而言,「有求必應,隨求隨得」一直是是否接受這個信仰的守則。但是這樣的觀念卻是把神的位格看得比自己還低,就好像是自己的「跑腿小弟」一樣,我要甚麼你就一定要給我。曾經有新聞報導過,當「大家樂」、「六合彩」開獎之後,垃圾場與堤防邊立即跑出許多「流浪神明」。原因是開獎前大家都將神明迎回家,希望可以得到中大獎的「明牌」。開獎後沒想到都沒中還賠錢,就憤而將這些神明丟棄,造成「流浪神明」這種奇怪現象。當然,聖經明白地教導我們不可敬拜人所雕刻的偶像,因為人的位格遠比這些木頭偶像來的高。我們應該要敬拜的,是那位看不見的創造主宰,唯一的真神上帝。
當約書亞成為摩西的繼承者,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他並沒有設立新的領導者來帶領百姓,就這樣去世了。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是祭司的首領,主掌上帝的聖所與獻祭等職務。在約書亞過世不久,以利亞撒也過世了,這似乎暗示著以色列人即將離開上帝,因為敬拜與軍事的領導者都不在人世。雖然一開始以色列人仍會求問上帝,並且照著上帝的指示去征戰。他們卻沒有聆聽上帝的警告,沒有將這些迦南地區的人趕出去,反倒是留下來成為自己的工人。雖然上帝親自差派天使來警告以色列人,這些百姓聽完之後也放聲大哭,還向上帝獻祭。表面看起來似乎有悔意,實際卻是陽奉陰違,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以色列人與迦南人在一起時間一久,就產生情感,然後開始通婚。接下來,就開始隨著另一半去拜迦南地區的神明:巴力、亞斯她錄。『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士師記 2:3)上帝的話果真應驗了。以色列人沒有遵守他們列祖與上帝的約,離棄上帝去拜假神。當然,這樣的行為必定遭致災難,他們不斷地遭受到迦南人的欺壓。當他們每當受到欺負,就想起了那慈愛的上帝,呼求上帝的拯救。上帝也不斷地興起「士師」(希伯來文審判者之意,為當時的軍事領袖)來拯救以色列人。
當人活在恩典中太久,往往會忘記自己當初為什麼會得救。然後就會去自己發展出一套理論,來支持自己的對上帝的不順服。上帝並沒有要求我們給祂甚麼東西。事實上,上帝甚麼都不缺,真正有缺乏的是我們。但是有時候人會因為貪婪、過多的慾望、邪惡的引誘、舒適的生活而離開上帝,轉向那黑暗的一方。盼望我們可以常常謹記上帝的教導,倚靠主耶穌的救恩和聖靈的引導。常常地以讀經、禱告、聚會、禮拜來彼此交通,與主親近。這是遠離惡事的最好方式。
※若有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