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知識一百二十八「一起禮拜,或分開禮拜?」 陳志聰牧師 在教會中不同年齡層「要一起禮拜,或分開禮拜?」在近數十年來在教會界一直被拿出來討論。這是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因為贊成與否都有其理論基礎與神學立場。當然,也有教會為了辯論這個,結果鬧得大家都不愉快。「贊成全年齡一起禮拜」的人,大多是認為這與「合一敬拜」有關係。上帝本來就創造不同族群、不同年齡層的人。聖經也教導萬國萬民都要來敬拜上帝,這當中一定也包涵不同年紀的人,因此一起敬拜是合宜的。主耶穌也說過不要阻止小孩到祂那裏去,我們在主裡的團契關係也是不分年齡的,那麼大人當然也沒有權力阻止小孩與大人一起禮拜。以上大概是主張「贊成全年齡一起禮拜」的主流意見。 接下來我們來看「贊成分齡禮拜」人的看法。主耶穌十二歲才上聖殿參加祭拜,祂也順服這樣的規矩。在那之前通常是在家學習信仰,或是在會堂中由猶太教師教導。萬國萬民的敬拜也不一定在同一處,普世教會的概念就是在不同的國家、不同民族中,大家都一起來敬拜上帝,所以也不用拘泥大人小孩一定要一起禮拜。況且大人小孩習慣理解的方式不同,大人能聽得懂的講道,小孩子未必聽得懂。大人坐得久,專注力較夠,小孩子就不太能做到。因此「合一敬拜可以在不同時間、地點」來執行。以上大概是主張「贊成分齡禮拜」常有的看法。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有一個疑惑:「哪一種比較好呢?」看起來都有聖經根據呀!也都合情合理呀!其實筆者認為:「都好!」只是要看教會的需要,以及場地的限制來做調整。禮拜場地大的教會,比較可以做到全年齡的禮拜需求。場地小的教會可能就需要分齡處理。此外講員的講道能力也很重要,要如何講道使老到少都聽得懂,實在不簡單。年紀大的人喜歡聽的笑話,年紀小的人可能就聽不懂。甚至使用的語言習慣可能也不同,尤其在多元文化表現的都市中,大家更能體會到這點。因此教會應當對自己的內部成員構成,有一定的現實感,知道要怎樣處理才合於大家敬拜上的需求,並且遵行聖經的教導來行。 當然,路不是只有兩條可以走。像我們教會在禮拜中有準備兒童短講,短講之後邀請孩子們回到主日學的教室去作活動,這就是「第三條路」。讓孩子們可以參與禮拜,又可以避免干擾到彼此,這是一種方式。當然可能也不是最好的方式,或許還有其他條路等待我們去發掘。筆者認為,禮拜中最重要的是「敬拜上帝」、「遇見上帝」、「回應上帝」這三點。要如何使人來「敬拜上帝」、「遇見上帝」、「回應上帝」,這是禮拜設計中需要詳細考慮的要素。盼望眾教會能夠暫時拋開對於禮拜形式的歧見,共同尋求上帝的旨意及解決之道,在禮拜中「敬拜上帝」、「遇見上帝」、「回應上帝」。 ※若有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合作!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文山教會 > 信仰小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