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知識八十五 「不是廢掉,乃是成全」

張貼者:2013年5月4日 下午6:32未知的使用者
「不是廢掉,乃是成全」 By陳志聰
    人類經歷啟蒙時代、工業革命時代,乃至現代的雲端時代,有許多過去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一一被拿出來檢驗,甚至被推翻。《聖經》也是一樣,有許多內容被近代的人歸類為「神話」或是「象徵性的隱喻」,例如創世紀伊甸園的故事,或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故事,都被歸類為「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事件,或是「某種道德教育故事」。事實上,這樣的分類法早在主耶穌的時代就有人提出了。當時猶太教中的撒都該教派就是其一,他們只接受律法,不相信天使、魔鬼與復活的事,他們認為人的理性可以解釋一切,並且拒絕接受摩西五經以外的先知書教導。他們將希臘哲學與摩西五經作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神學。法利賽人則是相反,他們接受一切從舊約聖經來的教導,並且相信天使、魔鬼與死人復活的說法。不僅如此,他們還將上帝的誡命作「更進一步的解釋」,並且「發明」了許多人可以討上帝喜悅的方法,讓人摸不著頭緒。
    主耶穌曾針對《聖經》內容提出祂的見解,馬太福音5:17-18主耶穌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真理是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的,因為真理是從上帝的話而來的。祂接著在馬太福音5:19說:「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上帝要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是從這個人有沒有守住上帝的話語,以及教導他人守住上帝的話語來看。若是這個人有守住上帝的話語,不同於撒都該人的刪刪減減,或是法利賽人的加油添醋。他也教導人去如何去行上帝的話語時,必然會導致一個結果:「造就自己與幫助他人」。
    著名的哈佛商學院教授,同時也是名傑出的會計師克雷頓‧克利斯汀生說:「上帝不會依我賺多少錢或做多少事來衡量我,祂會依我曾幫助過多少人來衡量我的一生。」當我們越去了解上帝的話,就會越能知道如何以實際的行為去幫助人。主耶穌在馬太福音5:20說:「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這裡所講的「義」是指「正確、正義的行為」,簡言之就是上帝的百姓去實現上帝的誡命,所呈現出來的行為。主耶穌並沒有廢掉舊約,也沒有廢掉過去先知們所講的話。主耶穌來是要應驗這些話是實在的,是真實的,是上帝永恆不變的應許。主耶穌也以上帝的話語來教導人、幫助人。身為主耶穌學生的我們,也應當效法祂的教導,認真去看待上帝的話語,不要輕易地隨著世上的風俗學說起舞,而是要堅定意志地跟隨主耶穌的腳步走。
※若有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合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