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知識八十八 「這世代的失望與盼望」

張貼者:2013年5月25日 凌晨12:18未知的使用者

「這世代的失望與盼望」 By陳志聰
    失望是會被繼承的。台灣的社會運動在70-90年代前期一直是非常蓬勃有朝氣的,直到90年代後期時似乎有點後繼無力。雖然有零星大型規模的抗議活動,仍然激不太起人民對國家的關懷,僅止於電視節目天花亂墜的名嘴而已。常聽前輩們說,過去大家為了台灣的民主進步,或是社會議題挺著熱情走上街頭抗議。如今卻看見這個世代整天窩在電腦前,對於新聞內容沒有興趣,熱情也僅止於Facebook的塗鴉牆。為什麼會這樣呢?綜觀過去這些在學生時代對社會運動、公共議題熱心努力的人,出社會成家立業後,被這些現實生活的困境所壓垮。從過去的理想主義者,成為完全的現實主義者。「抗議有甚麼用?走街頭有甚麼用?為人民發聲有甚麼用?回公司還不是有做不完的事,回家還不是要做家事,薪水還不是一樣低…..。還不如顧好自己的事,把那些時間拿來努力打拼升職、賺大錢來得實際。不然就去上一些課程,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還可以累積年假出國玩一趟呢!」這些聲音無意間向我們的下一代傳達一種觀念:「自己過得好最重要,別管公共事務」。這樣的失望就不斷地一個世代接著一個世代,繼承下去。
    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後書3:2-7說:「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呢?是因為在人心中沒有盼望,所以只專注於自己的利益導致。保羅在提摩太前後書一再鼓勵提摩太,在這看似沒有盼望的世界中持守真道。因為主耶穌從死裡復活,成為我們末後的盼望。基督徒也應當成為這世界的亮光,將這盼望延續下去。回想過去,基督徒們在廢除奴隸制度、建立社福體制、建立及改善醫療環境、民主政治、環境保護上一直努力不懈。是因為大家共有一個盼望,就是馬太福音6:10主耶穌所教導我們:「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就是按著聖經的教導、聖靈的感動,治理上帝所託付給我們的世界,使人人都能親身經歷到活在上帝國的感受。
    提摩太後書3:14-17說:「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聖經所教導我們的,不是「四大皆空,不問凡塵俗事」的觀念。而是勇敢學習主耶穌「道成肉身」的犧牲奉獻。因此我們更要努力地在真道上紮根,並且在所生活的台灣社會上勇敢發聲,實際地參與各項公共事務,成為各角落的光和鹽。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看見盼望。

※若有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合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