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知識一百一十 「萬聖節與我何干?初探萬聖節意義」 By陳志聰 「基督徒該不該慶祝萬聖節?」那應該先討論一下,萬聖節是幹嘛的。「萬聖節」(又稱諸聖節、聖徒紀念日等)是為了紀念過往的聖徒,以效法他們的腳蹤,所產生的節日。教會傳統的紀念方式是在當天晚上,於教堂裡或教會公墓中,點燭、唱詩歌舉行追思禮拜。旨在地上聖徒與天上的聖徒有個屬靈的連結。但是近年來由於部分歐洲地區的異教傳統開始流行,與萬聖節做連結,又在商人炒作之下,進而演變成「西洋鬼節」而大肆慶祝。使得大家對原本萬聖節該有的屬靈意義產生混淆,甚至將萬聖節等於是鬼節。這是非常值得基督徒注意小心的。世俗的傳統與勢力,往往會因為媒體、部分人的故意曲解,將原本應該屬上帝的東西,轉化成世俗的東西。包括「聖誕節」也漸漸有世俗化的傾向,許多人還以為是聖誕老公公的生日咧!台灣的教會大多不過萬聖節(還是有教會會過萬聖節),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有清明節可以紀念過往聖徒,所以不需再另立一個節日來紀念。 在台灣一般學校、機構或是娛樂場所所過的「萬聖節」,其實應該是「萬聖夜」(諸聖主日前一晚)。在古時歐洲異教有驅鬼的慶典活動,人們會扮鬼藉以達到驅邪的效果。當基督教進入之後,為了改變這樣的異教習俗,就轉化成「緬懷過去聖徒」的追思感恩活動。將充滿著黑暗與邪惡勢力的慶典,轉化成光明且充滿感恩的節日。可惜的是,在媒體與商人的炒作之下,使大家都認為「萬聖節」、「萬聖夜」就是「西洋鬼節」,抹消本來所應有的屬靈意義。筆者在此整理幾個相關的重點,供大家參考。 1、「萬聖節」(諸聖節)原本紀念在教會歷史中為基督殉道的聖徒。後來擴大延伸至紀念所有已逝的基督徒,以宣揚「聖徒相通」的教義,通常於11月第一主日紀念。因為台灣多數教會有過「清明節」,因此就不過「萬聖節」。 2、「基督徒萬聖節不應該扮鬼」。不同於坊間的「萬聖節慶」以妖魔鬼怪為裝扮。萬聖節本是一個莊嚴且溫馨的節日。再來,基督徒在街上扮鬼作怪也不合宜。因為光明的兒女不需要與世俗鬼怪的傳統為伍。更何況主耶穌這麼盡力趕鬼,我們為何要當鬼?不過,近來有基督徒提倡在此節日打扮成小天使上街遊行,轉化大眾的錯誤印象,並教導其正確意義,這倒是可行。 3、「萬聖節」代表色為「白色」,佈置以蠟燭為主。不是南瓜頭,也不是巫婆。 4、切勿教導孩子「不給糖就搗蛋」的萬聖節遊戲。其實這在國外也有很多家長反對這個遊戲。理由很簡單,這會間接教導孩子只要吵鬧就有糖吃的心態。 基督信仰認為人死之後不會成為「鬼」來害人,也不會有任何法力保庇子孫。這與華人傳統不同。過萬聖節應將重點放在上帝在過往聖徒身上所彰顯出美好的德行,以及上帝在他們一生中所做奇妙的作為。當然,基督徒過不過萬聖節在台灣其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要與上帝同行,過聖潔的生活。 ※若有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合作!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文山教會 > 信仰小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