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0 題目:自我評量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0年12月2日 晚上8:39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0年12月2日 晚上8:42 ]
題  目:自我評量
講  員:陳勝三牧師、講稿整理:張昭仁弟兄
聖經節:羅馬書12章3節;撒母耳記上9章1~10節;15~21節
 
    希臘哲學教人首重認識自己,這的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曾留下一些名言,如:「走路若抬頭看天上的星星,極可能會掉入水溝。」曾有人請教他:「什麼事情最困難?」他回答:「了解自己最困難。」又問「那什麼事情最容易呢?」「忠告別人最容易。」這真是至理名言。人真能認識並看輕自己是極重要的一件事,若深知自己的短處,而謹慎行事,必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或失敗。能清楚知道自己的長處、能力、恩賜,而善加運用,必定會有所成就。保羅在羅馬書12:3所要勸勉信徒的正是在此,他要人認清自己,勿高估自己,免得在教會生活中,看不起他人,批評別人的服事,或難以與人配合同工。也不要過於貶低自己,以致縮手不作工。這一節的希臘文中有四個「think」,意即「自以為」或「衡量」。
一、錯誤的認知:在自我評量時,可能有兩種錯誤。
  1、高估自己:
    錯誤的認知,超過應有的實際估計,以致過度樂觀,甚至高傲,反而造成不好的後果,像是卡債問題就是過度擴張財務信用的後果。保羅在林前1:26-29,提醒信徒要謙卑,勿自誇或高傲,富有的不可看輕窮人,早期的聖餐就像是晚餐,富有的人吃飽有餘,卻未分給窮人。早期台灣的信徒也都是低階層的人,一般人看不起信「番教」的信徒。其實「驕必敗、謙受益」,上帝的話在箴言18:12「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言16:18「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都強調訓誡人不可驕傲。
在機上有個自視甚高的教授,旁邊坐的是一位軍官,因為無聊,教授想賣弄自己的學識,就提議和軍官玩猜謎遊戲,卻被軍官愚弄了一番,輸了面子和裡子。有時我們就像這位教授高估自己而失敗,在教會生活中,我們不可高估自己,而看輕別人的服事。
  2、低估自己:
    有些人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教會事工也推說「我沒恩賜」,以致什麼都沒做,其實這是一種推辭,過度低估自己。這就像是馬太福音25:14-30中,主人將家業交給僕人去運用,那領一千銀子後埋藏起來沒有賺取更多的僕人,主人對他的評價是:「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有一天我們在上帝面前,如果是什麼服事也沒做過,可能上帝也對我們有同樣的評語。
二、合宜的自我評量:
恰當的自我評量是評估的恰到好處,不過也不是不及,而是照上帝所賜的信心來衡量,不再是以自己的意思來看自己。我們是上帝的創造,雖然微小,但卻是上帝所寶貝的,當我們與上帝建立正確的關係,將自己獻在上帝的手中,不再有自己的主權,樂於被上帝所用,則必會如提後2:20-21所說成為上帝合用的器皿。
當基督徒以信心獻上自己為活祭,我們會明白,人實在算不得什麼,是塵土所造,卻是尊貴的,有上帝的形象(創1:26-27),有上帝的靈的生命(創2:7),更是用「重價買來的,所以要榮耀上帝」(林前6:20)。所以我們對自我的評價不再一樣,應謙卑的受上帝所賦予的恩賜,盡力服事,來榮耀上帝。
撒母耳記9章記載,掃羅王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他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個頭,也是一位善戰的勇士,這樣的人往往容易驕傲。但是他是一位謙卑的的人,知道自己的身分,知道敬畏上帝。「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嗎?」所以他受上帝揀選為王。可惜他後來有所轉變,忘記自己的身分,不聽上帝的吩咐,以致失去王位。也許我們有某些恩賜,也被上帝使用,像掃羅戰無不勝,但是否持守原來謙卑倚靠上帝的心志,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透過今天讀的聖經節,來思考我們應該如何評量自己,摩西是最好的例子,40歲前他過著王宮的生活,身份、地位、學問兼備,身體又勇壯。他因憑著血氣而犯罪殺人,逃亡到米甸,成為幫別人牧羊的人,時間達40年之久。在他回應上帝的呼召時,卻認為自己能力不夠,但是上帝要的是我們所擁有的,而不會要求我們做不到的,即便只是一支杖,就足以完成上帝的工作。上帝要我們照祂所賜的信心和恩賜,以此自我評價,認識自己的身分,樂意擺上自己所有的來服事上帝,榮耀上帝的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