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 題目:看上帝的面 講員:鄭仰恩牧師

張貼者:2010年11月29日 凌晨12:34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文山教會管理員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0年11月29日 凌晨1:09 更新 ]

題目:看上帝的面

講員:鄭仰恩牧師,講稿整理:張昭仁弟兄
經節:創世記32章22~32節,何西阿書12章3~6節
 

以色列的先祖雅各與上帝有兩次深刻相遇的經驗,兩次都發生在晚上。也因此,猶太學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Elie Wiesel認為,雅各的人生可以切為兩半,他白天過世俗的生活,追求物質的享受,晚上則是靈性經驗的時候,是他和上帝相遇的時刻。

第一次相遇記載在創世紀,雅各離開家鄉、開始走上人生旅途後,從別是巴往哈蘭去。晚上取一塊石頭當枕頭,睡覺時夢見一個天梯,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上帝向他顯現,並且應許要與他同在,祝福他,引領他。他醒來後說:「上帝真的在這地,而我竟然不知道。」接著又說,「這個地方何等可畏,這就是上帝的殿,是通往天堂之門。」早上起來,他就將石頭立起來為柱,在上面澆油,並將那個地方取名為「伯特利」,意思就是「上帝的殿」。到今天,研究禮拜學的學者仍然稱禮拜(敬拜上帝的作為)為「雅各的天梯」。

第一次相遇的經驗只是開始,因為雅各還沒有真的經歷人生的種種挑戰和困境,也沒有真正和上帝面對面,他還沒有真正經歷到上帝恩典的力量、改變的力量,直到第二次會面,也就是今天經文提到的在雅博渡口和上帝(或是上帝的使者)相遇的故事。在這第二個故事裡,雅各和上帝摔跤,結果他在事後將該地取名為「便以利(毘努伊勒)」,意思就是「上帝的面」,因為他面對面見了上帝,性命卻仍得保全。

今天我們要從雅各的故事來看雅各和雙生兄弟以掃的會面,以及雅各和上帝的會面。

一、雅各人生和以掃的宿怨和心結:

雅各的人生故事相當複雜,也很富戲劇性,從創世紀25-35章都是以他為主角。不過,我們今天所讀的另一段經文,何西亞書12.3-5,很精簡地描述了雅各的一生:「(他們的祖先)雅各還在母胎的時候,就開始跟他哥哥以掃爭鬥,長大後又跟上帝抗爭。他跟天使摔角得勝,哭求天使祝福他。上帝在伯特利遇見我們的先祖雅各,向他說話。」若再加上12.12:「先祖雅各逃難到美索不達米亞;為了娶妻,他在那裏替人家放羊。」他的人生可以說是由七個動詞所組成:「抓住腳後跟、逃跑、服事人、牧羊、摔跤、得勝、啼哭」。雅各的人生是拼命追求、緊抓不放的人生,也是逃跑、欺騙、愛哭哀求的人生。

很有趣的,何西亞書12.12原文中的兩個希伯來名字「雅各」跟「以色列」正好描述他信仰旅程的起點和終點。雅各意思是「緊抓腳跟」或是「欺騙」,而上帝所賜的名字以色列卻是「搏鬥」、「堅忍」的意思。這兩字意思相關但帶有轉變的意義,因上帝的恩典介入了。我們將發現舊的雅各還在,但卻已經被轉變、改造為新的雅各,即以色列。

二、雅各以掃會面vs.雅各和上帝會面:

在今天的這段故事裡,雅各面臨了人生最大的危機。他年輕的時候欺騙兄長以掃長子的名分,後來更欺騙了老父的祝福,一個以「欺騙」起家的人,要如何去面對過去被他欺騙過的人?

雅各的作法:先派人去探消息,並以低姿態請安,雅各謙卑的態度表示他承認過去的錯誤與欺騙,並認定以掃為主人,且希望藉著見面禮在物質上賠償因長子名分所受到的損失。結果,以掃以沈默但卻快速的方式回應,我們聽到使者如此回覆:「我們遇見你的哥哥以掃;他已經出發,帶了四百人,要來跟你相會。(在此「相會」的意思當然是「要來找你算帳!」)」可以想見的,這個消息讓雅各大大的懼怕。於是,雅各先將家產財物分成兩批,然後再派大批人馬、財物當做見面禮,也是擋箭牌,差送到前面。他心裡想著:「我要用這些禮物贏得他的歡心,見面的時候,他也許會饒恕我。」(32.20-21)

試問,雅各在此的作法是不是另一次的欺騙?或者這是復和的起步?我們看雅各的一生,他並沒有像亞伯拉罕、以撒或約瑟那種英雄式的性格,他的人生表現也不出色。他或許運氣不錯,也有了財富和事業的成就,但他似乎總是受人擺佈(先是被強勢霸道的母親主宰,後來被母舅控制),從來沒有真正活出過自己。他是一個需要蛻變,重新做人的人。有趣的是,藉著鬥力、相摔,上帝轉化了雅各,讓他戰勝自我,讓他經驗上帝恩典的轉化力量,讓他成為以色列。毘努伊勒是雅各內心的十字架和轉捩點,他必須冒險,他必須超越自己,他挑戰上帝,也接受上帝的挑戰。在這之後,他才能成為堅強和堅定的人。然而,這一切都必須藉由和上帝「當頭對面」才能發生。

我們可以確定,雅各的作法顯示他是想要和哥哥和好。在這人生的重要關口,他很難得地向上帝祈求:「我祖父亞伯拉罕的上帝啊,我父親以撒的上帝啊,求你垂聽!上主啊,你曾經吩咐我回故鄉,到我家族那裏去,並且說要使我事事順利。我不配領受你向僕人顯示的一切仁慈和信實。從前,我手裏只帶著一根杖渡過約旦河;現在,我卻帶了這兩隊人回來。求你救我脫離我哥哥以掃的手。我怕他來攻擊我們,連妻子兒女都殺滅。求你記住你自己的諾言,你應許我事事順利,要賜給我多子多孫,像海灘的沙粒,多得沒有人能夠數算。」(32.9-12)

換句話說,雅各渴求與上帝相遇… 盼望上帝幫助他解決人生最大的困境。各位兄姐我們是否有過這種經驗:「上帝啊,就是這一關,這一關若過了,我就萬事OK了。」不過,雅各的作法終究是人的方法,想要求和,想要協商,想要「搓圓仔湯」。後來,在經歷了雅博渡口的摔跤之後,雅各才發覺,解決「罪」的關鍵,不是交易或協商,而是上帝的恩典。

到底在「雅博渡口」發生了什麼事?32.22-24提到:「當晚,雅各起來,帶著他的兩個妻子、兩個妾,和十一個兒子渡過雅博河。他們都渡過以後,他又把所有的一切都運送過河,自己一個人留在後面。」面對以掃,這個愛恨交織、最讓他害怕、卻又應該是最親密的兄弟,背負著一生的重擔和罪惡感,害怕、慌亂的雅各… 這位孤獨者,獨自在河岸邊回顧、反省自己的人生,他似乎感覺到他的人生即將有大的轉變,但是會如何轉變,他也不知道。很顯然的,他對自己過去的人生是質疑的,甚至是悔恨的:孩提的記憶,和哥哥的爭執,在母親幫助下欺騙父親和哥哥,後來逃跑到母舅拉班那兒做工,和小妻子蕾潔的戀情,被迫和他不愛的大妻子結婚,他雖盡心服事舅舅,但也靠著聰明獲取了他的大部分財產。這些都是讓他困擾、驚惶、焦慮的原因。他是一個無法坦然面對自己過去的人,特別是他欺騙、不真實、用手段獲取勝利的人生。

接下來這段記載:「有一個人來跟雅各摔角,一直搏鬥到天快亮的時候。」(32.24) 這個陌生的攻擊者充滿神秘,他的身份是逐漸顯示出來的。在他那看似有限的表現(24, 25a)的背後,卻積聚著極大的力量以及強烈的啟示(25b),雅各向他祈求祝福,顯示他逐漸體認上帝存在的真理,後來的對話更讓他明白「啟示」的本質。

更戲劇性的是,「那個人看自己勝不過他,就在他的大腿窩上打了一下,大腿就脫了臼。那人說:「天快亮了,放我走吧!」雅各回答:「你不祝福我,我就不放你走!」那人問:「你叫甚麼名字?」他回答:「雅各。」那人又說:「從此以後,你不再叫雅各。你跟上帝和人搏鬥,你都贏了,因此你的名字要改為以色列。」(25-28) 在這場會面中,雅各對上帝是愛恨交織的,而上帝卻主動出擊,在見面中除去了他的驕傲,挑戰他的「緊抓不放」、「欺騙」與「自我中心」的特質, 上帝的目的:肯定雅各的堅持、搏鬥求勝的動機,但也除去他的自滿與驕傲,讓他學習愛上帝依賴上帝,願意真實面對上帝。

對雅各而言,這場會面既是勝利,也是失敗,上帝既肯定接納,也否定改造… 跛腳的雅各一擺一擺地,在初露的陽光中,成為新的以色列,帶著新的身份認同。在新的人生舞台上,新的雅各一擺一擺地出現,帶著恩典的記號,也帶著盼望的新記號,將開創以色列民族的新命運。

故事剩下部分可以說是延續雅各和上帝的會面。我們先讀33.4,「以掃跑來迎接他,擁抱他,親吻他;兩人都哭了。」接著是8-11節:「以掃又問:「我先遇到的那一群是做甚麼的?」雅各說:「那是作見面禮的。」以掃說:「弟弟,我甚麼都有了;你留下你的東西吧!」雅各說:「不,你若喜歡我,請收下我的禮物。你現在這樣恩待我,我看見你的面,就像看見上帝的面。請你收下我帶來的禮物;上帝一向以仁慈待我,賜給我一切所需要的。」雅各再三請以掃接受禮物,他這才收下。」這真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在上帝的恩典中,雅各得到改變,也和敵對的兄弟和好,他人生最大的危機被上帝所化解了。真是最美好的事,但不要忘了,關鍵在於這些都是在他和上帝面對面相遇之後的結果,也是在上帝的殿裡所成就的。當雅各與上帝相遇時,他被整個改變了,然後當他和哥哥以掃見面時,他經驗到以掃的接納與恩待,他說:「我看見你的面,就像看見上帝的面」一樣。這是信仰行動所帶來的美好結局。

三、讓教會成為人和上帝會面的地方:

各位弟兄姊妹,信仰的本質就是「和上帝面對面」,這也是信仰的危機與轉機。事實上,也只有當我們「和上帝面對面」以後,我們才得以和自己面對面、和他人面對面、和世界面對面。這正是改教家馬丁路德對「屬靈」所下的定義:「活在上帝的面前」,亦即活在上帝的眼中、上帝的審判中,以及上帝的話語中。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活在自己的面前、活在人們的面前,並活在世界的面前。

雅各的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和上帝「當頭對面」時,上帝要拿掉我們的面具,也要除去我們愛面子的心態,讓我們真實面對自己,面對別人,面對世界。在現實人生中,我們帶著生命過往的經歷,生命的重擔,生命中的喜怒哀樂,甚至是生命中的危機,我們徬徨無助,我們孤單害怕,我們期盼上帝的祝福,沒想到卻和上帝相遇,在上帝的恩典中,我們領受了祝福,卻也被上帝改變,重建。但願我們都能像雅各一樣,和上帝相遇,被上帝改變,並帶著恩典的記號,也帶著盼望的新記號,面對人生的困境與危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