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報 賞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 經:馬太福音6章1-4 節;詩篇37章3-4 節 語音檔下載 馬太福音第6章,論到猶太人的宗教生活中,有3件良善生活的大支柱,那就是施捨、禱告和禁食。這三樣所表達的,第一是施捨:對別人表達善行。第二是禱告,是人對上帝敬虔的禱告。第三是禁食,人對自己按自我意識的克制和約束,就是約束自己的行為和言語。這是針對一個敬畏上帝的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三件事。經文中,耶穌的教訓連續提到,這三件基督徒重要的事。並且三次提到「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耶穌對一般猶太人所提出的這三件事,也是當今的我們所要思考的事。我們對待別人,是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我們對上帝、對自己,是否有約束和節制? 針對行善、存憐憫,對人賙濟,耶穌說:這樣行必得報賞。那在暗中觀看的上帝,要向我們報答。可能有很多虔誠的基督徙,也要有如此的心態,我們不該在自己所做的善事上,認為應該又期待得到報賞。我常常在強調,基督徒行善是沒有功勞的,這是我們應當行的。有時候,人會開玩笑的說,優良公務人員,什麼是優良公務人員?沒有貪污、沒有做錯事,當做的都已盡到本分,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不是嗎?這有何需要報賞?不該有的才是。除了有特別好的事件才算數,不然這一切都是應盡的。可是今日的人,卻變成了優良公務人員,顯得很奇怪! 基督徒要重新思考,我們從上帝承受許多的恩典,甚至於生命,也是出於上帝的拯救。上帝供給我們一切所需要的雨水、日光都免費的,日光多麼重要。我現在居住在十六層樓,中庭很寬廣,但是被後面一棟房子擋住,信恩的房間全天都是暗的,心情就顯得不同,我們不會感受到,這一切都是上帝免費所賜的。 所以任何的行善,沒有什麼功勞,更不需要特別的邀功,或是要求多少的報賞,基本的觀念應當是如此。上帝卻應允我們,不僅如此,倘若我們實在的在這世上行善,必定會得到報賞,正如詩篇37篇:倘若你用真信心,真正仰望耶和華上帝,這樣衪必將你心所愛的賜給你,這就是報賞。 正如舊約,約伯記34章11節:他必按人所作的報應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報。耶利米書17章9~10節:「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結果報應他。耶利米書32章19節同樣提到,上帝看著每個人,在做什麼事,依事情的結果,再報應在人的身上,從舊約中感受到上帝是這樣直接的。 新約是否應該是充滿慈愛?不然,也是直接的,約翰福音5章29節: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這樣有得報賞否?馬太福音25章14~46節:耶穌比喻那5千、2千、1千銀子的,5千銀子的賺5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2千銀子也是如此,同得讚賞,而那1千銀子的,主人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 羅馬書2章6~10節更清楚的說明,談到上帝將按照個人的行為,在人的身上做審判,那專心追求行善的,上帝要賜予報賞,用榮耀、尊貴、平安賞賜。那行惡的,上帝將用困苦患難又永遠的死,來刑罰他們。所以行善得報賞,行惡的得刑罰,是必然的。 這三件事,我們如果做的對,又合乎上帝所喜悅之事,上帝必報賞我們,在我們的身上。 上帝的報賞是什麼?在這世上得到榮光、財富、興旺,是沒有絕對的。但是上帝必定有報賞,也許是我們還在這世上得到,但這不是絕對的。馬可福音第十章,耶穌講到重要的教訓,衪將來要遭遇到的事,彼得問耶穌,我捨棄我的漁船和我所有的一切跟隨你,我可以得到什麼?耶穌回答說:有時候並非如此,不見得有好處,甚至於將受到逼迫。但我應允你,來世必得永生的生命,所以報賞不見得在我們的世上實現。當然,上帝的恩典,有可能在我們現世之中,將衪的恩典賜給我們,但不是絕對的,大多數的報賞都是在將來。 馬太福音25章,論述最後的審判,末日的時候將是結算的時候,31~40節講到綿羊和山羊的比喻,那綿羊可以進到永生喜樂的國度裡,山羊卻一直受咒詛,因為沒有行上帝喜悅的事,這是在我們一生結束後。 使徒保羅一生許多的經歷,他未娶妻,也沒有子女,一輩子在做什麼?到處遍行,努力傳講福音,他得到什麼?被人鞭打、入監獄、受污辱,被人仍石頭,甚至於連生命都將會失去,像這樣的情況,上帝報賞他什麼?保羅卻有一種確信,在提摩太後書保羅提到,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他確信,上帝已經為他預備榮耀的冠冕,這就是最大的報賞和榮光,不一定是在今世,大部份是在來世,所以,我們應該要認知,絕不是在現世中就能得到什麼? 耶穌說我們在爭戰,我們的父在隱密處觀看,上帝必報賞。人總是期待著。當時許多人批評法利賽人,其實用今日的標準,可以看到他們的虔敬,值得被誇讚,我們看到他的禱告,並非是謊言,他並未欺侮人,他遵守什一奉獻,按時禁食禱告,有多少的基督徒,可以做到這樣的標準,但是耶穌為何指責他們?因為他們如此行,只想讓人看見,想得到人的誇讚,在賙濟的時候敲鑼打鼓,告訴眾人他將行善。 不久前,有一個中國人,說要到台灣來發放善款一億元,結果不了了之。在這之前,就先自稱為是大善人,他到處對人說自己是大善人。人常常落入這樣的誘惑和試探中,耶穌說人倘若如此行,不算為什麼!一切就此結束了,在上帝裡面,是得不著報賞的,人應該照著自己所行的,做當做的事。 惟有看見需要就去行的人,如撒瑪利亞人單看一個人的需要,不分任何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是沒有往來的,但他卻是默默的行善,不刻意張揚,也不計較,只看到需要的人,就去行自己應當做的事。耶穌就是這樣的稱讚,如此行必蒙上帝記念並報賞。 馬太福音25章31~40節,論述綿羊可以進入上帝所預備喜樂的國度。為什麼?『因為我渴了,你給我喝,我餓了,你給我吃,我赤身肉體,你給我穿,我生病,你來關心我,我在監裏,你來看我。』綿羊的人問說:什麼時候我有行過這些事?耶穌的比喻說,這些事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像這樣的人是否有在意自己行善的事嗎?早已忘記了,而我們常常記得自己做過多少好事,甚至於對別人討人情,其實,向別人討人情就不是人情了。人情是自己感受到別人當時怎樣對待自己的關愛,而不是自己去討人情,如此一來就失去了人情,也失去了價值。耶穌的比喻同樣談論一件事情,這些綿羊不曾記得自己行善之事,而只是盡本分做當做的事。 來到台灣的傳教師也是如此的作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醫生,早期到彰化,一個很偏僻的地方,醫藥不發達,生活艱困,一個在英國受優良醫學教育的人,喜愛台灣直到一輩子。不儘如此,待兒子成年,還將兒子送回英國完成醫學,並非留在英國賺大錢和享受,仍舊回到台灣在彰化當醫生。令人懷念的醫生,兩代人生活可以很享受,卻甘心樂意的做,成為一無所有的人。 當我們拜讀史懷哲,一位德國出名的醫生,他在29歲才學醫,,他原是一位哲學博士,將受聘為教授、院長,可以過很好的生活。但他卻選擇到非洲內地,交通、衛生、生活品質皆不好的地方,過著貧困的生活,免費提供當地人的需要。這不是三、五年的時間,是一輩子待在那裡。這就是人應該要做的事。在這世界上,他一生 ,也許沒有享受好的物質生活,不過我確信,上帝必報賞他,在天上極其尊貴和榮耀。 幾年前,中國大陸生活並非過得很好。在中國深圳,美國紐約時代雜誌有則報導,有許多人進入一座很大型的建築物,佔地50萬平方英呎,樓高5層,裡面賣的是仿冒品,所有的名牌應有盡有,非常便宜。一只勞力士的手錶,不到60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不到兩仟元,大家爭相採購。人為了什麼?為了展現自己身上的名牌,其實都是仿冒品,穿戴在身上卻是很高興,大家爭相購買。我們不要笑看這樣的情景,台灣有沒有這樣? 我們吃的芝麻油不是用芝麻做的,芋圓也不是芋頭做的,我們也吃得很開心,賺錢賺得很開心,有多少人在包庇,我們不要只笑看別人,其實我們也常是如此。我們的一切生活,在外在包裝的光鮮亮麗,我是個虔誠的基督徒,我很熱心,難道我們的生活儘是如此?耶穌要說明的就是這樣,我們的生命也許是表裡不一,因為有人在觀看我就當如此做,在人看不見的時候,又是另一種方式。如果我們的價值是如此展現,這樣身為基督徒在上帝國裡面,我們就沒有了報賞。值得我們好好的思考,願我們從外表到內心都是真實的,過上帝所喜悅的生活,卻不要用包裝來展現。若能真實的過生活,必能得到上帝的報賞。這樣報賞可能是在來世,極其榮光尊貴及永生的生命,願上帝施恩幫助我們,讓我們一生過著真正虔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