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看重人生命的價值 講 員:李幸玲牧師 聖經:路加福音15章1-10節 講稿整理:李幸玲牧師 宣教是主的大使命,所以從聖經使徒行傳的記載,當聖靈降臨以後,主的門徒被聖靈充滿後,便大有能力的開始傳揚主的福音,保羅成為外邦人的使徒,他的三次旅行佈道,把福音傳到歐洲,經過二千多年,在一百四十九年前,福音傳到台灣,如今宣教仍然成為教會最重要的事工。基督教的信仰最重要的,莫過於愛,因為愛,耶穌捨棄了尊貴的地位,來到世上,甚至為人捨棄了性命,因為愛,十二個門徒最後幾乎都為主殉道了,他們為了福音奉獻了寶貴的性命,使徒保羅也是如此。基督教的信仰最寶貴的特質是,看重和珍惜每一個人生命的價值與權利。
在今仔日的聖經中, 說到主接待抽餉的和歹人,因為這群社會的邊緣人抽餉和歹人-很渴慕來接近耶穌,要聽祂講道。 耶穌不僅接待這些人,還跟他們吃飯 ,另外的一組人就是法利賽人和經學士,對耶穌這種做法,感覺真不能接受, 法利賽人是很討厭抽餉的,因為在他們的眼睛中他們是幫羅馬人做事來向自己的人就是猶太人來收稅金,有時還會欺詐自己人,這些抽餉的擱因為常常跟羅馬人這些外邦人接觸,也被猶太人認為是是不潔淨的人,而罪人是指當時被一般人視為不道德的人,他們或過著不道德的生活,或從事不道德的行業,在行為上和聖經中的律法有抵觸。抽餉和歹人對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來說,差不多是無辦法得救的人, 所以就質疑耶穌怎麼可以讓罪人來接近。
我們在整個四福音當中,我們常看到耶穌與法利賽人與經學士在對話,每一次好像都是法利賽人與經學士輸了,因為他們都說不贏耶穌,到底法法利賽人與經學士是怎要的人呢? 法利賽人:新約時代一個主要的猶太宗教黨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紀反抗希臘化的一群猶太祭司。法利賽意思是分別,或隔離。這一點是表明法利賽人在宗教和生活上與別人分別作聖的立場。 他們嚴格遵守律法和傳統,成為律法主義者。但到了耶穌的時代,法利賽人已成為猶太教的中堅分子。雖然他們在新約裏一般上的形像很壞,常被視為「自鳴清高」或「假冒為善」者,在整個猶太教的發展、演變和持守中,他們的貢獻是不可被忽視的。在基本的神學和信仰上,他們可說是正統而非異端。他們絕對相信上帝的主權以及復活這一類的事。耶穌所批判以及指責的,主要是他們的律法主義 ,教條主義 ,隔離主義 以及這一個教派中的某些假冒為善者。在這些問題上,他們對耶穌的抗拒以及和耶穌的爭論是非常劇烈的。法利賽人小心地遵守著他們的宗教規條和傳統,相信這就是通往神的道路,也相信所有經卷的權威和死人復活的事。
經學士是甚麼人,在合和本翻成文士,現代中文譯本是翻成經學教師,自從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會到應許之地,當時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尼希米就大力推動宗教改革,需要很多經文的抄本,以便讓民眾孰讀上帝的話語,因此經文的抄本的需求量一時大增,很多本來從事一般文書工作的人,就以抄寫經文為他們的專門工作,而形成專業的經學教師,到了新約時代,因為識字的人不多,無法直接閱讀聖經,經學教師因為不但可以朗讀聖經,又是抄寫聖經的人,所以就慢慢變成聖經的權威,專門負責聖經的解釋和教導的工作,所以社會上通常都稱它們為拉比或老師。 在一個注重律法傳統的猶太教裡,經學士文士的工作十分的重要,除了抄寫聖經以外,還要記錄猶太人的教師對對各種問題的裁決,和對聖經經文的寓意講解。專門講解與傳授律法,以及在法庭上充任律法權威的人。
雖然法利賽人和文士,對聖經很熟,很有知識學問,但卻被耶穌罵得很慘,所以他們很氣耶穌,在耶穌傳道期間一直要找機會找把柄要來陷害耶穌要來抓耶穌,最後耶穌受難當然也跟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有關。 在耶穌最後被抓的時候,就是經學教師也跟祭司長一起去,其中也有法利賽人的差役。耶穌曾經對眾人和門徒,說出許多對經學士文士和法利賽人有許多的指責,在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總共39節的經節, 不過耶穌差不多整章都在指責法利賽人。譬如說,耶穌說經學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 自己卻能說卻不能行;他們用重擱奧擔的擔來下佇人的頭頂,若是因家己不肯用一支指頭振動伊。 他們愛坐筵桌裡的大位,會堂內坐高位,街市裡愛互人請安,也互人稱呼他們拉比。他們會將東西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總它們外面清氣,內面卻充滿汙穢。最難聽的就是耶穌說經學士和法利賽人他們「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耶穌罵他們罵得很嚴厲,我們可能會認為耶穌喜歡挑戰權威與傳統,很有道德勇氣,敢罵這些猶太人中有地位有知識權威的人,所以無罪的耶穌最後被抓,甚至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來死,死了後,耶穌的故事並沒有停止,反而他的名大大被傳開,甚傳到全世界,對全世界產生了真大的改變和影響.
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 17 莫得算我來是欲廢無律法,抑是先知;我來不是廢無,是欲應驗。(和合本:成全它們真正的意義) ,上帝的律法在耶穌的身上來成全,因為上帝看人不是看他的外表漂亮,醜,貧窮還是富有,有學問或是沒有學問,上帝看重每一個人生命的價值,每一個人上帝隴賞賜他生命的尊嚴,因為每一個人隴是照著上帝的形像來創造的,有真多人他在世間真卑微,甚至被人看輕,親像聖經中有一個乞丐,拉撒路,他在生是真可憐,不過他死了後,,卻在主耶穌的懷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耶穌的裡面完全受接納,這也是在耶穌的時代,真多人受到眾人的排斥,不過卻因為耶穌的赦免跟接納顯出那款的疼,深深受到感動,不釘他的罪來受到真大的感動,親像有一個有罪的婦女人,別人隴說她有罪,不過耶穌卻不定她的罪,
今仔日在青少年的團體,他們隴真擔心受排斥,曾有一個國中生,她雖然是一個真熱心聚會的基督徒,不過她並沒有活出真正喜樂的生命, 在她的心中常常不自信也感覺真甘苦心,在他的自我形像中是很不好的,其實她是一個真清秀的女孩子,後來她找牧師協談,牧師跟她說,其實妳是一個真漂亮的女孩子,在上帝的創造裡面,沒有一個人跟妳一模一樣,上帝也在妳的身上有一個奇妙的計劃,不管妳是瘦或是胖,上帝隴接納妳,也完全疼妳,祂也為妳死在十字架上,妳看妳做寶貝,不管別人怎樣看妳,妳是上帝的寶貝。
主耶穌對每一個人的生命的態度,就親像今仔日聖經的兩個比喻的故事中,祂珍惜那隻失落的羊,那個失落的銀阿仔他隴慇勤來尋找,來比較法利賽人經學士和耶穌對人的態度,法利賽人是律法化,用高的律法來要求人遵守, 雖莽他們有真豐富的聖經知識智慧,卻不會體察人真正的需要也沒憐憫人的心與同理心,他們也是站在高的所在來評斷人, 不過耶穌是充滿愛與公義和對人完全的接納,尊重每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保羅說知識讓人自高,只有疼可以成就一切, 公義卻沒有愛,就會變得真嚴厲、驕傲,耶穌是既公義又充滿愛,來面對他所接觸的每一個人。這也是整個基督教宣教的精神和本質。耶穌用愛用同理心與憐憫的心來對待及看待每一個人,讓他們的生命感受到有價值與尊嚴,感到受肯定與鼓勵。他從不會去惡待弱勢的人,或是放棄任何一個人,讓人得到豐盛的生命。在路加福音十五章後面還有一個更多出名的比喻,就是浪子回頭的故事, 路加用三個比喻一隻羊一個銀阿一個子失去擱得到,來表達天父上帝對一個人悔改的態度與疼的心,說出天父永遠不變的慈愛和憐憫,我們在這個裡面看到 耐心、慈悲、永不放棄、憐憫、寬容、赦免、忍耐和接納,以及對它們所失去的東西的那份愛,如果一隻羊、一個銀子、一個浪子是代表,微小、弱勢、犯罪的人、汙穢的人,天父上帝是何等的珍惜他們生命的價值與尊嚴,耶穌用這三個比喻來表達他對世人無限的愛。他慈愛的心和法利賽人及經學教師對所謂罪人的態度是兩極化。
我們如果再次回想或是觀察,宣教就是需要有耶穌基督的心,真多宣教可以成功, 就是因為教會或是宣教師或是奉獻為主做工的人,因有極大的疼在他們的裡面,有真多宣教師他們有真好的學問和才情,不過他們自我驕傲,反而他是用憐憫謙卑的心來服事及疼他傳福音的對象, 當教會宣教的時,咱需要策略和計畫,不過咱更加需要耶穌基督的愛與他憐憫的心,很多的時候,是因為愛與犧牲,包容與接納, 讓人感受到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真實體會到主的疼, 願主祝福咱的文山教會,讓咱每一個人都活在主的愛,體會到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因為咱的疼,讓別人的生命也得到豐盛的祝福和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