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發揮生命影響力 講 員:陳志聰牧師 聖 經 節:使徒行傳18章18~28節;列王紀下2章6~10節 語音檔下載 「貧窮應該屬於博物館,不屬於文明世界。」這句話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所講的。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理想。但現實社會中,就算在非常文明的台灣還是有窮人存在。不過這位經濟學家他努力以行動來實現「貧窮應該屬於博物館,不屬於文明世界。」這個理想。當初他在美國有很好的生活,在大學當教授時,他看見他的祖國孟加拉有許多人仍活在貧窮,所以他就想要幫助這些人。當他回到孟加拉後沒多久,全國發生長達1年多的大飢荒,許多人喪失生命。有次他到大學附近的村莊訪問,遇見名叫蘇菲亞的婦女。這位婦女手藝很好,會編織竹子做的椅子。但她沒錢買材料,所以就向地下錢莊借錢,一天只能賺不到新台幣一元,非常艱苦。他就去村子調查,沒想到居然有42位婦女有相同的困境。他問這些婦女總共欠地下錢莊多少錢,她們就算了一下,總共欠新台幣810元左右。我們可能無法相信有人為了新台幣810元,每天拚死拚活做工還賺不到新台幣1元!他將口袋中的錢拿出來,馬上幫這些受苦的婦女還清債務。結果竟然改變這個村莊的經濟狀況,大家的生活開始變好。然後他開始思考,可以為這些困苦的人們做甚麼。後來他集合國內外一些人合資,在全國各個貧窮、弱小的村莊設立銀行,開辦「微型貸款」專門為這些窮人服務,給他們有能力脫離貧窮。貸款的還款率居然高達97%,而且還有人從窮人變成老闆,真的是不可思議。他看見需要,以自己的才能用實際行動影響他人,這就是生命的影響力。 教會設立在木柵地區已經有124年,雖然我們在這裡設立已經124年,常常有學校機構訪問,但還是有住附近的人不知道這裡有一間教會,許多人以為我們這間禮拜堂是區公所。在這個人心驚惶,社會動盪不安,經濟、教育、政治出問題的時代,我們是不是要思考,在木柵地區是不是應該要有作為,不只是使人來認識我們,更重要是以我們的影響力來改變這個地區。教會要發揮這樣的影響力,重點不是在於牧師,牧師只有兩位。也不是在長老執事,加起來只有16位。重點在於我們每個人,我們教會所有來聚會的人加起來超過160位。所以我們都是有影響力的人,有能力改變這個地區的人。《自然的教會發展》一書作者施瓦茨以一千多間教會為研究對象,歸納出八個健康教會的特質。八個特質中有兩項與個人的影響力有著密切的關係。就是「以恩賜為本的事奉方式」以及「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 要知道甚麼是「以恩賜為本的事奉方式」就要先了解自己的恩賜。透過日常生活或是經驗多少都會知道自己的優點、才能在哪裡。上帝賞賜給各人不同的恩賜,所以人可以用多元的方式來事奉上帝。今天的經文,百基拉和亞居拉本來跟使徒保羅一起傳福音,因為他們都是製作帳棚為業的。當保羅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時,他們還是很打拼地為主作工。沒多久,這對夫婦就聽見有一位名亞波羅的人在以弗所的會堂講道。亞波羅是一位有學問的人,出身於埃及亞力山大這個城市。亞力山大是一個港口城市,在主前300年開始建造全世界最大的亞力山大圖書館,書籍70萬卷,光是目錄就120本,藏書非常驚人。不只如此,為了增加更多古代書籍,亞力山大圖書館邀請猶太人將舊約希伯來文聖經翻譯為希臘文,稱為七十士譯本,使更多人可以讀。所以亞波羅是在一個充滿學問又可以用兩種文字瞭解聖經的環境長大。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夫婦的恩賜不是只有製作帳棚,其實他們的恩賜是「邀請人作伙」,就是我們常說的「說服力」。為什麼他們很會邀請人?亞波羅的階級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教授。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夫婦是在市場幫人製作帳棚。這對在市場擺攤的夫婦竟然可以邀請大學教授來家裡。不是請亞波羅這位教授來家裡講道理,而是他們講道理給亞波羅聽!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我相信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恩賜是甚麼,所以他們很有信心地邀請亞波羅,又幫助亞波羅認識主耶穌。我們看到這對夫婦他們的影響力不只在市場或是猶太會堂。他們影響亞波羅,亞波羅以他的口才、學問及對主耶穌基督的信靠來影響亞該亞地區的人,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就這樣傳開來。 「以恩賜為本的事奉方式」就是上帝早就透過聖靈賞賜給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恩賜、特質,我們就以這樣的恩賜、特質來服事上帝服事眾人。很會講話的人,就用講話的方式來服事。很會做工的人,就用做工的方式來服事。很會唱歌的人就用唱歌來服事。很會打電腦的,就以電腦的服事。很會活動的,就以活動的方式來服事。這就是「將對的人,放到對的位置上」。當我們用自己的恩賜、特質來服事,就會感受聖靈的同工,服事起來也較輕鬆自然。 第二「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就是看見人的需要,然後以需要來發展福音事工。有時我們會因為供給別人需要自己也得到幫助,這就是主耶穌所講的「施比受更為有福」。有時候我們會有誤解,以為在教會內作事才是作事工。其實當我們與人聊天講信仰,為人禱告或是關懷人就是為主做工。我們必須要學習觀察別人的需要,然後以行動來幫助他們。舊約列王記下第二章的經文,當以利亞要離開以利沙時,就問他講:「你要我為你做什麼,只管求我。」以利亞看出以利沙有需要,所以就直接問他。有時我們看見別人有需要,就直接問,不要站在一旁發呆。若是別人問我們,我們就要誠實地講出自己的需要,請兄姊來幫忙,不要不好意思。因為這才是真實的團契關係,真正彼此相愛的表現。當以利亞這樣問,以利沙就應他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哇!這要求真大!因為賞賜聖靈的不在於人,乃在於上帝的權能,這個要求以利亞沒辦法做到。有時候我們看見別人的需要,但是沒辦法幫忙,因為我們做不到。但是我們看以利亞的回答,並沒有拒絕以利沙的要求。以利亞回答以利沙:「你所求的難得。雖然如此,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不然,必得不著了。」他老實跟以利沙講,這個要求他很難做到。不過若是以利沙看見以利亞受接升天,那就表示上帝要將這樣聖靈的恩賜加倍賞賜給他。之後以利亞受接升天,以利沙也得到聖靈的恩賜,然後行神蹟奇事來宣揚上帝的話。別人的需要我們看見,為了福音的緣故我們能做得到的就盡力來幫助。若做不到,就為他們來向上帝懇求,懇求上帝看見他們需要,來幫助他們。這就是「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隨時隨地照我們的恩賜、能力都可以做到的事。 主耶穌是葡萄樹,我們是樹枝。樹枝得到的營養是從葡萄樹來,這樣樹枝才能結出果子。當我們想要發揮影響力,就要與主耶穌基督連結。以主耶穌所教導我們的話語,來成為生活的準則。領受從上帝來的聖靈,來成為我們生活的動力。我們要如何在木柵地區發揮生命影響力,「以恩賜為本的事奉方式」以及「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這兩種方式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盼望我們大家可以在這個地區將我們的力量集合起來,為主做工。以每個人的影響力,來改變這個地區,來成為榮耀上帝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