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1 幸福家庭的追求 講員:曾惠花牧師

張貼者:2014年6月6日 凌晨2:52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4年6月6日 凌晨2:52 更新 ]

YouTube 影片

題 目:幸福家庭的追求
講 員:曾惠花牧師
聖 經 節:彼得前書3章8~11節

語音檔下載

    兒時,英英一直為家中兩位重要女性的不合深感困擾,祖母與母親都是個性相當堅強的女性,婆媳倆的爭戰延續一生。英英常深怕自己一舉一動不對,又會惹出另一場家庭風暴。
    英英的祖母是剛強的客家女性,生下一女、一男後第三年即守寡,一生堅忍剛毅不拔。母親是閩南人,排行老么,備受寵愛。日據時代即高女畢業,是個有見識的現代女性,其不依傳統與愛恨分明的個性,常使婆媳關係擦槍走火。而後,她倆改以冷戰相對。記憶中,英英不再看見她們有過溝通的場景。
英英的父親長年在外就業,偶爾才回來。她不知父親是如何解決這些家庭糾葛與婆媳緊張,成長在這不和諧又緊張的氣氛令她窒息。英英自幼便以聽話、壓抑應對,以免挨罵;但內心深處卻是害怕與恐懼。通常,禮拜日父親會帶家人上教堂,英英小小心靈向上帝禱告:「主耶穌,給我一個幸福的家庭。」
成長後,英英仍是個安靜聽話的小女人,但沒忘懷童年曾祈求的溫馨和睦、幸福美滿家庭。婚後與教師退休的婆婆同住。英英戰兢、安靜、壓抑,力求扮好媳婦角色。相處一段日子後,她發現婆婆既不嘮叨,又隨和好相處。她逐步卸下武裝,學習放鬆不再壓抑、生悶氣。
    英英與婆婆相處約三十年,記憶中似乎沒什麼衝突,最難忘的是結婚初年一段深刻的婆媳經典對話。
    婆婆:「看妳又買衣服了!」
    因有家庭理財之概念,英英鼓起勇氣回答:「媽,我知道該如何用錢的。」
    從此,婆婆沒再提過任何與家庭財務相關的事。三十多年來,老人家除享受退休生活外,也用心協助照顧這個家,且不加干涉、尊重兒媳的家庭自主權。婆婆健康長壽,旅居地上九十六載。
    而英英也從開朗、幽默樂觀的丈夫身上學習過活,慢慢走出悶悶的個性。婚後有機會與丈夫共同學習夫妻溝通與衝突處理課程,以理性與感性對話,解決家中大小難題,攜手突破大男人、小女子的舊巢,步步架構現代理想家庭。
    夫妻努力成為生活的好伙伴,親密的終身伴侶,也與兒子們建立了朋友關係,共享家庭的果實。上主終究成就了英英兒時的心願與禱告。
走過中年,英英拉拔兩個兒子長成。老大步入紅毯後,也期許兒媳建立幸福家庭。英英角色隨之改變,初為婆媳需要經歷一段磨合期,更希望成功經營人生下半場,安享貽年。
    英英的原生家庭成員雖出入教會,卻仍走不出新愁舊恨,未能以愛相待,只因婆媳倆都有受傷的內在小孩,無法健康互動,導至全家受害,終身遺憾!類這樣的情況,婆媳間該如何應對呢?
●如何突破自我?
    有人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危機即為轉機,人們要有追求美善的心志,心中若有苦毒、怨懟、生活有難處、關係有瑕疵等困境時,應有反省力與思考力,當事者要盡力想辦法解決突破問題。自己能發現問題並知道它將帶來負面影響時,需儘速採取積極合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藉靈修禱告得智慧,或尋求專業諮商輔導減輕問題的傷害性。心理輔導與成長絕對是現代人成家立業前後必修的學分。它除了協助成年人走出童年的迷失與傷痛外,更以健康心理與正確人際互動,紓解情緒、處理衝突,取代爭執謾罵。
上述故事中,英英除了立志建立幸福家庭,也研讀婚姻家庭書籍獲得新知與觀念,並在心理成長課程中學習丟棄並扭轉負面情緒,改以積極、樂觀心態,改變成長,都是突破自我的良方。
●為什麼自我察覺重要?
    發現問題很重要。由家庭與婚姻輔導個案中,可看見許多危機者試圖突破重圍、改善家庭關係、解決衝突,有心人果真如願,走向幸福。反之,許多太粗心、不在意而導致陷入嚴重危機才猛然發現,卻為時已晚。年紀輕可塑性高,愈早發現愈容易調整與改變。
●愛是要學習的。
    溝通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也是一門人人必修的課。如何溝通表達?什麼時機合適?盛怒與情緒化的溝通易導致兩敗俱傷。家人可先約定時間,在可談心的場景溝通,不以威權教訓口吻,不帶惡意,慈言慧語,感性談心情並理性尋方法解決衝突,一心尋求和睦與美善。
●醫治受傷的內在小孩。
    受傷的內在小孩即在童年成長時受到過度肢體暴力、甚至性暴力、打罵與羞辱、受遺棄、不受重視等來自父母及長者的傷害,它塑造出受傷的小孩心態:哀傷、怨恨、不滿、憤怒的感受。它所引發的負面情緒,不因年歲成長而改變,這受傷的內在小孩需刻意去調整與改變。
受傷的內在小孩,唯有在自我發現後,積極尋求改變、多方努力與專業者協助下,方可走出傷痛與障礙。否則以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心態與人相處時,往往會退縮壓抑、僵硬木訥、冷言冷語,更甚者以暴制暴。把苦毒反鎖在內心深處,飽受惡者的掌控,既損己害人,也虧缺神的榮耀。以此病態扭曲性格教育的子女,難以走出父母的陰影!
婚姻失調、子女失落、生命消沉受苦,這是許多家庭寫照。身為基督徒,享受不到上帝所賜的平安喜樂,卻活在世間苦海,是一大諷刺。唯實踐基督的誡命、赦免與寬恕,能享受在地如天的神國福分。經上說:「愛我守我誡命的,我要賜福他們直到千代。」
●兒子夾在母親與妻子中間聽誰的?
    「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成為一體。」這是歷久不變的聖經原則。英英長年與婆婆共處,三代同堂,只因兒媳當家的自主權掌控得宜。夫妻倆經由溝通協商、取得共識,面對難題。婆婆樂得清閒,享受金色年華,兒媳也能無牽掛的築出愛之窩。
●媳婦如何和婆婆協商當家自主權?
    現代女性需學習讓子女早日獨立,太多父母的威權與掌控、介入子女生命太多,是今日家庭的潛在危機。至於身為婆婆者,能放下讓兒媳獨立更是必要的功課。接受自己的人生舞台已由主角變成配角,卸下家庭責任,將大權移轉給兒媳;放下權威,尊重也肯定他們的主權與努力。最好在婚後鼓勵兒媳獨立居住;因為要調適兩人的生活和諧已經不易了,要媳婦再適應大家庭更難。
    婆婆與兒媳同住一屋簷下,困難多於獨立分開的小家庭。住一起,婆媳都要有成熟人格,能像一家人及朋友立場,以健康心態敞開溝通,認清彼此界線。婚姻與家庭界線何在,表明各自的需求與期待,坦誠表達。知己知彼,取得協商共識互相調整。
    親愛的婆婆、媽媽們!給兒、媳最珍貴的結婚禮物,是賜他們一對高飛的翅膀。允許他們有自由飛翔的翅膀,看著他們遨遊高空,底下有人吶喊加油,那有多精彩呀!祝福他們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