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群體之愛 講 員:陳佩儀牧師 聖 經 節:馬太福音6章11~13節 語音檔下載 這三段祈禱,象徵著鄰舍之愛,也讓我們再一次進入一個更大的群體,看見上主!!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當時這個是針對臨時工。當天受僱的臨時工,傍晚工作結束後,才能領到工資,如此,家人隔天才能得溫飽。因此,這一段話,更精確的翻譯應該是:「今天就賜給我們明天需要的飲食」。所求的比不要餓著還要多,祈求的是一個不虞飢餓的生活(不為明天憂慮)。(特別針對窮人) 回到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活用品是有限的,因此,有人會拿走別人也需要的東西。我們生活在犧牲人以及壓迫其他生命的現實中。今天我們吃掉了後天的糧食,以至於我們之後的人必須擔心,所剩的資源已經不多了。然而,我們身旁那些飢餓的人,我們卻也讓他們空手而返。 當我們祈求著: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時,當讓我們看見自己過度使用資源,因此,有人在這當中,受到壓迫與犧牲。 當我們祈求著: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時,當讓我們意識到,我們讓飢餓的人,空手而返,無法飽足,他們仍無法離開不虞匱乏的恐懼。 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接著祈禱,「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在這個生命共同體中,我們都有虧欠。我們處在一個不公義的體系裡。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成功人生,跟社會中那些失敗的人生,緊密相關。我們說著:我們會贏,是因為我們努力,而他們會輸,是因為他們的努力還不夠,附上的代價還不夠。但,當我們贏的時候,我們沒有回頭看見我們拿取的資源,我們所站立的社會位置給予我們的利益跟權力。而當我們覺得他人努力的不夠時,我們沒有看見,有時再怎麼努力,仍拿不到資源,因為他們的資源已經被剝奪,他們的權力被犧牲,他們的聲音不被聽見,他們仍無法脫離貧窮。 我們是有虧欠的,在我們的輸贏之間,緊密相關。這個遊戲規則是不公平的 (富者越富,貧者愈貧),我們在這樣的規則中,違反上帝的意願,因此,我們接著祈禱:「不叫我們遇見試探」。不叫我們的良心在這樣的虧欠中死亡。 然而,要是良知總需要感受這一切,於是有人說,這樣太沉重了,我們會承受不住,況且,我們也無法改變什麼 ! 反正你在這場生命的分配戰中,你已經弄到你的部份,反正你已經得到足夠的食物、教育、財產和名聲,你還管其他人幹什麼!! 反正,你也幫不了他們。這個試探的聲音,不時在我們的腦海中迴盪著,對於我們的虧負,這樣的聲音要我們顧好自己就好,因為問題那麼多,我們無法改變世界!! 我們會被一些有說服力的事實試探,我們忘記了,我們的生命是拜上帝之賜。在祂的面前,「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生存權。我們忘記了,世界的轉變常是由一小群人開始的、從一個不起眼的行動開始,而任何一個帶來光的行動,都能讓人因此看見信實的上帝的榮耀。 祈禱時,這個禱文邀請我們看見我們的鄰舍,我們是在一個更大的生命共同體中!! 我們有著虧欠,我們受試探不去回應,但,聖靈仍喚醒我們的良知,邀請我們在祈禱中行動,讓我們大聲的說著: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 在這大聲的祈禱中,我們能以體現「群體之愛」。認知這些有匱乏的人,不是我們的負擔,而是我們的弟兄姊妹。他們同時也向我們展現了耶穌基督是誰?在有愛的行動中,我們經歷了上主的光,同時展現了上主所造的人,其尊嚴與價值,對每一個人!! 誰是那個有缺乏的人?誰有讓我們有了虧欠?面對這樣的虧欠,我們的行動是什麼? 在大專的服事中,常有機會經驗這樣的信仰反省,也帶領學生一起思考,我們的信仰究竟給予我們什麼樣的眼光與力量?一個經驗神,並且傳揚福音的人,不可能對這個世代的痛苦視而不見。在大專的服事中,我們挑戰學生從自己的舒適圈,走入社會,去看,去聽,去行動!在那當中是我們的鄰舍,是我們的兄弟姊妹。當我們好好去看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也正看著耶穌基督!! 主禱文,邀請我們,在祈禱著對明日不虞擔憂的食物時,也提醒著我們對於鄰舍的虧欠,因此,我們進入鄰舍的需要中,以有愛的行動,讓人恢復尊嚴,也讓人有盼望的活著! 這樣的思考,也是大專在教育中的引導,讓長老教會的青年,活出:人、上帝與土地的感情,一代一代延續,在疼與受苦中,不斷經驗上主的光,與祂的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