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6 對主忠心 講員:陳志聰牧師

張貼者:2014年4月12日 凌晨1:00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4年4月12日 凌晨1:00 更新 ]

YouTube 影片

題 目:對主忠心
講 員:陳志聰牧師
聖 經 節:使徒行傳16章11~15節;約書亞記24章14~28節

語音檔下載

    過去曾看過一本日本人所寫的書,這本書談起日本普遍信仰的現象。書上說日本人大部分是信神道教,過年過節、成年禮、祭典等都是用神道教的儀式。但是大部分結婚時,都選擇基督教的儀式。過往的時,就選擇用佛教的儀式來進行。所以日本人一生都會經歷過三種宗教,這還不包括其他新興宗教。當然,不是每一個日本人都是這樣。不過這件事給我一個思考:台灣好像也是這樣。佛教與道教是不一樣的,但是多數台灣人同時信這兩種宗教。佛教重視頓悟覺醒,積極福德和智慧,出三界脫離輪迴。道教重視修道,研究法術,消災解厄,得道成仙。很多人認為自己是信佛教,其實是信道教。台灣人結婚時也跟日本人一樣,學基督教的方式穿婚紗,走紅地毯。我們若到婚紗店去看,大概很難看到傳統禮服,都是白紗居多,因為現在很少人結婚會穿大紅色繡鳳旗袍。我們看很多非基督徒的人也會選教堂來拍婚紗照,現在的餐廳甚至還有設置禮拜堂,讓人拍婚紗和舉行婚禮。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這是因為在台灣過去都是多神宗教,所以大家心裡都有一個觀念:「寧可多拜幾個神明,也不要少拜。有拜有保庇,沒拜就會出事情。不管是佛教、道教、基督教,還是信哪位法師都好。」
    在3464年前,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來到上帝所應許給他們的土地,就是迦南地。迦南地這地方的人也是多神宗教,有拜太陽神、拜巴力、拜亞斯他錄、拜亞舍拉、拜大滾神等等。迦南地區的人拜神明有一個原則,就是哪個神明比較強就拜那一位。所以有可能我這國跟你那國打仗,我打輸了,就跑去拜你那國的神明。想說下次萬一再打仗,就可以打贏了。另一種原則,就是像台灣一樣,每個神明都有不同的任務。祈求豐收就拜專門管土地豐收的神明。祈求打勝戰就拜戰神。祈求得醫治就拜專司醫治的神明。好像去醫院看醫生一樣,哪裡不舒服就去看哪一科。但是以色列只有拜獨一真神,就是天父上帝。上帝幫助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當奴隸的地方,又在曠野給他們吃給他們喝,讓他們連鞋子都沒穿破。當以色列人要打戰時,上帝就幫助他們打贏戰爭。我們從聖經來看,上帝是包吃、包住、包穿、包豐收、包結婚、包生子、包事業順利、包打戰不會輸。信一個上帝贏過信好幾個神明。
不過我們看以色列人到迦南地這地方,看到別國的神明有各式各樣大的偶像,又有宏偉的神廟。可能心裡也會想:「神明還是看得到的比較實在。信那個上帝都看不到,也沒有像外邦神明有這麼大間的神廟。」所以約書亞才需要邀請所有人來講話,說以色列人是要去事奉過去在別的地方所拜的神明,還是要專心一志事奉上帝。我們看見約書亞表達他與他全家的立場,就是要服事上帝。這些以色列百姓也應答說,要事奉上帝,不願去服事別的神明。因為他們經歷過上帝的帶領,一步一腳印地引導他們到迦南地,然得得到各人應得的產業。為什麼他們會經歷這些,因為有聽上帝的話去行,就會經歷到上帝的帶領。不知道各位弟兄姊妹是不是有經歷過上帝的帶領?我過去經歷過許多神蹟奇事:生病沒錢看醫生、沒錢吃飯、沒錢繳帳單、被人誤會侮辱等等,甚至還遇過靈異現象,上帝都帶領我經過,使我得到平安。所以請我們一起思考,上帝過去曾帶領我們做過甚麼,幫助我們經過甚麼樣的困難,這些事後來又怎樣得到解決。因為有經歷過這些,無論大小事,就會產生對上帝的信心。有信心,就會忠心。
    馬太福音有一段記事。當主耶穌釘十字架受死,第三天復活之後,有許多人都看見。但是主的門徒多馬不相信,因為他要親眼看見、親手摸著才會相信。我們看,連跟隨主耶穌許久,看見主耶穌行這麼多神蹟的人,都這樣不相信。當主耶穌在多馬的面前顯現,就吩咐多馬過來,用手來摸主耶穌的身體。當多馬看見,他親身經歷原來主有復活的大能力,他就喊說:「我的主!我的上帝!」雖然他有懷疑,但是他最後相信,因為他經歷過、體會過,所以相信。他就承認主耶穌是主,是上帝。後來多馬往東邊宣教,一直到印度。多馬的一生對主忠心。有經歷,就有信心,就會忠心。
我們來到兩千年前的新約時代,以色列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份。當這些使徒,就是過去曾跟隨過主耶穌的人,離開耶路撒冷進入其他羅馬帝國的省份。就好像是離開獨一真神信仰的國家,進入到多神宗教的國家一樣。因為羅馬帝國採取宗教包容政策,尊重各民族自己的信仰。因為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羅馬帝國也拜希臘神話裡面的神明,甚至也拜羅馬皇帝。所以羅馬帝國跟台灣一樣,對國家民族有功勞的人,也會受人尊敬以至於變成神明。我們看使徒行傳十六章,當保羅他們要往中東繼續傳福音,聖靈卻吩咐他們往歐洲那裏去。在兩千年前,歐洲全部都是多神宗教,就像現在的台灣一樣。保羅他們當時也不太了解,為什麼要過去歐洲。因為那邊的人很愛辯論,又信奉多神宗教,醫療又發達,又比中東的人(耶路撒冷)有錢,傳福音應該會很困難。有時候我們也會這樣想,傳福音應該要去那些較貧窮、較沒知識的地方,像非洲、中東這些地方才對。因為這些人比較需要我們幫忙,信主比較簡單,基督徒才會快速增加。
    不過,保羅他們選擇順服,就過去馬其頓那地方,進入到歐洲來傳福音。他來到腓立比,是馬其頓這地方的一個大城市。沒想到在這裡保羅他們開拓歐洲第一間基督教會。我們看聖經記載說,在安息日時他的到城外的河邊禱告。這實在很奇怪,因為猶太人安息日會到會堂去做禮拜,怎會跑到城外的河邊去禱告呢?有可能在那裏沒有猶太會堂,所以就沒辦法做禮拜。但是他們聽見有一群婦女是信上帝的,在城外河邊的地方禱告,他們就過去講道、傳福音給這些婦女。對主忠心除了要有經歷有信心以外,另外一件就是要有聚會。保羅他們在沒有會堂的城市,竟然就有辦法找到可以聚會的地方。何況我們今日,在台灣各個地方都有教會可以聚會。所以牧師鼓勵大家,無論是出差還是出遊,主日禮拜時有時間就盡量在當地找教會聚會。我相信上帝會使你們在聚會中,得到豐富的恩典。所以當保羅他們過去河邊聚會,就認識一位名作呂底亞的婦人。她是一位從推雅推喇城來的外邦人,到腓立比這地方做生意。因為呂底亞出身於當時有名的商業大城推雅推喇城,那地方有一種很有名的接近紫色藍染布料,又有出名的布料公會在那。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呂底亞到腓立比做這種舶來品生意,應該是賺不少錢。
    想不到因為保羅他們在那裏與婦女們分享上帝的道理,這位呂底亞就因此受感動信主。不只是呂底亞,連全家都受洗禮成為基督徒。我們看見一位做生意的外邦婦女,信主後居然主動接待保羅。因為呂底亞認為對主忠心,就要表現在對待人的行為上。看見別人有缺乏,我有能力就盡力來幫助,因為這是遵守主的命令。保羅在歐洲所開拓的第一間教會,就這樣建立起來。保羅他們一定想不到,因為他們帶領呂底亞信主,在腓立比開拓教會,幾百年後歐洲大部分都成為基督教國家。這是何等奇妙的事!親愛的兄弟姊妹,對主忠心不是一句口號,是一種從心發出的行為。遵行上帝的話就會經歷上帝的作為,有經歷就會產生信心,有信心就會忠心,有忠心就會有合主心意的行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