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2 一位婦仁人的祝福 講員:余淑玲牧師

張貼者:2014年3月7日 晚上11:55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4年3月7日 晚上11:55 更新 ]

YouTube 影片

題 目:一位婦仁人的祝福
講 員:余淑玲牧師
聖 經 節:使徒行傳 16章13~15節

語音檔下載
    
    在今天的經文中,保羅與同工受到耶穌的靈禁止,便由亞西亞轉向至特羅亞工作,夜間見到為人熟知的馬其頓異象,也是第二次佈道旅行的開始。保羅重視此異象,順服上帝的呼召,傳福音給馬其頓人,前往腓立比。當時腓立比城內沒有會堂,因為會堂必須有十個男人共同聚會才能設立;保羅與同工到處打聽,得知城外有一群婦女在聚會,便在安息日時出城坐在河邊,向婦女們講道。其中,有一位賣紫色布疋的婦女,名叫呂底亞,平時就敬拜上帝。在保羅講道之時,上帝打開了呂底亞的眼睛,使她能專心聽保羅的講道。
    呂底亞是推亞推喇城的人,而推亞推喇城是紡織重鎮,城內有特別的水源與植物,可以作為染布之用,且染出的布料特別美麗,尤其是紫色布疋;而當時能穿紫色布疋的只有羅馬貴族。呂底亞來到歐洲是想要賺錢,但在安息日仍然尋找能聚會的地方。上帝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因著呂底亞將上帝擺在第一位、守安息日,上帝便打開她的心,使她明白保羅的講道,並使她開口承認主的名。我們可以看到呂底亞十分勇敢,她是家裡第一位悔改受洗之人,後來全家也都信主。敬畏的心帶來祝福,因為她敬畏上帝所差遣的保羅,並願意悔改信主,就使全家得救。她信主後,生命充滿了熱情,就邀請保羅與同工到家裡住;這種信主後的生命改變是真實的,熱心款待上帝的僕人。因著對上帝的信,她後來開放家庭作為聚會之處,使腓立比教會得以建立,並使許多人能認識上帝。她的生命影響了許多信徒。當保羅離開腓立比到四處傳道時,曾提及與他保持聯繫的只有腓立比教會(記載於腓立比書4:15-16)。我們也看到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傳福音時,腓立比教會也差人送東西給保羅,保羅稱其為馨香的祭物,是上帝所喜悅的。我們看到這位婦人對上帝真實的愛,使她的家庭成為歐洲第一間教會,成為宣教中心,出錢出力供應需要,這是同心興旺教會的美好見證。
我的祖太(曾曾祖母),也是奉獻家庭的人。當時她的腳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全身發燒,無法行走,四處求神問卜卻無法得到醫治。後來打聽到彰化有一間靈驗的廟,於是家人奮力準備將其送到彰化的廟。在問路的過程中,問到一位基督徒,這位基督徒引導她到蘭大衛醫師處得到醫治,也得到福音。祖太心裡十分感恩,便邀請彰化教會的長老到她的村莊傳福音,希望全村都能聽到。不料,當長老來時卻被扔石驅趕,於是祖太便決定以自身的好行為來感動鄰居。祖太洗禮之後對牧師說,她願意奉獻她的房子作為佈道所,但牧師不敢接受,因為祖太獨力撫養許多孩子,便提議向她購買;但祖太堅持要奉獻,並以搬家明志。在我就讀神學院時,鄭仰恩牧師要我們了解自己家族的信仰,讓我重拾這段美好的宣教往事;她的村莊因著她多人信主,這是愛主的表現。祝福是由認識開始,若她不認識上帝的愛,與福音是要與人分享的,怎能有如此的犧牲。她所踏每一步路都是一個冒險,因為連下一餐在哪裡都不知道;她所踏的是信心的步伐。
    呂底亞是一個富有的人,商業買賣對象是羅馬的富貴權勢,並且她願意使腓立比人都得到福音,這種有定見的生命是透過認識上帝而來。保羅知道往何處傳福音是因著認定上帝的帶領,而馬其頓人能聽到福音是因著保羅順服上帝的帶領。呂底亞與我的祖太都是因為知道上帝的旨意,就開放家庭讓人有機會認識上帝。生命的更新,從認識上帝開始;對上帝與人的愛,也從認識上帝開始。
小時候,我很不喜歡自己的名字,「淑玲」是個菜市場名。國中一年級時,我的牧師每次到家裡探訪,總摸我的頭對我說:「淑玲,你是個屬靈的人」,這讓我的心火熱了起來,從此讓我對自己和上帝有更深的認識,我知道任何困境中都有上帝的帶領。「轉化」必須由認識開始,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我的女兒現在正攻讀諮商,她想要使人得安慰,並用所賺得的錢到原住民部落煮中餐給小朋友吃;她清楚認識自己,認識上帝的愛將在何處展現。我們對我們的教會應該也有夢想,而這個夢想需要「認識」與「轉化」,轉化是植基於認識之上,且透過耶穌的愛使我們不一樣。現在總會正在推動的一領一活動,就是希望人能夠傳福音帶領人進教會。在我進行培訓裝備的課程中,一位八十歲的阿嬤說自己很羞愧,沒有臉見上帝,因為自己不知道怎麼傳福音,不知道怎麼講,這也是我們許多人遇到的問題。我教她「五隻手指」的傳福音方法:大拇指是上帝最大又最棒、創造宇宙的上帝;食指是我們時常用來指著人罵,代表我們自己的罪,隔絕了我們與上帝的祝福,所以我們需要耶穌基督;中指就是耶穌基督,是五隻手指頭中最長的,祂是上帝與人的中保,祂的寶血遮蓋人的罪;無名指最軟弱無力,代表我們要承認無法解決自己的罪的問題,要認罪悔改並禱告;小拇指看似不重要,但是沒有小拇指手就不完全,我們信主後也要到教會聚會,享受肢體間的關懷。這是總會為我們預備的傳福音教材─福音五要,我曾使用這本教材到一個機構傳福音,使多人信主。我們要禱告求上帝預備我們的親人朋友、我們的社區來信主。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系列的教材介紹民間信仰(如牲禮脖子劃一刀流血、朝向祭拜的偶像,代表的是動物替代了人的罪),透過這個教材讓我們了解民間信仰,提供對話的基礎,進而領人信主。另外也有造就教材,使慕道友更深認識上帝,知道如何生活。總共有四階段的教材,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上帝、領受使命、轉化生命成為熱心傳福音的人。加爾文曾說,人愈認識上帝,就愈認識自己;愈認識自己,就愈認識上帝。而這樣的神學觀點,是否成為我們的信仰目標呢?
    有個笑話這麼說。一位婦女在喜宴中右坐牧師,左坐拉比,為了展現自己的智慧,便這麼說:「我好像聖經裡舊約與新約中間的那張隔頁。」牧師笑著對她說:「那一頁往往是空白的。」我們往往追求自己所在的位置,卻忽略了內涵,我們是否發揮了這個位置的價值呢?呂底亞是歐洲第一位信主之人,也是設立歐洲第一間教會的人,但她並沒有使自己的生命成為空白,在保羅傳福音時百般支持,這是因為她認識主耶穌,認識上帝的心意。願我們有渴慕的心、愛上帝的心,對上帝與自己更加認識。祝福也是從禱告而來,這群在河邊的婦女熱心禱告,她們或許也禱告求上帝給她們一個會堂,而上帝感動保羅到此講道,來自於上帝給他的異象。我們教會也有異象,希望教會能傳福音到社區。我們的弟兄姊妹也是祝福之人,教會的何弟兄熱心想在社區開設台語課程,而教會在保存台語文化中站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他對於到現在還沒有人報名十分著急,這樣的熱心讓我十分感動。藉著台語教學使孩童認識福音、認識台語文化,是美好的事,希望大家一同邀請人來參加。
    今天是總會的婦女事工紀念主日,婦女事工領域遼闊,從個人造就到普世事工都有,希望大家一起支持總會事工,差人參與活動。希望我們的心都因主耶穌的愛而轉化,因著認識上帝而充滿熱情,以此來使人得著福音。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