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禮拜證道

2014/12/28 當殷勤火熱事主 講員:林文良牧師

張貼者:2015年1月18日 清晨7:14未知的使用者

題 目:當殷勤火熱事主
講 員:林文良牧師
聖 經:羅馬書12章11節

語音檔下載

    上主日全教會信徒兄姐和社區朋友來到教會慶祝基督彌賽亞兩千多年前降生在世上,通過聖子耶穌的生、死與復活彰顯天父上帝。聖誕節之前我們用了四個待降主日作準備,今日教會最關心是末世的向度,即基督榮耀的再來,施行審判,實現上帝國度。耶穌什麼時候再來沒人知道,只要我們時刻警醒在世上生活,等候祂的再來。
    耶穌最終為你受死在十字架上,如今你有否為主活呢?有兩位同事,嗜酒如命,下班後就在一起喝酒打牌。後來有一位信了耶穌,生命也改變了,從此不再喝酒打牌。過了一段時間,他送他那未信朋友一本聖經。不久後,基督徒問他說:「你覺得聖經如何?」這愛喝酒的朋友好奇聖經竟然記載有關酒的經文,回答說:「聖經說耶穌把水變成酒,你也變變看,我就信耶穌!」基督徒面有難色地說:「把水變成酒,我辦不到;不過把酒變成家俱,這我倒會!」朋友一聽,心想這更厲害了,同意請他變來看看!基督徒把朋友帶到家裡,指著客廳說:「你看,以前我喝酒、抽菸、打牌,家裡連一張像樣的椅子都沒有,自從我改過了之後,便買了全套高級的沙發!」
    請信徒保持使徒保羅勸勉基督徒的態度候主再來:「不要懶惰,要努力工作,以火熱的心事奉主。」(羅十二:11)保羅的這命令成了信徒兄姐屬靈生命的準繩。 
    在這險惡末後的世代中,我們的行為要謹慎,不要像無知的人,要像智慧的人。要善用每一個機會為主做工。基督徒事奉的對象是上帝,因此委身事奉上帝是一生最崇高的目標及最純潔的動機。主的日子迫近了,我們當怎樣服事主呢? 
    一、當時時殷勤服事主 
    服事主不可存私心,只想滿足個人的慾望,故意被人誇讚。每一位信徒只要在各自行業職場上,盡忠職守、誠實處事,不虧負人,就是做在主的身上了!
    改教家加爾文也是一位殷勤工作服事主的僕人,把握任何一個時刻為主做工,甚至在他臨終前臥病在床仍趕著修改他的著作《基督教要義》。許多人勸他不要再為寫作費神時,他卻駁道:「什麼,如果主這時候來到,難道你要祂看到我在閒混嗎?」一生年歲只有短短五十五年的人生,盡程事主,殷勤做工。
    有「台灣史懷哲」之稱的謝緯牧師,在總會議長任內過世,出於上帝的召命在埔里創辦了基督教肺病療養院,愛病患如己。1970年6月16日深夜在醫院為病患急診後,隔天清晨回到療養院忙碌了一個上午,中午回家吃飯後感覺非常疲累,休息一會兒隨即又要趕到二林基督教醫院義診,牧師娘叫他多休息,他說:「我若能早一分鐘到醫院,病患便可以少受一分鐘的痛苦,甚至可多救一條性命!」結果,就在開車趕往醫院途中,因過度勞累不慎撞上路旁大樹而過世,只有五十五年歲。謝緯牧師一生殷勤做主工,為著得著更多人的靈魂歸主,為主名喪失生命。
    一生牧養景美浸信會超過卅五年退休的施達雄牧師,從年輕到年老的牧會過程中,歷經肺病、肝病、癌症折磨,晚年更受到慢性肺阻塞疾病所苦,終日仰賴呼吸器維生,脖子裡插著氣管不能轉動,且喉嚨不斷地有痰跑出來,需不斷靠機器抽痰又無法言語,仍堅持使用上帝賜給他的每一天及寫作恩賜做主工。施達雄牧師的兒子施以諾,是精神科治療師,也同樣賦有寫作恩賜為主做工。相信我們當中許多兄姐受洗後在平常生活中願意隨時隨處擺上自己,殷勤傳揚福音、做主工、為人的得救代禱、領人歸主,沒有失去起初蒙恩得救的召命。 
    二、當時時以火熱的心服事主
    火熱的心是正向積極的,是健康進取的教會所具備的,人們感受得出來!主耶穌對老底嘉教會說:「我知道你所做的;我知道你不冷不熱。我倒願意你或冷或熱!因為你像溫水一樣,既不冷也不熱,我要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老底嘉教會回答說:「我富足寬裕,毫無缺乏啊!」主耶穌卻說:「你不知道你自己是多麼悲慘可憐!你貧窮、失明,又赤身露體。」(啟三:15~17)可見,基督無法容忍一間溫吞不熱心的教會! 
    各位,你的事奉要蒙上帝喜悅,必須隨時保持熱心去愛神愛人、榮神益人。保持熱心並不是靠自己的意志或熱情,而必須是依靠聖靈來燃燒成為熱切事奉主的媒介。換句話說,你要信主就熱心信,你要做禮拜就熱心做禮拜,你要參加團契聚會就熱心參加團契聚會,你要服事聖工就熱心服事聖工,你要靈修讀經就熱心靈修讀經,你要傳福音就熱心傳福音,你要愛人幫助人就熱心愛人幫助人,你要引人歸主就熱心引人歸主,不要事不關己、不冷不熱的!
    當每一位信徒願意委身自己順服聖靈的帶領,看別人比自己強,彼此激勵、彼此支持、同心同工,教會自然被挑旺起來,質量都增長。有些已經是第四代或第五代的信徒家庭,上一代很熱心敬拜上帝,這一代就馬馬虎虎,下一代就變得不熱心,再下一代在教會裡已經完全不見人影了!信仰傳承絕不能光靠知識,你自己若沒有重生經歷的靈命體驗,是熱心不起來的,更無法指望下一代像你一樣地熱心服事主。你的兒女孫的靈性生命若馬馬虎虎不熱心或者已經完全離開主,當求聖靈感動他們、燃燒他們、催促他們回來到主面前。
    12月13日我們新店教會舉行聖誕園遊會結束後,安坑浸信會ㄧ位患舞蹈症的姐妹(在波阿斯牛肉麵店打工),來到教會送我她自己設計的一個小桌曆,她一面說話,一面手舞著。她跟我分享小桌曆裡所寫的一句留言標語『外出,馬上回來!』,她說:「我們都會外出,但也都要回家!」我回答說:「確實!」這個例子令我想起今天還有多少人他們寧可在外遊蕩,也不願回到上帝的家裡,該叫他們回家的時候了!
    感謝上帝通過保羅教導我們在主再來以前真正地成為一位屬靈的人,時時努力工作不懶惰,並且以火熱的心來事奉主。剛剛我們所提起的改教家加爾文的一生就是以活出「不要懶惰,要努力工作,以火熱的心事奉主」這句話作為他人生的句點。就在即將走完人生旅途終點時,加爾文鄭重地交代親人將他安葬後不可立墓碑,因為他不希望後人將他的墓地變成基督教的聖墓。的確,今天沒有任何人知道加爾文的墓地在哪裡,他生前按照上帝的話而活,一生為主工鞠躬盡瘁,死後也不願意影響任何人因他而做出奪取上帝的榮耀的事。 
    在即將邁入2015年的門檻的時刻,牧者勸勉各位兄姐常常讀羅馬書十二:9~21這十三節經文,有關基督徒在候主再來以前,在生活中盡力實踐!

2014/12/21 尋找耶穌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5年1月18日 清晨7:05未知的使用者

題 目:尋找耶穌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 經:馬太福音2章1-12節、彌迦書5章2節、 以賽亞書:9章1、2、6、7 節
講稿整理 : 許朝嘉弟兄

語音檔下載

    馬太福音第二章1~12節這段經文記載東方博士尋找耶穌的故事,同時這段經節中也記載了其他各種不同的人,他們對耶穌的降生也有不同的反應,值得我們思考,甚至可以進一步試想,如果我們處在耶穌降生的那個時代,我們會有怎樣的行為? 
    1.東方博士:聖經記載遠在東方的博士,看到伯利恆之星,於是開始展開旅程,來到猶太地,四處打聽詢問,為要尋找那位出生的王。試想我們如果是遠方的博士,對基督的降生本可以毫不關心,好比英國皇室結婚,我們遠在台灣,根本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對博士而言,一個羅馬統治的地區,還不是國家,出生了一個說要當王的嬰兒,跟博士有甚麼關係? 但博士卻從遠方而來,並且還朝拜並獻上了尊貴的禮物。藉由博士的故事,我們身為一個基督徒,藉此要更進一步思考我們跟耶穌的關係。我們是不是有真正尋找到他,並與他建立親密的關係,真正尊他為大,真正將我們的寶貝歡喜獻在他的面前。無論我們的知識,才能還是金錢,我們是否為了耶穌而歡喜獻上。 
    2.希律王:他也曾想透過東方三博士探尋耶穌的下落,並召集祭司與經學士,為要尋找耶穌,並且欲將之殺害。後來博士得到了指示,並沒有回頭向希律王通報耶穌的訊息,於是希律王大怒,下令殺死所有伯利恆兩歲以下的男嬰。這件事讓我們看到甚麼?原來有人找尋耶穌,是為了要殺害他,怕耶穌將來做王。我們也要思考,如果我們的生命與耶穌沒有連結,將之放在一旁,沒有讓耶穌做我們生命中的王,而是自己要當自己的王,那我們與希律王也沒甚麼兩樣。 
    3.祭司長與文士:他們知道耶穌的降生,卻毫不關心。我們也有很多人生活在這樣的狀態,常有人批評我們長老教會的信徒,聖經的道理懂很多,但卻和福音的消息沒有連結,就好像經學士與祭司長。他們知道耶穌出生在伯利恆,但卻沒有去找尋他,完全不想與之有關聯,但是如果你要去找尋耶穌,他們會告訴你往哪裡去尋找。我們不也常常這樣嗎?生活與耶穌沒關聯,但如果你想知道些甚麼關於福音的訊息,我會告訴你。所以我們也要嚴肅的想想,到底耶穌的降世,與我們有甚麼關係。 
    期待我們透過這段經節,好好思考我們的生命與耶穌有沒有連結,還是依然故我,有沒有像東方三博士一樣,匍匐參拜,獻上尊貴的禮物並尊主為大。至於我們的寶貝是甚麼,也許有人像博士一樣,獻上乳香沒藥,也許有人是時間,也許有人是才能。好比我們這次禮拜堂聖誕的佈置,我們的年輕人花了很多的時間製作,也有些很好的創意。好比這些裝飾用的星星,他們僅僅是用簡單的紙,簡單的剪裁,加上噴漆,就成就了這樣別緻的佈置。這些服事,即便是簡單,但重要的是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才能,歡喜獻上讓主使用,讓我們因此與主有所連結。願我們學習東方三博士的榜樣,不僅領受上帝的愛與救恩,也用我們愛主的心有所回應。

2014/12/14 不餓、不嘴乾 講員:葉榮生牧師

張貼者:2015年1月18日 清晨6:53未知的使用者

YouTube 影片

題 目:不餓、不嘴乾

講 員:葉榮生牧師
聖 經:哥林多前書1章3-9節

語音檔下載

    每年十二月第二主日是聖經公會的主日,通常是我的安息主日,可以安靜地領受外來的講師講道,一邊學習別人講道,一邊安心地計劃聖誕節的事工。所以,今年是第一次代表聖經公會出來請安。雖然,有一些擔心,但仍然喜樂、充滿期待。主耶穌必要賜福眾教會,在同心服事的過程中,有各種的恩賜,充滿樂意服事的人。
    你可知台灣聖公會及台灣聖經公會有什麼不同? 你可不能說差一個字〝經〞。聖經公會有三項重要的事工: 
 1、讓每一個人有一本聖經,是買得起、看懂的聖經。因此,公會努力翻譯各族群母語的工作。
 2、出版聖經研讀本,每一本的內容都經過國內外學者,考察最近出現的文物,所出版的書
 3、文字宣教事工,通過網路將更多的聖經版本,提供給人看。
    期待我們,一起來關心台灣聖經公會的需要。讓上帝的話,通過眾人的努力,擴傳每一個族群。 
    有一天主日早禱會,一個遲到的客人發現社區的人不知道教會在那裡,心裡非常生氣。竟然,當著會友的面前,叫牧師別帶人讀聖經了,都不去傳福音讀經有什麼用!那天的禮拜,對我來說是痛苦的,真的少讀經多做工才是對的嗎?我想起保羅對提摩太說: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作一個經得起考驗、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講解真理的話。(提後二15) 我向上帝求讓我倒空自已,照聖神的感動來講道,不要受人指責後成為沒信心的講道者。上帝的話,親自感動那個遲到的客人,禮拜後我們彼此感謝、和解了。你可知道,忠心傳達上帝的話能讓人和解嗎? 
    11月29日今年的九合一選舉,給我們看見台灣轉變的一個大方向,台灣人開始追求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公平的?什麼是真正的憐憫?人們開始思考和解、尊重、傾聽,而不是對立或看輕對方。我的教會,有幾位青年去做志工,參加投開所的服務,他們看到那麼多人,珍惜手中的選票,參與決定性的意見,心裡非常的感動。有人推輪椅、有人推娃娃車、也有人拿著拐杖去投票......。這麼高的投票率,投票數,代表了什麼?這就是真正民主的表現。可見得我們要傳基督的福音,將會是個很好的機會,因為每一個人期待過到一個,生活有品質的日子。 
    你是個生活有品質的人嗎?什麼人不餓、不渴呢?選舉前,你應該會好肯定地說,只要有錢還要想這些嗎?選舉後,你可能不那麼確定了吧?你看!原本安心住帝寶、帶太太喝下午茶、快樂開party的人,為了選票,為了讓人信任他將帶來盼望,用盡全力〝切割權貴〞;你看!台大葉克膜醫生的光環,可有需要出來受人攻擊、羞辱......〝三字經〞都罵出來了!這些人不是又餓、又渴的人嗎?上帝的話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我們要注意喔!慕義不僅是指正義、公義、公平的意思。義是代表〝做義人〞,是指上帝眼中為義的人,也就是我們努力成為上帝眼中的義人,就不再飢渴了。成為上帝所接納的義人,奇妙的事將會發生。每一天,所憂愁、渴望得到解放之事,上帝將要一項、一項帶領你,走向正確之路。這條讓上帝看為義之路,必要凡事充足好事滿滿。
    我們當專注上帝的恩典與信實,心懷感謝,而不是一直看自己軟弱、別人的缺點,就能更為堅定,對上帝更有信心,對人更加包容。哥林多前書,是保羅傳福音中充滿感謝的書信。人要得到福音,是上帝「藉著基督耶穌賜恩典給我們,使我們在基督裡樣樣富足,具備充分的知識和口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原本是少有聰明、少有能力、少有高貴地位的,但上帝卻賜恩典給他們,使他們樣樣富足,有知識和口才。保羅指出,上帝拯救人,同時也會使人富足,這富足不是指物質上的富足,而是指上帝賜下恩賜。恩賜不是自己可炫耀的才能,而是上帝賜給人的一切。這知識就是信仰上的知識,了解上帝救恩的知識。口才指宣講上帝信息的才能,以及講方言的能力。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原本是平凡、卑微的人,但上帝樂意賜下恩典,賞賜恩賜,讓他們可以為主做美好的事工。
    上帝保守幫助哥林多教會,也必然會保守幫助我們。我們也同樣有軟弱,偏離上帝的道的時候。有時候堅強,有時候軟弱;有時候持守真道,有時候偏行己路;有時候拒絕試探,有時候落入引誘。但在高低起伏的人生中,上帝的靈要提醒,要更新我們的生命。當我們回頭看自己的生命,必然會看到上帝保守幫助的軌跡,為此我們都當感謝上帝,上帝沒有要求我們一直強壯,卻願意一路保守幫助我們,讓我們在主再來的時候無可指責。我們都需要常常保持感恩的心,同時,去尋找真道。
    2004年,10年前我在台北工作,住在一個基督徒的家,他們有兩隻貓,一隻叫喜樂、一隻叫平安,除了兩隻貓又有一隻米格魯的狗,叫Sonata。每天跟平安、喜樂在一起,上班有穩定的薪資、下班可以去教琴、週末還去教會帶聖歌隊。我沒有經濟上的任何煩惱,卻每次在安靜的時刻感到空虛,服事、教育、人際關係,都不能滿足內在所渴望之事。持續不斷地工作讓我又餓、又渴,並沒有快樂及成就。一個又軟弱、又驕傲的上班族,真能為社會帶來什麼福音嗎?最後我選擇放手,不再累積地上的財寶,順服上帝所差遣的一切。10年後我看見改變是有可能的,一個微弱的上班族,好幾次都在服事主的過程中,帶給人安慰、鼓勵,這實在是我自已不能計劃之事。
    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六35)約翰福音六章,就有一群追求真理、渴望親近耶穌的人。因為,他們看見神蹟,五餅二魚使五千人吃飽!這些是〝經濟選民〞,看到耶穌讓他們吃飽,就要祂做王。但耶穌並不接受地上的王,祂選擇遠離人群,退到山裡。(約六15)。這群〝經濟選民〞再次與耶穌見面,耶穌教導他們,經由人子將得到〝天上的糧〞,這是不餓、不渴的靈糧。當他們再問耶穌,我們要做什麼才能得那天上的糧呢?耶穌對他們說:「信上帝所差來的,這就是上帝的工作。」親愛的弟兄姐妹,你相信耶穌就是上帝的獨生子,是受差遣來赦免我們的罪,是賜下聖靈使人重生的救主嗎?
    待降節是預備慶祝耶穌聖誕的節期,當來親近主耶穌。飢渴、慕義的人,在迎接耶穌聖誕的日子,當來親近主耶穌。主耶穌將賜下天上的靈糧賜福給我們,在平安、喜樂的日子,保守我們得到各樣的恩賜。今日也是待降節第三主日代表宣告、喜樂,當用喜樂的心迎接主耶穌。詩126篇1-3節說「當耶和華使錫安被擄的人歸回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那時,列國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慶祝耶穌聖誕的日子,當來親近主耶穌。親近主耶穌的人,不餓、不飢渴。

2014/12/07 與蒙召的恩相稱 講員:駱昆和牧師

張貼者:2015年1月18日 清晨6:41未知的使用者

YouTube 影片

題 目:與蒙召的恩相稱

講 員:駱昆和牧師
聖 經:以弗所書 4章1-7節

語音檔下載

一、 【前言】
   呼召是甚麼意思?乎召就是神毅然決然地呼喚我們親近祂,以至於我們對全人、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擁有的每樣事物,都投注一種特殊的忠誠及活力,在生活中回應他的召喚並事奉。這樣的呼召,或者說「生命目標」,並非哲學或理論的問題,它不像遺產可以代代相傳。許多科學家對世界知之甚詳,許多哲學家能夠研究龐大的思想體系,許多神學家能夠解開宗教的深奧,還有許多記者似乎可以談論任何話題。但是這些都是理論,若是缺少生命的目標--呼召,這些都是虛空。
 
二、【與呼召相配的生活五大特質:謙虛、溫柔、忍耐、互相寬容、愛心】
    在我們今日所讀的聖經,以弗所書第四章第二節,列出一些合我們基督徒我們蒙召的一些屬靈德行。前三項是謙卑、溫柔和忍耐:另外兩項是包容、愛心。 
1. 謙卑:就是承認自己的卑微,我們是受造之物,在上帝面前並無可誇口。今日的世界,處處充滿誇耀,在耶穌來到世間以前,謙卑被人看作是膽小、自卑、如同奴隸般的性質的東西。這樣為甚麼基督徒要謙卑呢?因為一個真基督徒,會真真正正認識自己。 
2. 溫柔:就是對待人斯文,對上帝順服。溫柔的人就是在應該生氣的時生氣,不應該生氣的時候永遠不生氣。 
3. 忍耐:這是表示永遠不承認失敗的一種精神,不因為不幸、痛苦,失望餒志、失敗來受打敗,反而能堅持到底,能有自律的精神。 
4. 用愛互相包容:就是用agape的愛,對於人的過失能忍耐,對於他們的軟弱和失敗也能夠包容。它是堅強的一種感情、還有意志的愛的表現。 

三、【促進合一的精神(四3-6)】
    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活的第二個要素,是要在基督的身體內「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在十九世紀時在英國倫敦有三個上帝所重用的僕人,一個叫作司布真先生,是很有能力的培靈佈道家;一個是摩根博士,他是很厲害的解經家,寫了很多書;另外一個是邁爾先生,在帶領青年特別有恩賜。司布真的教會非常興旺,因為他是「傳道人之王」,是有名的金喉嚨,有名的培靈佈道家,當然教堂擠滿滿。摩根博士的教會也坐滿了人,只有邁爾先生的教會,人數越來越少,都被那兩位傳道人吸引過過去,他很著急,一直發怨言,愈著急愈發怨言,教會人數愈來愈少,快要走光了。後來他只好認罪悔改,求主赦免。主就啟示他,不要自私,心要放寬點、要有和平結聯,因為教會都是主的,不是個人的。要同心合一興旺福音。你若要使教會興旺,這樣早上起來先為司布真的教會禱告,再為摩根服事的教會禱告,最後為你服事的教會禱告。他照這樣做,他的教會也同樣復興起來。上帝的靈充滿他,上帝一同在,就有合一的心,教會就會興旺,這是邁爾的見證。 

四、【合一的基礎】 
    這樣,合一的基礎是甚麼呢?第四章4-6節的七個「一」,就是合一的基礎。這七個「一」分成三組。第一組「身體一個…靈一個…蒙召…的同一個盼望」,第4節「身體一個」是指教會,教會是上帝兒女的組合,是基督的身體。既然有了一個身體,就要有賞賜生命給這個身體的那「一位聖靈」,最後凡若屬這身體的都向著「一個盼望」進前,這個盼望是上帝向我們發出的呼召。第二組是「一主、一信、一洗」。前面「身體一個…靈一個…蒙召…的同一個盼望」是以聖靈做中心,「一主、一信、一洗」是以「主」為中心。這節經文主要是說我們要順服和敬拜一位主,同有一個信心的經驗,這信能使人得救,與主聯合,也有一個外在能夠看得見的儀式,藉著這樣使信徒表明自己的信心,公開有份於上帝兒子的團契。這個主當然是耶穌基督。凡不承認基督是主的人,就不能算作是基督徒。 
五、【要相信上帝是無所不在的】
 以弗所書第四章六節提醒我們,上帝是在萬有的之上,住在萬有的之內,祂是無所不在的,所以我們對上帝要有一個敬畏的心。 
六、【教會要與蒙召的恩相稱】
 教會是不是也要與所受的恩相稱?保羅看教會就是:上帝的教會應當表現出愛心、合一、有許多恩賜的人一同服事與成長。在教會中我們有甚麼要注意儆醒的? 
1. 有一些人一直追求組織的合一,但是對於教會應該怎樣成為一個真正有關懷的團體,如何謙卑、溫柔、忍耐、寬容、互相相愛等等,卻沒真多的關心。保羅最基本的關心並不是組織,他用愛做開始,也是用愛為結束(2、16節)。 
2. 另外有一些人習慣同樣的教會生活,不愛改變,他們對於上帝所樂意要賜給人各項有趣的恩賜,一點也不在意,以致未能享受作一個基督徒的豐盛與活潑。 
3. 另外有一些人對教會有很保守的態度,認為只要維持會友與聚會就可以! 
   這些都是不想向前的態度,都是與教會所受的召不合。保羅在我們目前所放的一幅圖是完全不同的:教會彼此交通愈來愈深;基督徒在合一上定意遵守;在服事上面每人參與、活潑投入。 
七、【阿成的故事】
 在南部有一個賴炳炯牧師,他在台灣南部牧會時,曾經引導一個叫「成仔」的人信主。他是個大流氓,是大尾流氓,聽說孩子在哭的時候,只要說:「成仔來了!」孩子就不敢哭。這位成仔聽賴牧師的勸告,他想說要做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就要從真正的正正當當的事做起,上帝才會祝福。他為了要作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他就買了一台三輪車,賣小孩子的衣服。別人問他說:「一件要賣多少錢?」他就說:「一件十二元。」別人又問他:「那你本錢一件多少?」他想說基督徒不能騙人,就回答:「本錢一件十元,賣你十二元,一件賺二元。」因為他這樣說,客人只願意出十元。他賣衣服不賺錢,就改賣飯。人家若問:「飯有沒有壞掉?」他就回答:「你聞聞看!你吃吃看就知道,有壞掉沒壞掉,假不了。」過了很多年後,賴牧師去找這個成仔,想要了解他現在的生活怎樣,問的結果,別人說:「成仔不在賣飯,也不住在這裏,他現在在開飯店。」原來成仔開一間「天使大飯店」。賴牧師找到成仔開的天使大飯店,就問他說:「開飯店就要取名像希爾頓或凱撒大飯店,這樣才會出名。」成仔回答說:「牧師,你想一個使上帝改變的人,難道不應該成做天使的面貌嗎?」弟兄姊妹!我們是不是能親像成仔那樣,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讓我們在生活上有力,在教會中有合一,在我們之生命中有見證呢?

2014/11/30 耶穌降生的再思 講員:陳重光牧師

張貼者:2014年12月9日 凌晨12:38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4年12月9日 凌晨12:38 更新 ]

YouTube 影片

題 目:耶穌降生的再思
講 員:陳重光牧師
聖 經:馬太福音1章18~25節

語音檔下載

    耶穌基督的降生到底與咱有甚麼關係?咱為甚麼歡喜?咱為甚麼慶祝?於聖誕節漸漸接近的時候,咱再一次來思考耶穌降生的意義。
一、耶穌
    天使在約瑟的夢中對他說:「大衛的後裔約瑟啊,莫得驚!當娶你的妻過門,因為她所懷孕的是從聖靈;她要生子,你得叫他的名做耶穌。因為祂要拯救祂的百姓脫出他們的罪惡。」(第20~21節)在這段天使所說的話中,使馬利亞知道,她已經從聖靈得著身孕,並且是一個男嬰,他的名字要叫做耶穌;而這個男嬰有一個重大的任務,就是「祂要拯救祂的百姓脫出他們的罪惡。」(第21節)。
    這句話說出耶穌降生的目的,是要來拯救世上的眾罪人,而且是從他們的罪惡中將他們拯救出來。在耶穌與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的談話中,耶穌就曾如此說:「親像摩西舉起銅蛇在曠野,人子也的確得如此受舉起,使凡若信的人住於祂有永活。因為上帝將獨生之子賞賜世間,使見若信祂的人,未沉淪,會得著永活,祂愛世間到如此。因為上帝差子入世間,不是欲審判世間,是欲使世間從祂得著救。」(約三14~17)耶穌也曾如此說:「因為人子到,不是欲差用人,是欲使人差用;且獻祂的生命來贖回多多人。」(可十45)
    咱欲慶祝聖誕,必須將耶穌所完成的事工報揚給人知道。因為耶穌的名,就是欲拯救人脫出他們的罪惡。耶穌已經完成這項拯救的事工了,救贖的功勞已經完成了;只要人肯相信祂、接納祂,那個人就馬上脫離罪惡的管轄。若是有人因為聽見咱所傳揚的福音,來相信耶穌,脫離罪惡的束縛;如此來迎接聖誕,也就更加有意義了。
二、以馬內利
    「這個事都成,是欲應驗主託先知所講的,講:你看,在室女欲娠孕生子;人欲叫他的名做以馬內利。(翻譯就是『上帝與咱在的』。)」(第22 ~23節)這裡有一個要緊的字,就是『以馬內利』;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上帝與咱在的』
上帝與祂的百姓同在,是以色列百姓很早很早以前就非常喜愛的訴求。當他們在埃及地做奴隸的時候,每天都受埃及人的虐待,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中。雖然是上帝的選民,是上帝曾與他們的祖亞伯拉罕立約的百姓;但是他們感覺上帝已經離開他們。上帝在很遙遠的天邊,他們卻處在悲慘的人間,所以他們每天都向上帝哀求。直到有一天,摩西出現帶來上帝的話與信息。藉由十項災禍降臨在埃及地的情形及摩西的帶領之下,他們離開了埃及地,經過紅海的事件,使他們經歷並看見上帝的同在。
    但是,當以色列百姓定居在迦南地以後,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改變了。他們與外族的人交往以後,受到那些外邦人的影響;致使他們漸漸離開上帝。從【列王記】所記載以色列王國的歷史中,也使咱看見,有很多君王不但自己敬拜偶像,且帶領百姓敬拜偶像,沒有遵守上帝的律法。雖然上帝並沒有完全棄絕他們,但是他們的罪惡卻惹起上帝的怒氣。上帝也一再地差遣先知來勸勉、警告,卻是沒有功效;所以上帝的百姓到後來就亡國了。
先知曾預言『以馬內利』,就是上帝欲與祂的百姓同在;這個預言就在耶穌基督的降生來應驗。咱知道「上帝是靈」(約四24);祂無形無狀。雖然祂看得見咱世上的每一個人,但是,咱卻看不見祂。如今,上帝道成肉體來到世上,就是道成肉體的耶穌基督。上帝用人的形狀來到世界,使人可看見、使人可親近。【聖經】如此說:「未曾有人看見上帝,只有佇父心懷中獨生之子有表明祂。」(約一18)。
    有一次,耶穌的學生腓力對耶穌說:「主啊,用父使阮看就夠額。」(約十四8)但是,耶穌卻對他說:「腓力,我與恁住到即久,你還不識我嗎?已經看見我的,就是看見父。」(約十四9)上帝已經在耶穌這個人的身體來到人的當中,上帝活生生地與人同在。當耶穌從死人中復活以後,祂已經完成拯救的事工,四十天以後祂升天了。當祂要升天的時候,祂有如此對祂的學生說:「我日日與恁佇的,到世間的路尾。」(太廿八20)今天,上帝藉著聖靈與咱同在;通過聖靈住在咱的中間。在這個失落愛心,缺少和平的世界,人需要上帝的同在。咱慶祝救主耶穌的降生,必須報揚上帝與咱同在『以馬內利』的好信息。
三、順服
    從耶穌降生,咱看見一項非常要緊的事,就是『順服』。上帝揀選馬利亞,使她在未結婚以前就有身孕。這是一件大事,是榮光卻有驚惶;為著保持她的貞潔,馬利亞可以拒絕。但是,馬利亞順服天使對她所傳上帝的信息,這也可證明上帝沒有看錯人。
再來是約瑟。身為一個男人,一定很不願意聽見自己的配偶肚子裡面所懷的胎不是自己的骨肉。約瑟深深愛著馬利亞,也正準備要與馬利亞結婚。可是,在婚前,馬利亞卻對約瑟說:她已經懷孕了,她的肚子已經有一個嬰兒,這是上帝的獨生子。上帝先佔有馬利亞,使她先懷著上帝的聖子;約瑟可以拒絕,可以提出要廢親的要求。但是,在夢中他聽見天使的話以後,他就順服上帝的安排,甘願犧牲自己的權益,歡喜使上帝的旨意得著成就,這也可證明上帝沒有看錯人。
    每一次咱迎接耶穌的降生,咱不可忘記約瑟與馬利亞這對夫婦的順服,因為有他們的順服,使耶穌降生的事可順利完成。不但如此,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更是歡喜順服上帝的旨意,來完成祂降世為人的使命;受釘死在十字架上來成就上帝救贖世上罪人的計劃,使凡若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可得著永遠的活命。使徒保羅也如此描述耶穌基督說:「祂本有上帝的形狀,無掠及上帝平等做所得執守的;反而傾空自己,取奴僕的形狀,成為人的樣相;已經有親像人的款式,就屈自己,順服到佇死,甚至死佇十字架。」(腓二6~8)今天上帝揀選咱,在耶穌基督的寶血洗清咱的罪;稱咱做祂的子女,做上帝國的後嗣,每天看顧咱、引導咱、保守咱,且欲將天上的基業賞賜咱;咱肯聽從祂的教訓嗎?咱肯順服祂的旨意嗎?
    咱在慶祝耶穌基督降生,成為人類的救主,咱就當相信祂、接受祂在咱的心中,成為咱的主。咱就當順服上帝,可使上帝的計劃、上帝的事工通過咱每一個人來得著成就。諸位兄弟姊妹,『待降節』有連續四個主日,就是欲使咱知道『聖誕節』就要到了。咱要準備心迎接耶穌降生,千萬不可忘記耶穌基督降生的目的。今天耶穌基督已經降生,也已經完成上帝拯救世上眾罪人事工。在慶祝耶穌聖誕的時候,咱必須向人宣揚耶穌基督拯救罪人的福音,上帝與咱同在的好消息,使更多的人可藉著相信耶穌基督,得著上帝的拯救;同時咱也必須歡喜聽從上帝的教訓,順服上帝的旨意,可使上帝的國度早日臨到。

2014/11/23 報 賞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4年12月9日 凌晨12:33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4年12月9日 凌晨12:33 更新 ]

YouTube 影片

題 目:報 賞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 經:馬太福音6章1-4 節;詩篇37章3-4 節

語音檔下載

    馬太福音第6章,論到猶太人的宗教生活中,有3件良善生活的大支柱,那就是施捨、禱告和禁食。這三樣所表達的,第一是施捨:對別人表達善行。第二是禱告,是人對上帝敬虔的禱告。第三是禁食,人對自己按自我意識的克制和約束,就是約束自己的行為和言語。這是針對一個敬畏上帝的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三件事。經文中,耶穌的教訓連續提到,這三件基督徒重要的事。並且三次提到「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耶穌對一般猶太人所提出的這三件事,也是當今的我們所要思考的事。我們對待別人,是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我們對上帝、對自己,是否有約束和節制?
    針對行善、存憐憫,對人賙濟,耶穌說:這樣行必得報賞。那在暗中觀看的上帝,要向我們報答。可能有很多虔誠的基督徙,也要有如此的心態,我們不該在自己所做的善事上,認為應該又期待得到報賞。我常常在強調,基督徒行善是沒有功勞的,這是我們應當行的。有時候,人會開玩笑的說,優良公務人員,什麼是優良公務人員?沒有貪污、沒有做錯事,當做的都已盡到本分,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不是嗎?這有何需要報賞?不該有的才是。除了有特別好的事件才算數,不然這一切都是應盡的。可是今日的人,卻變成了優良公務人員,顯得很奇怪!
    基督徒要重新思考,我們從上帝承受許多的恩典,甚至於生命,也是出於上帝的拯救。上帝供給我們一切所需要的雨水、日光都免費的,日光多麼重要。我現在居住在十六層樓,中庭很寬廣,但是被後面一棟房子擋住,信恩的房間全天都是暗的,心情就顯得不同,我們不會感受到,這一切都是上帝免費所賜的。
    所以任何的行善,沒有什麼功勞,更不需要特別的邀功,或是要求多少的報賞,基本的觀念應當是如此。上帝卻應允我們,不僅如此,倘若我們實在的在這世上行善,必定會得到報賞,正如詩篇37篇:倘若你用真信心,真正仰望耶和華上帝,這樣衪必將你心所愛的賜給你,這就是報賞。
    正如舊約,約伯記34章11節:他必按人所作的報應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報。耶利米書17章9~10節:「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結果報應他。耶利米書32章19節同樣提到,上帝看著每個人,在做什麼事,依事情的結果,再報應在人的身上,從舊約中感受到上帝是這樣直接的。
    新約是否應該是充滿慈愛?不然,也是直接的,約翰福音5章29節: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這樣有得報賞否?馬太福音25章14~46節:耶穌比喻那5千、2千、1千銀子的,5千銀子的賺5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2千銀子也是如此,同得讚賞,而那1千銀子的,主人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
    羅馬書2章6~10節更清楚的說明,談到上帝將按照個人的行為,在人的身上做審判,那專心追求行善的,上帝要賜予報賞,用榮耀、尊貴、平安賞賜。那行惡的,上帝將用困苦患難又永遠的死,來刑罰他們。所以行善得報賞,行惡的得刑罰,是必然的。
這三件事,我們如果做的對,又合乎上帝所喜悅之事,上帝必報賞我們,在我們的身上。
    上帝的報賞是什麼?在這世上得到榮光、財富、興旺,是沒有絕對的。但是上帝必定有報賞,也許是我們還在這世上得到,但這不是絕對的。馬可福音第十章,耶穌講到重要的教訓,衪將來要遭遇到的事,彼得問耶穌,我捨棄我的漁船和我所有的一切跟隨你,我可以得到什麼?耶穌回答說:有時候並非如此,不見得有好處,甚至於將受到逼迫。但我應允你,來世必得永生的生命,所以報賞不見得在我們的世上實現。當然,上帝的恩典,有可能在我們現世之中,將衪的恩典賜給我們,但不是絕對的,大多數的報賞都是在將來。
    馬太福音25章,論述最後的審判,末日的時候將是結算的時候,31~40節講到綿羊和山羊的比喻,那綿羊可以進到永生喜樂的國度裡,山羊卻一直受咒詛,因為沒有行上帝喜悅的事,這是在我們一生結束後。
    使徒保羅一生許多的經歷,他未娶妻,也沒有子女,一輩子在做什麼?到處遍行,努力傳講福音,他得到什麼?被人鞭打、入監獄、受污辱,被人仍石頭,甚至於連生命都將會失去,像這樣的情況,上帝報賞他什麼?保羅卻有一種確信,在提摩太後書保羅提到,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他確信,上帝已經為他預備榮耀的冠冕,這就是最大的報賞和榮光,不一定是在今世,大部份是在來世,所以,我們應該要認知,絕不是在現世中就能得到什麼?
耶穌說我們在爭戰,我們的父在隱密處觀看,上帝必報賞。人總是期待著。當時許多人批評法利賽人,其實用今日的標準,可以看到他們的虔敬,值得被誇讚,我們看到他的禱告,並非是謊言,他並未欺侮人,他遵守什一奉獻,按時禁食禱告,有多少的基督徒,可以做到這樣的標準,但是耶穌為何指責他們?因為他們如此行,只想讓人看見,想得到人的誇讚,在賙濟的時候敲鑼打鼓,告訴眾人他將行善。
    不久前,有一個中國人,說要到台灣來發放善款一億元,結果不了了之。在這之前,就先自稱為是大善人,他到處對人說自己是大善人。人常常落入這樣的誘惑和試探中,耶穌說人倘若如此行,不算為什麼!一切就此結束了,在上帝裡面,是得不著報賞的,人應該照著自己所行的,做當做的事。
    惟有看見需要就去行的人,如撒瑪利亞人單看一個人的需要,不分任何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是沒有往來的,但他卻是默默的行善,不刻意張揚,也不計較,只看到需要的人,就去行自己應當做的事。耶穌就是這樣的稱讚,如此行必蒙上帝記念並報賞。
    馬太福音25章31~40節,論述綿羊可以進入上帝所預備喜樂的國度。為什麼?『因為我渴了,你給我喝,我餓了,你給我吃,我赤身肉體,你給我穿,我生病,你來關心我,我在監裏,你來看我。』綿羊的人問說:什麼時候我有行過這些事?耶穌的比喻說,這些事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像這樣的人是否有在意自己行善的事嗎?早已忘記了,而我們常常記得自己做過多少好事,甚至於對別人討人情,其實,向別人討人情就不是人情了。人情是自己感受到別人當時怎樣對待自己的關愛,而不是自己去討人情,如此一來就失去了人情,也失去了價值。耶穌的比喻同樣談論一件事情,這些綿羊不曾記得自己行善之事,而只是盡本分做當做的事。
    來到台灣的傳教師也是如此的作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醫生,早期到彰化,一個很偏僻的地方,醫藥不發達,生活艱困,一個在英國受優良醫學教育的人,喜愛台灣直到一輩子。不儘如此,待兒子成年,還將兒子送回英國完成醫學,並非留在英國賺大錢和享受,仍舊回到台灣在彰化當醫生。令人懷念的醫生,兩代人生活可以很享受,卻甘心樂意的做,成為一無所有的人。
    當我們拜讀史懷哲,一位德國出名的醫生,他在29歲才學醫,,他原是一位哲學博士,將受聘為教授、院長,可以過很好的生活。但他卻選擇到非洲內地,交通、衛生、生活品質皆不好的地方,過著貧困的生活,免費提供當地人的需要。這不是三、五年的時間,是一輩子待在那裡。這就是人應該要做的事。在這世界上,他一生 ,也許沒有享受好的物質生活,不過我確信,上帝必報賞他,在天上極其尊貴和榮耀。
    幾年前,中國大陸生活並非過得很好。在中國深圳,美國紐約時代雜誌有則報導,有許多人進入一座很大型的建築物,佔地50萬平方英呎,樓高5層,裡面賣的是仿冒品,所有的名牌應有盡有,非常便宜。一只勞力士的手錶,不到60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不到兩仟元,大家爭相採購。人為了什麼?為了展現自己身上的名牌,其實都是仿冒品,穿戴在身上卻是很高興,大家爭相購買。我們不要笑看這樣的情景,台灣有沒有這樣?
    我們吃的芝麻油不是用芝麻做的,芋圓也不是芋頭做的,我們也吃得很開心,賺錢賺得很開心,有多少人在包庇,我們不要只笑看別人,其實我們也常是如此。我們的一切生活,在外在包裝的光鮮亮麗,我是個虔誠的基督徒,我很熱心,難道我們的生活儘是如此?耶穌要說明的就是這樣,我們的生命也許是表裡不一,因為有人在觀看我就當如此做,在人看不見的時候,又是另一種方式。如果我們的價值是如此展現,這樣身為基督徒在上帝國裡面,我們就沒有了報賞。值得我們好好的思考,願我們從外表到內心都是真實的,過上帝所喜悅的生活,卻不要用包裝來展現。若能真實的過生活,必能得到上帝的報賞。這樣報賞可能是在來世,極其榮光尊貴及永生的生命,願上帝施恩幫助我們,讓我們一生過著真正虔敬的生活。

2014/11/16 一生的終極目標 講員:張世昌牧師

張貼者:2014年11月19日 晚上7:28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4年11月19日 晚上7:28 更新 ]

題 目:一生的終極目標
講 員:張世昌牧師
聖 經:哥林多後書4章7-18 節

語音檔下載

    人一生的目標是什麼?是要有錢、有勢、有家庭、有子,然後讓下一代和你過一樣的生活方式,繼續追求有錢、有勢、有家庭、有子女。若是這樣,人活在這世間的意義就變作好像豬、雞一樣。
    哥林多後書是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第三或是第四封信,是保羅針對哥林多教會對他的批評,所提出的一種回應。在書信中,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曾經批評保羅是不守信用的人,懷疑他的使徒身分,甚至提到保羅的外表是很普通的,但是說話卻是很兇悍的人。但是保羅表達,他是ㄧ個以傳福音為目標的人,他不像一般的傳教者,總是高舉自己,保羅認為可以在上帝面前得到推薦的,是哥林多的信徒在信仰上的成長。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四章7-18節,表達自己的心情,也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觀。一方面保羅用一個比喻來表達上帝和人、特別是和保羅的關係,他講上帝所賞賜的恩典、所交託的職分是ㄧ種寶貝,人卻是一個土作的器具(瓦器)和寶貝是不能比較的物件。人這個土作的器具存在目的是要顯明上帝的權能和榮耀,不是要表明人有多厲害。
    第二方面,保羅用對比方式,表達人的自我和上帝全能的差別。保羅認為土作的器具是會被打倒、受患難、抵著窘逐;但是上帝的權能卻能夠顯得更加偉大、更有能力,讓我們不會跌倒、不會被放棄、無死也無失望。保羅也說人的外體是會漸漸敗壞,但是因為上帝的恩典,我們的內心卻是日日換新;人雖然會遇到艱苦,但是和耶穌比較起來,這是至輕的。上帝卻是讓我們參予祂上等上永遠的大榮光;人的一生只在乎看得見的,但是上帝卻引導我們,學習關注神-在那個所不能看見的。
    保羅站在信仰的角度,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提醒他們不要只看自己以為重要的、憂愁自己目前遭遇到的、在乎現在所看得見的。反而要將人一生的目標,轉換成上帝計畫中,那個永遠、終極的目標。也就是說,一個信主的人,當我們願意學習更認識上帝、更順服上帝、更追求與上帝同行時,上帝會讓我們改變人生的終極目標。
    你會說真的是這樣嗎?我想用目標這個的角度來和大家分享,目標是甚麼?目標是人常常追求的,目標的英文是GOAL。人一生通常追求是什麼?其實我們如果從GOAL四個字,或許可以看見生命的可惜。因為人一生常常追求的是Gamble、Occasion、Advertise、Leader,人總是希望捉到機會、然後放手一搏,盼望可以讓自己更加出名、有成就、甚至成為領導者。所以你看所有的時代,拼了命賺錢、投機取巧的人總是不會減少的,最近這些食品安全的問題,不就是這樣嗎?
    因為人只不過是土作的器具,人到最後的結局,也只是回到原本上帝創造人時,所用的材料。你有錢有勢、你很會掌握機會、你成為偉大人物與領袖,但當你離世時,只不過是在泥土中,加了一些金子而已,等過了幾代以後,可能連金子也會人搬走。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遺言在他死後,將棺材兩側開了洞,將手伸出洞來,表示他空手來到世界,也空手離世。
    那麼基督徒應該追求的是什麼?GOAL也可以換成這樣。就是Glory、Only、Ahead、Lifelong,一個信主的人追求的,應該是讓他感到不可能代替的唯一目標,是讓他感覺到有上帝榮耀的目標、是讓他可以會往前走下去、堅持一生的目標。
    這種目標是什麼?是上帝對我們每個人的計畫,是上帝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的能力,人的一生是要榮耀上帝,這是魏斯敏斯特的信條所提出的。榮耀上帝最簡單的方法,活在上帝的恩典中、就是活出上帝的能力。然後照上帝的計畫,完成每個人一生的目標。
    你的目標是什麼?這需常在上帝面前禱告、尋求上帝的旨意。可能上帝要你做的是成為一個好的父親、母親;也可能上帝對你的計畫是要成為一個平平凡凡、祈禱不停的基督徒;當然上帝對你的計畫也有可能是成為祂所使用的的工人,成為在教會、在信仰上作見證的人。這都是你要尋求的,也是要不斷思考的目標。GOAL,這四個字,你要選擇哪一種?
    成為一個基督徒,我們要學習以體貼上帝的心意來追求我們一生終極的目標。這絕對不是簡單的事,也絕對需要大家一起打拼,因為有了願意拼的態度,才會有更大的目標可以追求。這好比保羅在腓立比書中所說的「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今天是爲著我牧會的教會,客家宣教中會山崎教會的建堂費用來募款,山崎教會是2007年我夫妻兩人去開拓的,其實我夫妻都不是客家人,而是第一代的基督徒。我們在高中信主,在政治大學受造就。信主之後,我的父親生意失敗,家庭破產,按照一般大學生,應該是拼了命趕快找工作賺錢,其實我從大二開始,我都是學習憑信心生活,一直到讀到碩士畢業。我也可以繼續念博士,然後在大專教書,這樣至少收入會不少。但是上帝呼召我們夫妻成為傳道人,兩個人碩士畢業後,我們加入校園團契,在校園團契的服事時,我得到了鼻咽癌,期數將近末期。感恩的是上帝還是讓我有機會繼續服事。
    在校園服事10年之後,我們決定轉變服事的規畫,調整成教會牧會。本想到鄉村服事,沒想到上帝在我們神學院畢業之前,派我們到客家,負責開拓教會。2007年開拓, 2010年升格堂會。雖然升格堂會之後,我的聽力逐漸消失,不過上帝的能力卻依然超過我們所想的。2010年底,教會結存金超過一百萬,就準備買禮拜堂。2011年下半年尋找禮拜堂的場地,附近的地價是一坪25萬,一棟4樓的房屋,土地15坪要賣到1300萬。結果上帝讓我們看到目前聚會的空間,開始是開價695萬,只有一樓。大家非常喜歡,決定先回去禱告。一個月之後,有一天我經過這個地方。發現換了仲介公司,開價變成595萬,還是只有一樓,大家再回去禱告,又過了一個月,有一天我要去教會,心中有個聲音說去看看,一去,發現教會二樓的房子也要賣,剛好是正上方三間的套房。     我們決定開始談價格,最後是945萬完成,總數(包括裝修)花了將近1200萬。經過兩年的努力,目前需償還的貸款金額仍有540萬,請大家為我們禱告。
另外教會尚未購買牧師館,因為在07年開拓時,一開始我們是住在三、四樓,但是考慮主日學以及幼兒的家庭需要,我們將牧師館變成幼兒室以及主日學教室,然後我們家搬出去。牧師館的房租費用是我們自己承擔,搬出去六年多來,只有半年有一小部分的補助,但是上帝也沒有讓我們缺乏過,未來如果上帝開路,或許可以購買牧師館、甚至是更大的空間,變成長老教會客家宣教的中心。請大家為著我們教會、為著客家宣教的事工代禱。

2014/11/09 信仰的傳承 講員:林保順牧師

張貼者:2014年11月19日 晚上7:17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4年11月19日 晚上7:17 更新 ]

YouTube 影片

題 目:信仰的傳承
講 員:林保順牧師
聖 經:馬可福音 16章15-16節;使徒行傳 16章31節

語音檔下載

    今天引用兩段經文來喚醒大家重視信仰傳承的問題。
一、馬可福音16章15~16節「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這是耶穌在復活後、升天前,交託祂的學生的使命。因此我們每一個蒙恩揀選的基督徒,就是祂的學生,必須要有義務回應主的恩召。預備自己的心,時刻為主作美好的見證,以盡主所交託給我們的大使命。
二、使徒行傳16章31節「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使徒保羅與西拉為著主所交託的大使命,在傳道旅途中,為著福音被捉入獄。當保羅與西拉,半夜祈禱又唱詩讚美上帝,眾囚犯也注意到他們讚美上帝。忽然地震動,獄門全開。獄警醒來見門大開,以為囚犯跑光,拔刀想自盡。保羅大聲喝止:「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獄警就趕快進去,問保羅該怎麼做才可以得救恩?保羅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當下保羅講主的道,給他和他全家聽。聖靈做工,他們全家受洗禮。這節經文就是提醒每個人,要信靠耶穌,才可以得到救。我們必須要將這個信仰的香火,傳給我們的子孫,代代傳承。
    今天我們有救恩福氣,不可以自私佔為己有,應該要好消息互相告知,分享他人。這是每人義務,讓人分享主的救恩。古昔上帝揀選人做祂的百姓,祂恩待人,讓上帝愛的救恩,持續代代相傳。亞伯拉罕傳給以撒,以撒傳給雅各,雅各傳給約瑟,一直傳承,讓萬族都可以得到福氣。創世紀12章1~3節記載,當上帝呼召亞伯蘭「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你的地去,我必使你成為大國。。。。你也要叫別人的福。」亞伯蘭照耶和華吩咐就去。亞伯蘭75歲離開哈蘭帶著親族與家產,往上帝所賜迦南地去。就屬靈的意義,每位基督徒,都跟亞伯蘭有一樣的經歷。例如亞伯蘭的父親他拉,一家人從拜偶像充滿罪惡的吾珥城離開,到哈蘭生活,爾後進入到迦南美地,上帝要賜福的應許之地。基督徒本在罪惡中,後受救贖成為上帝的兒女。得享預備的救恩,享受永生的福氣。
    但是上帝拯救我們,不只讓個人可以進入祂豐盛的生命而已,上帝更期待藉著每個基督徒,可以讓每人的家族、親朋好友,以及社區,因著我們有好的見證,而得到救恩的福氣。
    現在分享我的家族如何信靠耶穌,敬拜上帝的見證。1874年我的曾祖父住在新店鎮的六份仔,有天他聽說淡水滬尾,有外國人傳福音:「心裡不平安的人,只要藉著禱告上帝,就可以得到平安。」我的曾祖父聽了,覺得好奇。因他的胸前掛一個木雕的太子爺。他是乩童,替人求平安指示明路,然而曾祖父的一家人卻仍不平安。聽說滬尾偕傳教師說祈求上帝就會得到平安,他就想去淡水一探究竟。一個禮拜六,天未亮,他就起床點火把下山,走路到45公里外的淡水。這位外國人是偕叡理牧師,從加拿大坐船先到福建、再到高雄,最後到淡水。他看見這個地方就是他的教區,開始傳福音。為了語言溝通,他向放牛的孩子學台語。一年後,開始用台語佈道。上帝賜給他的智慧,讓他學識淵博,精通天文地理。曾祖父聽他講道新奇有理。連續幾個禮拜到淡水聽道,也學會祈禱。心中感到真實的平安。就接受耶穌作救主,不再作乩童,拜偶像。
    正如詩篇25:12「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幾個月後,偕牧師到新店地區佈道,向一位高夏嫂租房,作為佈道所傳福音,這樣我曾祖父就不用走45公里到淡水做禮拜,但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去做禮拜。曾祖父信主16年後,50多歲去世。他有遺言給祖父,要用基督教的儀式來作告別禮拜。所以傳道師和會友為他作告別式。鄰居的長輩們對祖父說: 「你實在很不孝順,沒有幫你的父親作功德,他會在陰間受苦。」 祖父立刻請師公,來給他做功德。做完了之後,在回家的在路上,遇到了高夏嫂。她問祖父要去哪裡?祖父據實以告。高夏嫂說:「你父親信耶穌,現在回到上帝那裡,在那裡享受福氣。你是在幫他做什麼功德呢?也難怪你都沒來做禮拜聽道,才會如此做,所以你一定要來做禮拜。」祖父說「好啦! 」祖父就去做禮拜。那天傳道師講人要信耶穌,人的心靈才會得到平安!敬拜上帝像吃飯一樣,肉體是吃米糧。人的靈魂是要吃靈糧。聽道理是個人聽到個人得著,不是可以委託別人替你聽,自己卻不去聽、不去信、不去得到,所以像我們在吃三餐,我們肚子餓一定要吃,我若肚子餓,沒有時間吃要怎麼辦?你幫我多吃半碗吧!然後別人肚子脹到爆掉,難道都跟你沒關係嗎?你的肚子依然很餓,所以說我們不能委託別人替你聽道理。信仰是每一個人跟上帝的關係,不可以委託別人。祖父思考後,想通並決定信耶穌。
    祖父未信主以前,替人畫平安符、算命。他結婚6年多未得子。信主後,他祈求上帝賜他孩子,他會帶孩子去教會上主日學,敬拜上帝。果然一年後就生了一個兒子,每三年一個,連續生出七個。有六個兒子、一個女兒。祖父遵守約定帶孩子上主日學。他信主後,將算命書燒掉。有人說: 「你已經信了基督教,這些書送給我可以幫人算命」,祖父說「過去,我不知道這些書不能幫助人,它是迷信的。現在我自己不要了,怎麼能夠給你呢? 這些書要燒掉。希望你也來信靠主耶穌才是正途。」
    要將信仰傳承給我們的孩子,這是我們每一個家庭必須做的。台神院訊158期記錄,家庭是傳福音的第一線,53%是經由家人得到信仰的,其中有37%的來源是受父母的影響。所以父母要如何教導兒女以及如何向親戚傳福音,這是真正重要的信仰的的課題。在孩子幼年時,帶到上帝的面前受主日學教育。這是可以作的事情,我們應該每個人都要重視。
    因著救恩臨到祖父家庭,他立約要他的孩子上主日學,而得到信耶穌,得到救恩的福氣。所有他的孩子,都可以跟隨信仰足跡,每個星期都要去做禮拜。上帝是真正豐富賜福,祖父的後代子孫,分居在雙北市地區,在不同的教會,事奉、敬拜上帝。
家族中有六位獻身當牧師,持守上帝賜給我們的救恩福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今天藉著這個機會,勉勵每個人重視傳承這個信仰,每位基督徒積極推行,主所交託我們的大使命,代代的傳承下去。

2014/11/02 一生的交託 講員:楊順傑神學生

張貼者:2014年11月8日 凌晨1:41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4年11月8日 凌晨1:41 更新 ]

題 目:一生的交託
講 員:楊順傑神學生
聖 經:馬可福音 10章17-31節

語音檔下載

    這段經文是馬可記載一位少年財主的故事。大家對主耶穌呼召他的門徒來跟隨他的故事並不陌生。無論是耶穌的時代還是現代,這個回應呼召的行動看起來是簡單,不過對一般人踏出第一步,離開自己習慣的環境,其實沒那麼容易。
    經文的背景,是耶穌要去耶路撒冷,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就是耶穌要開始… 走向那條十字架受苦的道路,在不久之後,祂的學生們也要承接大使命,也是這個時候耶穌教導學生來認識祂的身分,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門徒,這段少年財主尋找永生的故事,會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一、放下自己的眼光,轉眼仰望神
    有一個人,馬太說他是少年人(太9:20,22),路加說他是做官的(路18:18),馬可說他的財產很多,所以從這些經文,我知他是一個少年的財主。
第17節記載有一天,耶穌和祂的學生要出發去傳道的半路,他突然間跑過來,跪在耶穌的面前,對耶穌說:『夫子,我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這是一個非常使人注意的求教方式,當他聽到耶穌要從這裡經過,不管他做官的身分是多麼高貴,趕緊跑到祂面前跪在耶穌眼前,當時那麼多人看著他,當然我們不用太急著去肯定他的謙卑,因為當時很多的猶太人都相信死後還有性命,並且對這個願望充滿期待,馬可也相信這種未來的永生。
    錢財地位物質的享受,是世間的人所追求的,這個少年財主不滿足,因為他還想有進一步的永遠性命,耶穌的名聲吸引他,所以他帶著熱誠來見耶穌,相比較之下,耶穌在一部份就和他不同,耶穌說:你為何稱我是良善的。耶穌明顯將財主的眼光從『自己』轉移到『上帝』的身上:我相信耶穌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讓我們思考,只是熱誠的侍奉是不是能提升我們的生命,而是我要仰望上帝,才得的生命的提升。
    我們將眼光放在自己的時候,彷如一艘迷航的船,向著錯誤的方向前進。耶穌要財主,放下自己的眼光跟自義,對準方向仰望上帝,就不在永生的路上失迷方向。或許我們也要好好的想一想,在忙碌的工作中,或是在教會的服事中,我是不是也將信仰的重點放錯了。耶穌在提醒咱,認識上帝才是信仰的根本。
二、耶穌要我們,全然委身獨獨跟隨祂
    針對少年財主的求問,耶穌繼續用『對人』跟『對上帝』兩個不同的層面的律法來引導他。『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這個年輕人回答:我從小時候都遵守。耶穌肯定他,並且愛他,然後又提出一個問題:『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其實耶穌不是要每一個人都賣掉所有的財產,因為耶穌知,財主太依靠他的錢財,以錢財代替上帝在他生命中的地位。耶穌是一位善良的夫子,他知道少年財主用守律法來告白他的生命,但是耶穌用愛跟憐憫的方式去鼓勵他,祂希望他也能變賣他的財產,去救濟窮人。其實耶穌只是在對他講,你可以更好。或許我們也時常認為我已經做真好了,不過在跟隨耶穌的道路上,耶穌要我們放下,我們心中所認為的倚靠,獨獨來跟隨耶穌。
三、放下全部的困難
    再讓我回到經文,少年財主無法回應耶穌的要求,馬可說:他憂憂愁愁的走了。從一個不管別人的眼光 跪在耶穌面前的開場,到憂憂愁愁的離開,讓我們感受到婉惜。耶穌藉這個機會來教導祂的學生,表面上是因他的產業很多,實際上卻是他過度依靠他的財產,放下對他來講是何其的困難。經文中彼得真得意,他對耶穌說:我已經撇下,一切所有的跟從你了,不過我們詳細地來思考,我們有比財主好嗎?我們有真的放下自己嗎?
在進入神學院之前,我是一間貴族學校的老師,這個學校的學費很貴,一學期要36萬左右,相對的學校對我們這些老師的謝禮也不少,另外我又在大學兼任講師,又因為自己的專業,校長也要我負責電腦中心的業務,這間學校所有關係著電腦的軟體跟硬體都是要我來處理,我的手下有5位同仁,電腦中心也可說是我的世界,我在這裡得到工作上的滿足和上司同仁的敬重,在教會我也是認真服事,我好像遵守著上帝給我的誡命,努力工作做一個好基督徒、好榜樣,來榮耀上帝。耶穌的話像一面鏡子,照出少年財主的問題,同時也照出我的問題,原來我所看重是、金錢、地位、名聲、倚靠是別人讚美。我自義讓這些無法放下的東西取代上帝在我心中的地位。直到一日讀經時讀到:約翰福音的21章15節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
21:16節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
21:17節
    耶穌第三次問他:“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問他:“你愛我嗎?”就憂愁起來,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我在主的面前深深的悔改,向主回應說:主阿! 我不愛憂憂愁愁,我要跟隨你。雖然我尚不知以後的日子上主的要如何引導!感謝主。
看見少年財主的離開,耶穌的學生接著問:這樣誰能得著呢? 也是說若是標準那麼高,有人可以做得到嗎?
四、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你能感覺到耶穌的學生,這時像是洩氣的氣球,好像沒指望一樣。 當然耶穌知道問題的解答,他在眾人前宣告:『在人是沒辦法,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耶穌清楚告訴學生,人無法救自己! 也就是人無法依靠自己的能力。來取得進入上帝國的資格,必須要用上帝的方法,就是完全接受並且信靠耶穌基督,這個宣告讓學生看見希望和出路。
    主耶穌說過:『我的擔子是輕省的』,要體驗主耶穌所說的輕省,就必須遵行耶穌教導的去行,就是懂得抽離我們生命中,認為放不下的東西(包括我們的金錢、地位、名聲、恩賜….),學習懂得放的下,在你面對你自己生命中的十字架,主耶穌鼓勵我們,不要逃避它,也不用羞愧,勇敢地把它背起來,帶到主面前,上帝應許我們他的恩典夠我用。
    這個少年財主尋找永生的故事告訴我們,想進入永生,必須放下自己、倚靠、跟隨主而行,然而這種放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是基督徒一生持續的的工作。我們領受耶穌的愛跟呼召來走天路,就要經歷不斷的『放下和倚靠』,不斷的放空自己,當自己無法做到時,要記得耶穌說: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因為耶穌才是我們所有的倚靠。


2014/10/26 撒該與主共桌的喜樂(救恩臨到這家的喜樂!) 講員:林文良牧師

張貼者:2014年11月8日 凌晨1:38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4年11月8日 凌晨1:38 更新 ]

YouTube 影片

題 目:撒該與主共桌的喜樂(救恩臨到這家的喜樂!)
講 員:林文良牧師
聖 經:路加福音十九章1~10節

語音檔下載

    本主日聖禮典請兄姐預備心來領受主耶穌所設立天國的筵席,本次聖餐奉獻撥作關懷客宣事工的需要。聖餐是一項分享與領受的筵席,我們也要關心其他肢體的靈命得飽足了沒?兄姐長期認領關懷的未信者是否能盡快有份於領受聖餐呢?我們會友當中,多少大人你們的會員籍仍停留在小兒會員的,怎麼靈命都沒有成熟長大啊?身為基督徒,我們必須為這樣還沒有受洗的兄姐迫切懇求主!
    新店教會與文山教會兩間教會都屬馬偕的教會,同是並肩傳福音的夥伴教會,都從馬偕領受大使命。1878年那年我們文山教會的信仰前輩挑重擔的茶農張迺鴻在新店屈尺甲亭埔橋聽見馬偕的佈道,立刻將他的重擔卸給主,並找到他生命中真正的安息!因此,讓我們跟隨馬偕,正如馬偕跟隨主,決不可失去傳福音的心志!
    感謝主,恭喜貴會上主日通過新任牧師的監選。我們教會承續在陳牧師階段性的牧養之後,接下來將由兩位新任牧師擔綱牧養重責,全教會與牧者同心同工,興起主的教會!
    1999.10.16我有機會來到了這個建於主前七千年世上最古老的、低於海平面兩百公尺以下地勢最低的城市耶利哥。導遊帶我們來看這棵據說是撒該所爬過的大樹,不過事隔兩千年了,真實性已不可考!耶利哥氣候宜人,在古時候一直是沙漠中的綠洲,全年都有天然泉水,所以至今仍有許多人居住在那裏。耶利哥是通往北方耶路撒冷兩條主要通道之一的門戶,具有戰略價值。從耶利哥往耶路撒冷而去,地勢必須一路陡升至九百多公尺的高度。
    在地形上,耶穌雖一路由下往上登高,然而,祂的心情上卻是一路由上往下跌入谷底。耶穌知道越接近耶路撒冷,耶穌的目的越加明顯:「人子必須遭受許多苦難,被長老、祭司長,和經學教師棄絕,被殺害,第三天將復活。」(路九:22)
↓●十八:35靠近耶利哥的地方,有一個坐在路旁討飯盲人乞丐得到耶穌的醫治。→大衛之子耶穌啊,可憐我吧!耶穌憐憫他、醫治他。
↓●十九:1耶穌進耶利哥城,正要從那城經過,接納稅吏撒該這個人。→撒該渴慕耶穌,生命全然改變!
↓●十九:29耶穌快到伯法其和伯大尼、向橄欖山去時→主耶穌騎在小驢子背上,光榮進入耶路撒冷城。
↓●十九:41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的時候→看見那城,為人的悔改哀哭──為法利賽人假冒的宗教生活,與撒都該人偏重宗教禮儀哭泣。
↓●十九:45耶穌一進聖殿→趕出做買賣的人,因他們把祈禱的殿當作買賣的殿。
    上帝的兒子耶穌當然來為世人的罪受死。今天的經文信息重點是因為耶穌沿途經過耶利哥,竟找到了稅吏撒該,最後卻留在耶利哥作客,到了撒該家與他全家一同吃飯,使他成為耶穌的跟隨者,領受上帝的救恩。
    撒該是稅吏及富人身份來找耶穌。一般猶太民眾看待稅吏為“民族罪人”,稅吏撒該受到一般民眾唾棄是事實。聽到耶穌要路過耶利哥,撒該不顧身份選擇爬上桑樹想要偷看祂。的確,像撒該這樣沒有朋友的人,也是需要有朋友!
    另外,撒該具有富人身份來找耶穌。聖經曾提到富人進入上帝國比駱駝穿越針鼻更難,可見富人的難為!富人的心態喜歡自我主張做事;要什麼有什麼,能設法自我滿足。撒該就是存這種心態,自覺沒什麼解決不了的事,選擇採取爬上桑樹居高臨下偷窺耶穌。耶穌就在撒該的掌握之中。
    撒該是罪人身份來找耶穌。世上每一個人都是罪人,包括撒該。撒該爬上桑樹去看耶穌的原因可能是出於顧惜面子,或富人的好奇心以外,真正的動機是因他也是一個罪人。聖靈帶領撒該,尋找罪人的主耶穌來到桑樹下,還未等到撒該開口請求,就先親切地招呼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5節)
    上帝差遣聖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主動尋找罪人、拯救罪人,而今天我們和撒該一樣心被上帝感動去尋找主耶穌。耶穌先找到眾罪人並赦免我們的罪,然後我們找到了救主也得蒙赦罪,救恩的工作就這樣成了!願我們每一位弟兄姐妹學像撒該,肯倒空自己,充滿耶穌。身為稅吏的富人撒該,願意承認自己是罪人,接納耶穌並跟隨主,成了主的門徒;身為稅吏的富人撒該,自知自己是迷失的羊的光景,敞開自己並領受主的恩典,成了得救的人。
本會許金娥姊妹的見證文開頭很吸引我:「我信主的歷程,正如耶穌不棄不捨的尋找那隻迷失的羊一般,將我找回,並引領進入教會。」她強調是主耶穌先來找到她這隻迷失的羊。教會需要更多這類的見證,信徒兄姐多作見證,多作個人的生命見證及每一天的生活見證,上帝必將更多的見證加添給教會,使教會成為傳福音的教會!
    各位兄姐,你我的生命改變絕不是轉瞬間──從樹上的罪人成為樹下的義人。生命改變是需要生命與主相遇、交陪、相知、經歷主,正如撒該的生命改變。盼望教會週邊的社區出現更多像撒該這樣的人,使這地區成為被耶穌改變的地區!
我們新店教會上主日下午為一位老弟兄家除偶像,他是廟的委員,一生都拜偶像。近幾年,他的兒女全都信主受洗,生命改變了!一方面這使他感覺孤獨,另一方面這使他感受到有一位愛他的真神上帝存在,以及上帝奇妙的作為臨到他的家庭。教會則透過關懷小組及信徒兄姐關心他,最終他願意接受耶穌來改變他的生命。
    耶穌選擇來到罪人、稅吏及富人撒該的家中作客,與他的家人共桌,共享一頓豐盛的餐筵。在耶穌的心意中是有意這樣做的,祂說:「人子來是要尋找和拯救迷失的人。」(10節)
    耶穌找到了撒該,與他共桌,與他一起擘餅,分享自己給撒該,而撒該也同樣地敞開自己分享自己的故事給耶穌。就在他們彼此分享自己的同時,撒該悔改了,並且用行動來回應他的悔改(8節),以至於耶穌肯定他說:「今天救恩來到了這家。」(9節)
    各位,我們即將與主共桌,請我們回想耶穌與撒該一起進餐的情形。對撒該來說,富麗堂皇的豪宅及滿桌豐盛油膩的美食,樣樣不缺,惟獨缺少那真正從天而降屬靈的糧食耶穌。而當那天上真正的糧食耶穌來到撒該家與他親密分享讓他得著時,他心裡才得著真正的滿足!

1-10 of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