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7 先天、後天、上天 講員:魏連嶽老師

張貼者:2013年11月2日 凌晨1:45未知的使用者

題    目:先天、後天、上天
講    員:魏連嶽老師
聖 經 節:詩篇103篇1~5節  

語音檔下載

    對許多人來說,生命中最大的苦難就是病痛。中國人說「久病無孝子」。事實上,久病連病人自己都會很沮喪,並且讓他們失去盼望。許多病人就是因為失去盼望,以致於失去面對疾病的力量,而導致病情更加惡化。總之,在生病過程中,我們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我們的身心靈都在受苦、我們的家人也都一起受苦。許多人因為得了某種「先天」或「後天」的疾病,於是他們質問「上天」為何如此不公平。就是在這個質問的那一刻,許多人在他們人生中第一次認真的去思考宗教問題,甚至第一次與上帝產生對話。因為有疾病,人們開始尋找宗教。
下面我們要來講解基督教的疾病觀。首先,我們先要從基督教角度來討論疾病的種類。按照聖經,疾病的種類大致可以分成三種:
    (1)身體的疾病:包括先天或後天的疾病。《約翰福音》描述一位天生是盲人的故事,《使徒行傳》提到天生是瘸腿的人,這些都是先天的疾病。至於後天的疾病大家就更熟悉了,大多數人現在有的疾病都是後天的疾病。《提摩太前書》5:23提到:提摩太有長期的胃病。
    (2)心靈的疾病:心靈的疾病包括精神或心理方面的問題;也包括像空虛、孤獨、茫然、嫉妒這樣的心靈問題。例如《創世記》聖經說到:約瑟的哥哥嫉妒他。
    (3)生命的疾病:什麼是「生命的疾病」呢? 「死」就是我們生命的疾病。上帝原本創造人的時候是不會有死亡的;但因為我們有「罪」,所以「死」進入我們的生命。這種有「死亡」的生命,是一種不自然、是一種病態的生命。
講完疾病的種類,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疾病的治療。現代醫學強調:要使疾病康復,我們必須要接受醫生的治療。但是,聖經從來沒提到,疾病的康復是與藥物和治療有關,而是說與上帝及耶穌息息相關。《詩篇》103:3說到:「上帝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這段經文指出,上帝乃是我們「一切」疾病的醫治者。
    的確,任何疾病的源頭總是無法肯定的,但聖經肯定的是:上帝乃是「一切」疾病的醫治者;祂要醫治我們身體的疾病、心靈的疾病及生命的疾病。祂不但醫治那些我們禱告過的疾病,祂甚至還要醫治那些我們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疾病。這句經文提供基督徒一個基礎能去宣稱:所有疾病的康復都應歸功於上帝,因為祂是一切疾病的醫治者,整個疾病康復的過程都是「神的醫治」。
可能有些人會說:我是因為接受了醫生治療以及服用藥物之後疾病才得到醫治;並且經過嚴格的科學檢驗,也證實了我的康復過程沒有發生任何「神蹟」或是「超自然現象」;因此我很肯定疾病康復的過程純粹屬於「人為事件」,所以應該將功勞歸給醫生及現代醫學,而不能歸功於上帝。
的確,這種說法好像很合理;然而若是我們仔細的去思考,就會發現:這種所謂「完全人為」的康復過程,其實背後仍然是上帝的功勞。因為我們不要忘了,使疾病康復的幾個重要關鍵,例如:醫生的智慧、藥物的材料,以及病人身體中的恢復功能,這些全都是來自於上帝的創造、設計及安排;我們的身體機能與運作都是來自於上帝的大能與智慧。醫生或許能有一雙「妙手」,但真正使我們身體「回春」的卻是上帝原本安置在人身上的那個功能恢復系統。
因此追根究底,功勞不是醫生,而是上帝。醫生只不過是那些對於上帝所設計的身體系統比較瞭解的人;而他們所做的只是按照上帝的設計模式,幫助我們身體去恢復正常的運作。在本質上,他們並沒有做什麼醫治或更新的工作,而僅僅是做了修補或恢復的工作。可能還是有人會辯稱說,可是我得盲腸炎時,若沒有醫生將我的盲腸切除,我就不可能會好啊? 事實上,你的盲腸是被醫生切除,並沒有被醫生醫好。所以在這個意義下,上帝乃是我們一切疾病的醫治者。也因此我們最終要感謝的不是醫生,而是上帝。我們的心應當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
在這裡我們也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生病時,上帝要醫治我們? 為什麼我們在那裡戕害自己身體,我們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健康,沒有照顧好我們的身體,但上帝卻願意來醫治我們呢? 就好像,為什麼我們在那裡得罪上帝、羞辱上帝,上帝還要來拯救我們? 上帝醫治我們、拯救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是好人或是好基督徒,而是因為耶穌代替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犧牲了祂的生命。
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受鞭打,所以我們的疾病能得到上帝的醫治;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犧牲祂自己,且是死在最羞辱的十字架上,所以我們的生命能脫離罪的轄制、能與上帝和好。
    基督徒都知道耶穌在十字架上付出極大的代價,來拯救我們脫離死亡;但我們常常忽略耶穌也在受鞭打中付出極大的代價,來醫治我們的疾病。疾病的代價是「受苦」,我們原本應該為自己的疾病而承受痛苦,然而耶穌卻願意替我們承擔我們原本要付出的受苦代價,並且是在最殘酷羞辱的鞭刑下替我們受苦,為的是要使我們的疾病得到醫治。因為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因為祂的犧牲,我們得到永生。
講到這裡,基督教的疾病觀已經算解說清楚了。不過,最後我們必須要討論一個最棘手的問題。  對那些曾經經歷過上帝神蹟醫治的基督徒來說,他們的確會相信「因耶穌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此外,對許多從疾病中康復的基督徒來說,他們或許也能相信,並且也會將功勞都歸給上帝。
然而大多數基督徒可能都沒有經歷過上帝神蹟般的醫治,大多數年老的基督徒可能都沒有恢復過原有的健康,這樣我們怎麼能說「因耶穌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呢?
    會這樣質疑是很有道理的。許多基督徒都在那裡生病,不但醫生無法醫治他們,耶穌也沒有醫治他們。更重要的是,即使許多那些曾經得到上帝醫治的基督徒,他們人生的最後也都是在疾病中死去。若是這樣,我們怎麼能說:「因耶穌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呢?
我們要看兩段經文,來解答這個問題。請聆聽我恭讀下面兩段經文:《哥林多前書》15:52-53「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啟示錄》21:1-5「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裏從天而降,…。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
    這兩段經文說到:當主再來時,基督徒要活在新天新地中與主同在,享受永遠的福樂。到那時,不再有悲哀疼痛、不再有疾病死亡。  請問,為什麼在將來我們不再會有死亡呢? 這是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付出死亡的代價。那麼為什麼在將來我們不再會有疼痛疾病呢? 這是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在受鞭打中付出受苦的代價,而使我們能得到完全的醫治。因為耶穌已經成就了一切,所以一切都被更新了。
或許我們現在一身都是病,我們感受不到「因耶穌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然而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受鞭傷,所以我們「必然」會得到醫治,這話是真實的。雖然我們現在感受不到被醫治,但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信念與盼望,才能使我們更有力量的面對疾病;才能使我們在疾病中,能活出與其他病人有所不同的生命。
    的確,上帝會透過醫治我們的疾病,來增強我們的信心;但魔鬼也會透過疾病,使我們的信心軟弱,甚至離開主。然而當我們不是定睛在疾病上面,而是定睛在我們的主身上時,我們就能夠有力量在疾病中仍然感謝神,以致於能活出更美好的見證。這是因為:在「疾病受苦中」所做的見證,比那在「疾病康復後」所做的見證,更加有力量,並且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再唸一次)
我們來看一段聖經,各位就能明白:為什麼在疾病中受苦的基督徒,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哥林多後書》1:4-6:「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
所以我們在疾病中的受苦的確是有屬靈上的意義及價值,因為我們受苦的經驗可以去幫助其他在受苦中的人們。的確,若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生病的苦楚,我們就更能夠去安慰那些正在疾病中受苦的人。健康的人是很難去安慰那些生病的人。耶穌之所以能夠安慰我們,是因為耶穌的肉身也曾經歷過極大的痛苦,所以他知道我們在疾病中的痛苦,也知道該如何安慰我們。
因此,很多時候,基督徒生病,不是上帝懲罰我們,更不是上帝離棄我們,恰恰相反,乃是上帝讓我們成為祂更美的見證人,要使用我們去安慰其他更多的人。就像是《哥林多後書》12:7-9說到:保羅的身上有一根刺,他請求神將刺挪去,但神卻沒有,可是神卻用在受苦之中的保羅去安慰及服事了許多的人。為此,C.S.Lewis曾說:苦難是上帝雕塑基督徒所用的工具,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完美,成為祂合用的器皿與美好的見證人。
雖然在過去我們都知道主為我們在受鞭打及釘十字架時,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這種認知僅僅是理智上的,而不是內心深處的。直到我們的身體受苦時,我們才會真正切身的體悟到,主為我們的罪在受鞭打及釘十字架時,祂所承受的痛苦有多麼大。也就是在這樣的體悟中,我們更深的對主的恩典及慈愛獻上無盡的感恩,並且用更積極的行動來回應主的愛。
    到這裡我們可以瞭解:疾病有時是對我們更加有益處,因為它讓我們稍微能了解主為我們所受的苦,也瞭解到我們的主耶穌不是用祂的大能來拯救我們、醫治我們,而是用祂的「受苦」。並且就在耶穌的受苦中,我們看到祂不是高高在上的主,而是一位卑微的主;祂愛我們,所以願意為我們受苦。同時,也正是在耶穌為我們所受的痛苦之中,我們看到耶穌愛我們的記號,我們找到我們將來不會再受苦的確據,我們也才真正體會到主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所以,讓我們常常定睛在主的身上,不是僅僅擔憂著我們的疾病。讓我們在疾病中,乃是更加的思念主的受難、屬算主的恩典與慈愛、牢記主的應許與盼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