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2 哀傷的人有福了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3年9月28日 凌晨12:16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3年9月29日 晚上7:47 ]

YouTube 影片

題    目:哀傷的人有福了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 經 節:馬太福音5章4節;詩篇30篇1~12節

    首先讓我們想想:有什麼事物能使我們幸福快樂?如果上帝應許我們,可以選八個自己認為會幸福快樂的事物,何者是你的選擇呢?會是「虛心」、「哀慟」?或者「溫柔」、「飢渴」?又或是「憐恤」、「清心」還是「使人和睦」、「為義受逼迫」?我想不會有人認為這些是幸福快樂的,然而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11-12節卻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這段教訓反而說這樣的人是有福的。
    一般人認為耶穌是大錯特錯,不過我們想想與這些相反的特質:驕傲、嬉戲、攻擊、不道德、殘酷、仇恨……等,這些會給人帶來快樂嗎?肯定不是!那麼耶穌所說的八福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馬太福音五章4節:「哀慟的人有福了!」台語譯為「憂悶的人有福氣」
    首先我們應注意這節經文的「哀慟」這字,希臘文是"penthounttees",這是表達哀傷最強烈的用語,用於為死者哀哭、為所愛的人哀悼。舊約的希臘文譯本創世記37:34節,雅各因認定約瑟被野獸所吃,而撕裂衣服,腰間繫上麻布,為他兒子悲哀多日,其所表達的哀傷就是用「哀慟」這字,既是如此沈痛的哀傷又如何視為有福的呢?
    哥林多後書7章10節:「因為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這裡有兩個憂愁:一個是照上帝的意思憂愁,因而產生反悔,以致蒙福得救;另一種則是世間的憂愁,帶來的是叫人死。
◎世間的憂愁:不是福
    作奸犯科的人,若是為了計劃不夠縝密或怨運氣不好而懊悔、哀慽,這種憂愁就一無是處。曾有一婦人將要失去她的丈夫,心裡十分悲傷、痛苦,於是找神父告解,經與神父的對談,發現原來是她有外遇,所以先生要跟她離婚。這不是因為犯罪而憂傷,而是因恐怕失去丈夫所以擔憂。
    人生常有不如意,若常常落入世上的憂慮,如吃穿、住、金錢、名利、權勢……等,則身體是害處多多,如失眠、腸胃病、高血壓、心臟病、憂鬱症……等。
◎照上帝意思的憂愁:是蒙福得救
    路加福音15章浪子回頭的比喻,我們看到浪子的懊悔行動,承認自己的過錯,得罪了天,得罪了父親,然而他是蒙福的,因此父親宰牛慶祝,被接納為所愛的兒子。
    彼得曾三次不認主,但當主耶穌轉身看他「他就出去痛哭」(路22:62),這彼得真心照主的意思痛悔,他的生命改變了,在使徒行傳,我們看到彼得到處勇敢的見證基督的福音,成為初期教會的領袖。而猶大的結局記載在馬太福音27章3-5節:「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們說:『那與我們有甚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裏,出去吊死了。」猶大雖然後悔了、也承認有罪,並且退回30兩銀子,可惜不是照上帝意思的悔罪,而是「出去吊死了。」彼得和猶大是強烈的對比,兩人都有懊悔,但結局卻是迥然不同。
    「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篇34:18)、「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17)憂傷痛悔的心上帝必接納、安慰、拯救,這就是蒙福之道,上帝必轉變我們的生命如以賽亞書61章3節:「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使他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包容我們的上帝,伸出祂慈愛的雙手擁抱我們,願我們每一個人的哀傷都能被上帝所接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