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8 上帝的道勝過驕傲與盲從 講員:陳志聰傳道

張貼者:2013年9月13日 晚上11:35未知的使用者

YouTube 影片

題    目:上帝的道勝過驕傲與盲從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 經 節:撒母耳記上 2章1~7節;使徒行傳12章20~25節

語音檔下載

    大概在我25歲時曾到一個會友家探訪,聊天的時候看見他那七歲的兒子正在玩棋子,就在棋盤上隨便亂擺。之後其他人跟著那個會友去到處參觀,只剩我跟這個七歲的小孩在客廳。我就問這個小孩在玩甚麼,他回答說在玩圍棋。我怎麼看他都在隨便亂擺棋子,感覺這個小孩子應該不會玩圍棋,就想要戲弄他,跟他講那就來挑一盤圍棋好了。在跟著個七歲小男孩下圍棋時,我覺得越玩越不對勁,怎麼下都會被他吃掉。結果跟他挑了幾盤後,我因為都沒贏就放棄了,而且還覺得很丟臉,怎會下棋輸給一個七歲小男孩。當小男孩的父親回來後,我就跟他父親說他的兒子圍棋怎麼這麼厲害。這位父親回答我說,這個小男孩3年前就到棋院學下棋,連他自己都無法每盤贏這個小孩。我一聽到這些話覺得更丟臉了,本來是想要戲弄這個小男孩,沒想到這個小男孩才是下棋高手。這讓我學習到一件事,有時候被人看不起,被認為是沒有知識的人,可能才是真正厲害的人。所以華語有一句俗語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意思是說,永遠都會有比自己能力更好的人出現,也永遠會有自己所沒辦法理解的事情。
    從古到今這個世界,人有許多的驕傲。主前334年在馬其頓王國有一個很出名的年輕國王,名叫亞歷山大。他12歲因為馴服一匹無人能騎的馬,受到人的稱讚。之後,又因受人疼愛與尊敬,被稱為「宙斯之子」。他26歲就戰贏當時最厲害的波斯帝國,統治歐洲、亞洲、非洲。為了尋找「世界的盡頭」他遠征印度,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沒有做不到的事。但是到了印度卻無法打贏那裏的人,軍心大受影響。又因為得到傳染病,這位歷史上偉大的君王在33歲時就過世。亞歷山大一生受眾人的尊敬與稱讚,又因善於打戰,建立當時世界最大的希臘帝國。但是他也無法戰贏身體的病痛,就在非常不甘願的情形下過世。這讓我們了解再怎樣偉大的人,也是無法掌管自己的生命。
    在今天使徒行傳12:20-25中記載這位希律王的故事。前回講道有提到,這位希律王出身貴族家庭,又因為留學羅馬,與羅馬皇帝革老丟是同學,所以後來成為巴勒斯坦地區的王。這樣看起來這位希律王也屬於人生勝利組的。他出身好,又讀名校,又跟皇帝是同學,又當國王。當時巴勒斯坦地區有兩個城,一個是「推羅」,另一個是「西頓」。這兩個城都靠海,在海運與漁業上有很高的成就。這兩個城也被稱為「雙子城」,因為這兩城經常有貿易往來。但是因為那個時代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百姓的主食為穀物。卻因為這兩個城的農耕地不足,無法生產足夠的糧食,所以常常要向加利利地區進口糧食。而加利利地區是屬於希律王的管區,因此推羅與西頓必須常常看希律王的臉色。若是今天得罪希律王,惹他不高興。明天希律王就會下令「經濟制裁」,禁止加利利進口糧食到推羅與西頓。這樣一來,推羅與西頓就會產生經濟的危機與生活的困難。羅馬帝國史學家約瑟夫就記載,這兩個城的百姓就想了一個辦法,拿錢買通希律王身邊的官員伯拉斯都,請這個官員邀請希律王來參加一個特別為他辦的感謝大會。
    希律王一到這個為他所辦的感謝大會,身上又穿特別用銀線所製作的官服,又看見兩個城的百姓在台下為他歡呼。他坐在王座上心裡就歡喜,就開始他的政見發表會,講起自己做了許多的豐功偉業。他越講,百姓的歡呼聲就越大,就喊著說:「這是神明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希律王的心裡就驕傲起來,歸榮耀給自己,可能還想說自己比上帝更偉大,就越想越爽快。我們看到現在的社會有許多新的科技技術,30年前科幻電影裡面的網路通訊、手機視訊、立體顯像、3D列印技術、超音速列車等,現代人都可以輕鬆辦到。有許多的理論與學術研究也一直在更新。看起來人類好像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好像上帝一樣。但是人類也同樣的因為自己的驕傲,造成許多的問題。土石流問題、全球暖化問題、海上漂流垃圾問題、戰爭、恐怖行動、過度依賴科技所造成的成癮症、沒有網路就不會查資料、道德感低落、性關係混亂等等。因為人類以為自己就是上帝,認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這樣的驕傲,加上百姓的盲從、趕流行,以至於發生種種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
    結果希律王受到上帝的處罰,他就跟亞歷山大一樣,得到傳染病就去世了。但是受到他所迫害的教會,卻越來越興旺,福音越傳越廣,教會同工也越來越多。彌迦書6:8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上帝所喜歡的,是人可以行公義與憐憫,以謙卑的態度來行主的旨意。當一個人因為自己的私慾,來迫害、來威脅他人,又自高自大沒有自我的反省,就會自食惡果。雅各書4:6、彼得前書 5:5都提到說:「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人若是選擇在上帝面前謙卑,上帝就會賞賜足夠的恩典給人。
    在舊約撒母耳記1-2章記載著先知撒母耳的母親,哈拿的故事。撒母耳的父親以利加拿是一個敬虔的人,非常疼愛妻子哈拿。但是哈拿因為沒有懷孕生子,又因為以利加拿的另一個妻子毗尼拿經常刺激她,因此心中感到非常痛苦。哈拿就到敬拜上帝的聖所,向上帝禱告,求上帝賞賜給她一個孩子。上帝應允她的禱告,就賞賜給她一個孩子,取名撒母耳。哈拿得到一子,心中就非常高興,在孩子斷奶後,便帶著孩子前往上帝的聖所。一方面為了感謝上帝來獻祭,一方面將孩子交託給上帝,讓撒母耳能夠成為服事上帝的人。當哈拿帶孩子到聖所時,她向上帝有一段很美的禱告。這是因為她知道被人看輕的痛苦,她也經驗到上帝的救恩是真實的。因此,她從所經歷的事認識上帝,她知道人無法以靠自己的能力,去成就所有想要做的事。唯有謙卑自己來到上帝面前,懇求上帝的幫助。所以她並無因為沒生子來去跟人到處求神明、到處去拜。她也無因為這樣去報復取笑她的人,或者是陷害人。她甘願順服上帝旨意,謙卑向上帝懇求。因為她知道世間萬有,都是上帝在掌管的。所以她在撒母耳記上2:3說:「人不要誇口說驕傲的話,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語;因耶和華是大有智識的上帝,人的行為被他衡量。」又說:「耶和華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陰間,也使人往上升。他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貴。」(撒母耳記上 2:6-7)這個撒母耳長大後成為以色列的先知、士師、祭司,還親自膏立兩任以色列國王。因為他的母親堅信上帝的恩典,所以造成他成為一個受主重用的人。
    曾有未信者在問:「耶穌為什麼要出生在木匠家庭裡,要出生在馬槽裡?若是出生在祭司家族,或是貴族家庭中,傳福音不是會更有效、更快速嗎?」乍聽一下似乎頗有道理。但是從腓利比書2:6-8論到主耶穌說:「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主耶穌以卑微、謙卑的樣式來到世界上,是要我們學習活在世上凡事倚靠上帝,順服上帝的旨意,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才能、權力與財富。主耶穌也只有用卑微、謙卑的樣式來世間,才會使我們理解原來上帝對我們的愛有多麼深。
    親愛的兄弟姊妹,請我們一起來學習,看見自己的不足與驕傲,在上帝面前悔改與反省,懇求上帝憐憫與引導。使我們可以用屬靈的眼光來看世界所發生的事情,來緊緊地跟隨主耶穌的腳步,順服在上帝的旨意與教導裡面。請我們一起來以謙卑順服的態度,行公義與憐憫。學習天父上帝對我們眾人的愛,並將這樣的愛傳揚出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