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患難中的倚靠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 經 節:使徒行傳11章19~30節;詩篇22篇1~5節
語音檔下載
今天使徒行傳11:19-30一開始講到司提反受難之後,有許多猶太基督徒逃到外邦人的所在地去避難。在之前的使徒行傳第6、7裡面,記載司提反在猶太議會裡為主耶穌做見證,又與議會成員辯論。這些指控司提反的人因為辯不贏他,所以就趁亂殺害他。司提反就在受難之前,看見主耶穌在天上站在上帝的右邊,他就求主接納自己的靈魂,又懇求主不要將殺害自己的罪,歸給這些殺害他的人。一般人若是遇到甚麼不如意的事,例如:與公司主管吵架、夫妻不和,或者是覺得自己受到不公義、不公平的對待時,如果真的遇到主耶穌顯現,八成會對主耶穌自己受到冤屈,求主對付這些對自己不好的人。不過司提反在這裡表現出極大的愛心,他知道自己會到主耶穌所為他預備的地方去,所以他懇求主不要立刻審判這些要殺害他的人,給他們有可以悔改信主的機會。在司提反的生活中,是真正有活出基督的生命。因為如此,就感動許多猶太基督徒不因為受迫害來反抗,反倒是甘願逃離耶路撒冷,到外邦人居住之地去避難。當然,這些基督徒也將福音傳到外邦。
詩篇22篇的作者因為受到敵人的迫害,心裡非常艱苦。所以他在詩篇22:1-2質問上帝,為什麼沒有及時出手幫助他脫離災害。有時候我們也會有這樣的疑問:「上帝難道沒有看見這些人所做的事嗎?」、「上帝沒有看見我心裡的哀傷嗎?」但是詩篇22篇的作者雖然對上帝有許多疑問,但是他仍然在這樣的疑問中信靠上帝,這是極大的信心。馬太、馬可福音書記載主耶穌在受害之前,也曾引用詩篇22:1這段經文,可見主耶穌也跟我們一樣,面對苦難的時候心裡也會感到痛苦。但是在約翰福音記載主耶穌在斷氣之前說了一句:「成了」。意思是他在世上救贖的世人工作已經完成。在路加福音23章記載主耶穌斷氣前有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又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這代表主耶穌將祂生命的主權,完全交託給上帝,祂沒有任何異議。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勇氣,願意將我們生命的主權,完全交在天父上帝的手中呢?但是主耶穌還是向天父上帝懇求一件事,就是不要怪罪給這群釘祂十字架的人。這就是基督的品格,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樣的品格影響到初代教會的基督徒,所以這群基督徒遇到迫害的時候,不但沒有反抗,反而還為對方禱告。
所以這群因為受迫害初代教會基督徒,帶著這樣的品格四散到各處,因為他們品格與行動,又有主的大能與他們同在,就感動許多人信主耶穌。我們可以從這看出,當人遇到困難的時候,願意將自己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倚靠上帝的旨意來行時,就會在患難中看見上帝的恩典。著名的佈道家約翰‧衛斯理曾在坐船橫渡大西洋的時候遇見暴風雨。船的外面大風大雨,船隨著大浪漂盪,他心裡的驚惶也越來越大。但是他卻聽見有一群莫拉維亞教派的基督徒,在船的角落大聲讚美主,此景震撼了約翰‧衛斯理,改變了他的信仰,使他願意再一次全心全意信靠上帝。上禮拜我在短講時介紹的力克‧胡哲有一句名言:「My only fear in life is that I forget how God has led me in the past. 我生命中的唯一恐懼是忘記上帝在以前如何引領我。」當基督徒遇見患難時,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要如何解決危機,而是不知道上帝仍然在掌權。不知道上帝在他的生命中掌權的人,自然就不知道要倚靠上帝,就有可能做出許多錯誤的決定,走向錯誤的道路。
當這些外邦人開始信主耶穌的消息,傳回耶路撒冷的母會時,這些猶太基督徒感到很奇妙。因為當耶路撒冷的教會受到迫害,也許他們就認為這些門徒都跑光了,教會沒有盼望,傳福音到此為止了。沒想到這些跑去避風頭的門徒繼續在外邦人的地方傳福音,而且信主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他們就派巴拿巴去這些地方看看,從耶路撒冷一路走到安提阿。聖經說巴拿巴是一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又很會安慰人。耶路撒冷派巴拿巴去這些地方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巴拿巴是塞浦路斯長大的猶太人。他對於外邦人的風俗,希臘文化比一般的猶太人認識更深。安提阿這個地方又常常與巴拿巴的老家塞浦路斯有商業的往來,所以巴拿巴對於這些城市是很熟悉的。之前的講道有提到住在猶太地的猶太人,有時會看輕這些在外邦長大的猶太人。但是上帝揀選人是不做身家調查的,是不會看輕這個人的出身的,乃是看這個人信靠上帝有多少。因為巴拿巴的背景以及聖靈的引導,使得耶路撒冷教會後來得到外邦教會的幫助。上帝不會看你是單親家庭,還是隔代教養長大的小孩。上帝也不會看你的資產是多或是少。上帝不會看你是賣菜的還是企業總裁。上帝不會看你的身高、體重、長相、成績、FB的好友有多少。只要你願意全心倚靠祂,祂就會使用你做出奇妙大事。
巴拿巴的另一個優點,就是知道別人的優點是甚麼,知道可以找誰來做上帝的事工。當巴拿巴看見這些安提阿的基督徒對信仰熱切的追求,他就知道單靠自己無法牧養這些會友。他就又跑到大數去找掃羅,這是因為掃羅對聖經有很深刻的認識,又經歷過主耶穌的呼召,又是當時出名的教師的學生。所以掃羅無論是在聖經的解說方面,見證的分享都是很優秀的人才。當然在教會的開拓與牧養會成為很好的幫助,也幫助掃羅思考對外邦人宣教的使命。我們有時候,無論是自己遇到患難,或是教會事工遇到困難,人會以為只有自己可以解決這些事件,上帝只有揀選自己來做這些事工。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新約腓利比書2:3記載:「….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其實上帝的創造非常奇妙,我們自己所沒有的優點,別人一定有。一個懂得倚靠上帝大能的人,也會懂得看見別人的優點,享受與別人同工、在患難中互相幫助的喜樂。
前一陣子我跟教會的青少年去參加一個營會,營會的每一個晚上都有現代音樂敬拜。在前面站在舞台上帶領會眾唱歌的是一群青少年,大概從國中到大學都有,在他們後面的有一群樂手。我仔細看發現有一個彈吉他的樂手,其實是他們教會的主任牧師。他除了講道的時間會站到台前,其他的時間都在後面彈吉他。他知道他選訓練出來的同工雖然年輕,但是都很敬虔很認真。所以他就選擇在後面支持這群同工,以謙卑的態度成為他們的後盾。我知道這位牧師初到這間教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沒有同工支持、沒有幹事甚麼都自己來、教會沒有青年團契,也很少青年聚會、還有會友借錢不還、會友間彼此不信任。但是他每當遇到困難就禱告,將主權交給上帝,然後問上帝說:「我該怎麼做?」很奇妙的是每次他求問上帝,雖然上帝沒有每一次即時回應他,但是在求問上帝後事情總是很奇妙的解決了。這就好像耶路撒冷教會,他們遇到祭司長等人的迫害,之後還遇到大飢荒,怎麼聽都覺得這教會「屋漏偏逢連夜雨」。但是因為巴拿巴與掃羅對上帝的倚靠,以及安提阿教會的信心。所以當耶路撒冷教會遇到患難的時候,這些外邦人教會就出錢幫助他們脫離困境。若是當初耶路撒冷教會對這些外邦基督徒不聞不問的話,基督的福音就無法傳開,他們也無法得到外邦教會的幫助。
羅馬書8:28記載:「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親愛的兄弟姊妹,我們都是以主耶穌的寶血贖回的寶貝,是照天父上帝旨意所召來成為祂兒女的人。我們不只是要在人生順利的時候讚美主、倚靠主。我們也要在人生不順利的時候讚美主、倚靠主。我們應當要學習在患難時信靠主,相信主在我們艱苦的時候,會為我們開一條活路。我們也要在患難中,看見別人的需要,對別人伸出幫助的手。使我們與上帝,我們與人能夠有好的關係。也要使人看到我們在患難中,所展現出的基督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