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天國的呼召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 經 節:馬太福音4章18~22節;阿摩司書7章14~15節
今天的聖經節在(符類福音)共觀福音(馬太、馬可和路加福音)都有共同的記事,耶穌初次呼召的門徒多是漁夫。猶太人的拉比(文士)在社會上倍受尊重的,召收門徒是很普遍的現象,耶穌降世前70年,著名的拉比Hillel和他的跟從者就發展出拉比學派,Hillel自己的後代就培養出兩位著名的教師,祖孫二人都名為迦瑪列,保羅就是師從其孫(使徒行傳22:3)。不過拉比注重律法,將律法加入很多條文,光是守安息日就有700多條規定,也稱為"教法師"(使徒行傳5:34、22:3),這學派的門訓為:「你若愛律法,就當訓練門徒去實行它。」
耶穌也呼召門徒,訓練門徒,但與拉比的門生不同。拉比注重教導律法,並嚴遵律法,耶穌則是降世為人的真神,祂帶來天國的福音,祂呼召人進入天國,同時給人使命,傳揚天國的福音。拉比的學生大多是慕名投入,為學律法的知識;耶穌則自己主動揀選門徒,改變其生命(約15:16)。如彼得等人本為捕魚的,當他們整夜捕魚徒勞無功,耶穌呼召他們成了得人如得魚的使徒;保羅本是嚴守律法的法利賽人,迫害基督徒,耶穌呼召他成為傳揚基督,因信稱義的福音。
一、耶穌說:「來跟從我」。
這是一句很有感召力的話,彼得、安德烈、雅各和約翰,就捨了網、漁船及家人,而跟從主耶穌。耶穌的教導不墨守傳統、禮儀和律法,鼓勵人和上帝建立真實的連結關係和生命的傳承。耶穌在短暫的時間內改變了門徒的生命,像約翰從脾氣不好的雷子,變成充滿愛的人,生命完全轉變;而保羅,原本是法利賽人、嚴格的迦瑪列門下為徒,迫害基督徒,但耶穌呼召他後,他的生命有了極大的改變:不再傳律法,而是傳信耶穌基督就能得到永生。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影響了門徒的生命。呼召利未(馬太)也是類似的情況(路加5:27-28,太9:9)。耶穌直至今日也這樣呼召我們,但我們能放下一切跟從祂嗎?
對於門徒跟隨耶穌,路加福音對此有較詳細的論述。路加5:1-11,更詳細地記載這呼召,說到這些漁夫整夜勞力,沒有收穫,所以離船洗網去了,可是耶穌卻對彼得說,將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漁夫是捕魚專家,且已整夜無所得,但彼得雖在此情況下,仍對主說「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5:5)奇妙的事發生了,竟然捕獲滿網的魚,彼得就對此驚惶。在舊約中,當以賽亞看見上的的榮耀時,也有相同的情緒。
要跟從誰,不是簡單的問題。有聖經學者提出,彼得與安德烈應非第一次遇見耶穌,至少他們聽過耶穌講道,而耶穌的講道也打動他們的心;約翰福音第一章中,安德烈先遇到耶穌,並帶彼得去找耶穌。他們兩人應在多次的相遇後,才決定跟隨耶穌。俗語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就在陳述「選擇」的重要。例如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神風特攻隊、納粹黨徒,或中國文化大革命時的紅衛兵,都以為自己是大發熱心,但卻成為助紂為虐的人。要跟對人,不是盲目的跟隨。聖經中箴言14:12;16:25、馬太7:13-14的經文,都在陳明應選擇的道路,這值得我們謹慎選擇,免得走向死亡之路。宗教很多,只要有信就好嗎?哪一個是真理、永生之道呢?耶穌已經告訴我們,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是永生之道(約3:16;6:40),又是唯一永生之路(徒4:12,約14:6)。彼得了解自己所跟隨的是誰,故能放下一切來跟隨耶穌。
二、捨己跟主(順服):
耶穌呼召彼得、安德烈、雅各和約翰,就捨了網、漁船及親人,跟從主,這表示他們認為跟從主比這些更重要。耶穌從死裡復活後向門徒顯現,並問彼得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21:15)
事實上,當時有許多其他的人想跟隨耶穌。在路加9:57-62記載了三種想跟隨耶穌的人:第一種人告訴耶穌,無論你到哪裡,我都要跟隨你;耶穌回應「狐狸有洞,鳥有巢,但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聖經並沒有記載這人後來有沒有跟隨耶穌。第二種人是耶穌主動呼召,但其卻表達要先回去埋葬父親,耶穌回應「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來跟從我」。第三種人也是耶穌主動呼召,但其表達要回去與親人告別。有些人或許覺得耶穌不講理,但這段經文表達了跟從耶穌是比任何事都重要而優先的,值得捨下一切來跟從。我們是否把上帝國看作第一優先?近代奧運100公尺短跑選手李道爾,放棄安排在週日的奧運競賽而選擇禮拜,對我們是一個提醒。路加14:26告訴我們,「愛我不勝於父母、妻子、兄弟、姊妹、自己的生命,不配作我學生」,是耶穌對所呼召之人的期待。彼得跟隨主後,生命完全改變,視一切為糞土,只為要跟隨耶穌(腓3:8)。而亞伯拉罕面對上帝要以撒為祭,則是隔日就立刻執行。耶穌要我們把他的呼召視為第一要務。
三、完全順服(能捨己完全順服,必在主手中成就奇妙大事):
當耶穌要已整夜無所得的彼得再次下網,彼得的回應是「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5:5)奇妙的事發生了,竟然捕獲滿網的魚。我們對聖經的話語是否選擇性的順服,還是完全順服上帝的話,將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平凡的彼得,卻有超乎人的意料的成就,他行神蹟奇事,講道使三千人信主,真成了得人如得魚,更成為主所託付重任的初代教會領袖。曾是逃犯的摩西面對呼召、感到徬徨時,上帝以他牧羊之杖作為憑據,顯出上帝的大能。古時士師也是凡人,也會軟弱膽怯,但膽怯如基甸,卻以三百人打敗米甸人。只要將自己交在大能的主手中,祂必能成就大事,超乎我們意料之外。大戶人家所用的就是寶貴的器皿,我們被上帝來使用,就是尊貴的器皿。在上帝的國度中無論是多麼卑微的服事,服事的人都是尊貴的器皿。
我們都是蒙召的人,都是上帝家中的人,我們應認真服事、彼此招待,盡本分來服事,上帝必不輕看,使我們成為祂貴重的器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