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上帝國就在這裡
講 員:陳佩儀牧師
聖 經 節:馬可福音1章14~15節
語音檔下載
「上帝的國(天國)快要實現了」這是耶穌的信息。然而上帝國不只快實現了,在耶穌的信息中,「上帝國就在這裡」。
耶穌說這話的背景:「施洗約翰被關進監獄」這一句話,結束了施洗約翰的任務。約翰預備主的道。約翰不能拯救百姓,但他要百姓悔改,預備他們的心靈,預備百姓與主相遇。施洗約翰被關之後,耶穌開始在加利利傳道,讓人信從福音,並且預備呼召門徒。在這段時間,社會的時勢是非常惡劣的:暴力以及弱肉強食。不管在政治上或心靈上,人們無法想像「未來」的生活,內心渴望著彌賽亞的來臨,拯救他們脫離失去盼望的生命(平素來所盼望的那一位)。
每個時代,人們都渴望著救贖。人們信仰著不同的對象,科技、文憑、成就、外貌、關係。站在不同的舞台上,也許短暫間得到一些舒緩,但,內心的失落,無法在當中尋求一份平安,總渴望著一份圓滿。
「音樂劇—天堂邊緣」當中有一首歌「讓生命圓滿」這麼寫著:
什麼時候才能夠領悟 日落月昇有時候起霧 花開花落枯葉也飛舞
晴空萬里烏雲會密佈 風平浪靜海上多險阻 平平安安旦夕又禍福
還能不能有一次機會 讓一個故事圓滿結束 讓這一齣戲平安落幕。
耶穌來,讓人們在「陰晴圓缺、沒定著」中,找到一條新出路:上帝國就在這裡!救贖已經在你們當中發生,你們當悔改(離開罪),相信福音!!
耶穌發出一個深沈懇切的信息:「悔改,離開你們的罪」,走向一個新的出路「相信福音」。若罪意味著「疏離」「站錯位子」,那麼,耶穌給我們一條新的出路 —「和好,回到自己應當站的位子,與神、與人、與自己面對面」。相信福音,意味著「站回來自己(人)的位置,與生命和好」。
在人悔改之前,耶穌已經進入人的現況中,認真「看見」每個不同生命的樣子,悲慘與不幸的訴說、破碎的心所流出的淚…這些都被認真的看待。
耶穌談悔改,卻不定罪。耶穌談悔改,是為了擁抱。擁抱站在痛苦、疏離中的生命,領人回到自己的面前,回到一份平安、圓滿的關係。在我們還沒能愛的時候,祂就已經愛了我們。在我們還無法說著愛祂的時候,祂卻用慈愛的眼光注視著我們。當我們破碎的生命,唱著傷心的歌時,祂卻說:這樣的眼淚勝過教堂的歌聲,勝過聖徒的歌頌。
剛剛的戲劇中,我們看見了:
孤單、自我價值:每一個畫面,都在說故事,都在告訴我們不同的生命樣子。我們聽了什麼樣的故事? 耶穌邀請我們看待生命的角度,就像是邀請我們走「第二哩路」一樣,除了外在的訊息,我們能否看見、聽見更深的訊息。那裡有著光,是生命之光,不是否定或者宣告,或者忽略。第二哩路就是以上主的眼睛認真的看待,聆聽,然後祈禱,一起經歷:因此黑暗從不黑暗,最深沈的晚上跟白日一般清楚,最深的傷有最深的愛,因為耶穌都已走過了。
當我們用謙卑的態度認識生命(第二哩路),我們其實已經瞥見耶穌所說的真理,是「他者給予恩典治癒了瞎眼的眼目」在看見、聆聽的時候,我們同時也認出了在自己的生命中,耶穌的同在。自己、他人的生命比我想像的更大!(謹慎的態度,不是把生命看小了,而是看的超乎我們想像的大)
被耶穌的恩典打開的眼睛,讓我們看見並相信神的愛臨到每個人(對人總是存著希望),並且透過微小的事件,神極慎重的對我們說話。
大專事工在扮演神學教育的一個部分中,我們對人是否總是存著「希望」?上主的確總是如此的提醒著…在極微小的事件中,有否看見生命的豐富以及希望,不只對學生,在生命的衝撞中,祂對我不也是如此嗎?總是存著希望的眼光看著我。
上帝國就在這裡,告訴我們神的愛臨到每個人(對人總是存著希望),在混亂中就被擁抱的生命,經歷黑暗中的光。
放膽去察看神的工作,我們發現我們一直得到扶持,我們的生命充滿活潑盼望的力量。因為天國真的在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