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我的未來不是夢
講 員:陳文珊老師
聖 經 節:約書亞記1章1~9節
語音檔下載
弟兄姐妹,平安。只要活著,不管多大歲數,人就有夢想。我們夢想快樂,我們常說「新年快樂」、「母親節快樂」。我們夢想成功,所以,我們一天到晚想的就是五子登科,妻子、兒子房子、車子、金子。可惜的是,往往夢想僅止於發想,跟我們生活的每一天的現在,沒有什麼關連。這是夢想與真實生活兩不相稱的情況,這類的夢想終究無法實現。所以,我們經常經歷到夢想與現實的落差。但是有一種人,有一種夢想,關乎著我們要成就何等事,想要作何等人,非常具有終末論信仰的深度。它不僅會在未來實現,就是現在己經活在我們的生命中了。
這會是怎樣的生活?!現在活在未來裡?!這其實並不是奧秘難懂的事。連世俗的智慧都知道。有一首張雨生的歌可以很清楚地描繪,「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著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我從來沒有忘記我對自己的承諾/對愛的執著/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這樣的夢想,涉及到的不僅只於某種身外之物,在未來的某一天會來到,與我們究竟是誰,要成為哪一種人兩不相干。
如果世俗的智慧都知道,何況我們,耶穌基督的跟隨者,這些宣稱上帝國今天己經臨到之大好福音的傳播者?!敢於活在未來中,這件事很好嗎?對少數人來說,如同曼德拉來說,它可以很痛苦。但對他們來說,即便其中的痛苦也有著無比的甘甜。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他們可以活在未來的甘甜中,摻著現在的痛苦,一起過下去。今天的經文,關乎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不是夢的夢想,讓人現在就活在未來裡面。
經文的歷史背景,是一個大環境劇烈變動的處境,一個令置身在其中的個人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時刻。他們一直所信賴的先知摩西死了。少部份人,就是後面經文所提及的呂便、迦得以及瑪拿西支族,己經得了他們位在約旦河以東的土地。橫陳在他們前頭的,是與迦南地人一場又一場的爭戰。所以,情況不妙,領袖不見,人們又可能因此分裂,這是一個危機時刻。經文告訴我們,他們在河的這頭,正準備要渡河,卻還一直等待著,從這頭過不去那頭。在人心惶惶,大家舉棋不定的時刻,約書亞頭一遭,不用透過摩西,與上帝有了初體驗,親自從上帝得到了啟示。
上帝告訴約書亞,他這一生所肩負的、與以色列人息息相關的使命,以及上帝必與其同在的應許。那不是出於約書亞自己的意思,而是上帝的意思,要選立他作為以色列人的領袖。之後,經文更以三次提到「要堅強,要勇敢」的命令語句作結。合和本聖經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經文用一次比一次更為強烈地口吻,要約書亞堅強起來,「你當剛強壯膽」,「只要剛強,大大壯膽」,甚至,最後用帶有責備的口吻告誡他,「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彷彿約書亞在領受上帝的啟示的時候,心裡正相當地掙扎與不確定,所以,上帝一再向他確保,他要帶領以色列人去得地為業,他要常常遵行律法,並且他的上帝要與他同在。
約書亞的選召,他與上帝的初體驗,有幾點非常深刻的意義值得我們省思。首先,這樣的選召不但令約書亞感到戰驚,更不是為了他自身的榮耀或好處。沒錯,上帝的確是應許他,無人可以在他面前站立,而且會與他同在,如同與摩西同在一樣。但這樣的能力與應許是特別為了他所要完成的使命所加給他的,要幫助以色列人得地為業。
其次,這不是我們一般人所會期待的好生活,「錢多、事少、離家近」。世上的人或許會嚮往權力,嚮往成功,「無人可以在你面前站立」的威嚴。但那樣的權威不來自於上帝,而只是為了服事自己的肚腹和私欲。但經文這裡所提到的權威,卻不是這樣。約書亞的選召,非但不是為了他自己,更不是無條件的,他必須遵行上帝藉由摩西所頒定的律法,「律法書不可以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道路才可以亨通,凡事順利。
最後,令人驚訝的是,在未來的奮鬥中,約書亞惟一可以期望的,便是上帝與他同在。除此別無他物。但上帝同在其實不是過程,或是達到目的的手段,用過便可以棄之不顧,它本身就是目的。以色列人之所以要進到迦南地,豈不是期望從此可以成為上帝治理下的子民?以色列人所做,所追求的一切,豈不是期望上帝能與他們同在?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沒有這樣的目的,你無法經歷這樣的過程;沒有這樣的過程,你不可能進入這樣的目的。完成使命,是在這樣的一種動機和目的下,才有意義可言。但經文卻告訴我們,這樣的盼望,約書亞現在就可以生活在其中!這就是「不是夢的未來」,可以讓人現在就活在未來當中,認真地過每一分鐘,身、心、生命與氣息,無不跟著希望一起,勃勃地跳動著。
這是約書亞未來的人生,更是上帝救贖以色列人計劃的一部分,是上帝救贖全世界的一部分。這件事情徹底改變了約書亞的生活,他開始站在眾人的面前說話,要他們為渡河作準備,並且積極勸說呂便、迦得和瑪拿西支族,不要待在河的這邊,享受安定的生活,反而要過河去作以色列的先鋒,同他們的手足弟兄並肩作戰。
在南非,我們看到處境類似的領袖曼德拉。這是全世界坐牢最久的政治犯,花了二十七年,在一間不過雙臂寬的囚室裡面。曼德拉也曾有過類似像約書亞這樣的處境。那是1994的世界盃橄欖球賽。他曾說,「正是那場世界盃,讓我確定南非的方向」。
1994年,他擔任總統,南非似乎己經有所不同,許多人或許以為,這就算是黑人的出頭天,對南非來說,這樣就夠了。但黑白之間的隔閡,仍舊存在。南非不再被全世界排擠,但卻還稱不上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曼德拉一當選,便違背了所有南非黑人的意願,宣告「現在不是報小仇的時候,而是打造新國家的時刻」,南非的復和要從他自己,他的辦公室作起。那個時候,在南非,白人打橄欖球,黑人玩足球。
當他知道隔年世界盃橄欖球要在南非舉辦,他接見球隊的隊長,告知他,他的期許,要一個當時專家們一致認為根本打不進前八強的球隊,拿下世界盃冠軍。這己經是許多人眼中不可能的事。但其實曼德拉要的更多,「要靠這一支球隊讓整個南非團結起來,降低犯罪率、提高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我當時心裡想,這怎麼可能!我只會打球啊!世界橄欖球冠軍這目標連想都不敢想,我知道球員們會全力以赴,但是球場如戰場,而且每支球隊都身經百戰,尤其紐西蘭隊,一整年沒有嚐過敗績,只有曼德拉彷彿在黑暗中看到微弱但顯著的光芒,也只有他認為我們會獲勝。」橄欖球隊隊長法蘭索瓦事後這樣說。
但曼德拉等待。不,更正確地說,他活在他不再是夢的夢想中!他不斷地為球員們加油打氣,發起「一個球隊,一個國家」的活動,每天讀報紙要記住每個隊員的名字,讓球隊下鄉,去教黑人孩子打球,並且把自己在獄中自我惕厲的一首詩寫下來,在世界盃開打前交給隊長,激勵他自己及周圍的人,不只要求盡力,更要追求偉大。不只追求盡力,更要追求偉大。如何可能己經盡力了,做了所有能做的事,還能超越極限去追求偉大?超越自己的極限,只有信仰能夠,只有為了他人的緣故。終於,南非締造了奇蹟,在1995年拿下了世界盃冠軍。那一年的街頭,充斥著是歡聲雷動的白人和黑人。他們含著淚興奮地相擁,不再分你我。
我們如何可能活在未來,進而能夠轉化痛苦為甘甜?只有夠勇敢的靈魂能夠。曼德拉在獄中常用來深自激勵,之後更寫下送給橄欖球隊的詩這樣說,
暗夜遮蔽我,黑暗,有如南極到北極的地心深處,我感謝未知的上帝,為著我這不可征服的靈魂。處境的重擔壓迫我,我卻未曾皺過眉頭,抑或放聲大哭,在機運不斷的打擊下,我滿頭是血,卻絕不低頭,這是忿怒與眼淚的所在。之外,恐怖陰影伺機欲撲,多年的危厄,終將體認也勢必體認我的無懼。不管門有多窄,未來還有多少痛擊,我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我是自己靈魂的舵手。
弟兄姐妹們,我們可能作為基督徒很久了,在教會很久了,可能年紀不少了,社會歷練也不少,以致於忘記去想,對於未來,我們到底懷抱著什麼夢想。我們還有夢嗎?我們夢想在哪裡?我們的夢想是只關乎我們,抑或對他人有益?我們的夢想與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有什麼關係?我們有沒有活在我們不再只是夢想的未來中,讓未來成為現在?我們的夢想有沒有讓我們不只盡力活,更讓我們懂得追求偉大,懂得享受與上帝同在的福份?讓我們低頭禱告。
「主啊,我們生命的主,求賜給我們夢想,不單為自己活,更能夠彼此相顧,不單追求盡力,更懂得追求偉大,求你幫助我們,活在上帝國的夢想中,現在就活在未來中,讓我們不論歡喜或痛苦,時刻能夠享受與你同在、蒙你帶領的福氣。我們這樣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