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禮拜證道

2013/12/29 使人和平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4年1月4日 凌晨12:53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4年1月7日 下午6:47 ]

YouTube 影片

題    目:使人和平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 經 節:馬太福音5章9節;創世記13章1~11節


    聖經新約27卷裡,每一卷都可看到「和平」一詞,它在新約總共出現有88次之多,可見「和平」或「和睦」是何等重要。保羅書信的開頭都有「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父上帝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這表示人類是可從上帝和主耶穌基督得到平安(和平)的,可惜世上很多的紛爭甚至戰亂,沒有真正的和平,究其原因,乃是因為沒有在耶穌基督裡,與祂有真正的生命連結。
一、上帝是和平的上帝:
    上帝起初創造的世界是充滿和諧的-人與神、人與人、人與被造物等都是和諧的關係。在舊約時代人們相見通常都以「平安」相互問候,以賽亞書九章6節說將來的「彌賽亞」是「和平的君」;耶穌降生時,天使向牧人報佳音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 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加二:14);耶穌即將離世時也應許賜人「平安」(約14:33);當祂復活後,每次顯現時,也都會說「願你們平安」;保羅在書信結束的祝福語亦常出現「願賜平安的上帝……」(羅馬書15:33、16:20,腓立4:9,帖前5:23,帖後3:16),希伯來13:20)
二、世界在紛爭中:
    可惜罪進入世界,就再沒有安寧了:人怕見上帝(創3:9-10)、亞當怪夏娃(創3:12)、夏娃則推給蛇、女人的後裔與蛇彼此為仇(創3:15)、地被咒詛(3:17-18)、該隱殺他兄弟亞伯。
    聖誕節剛過,基督徒才唱完「和平」的頌歌,但John Allen 在他的新書"The Global War on Christians "中提到一般西方人的想法:基督徒是比較富有的、較有權勢,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也是較廣大的。然而真實面並非如此,基督徒正在弱化,且在文化上成為少數,甚至每年約有九千至一萬人因宗教信仰被殺害。       
    批評者會說Allen 有點誇大,因為有些衝突是種族或經濟利益引發的,美國的宣教團體"Open Doors"說到反基督的暴力,最惡劣的國家依序是北韓、沙烏地阿拉伯、阿富汗、伊拉克、索馬利亞、馬利、伊朗、葉門、俄立垂亞,而埃及、衣索比亞及敍利等也在惡化中。       
    聯合國大廈前的碑文刻著「他們要將刀打成犂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以賽亞2:4、彌迦4:3)多美好、理想的經句!但世界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和平,歷經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戰爭,現成敍利亞的內戰已持續一段時間,造成死傷及難民無數;北韓的核彈試射、釣魚島主權之爭,造成台、日、中的緊張關係;泰國及埃及內部的對立,這世界實在難有安寧之日。
三、真正的和平:
    人在罪中不可能有和睦,因為充滿嫉妒、仇恨、爭競、自私、貪婪……等,歌羅西書一章20節:「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一切都是出於 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林後五:18) 唯有上帝在基督裡,除去人的罪,使人與上帝和好,才有可能與人和好。
    美國南北戰爭時,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羅勃李將軍,他與林肯對峙。林肯當時無籍籍名,但因有謙卑仁愛的心和解放黑奴的崇高理想,所以獲得勝利,反之李將軍則一敗塗地。後來李將軍回鄉從事教育工作,做了校長。有一天李將軍好言勸告一位非常頑劣的學生,卻遭學生反嗆:「如果你認為自己很行,那為什麼你會失敗?」李將軍聽了非但不生氣反而謙卑地對他說:「孩子!就因為我失敗了,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學生也同我一樣!」那位學生被他的話所感動,終於改過自新,做了國會議員。
    後來在美國一間從來沒有黑人進去做過禮拜的大教堂裡,進來了一位老黑人跪在前面準備領受聖餐,當時全教堂的人都很驚奇且沒有人願意與這位黑人跪在一起,但李將軍卻走到前面與那黑人跪在一起,領受聖餐。因為李將軍的謙卑而感化了白人對黑人的輕視,也打破了該教堂不准黑人做禮拜的陋息。
    當人在基督裡被贖罪,得饒恕,重新與上帝和好,裡面有基督的生命,才能活出上帝兒女的樣式,充滿恩慈、饒恕、彼此相愛、同心合意,重擔互相擔當,存心謙卑,如此才能成就和睦相處。期待大家都能「盡力與眾人和睦」。

2013/12/22 有一嬰孩為我們降生 講員:陳志聰牧師

張貼者:2013年12月28日 凌晨12:00未知的使用者

題    目:有一嬰孩為我們降生
講    員:陳志聰牧師
聖 經 節:路加福音2章1~21節;以賽亞書9章6~7節

語音檔下載

    在我們的新聖詩裡有一首大家很熟的聖誕詩歌《普天同慶主臨世界》。這是一位英國牧師以撒‧華滋所寫的詩歌,曲子源自於韓德爾的《彌賽亞》,後來由美國的梅森改編,就成為今日的新聖詩70《普天同慶主臨世界》。這首聖誕歌曲很有意思,一開始「普天同慶主臨世界」,音階由高處漸低,代表福音是從天而來,基督也是從天降生在地上。然後「全地迎接君王」,音階由低漸高,代表全世界的人類從地面向天上頌讚,讚美從天降生的君王,也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這是一首極其榮耀、充滿讚美和感謝的聖誕詩歌。但是在這樣榮耀的背後,卻是一個謙卑自己,自甘卑微,為了全人類犧牲自己的故事。先知以賽亞描寫這位天上的君王是「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是為了拯救人的救主。這位救主會成為嬰兒的樣式出生在世界上。先知彌迦在彌迦書5:2也講起這位救主,會降生在猶大地最小的城,也就是伯利恆城。大部分的基督徒從小就聽聖誕節的故事到長大成人,大概很難有甚麼特別的感受。不過,有一件事需要我們一起來思考:「為什麼救主要成為人的樣式?」
    先知以賽亞描寫這位救主是「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照這個預言看來救主應該一出來就是一個很有聰明能判斷任何事、有大能力能戰贏任何對敵、很有權威且是有點年紀,並且是一個人人都尊敬的人才對。不然也要像最近那些希臘神話的電影一樣,身上穿戴黃金的戰甲帶領軍隊從天降臨,最好手上再拿著一根閃電長槍。這樣極其威嚴,極其榮耀。怎麼會先從變成嬰兒開始呢?大概受到媒體,或是教會的聖誕節裝飾的影響,大家都覺得小嬰孩很可愛、很天真無邪,是一個很乾淨純潔的象徵。事實上小嬰孩是很軟弱、很容易受傷或生病的。我們家的小孩換尿布時還好幾次尿在我跟太太身上,有一次還大便在我身上。肚子餓、覺得不舒服或是睡不好覺,就會開始大哭大鬧。這樣的形象我們大概很難想像跟「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的形象做連結,感覺是完全不同世界的存在,更別說跟榮耀一詞扯上關係。但是這位救主卻成為這麼軟弱、這麼容易受傷、生病的小嬰孩。爾且是為我們來降生,這是不是很奇怪呢?新約腓利比書2:6-7這樣解釋:「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主耶穌在天國過得好好的,不愁吃也不愁穿,又有天使天軍在身邊服事祂。新約啟示錄二十一章描寫天上的聖城是用極貴重的寶石打造的,城牆與街道是用黃金做成。聖城有十二道門,每個門都是用一顆珍珠所造成的,這顆真珠是要多大才夠用啊。又說聖城不需要日光月光來照耀,因為有上帝的榮耀光照,在那裏沒有黑暗。在上帝的寶座有生命的河流出來,河的兩旁有生命樹,常常結果子,爾且生命樹上的葉子可作為醫治萬民之用。主耶穌是活在一個跟我們完全不同的世界裡,是一個沒有病痛、沒有痛苦、沒有憂愁掛慮的地方。祂可以吩咐天使去為祂做任何事,包括幫助人類,祂根本就不用自己親自出馬。可是主耶穌甘願成為這麼軟弱的小嬰孩,為了我們來降生在這世間。這是因為天父上帝愛我們,祂愛祂所創造的人類,祂要跟這些人類生活在一起,要救這些人脫離罪惡以及痛苦的生活。也要使人知道一件事,祂知道我們的痛苦和軟弱,祂也有能力擔當我們一切的痛苦和軟弱。透過信主耶穌得救的福音,祂要使人有機會跟祂一起生活在這麼美麗的天國裡,享受永遠的福氣。這是天父上帝賞賜給我們最大的愛,是一種犧牲自己也要幫助人的愛。
    有一部很有名的科幻電影《超人》,相信有許多人就算沒看過也知道這片。其實《超人》本來的作者在設計這個角色時,將許多聖經的元素放在漫畫裡面,後來拍電影的時候那些元素更加明顯。例如,超人跟他的父親名字中都有「El」,這是希伯來文代表「神」的意思。超人的父母在大災難來臨到時,將兒子放在球型太空船裡,送到地球去。這是取材自摩西小時候被媽媽放在籃子裡,在河裡漂流到王宮。超人聽到水晶的呼喚到一個山洞裡去,看見發光的水晶有父親的聲音與他對話,然後他就了解自己的使命,是要幫助這些住在地球的人。這也是取材自摩西在曠野時受到上帝的呼召,看見焚而不毀的荊棘。超人的故事是取材自主耶穌道成肉體,為要幫助世人來犧牲自己的精神。在今年出片的《超人》電影裡面有一幕讓我很感動。當這個超人為了幫助地球人,在對抗這些來自宇宙來的壞人時,地球人的軍隊卻在他的背後拿槍、大砲、飛彈在襲擊他。他卻不理地球人對他的攻擊,奮力對抗這些壞人。台灣俗語有一句話「好心被雷打」,就是在講這樣的情形。
    主耶穌來到世界上也是遇到「好心被雷打」的情形。一出生就被希律王派兵追殺,就因為希律王怕這個小孩一出生,自己的王位會保不住。當主耶穌開始出來佈道,就受到祭司長、一部分的法利賽人與經學文士的迫害。但是主耶穌依然傳揚天國的福音,四處行醫治拯救的工作,又幫助許多人脫離羞恥、受看輕的生活,使人重新有機會過不一樣的生活。但是我們看路加福音第十七章,有記載主耶穌醫治十個長大痲瘋的人,卻只有一個人回來感謝主耶穌,歸榮耀給上帝。主耶穌醫治生病的人,這些人都不一定會跟祂道謝。好像自己得醫治,是自己應得的一樣。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天國的品格,與一般世人的品格不同。因為這些曾經迫害主耶穌的祭司長、法利賽人和文士,甚至受過主耶穌幫助卻不知道感恩的人,主耶穌也要來拯救他們。今日,主耶穌也要來拯救我們大家,甚至是在場若有不認識主耶穌的人,他也要得到拯救。
    前些日子有一則新聞,一位男高中生喝農藥自殺,理由是因為他跟一女生告白沒有成功,心情難過無法得到釋放,就選擇自殺。其實類似的事情一直在這個世界上演,許多人因為一些自己認為無法過去的因素,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主耶穌在約翰福音14:27對祂的學生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世上的人所追求的平安,有許多是建立在物質上。有人認為我要有車、有房子、有英俊的老公或美麗的妻子,我的戶頭裡要有許多錢,或是收集甚麼厲害的東西,我才會有安全感。或是我要考到好的學校每次考試拿第一名、我要拼命做事情贏得大家的讚美、我要追求我的理想、實現我的理想、走在我想要走的道路上,我才有感覺平安,有安全感。每一個人好像用不同的手段,來找到安全感。主耶穌講:「我要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當我們遇到沒錢沒車沒房子、沒考上理想的學校、沒得到別人的讚美、無法追求實現自己的理想時,有時感到非常失志,因為兒子女兒沒有用沒有達到自己的標準,甚至是怨嘆自己沒有用到想死的時候。請想看看,你是將安全感建立在甚麼上面。是建立在物質上、建立在自己的理想上、建立在別人的身上,還是建立在主耶穌的身上?主耶穌所賜的平安,是祂用自己的犧牲換來的,為了你和我可以得到真正的平安。
    在馬太福音1:23天使對約瑟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這句經文是引用舊約以賽亞書7:14先知的預言。「以馬內利」的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只有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才有真實的平安。所以主耶穌就道成肉身,降世成為人的樣式,活在人的中間,因為上帝要與人同在。當主耶穌受釘十字架受死、復活、升天之後,祂又賞賜聖靈在人的中間,因為上帝要與人同在。上帝要跟你和我同在。無論你現在遇到甚麼樣的困難,無論你現在對甚麼事或是甚麼人感到很生氣,無論你現在與人有甚麼不愉快,無論你現在感覺很羞恥很過意不去,上帝都要與你同在。馬太福音11:28主耶穌講:「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當你將一切的憂愁煩惱以禱告交託給主耶穌,並且信靠祂所賞賜的話,祂就要差遣聖靈來釋放你,使你不再受綑綁,得到真正的平安。
    親愛的兄弟姊妹,在這個充滿溫暖的聖誕節期,我們在教會辦聖誕晚會、報佳音辦活動,不只是要鬥熱鬧,看別人唱歌跳舞演戲而已。目的是要引導人來認識這位賞賜人平安的救主,使人得到新的生命。不過,我們也需要學習來領受這樣的平安,學習以禱告將萬事交託給主耶穌,領受聖靈,將主耶穌所賜給我們的平安,分享給別人。因為主耶穌不是只有為別人來降生,祂也是為你我來降生。

2013/12/15 看見就憐憫他 講員:詹燦東牧師

張貼者:2013年12月21日 清晨5:28未知的使用者

YouTube 影片

題    目:看見就憐憫他
講    員:詹燦東牧師
聖 經 節:路加福音10章25~37節 

語音檔下載

    我在兩年前讀過一本書告訴我們用自己信仰故事來講上帝的故事,這本書改變我講道的內容。我很注意教會禮拜的吟詩,因為教會吟詩代表我們的感謝、回應與告白,我很愛音樂,我的鋼琴是跟我母親學的,我爸爸是主管,我的家大約有這間教會的3倍大,我家有僱用很多工人,掃外庭的2個、煮飯的2個、洗衣服的1個、掃客廳的1個、司機1個、三輪車伕1個;我家有3個門,有大門、中門及小門,大門給貴賓走,開啟大門前我們家都會叭一聲,所有工人都要排隊歡迎貴賓蒞臨,若是朋友或教會青年團契則由中門進入,小門是給我們家工人及餵狗的人進來,我們家4個角落有4隻狗。
    有一次吳傳道按我們家門鈴,看門人問我媽媽說:「吳傳道來訪要給他走大門、中門還是小門?」我媽媽回說:「吳傳道是上帝的僕人給他走大門」,吳傳道嚇一跳說糟了他穿拖鞋,我媽媽跟他說:「沒有關係,你是上帝的僕人到我們家不能走中門,要走大門」。從此,我們家工人都知道傳道及牧師要走大門,再過沒多久,有一位聖歌隊長從我們家中門要進來,守門的人問我媽媽說:「聖歌隊長要給他走什麼門進來?」我媽媽回說:「聖歌隊長要走大門進來。」凡在教會做幹部、長執在我們家都要走大門,進來後要在大客廳或中客廳由其自己挑選。
    我都知道我爸爸什麼時候要領薪水以及辦公室在哪,因為他要領錢我也要領錢,但是我爸爸在領薪水那日就會拿一個信封袋裝薪水的十分之一,接著五點下班後就先請司機開去教會把薪水的十分之一拿給牧師,然後才回家將十分之九交給我媽媽,這些我都看在眼裡。我爸爸到教會聚會不坐車,都騎腳踏車,所以我也要跟著騎腳踏車,有時會問爸爸為什麼司機不來載?爸爸說來教會大家都一樣,所以我們父子就騎著一台腳踏車去教會,那時我初中三年級。
    爸爸要我當醫生,但是上帝帶領我當牧師,在神學院時一位加拿大老師聽見我彈聖詩便邀我去他家,並要我在三天後神學院大禮拜彈琴,我覺得簡單便答應,因為一首詩我只要彈五次就會了,後來在禮拜結束後,他告訴我他覺得我在演奏而非禮拜司琴,即使彈得好,卻感覺不到是在讚美上帝,要我下禮拜再嘗試。連續六次都不及格,我便問他說要怎麼彈才好,他說:「第一,你的心要讚美上帝;第二,你要明白你所彈的聖詩歌詞意義」。第七次禮拜彈琴還是不及格,他說:「你彈的時候想我跟你說的話並沒有在想詩」被糾正了十次我才終於慢慢學會。
    今天的聖經節大家從小就常聽到,但每次感受都不同,耶穌說這個比喻是在教育、提醒幫助我們成為耶穌所期待有活命的基督徒。希臘文說的生命有兩種,即肉體的生命與信仰的活命,信仰的活命不會死,肉體的生命會死。這個比喻是要我們從生命走進活命,活命會活,它的糧食是上帝的話,它的力量是聖靈的幫助。所以如果沒有聖靈的幫助,人無法活出活命。
    路加福音第一章至第七章,耶穌遍走各城入會堂教導人,傳上帝的福音。那些法利賽人不知道怎麼處理,因為聽耶穌講道的人很多,第八章說有五千人,很多人到耶穌面前聽耶穌講道,耶穌講道完還行神蹟,但最後大家都為了看神蹟找耶穌,耶穌說我不是為了神蹟而來而是為了福音而來。
    世界上有很多自私的人,自私會造成很多問題,腓立比書第一章,教會有分黨的、有愛主的,也有相嫉妒的,昨晚有一個人來找我,本來我只有30分鐘跟他談,後來卻談到12點,因為他說他不想去教會,他相信上帝,但不信耶穌。為何如此?因為他去的教會有很多製造問題的人,教會為什麼有人不來的確是有它的問題存在,我們必須向上帝禱告把那些問題改正,讓那些離開教會的人回來,因為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就是愛。
    詩篇第1篇第1節:「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有3個動作:「不從」;「不站」及「不坐」 ,現很多青年會墮落就是在色情廣告裡「從」、「站」及「坐」,失敗也於此;但是成功卻也在這3個動作:跟從上帝得到活命;站在教會注目十字架,有一位傳道說自己會當傳道是因為看見一隻十字架斷了,想要去買一隻新的但沒有錢,後來經過一個地方跟人取了補丁,回到家裡坐下來就把十字架補完整了。這三個動作「從」、「站」及「坐」有好有壞,我們要怎麼選擇,我想我們都知道,所以我們不要試探,我們要走主的道路,上帝給我們活命的路,你不跟從反而跟從世界的道路,所以就遇到痛苦,世間很多的痛苦就是這樣來。所以我們對小孩的教育要教他們跟從什麼、站在哪裡及坐在哪裡。
    希臘文的看有4個意思,我有將這4個意思給陳牧師,你們若想要可跟陳牧師索取,希臘文的「看」其中一個意思就是「看了之後知道」。為什麼路加描述一個好的撒馬利亞人願意對不相往來的猶太人伸出援手,因為他「看了之後知道」那個猶太人被搶被打受重傷躺在那裡,就靠近他。若看了之後從旁邊走過去,那跟沒看一樣。撒馬利亞人雖然與猶太人不往來但因為看了之後知道於心不忍就過去幫助,對比利未人及祭司雖然也看了知道有人受傷,但因為他們的規定,如果碰到血就要懺悔一個星期而不願過去幫忙。求上帝憐憫,我覺得制度有時候讓人不敢做,制度並非百分之百是對的,所以總會每年都改制度,因為人不是完全的,是軟弱的,聖經讓我們隨時檢討改變自己。
    憐憫就是看見知道人的需要,心要回應別人的缺乏及痛苦,我們教會剛買牧師館時,看見一位會友在流淚,我問她為什麼,她拿給我一杯米,對我說:「牧師,我們一家四口只剩這杯米,我丈夫沒有工作,我還在坐月子沒有錢可以奉獻教會買牧師館,只有這一杯米可以奉獻,請你諒解。」你們聽了之後你們的心要怎麼回應解決?我的牧師娘回去教會後就把這樣的情況告訴團契會長,團契會長就找5個人,請第一個人隔幾天就帶雞去給那位會友、第二個人晚上帶薑去,不要白天去免得與帶雞的相遇,左手行善不讓右手知道,第3個人隔幾天買5斤米去,都分別訂時間以免相遇,這樣才不會互相比,就這樣5個人幫那位會友坐一個月的月子,有買魚、買肉、買青菜及買薑的,這就是「憐憫」。教會需要憐憫人的人,教會有人遇到困難,你會怎麼做?難道是自己顧自己吃飽穿暖,對那有需要的人只說為他祈禱?上帝安排我們在這間教會,我們就要在這間教會努力成為憐憫人的人,看了之後知道,不可不關己事地從旁邊經過。
    看到有人沒來教會就打電話過去關心,也許他沒來教會就是因為有困難需要人幫助,我們教會的聖歌隊,只要有人沒來聖歌隊,隊員們就會每個人都寫信給那沒來的人問候他為什麼沒來,所以沒來參加聖歌隊練唱的隊員都會提早告知,不會無故不來。「憐憫」是解決人的痛苦,是上帝要我們伸出援手,這就是「愛」。憐憫不是只有看了知道而已,而是要有行動。上帝給我們愛、慈悲及憐憫,願上帝與我們文山教會同在。

2013/12/08 施行救恩,直到地極 講員:陳志聰牧師

張貼者:2013年12月13日 晚上11:20未知的使用者

YouTube 影片

題    目:施行救恩,直到地極
講    員:陳志聰牧師
聖 經 節:使徒行傳13章42~52節;以賽亞書49章5~7節


語音檔下載

    今天是聖誕週期的待降節期第二主日,主題是信心。基督徒所講的信心,是在生活中對聖父、聖子、聖靈三一上帝的信仰。這樣的信心是從耶穌基督的救恩來的,不是我們自己所產生的。信心原來的意思是「完全的相信、信靠」,就好像小嬰孩本來大吵大鬧,當他被媽媽抱起來後,就算是外面很吵,他還是感覺很安全很舒服。因為他相信媽媽會愛他會保護他,然後就安靜躺臥在媽媽的懷裡,沒有懷疑沒有驚惶。基督徒若是對耶穌基督有信心,就算是他處在一個充滿混亂、充滿不安的環境中,依然可以安穩自在,心裡有平安有喜樂。以賽亞書30:15上帝這樣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當我們知道所倚靠的是全能的上帝,在我們的心裡就沒有驚惶害怕,就好像嬰孩躺臥在媽媽的懷裡安穩自在。
    今天新約《使徒行傳》的經文裡面所講到的保羅與巴拿巴,他們也有這樣的信心。我們若是詳細地讀《使徒行傳》就會發現,他們所走到的地方中,很多都是充滿紛爭與動亂,甚至還有陰謀要對付他們。上回講道中有提到,他們到這個地方傳福音,需要爬山,路途還會經過許多危險有強盜的路。當他們在這裡開始傳福音,出現一些猶太人攻擊他們。因為保羅與巴拿巴在猶太會堂講道大有權柄,又有許多人願意聽他們講上帝國的道理、願意認識主耶穌的福音。有一些猶太人看見這樣的情形,就滿心忌妒,然後就侮辱、誹謗保羅他們所講的道理。為什麼這些人要侮辱、誹謗保羅他們所講的道理呢?因為他們看見有一大群人願意來跟隨保羅他們所傳的真理,導致這些猶太人失去原有的勢力,沒有人要跟隨這些人。換句話說就是:「見不得別人好」,他們就想盡辦法來破壞保羅和巴拿巴的福音事工。
    其實有時候我們在社會上也會遇到這種人,實在是很令人頭痛。有一個朋友跟我聊天時,就說到他在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難,常常有一個較資深的同事欺負他。我就問他到底是做錯的甚麼事,搞成這樣子。這個朋友就回答我,他到這家公司上班時因為最資淺,所以就甚麼事都撿起來做。人家交代給他的事情,他不敢馬馬虎虎,用最快最認真的方式來完成,因為他最資淺。所以他被老鳥吃定也不在乎,反正自己認真做事就好。結果公司裡面的人都稱讚這個新人,就說這個新人很認真打拼,也不會偷懶。這個資深的老鳥聽見大家這麼誇獎他,心裡就很不是滋味,就開始處處跟這個新人作對。仔細想想這個新人並沒做錯甚麼事情,反倒是因為他的認真打拼,讓大家發現這個老鳥其實做得不好,甚至是常常偷懶。因為以前沒有選擇,只能靠這個老鳥做事。現在有一個新人來工作,大家就認同這個新人的做事方法,因為他使大家工作變得更加便利。有選擇有比較,我們自然就會知道甚麼是好,甚麼是不好。所以當耶穌基督真理的光照來,那些人心裡的乾淨與汙穢就看得清清楚楚,因為一比較就知道。
    雖然保羅和巴拿巴在傳福音時遇到困難,但是他們並無因此失志,反而更努力傳福音。所以當他們遇到這些猶太人的攻擊時,他們就勇敢面對這些人。對這些猶太人說,上帝在古時就已經透過先知啟示猶太人,有一位救主會降世,並為祂所要拯救的人受許多的苦楚。雖然這個救主會受人的輕視、恨惡,又被官員鞭打受傷。但是到最後因為天父上帝的信實,君王看見祂就會站起,首領遇到祂也要下拜。這位救主就是耶穌基督。但是這些猶太人不信,不但不信還硬心要來毀謗保羅他們所傳的福音。前天我又在教會遇到同樣的事情,有一位中年婦女走進來看了一下,就問這裡有沒有通到行政中心。我回答這裡無路可走,要走到外面順著馬路左轉就可以看到行政中心。這位婦女就走出去,往我們的後花園走,我看她穿得很漂亮就跟她說那裏不好走,還要爬過圍籬,走外面的馬路比較好走。她就回答:「是喔」就又往後花園走去,冒著受傷的危險硬要爬過去。其實我們有時候也會犯這樣的錯誤,不聽別人的勸告,然後一意孤行,犯下錯誤。所以我跟陳牧師常常鼓勵人來參加週二讀經班、週三查經禱告會,又鼓勵人使用靈修教材,就是希望我們大家可以更親近上帝,更認識真理。聖經啟示我們上帝的話是真理,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又說聖靈會帶領我們進入真理,學習上帝的話。又說主耶穌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所以我們應當要來選擇那一條真理的路、生命的路,不要選錯路,最後搞得自己灰頭土臉。
    所以保羅對這些不信的猶太人說,上帝早就將得救的恩典賞賜給你們,但是你們就是不願意相信。所以上帝就差遣使徒將宣教的目標,轉移到外邦人身上,結果這些外邦人相信福音。我們看見上帝揀選這些原本沒有信的人,要拯救這些人。因為上帝揀選猶太人,也揀選外邦人。祂要拯救猶太人,也要拯救外邦人。所以重點是聽見耶穌基督福音就信的人,就會得到拯救。在週二讀經班時,常常會聽見有人本來沒辦法來參加聚會,向上帝懇求禱告之後,就出現奇妙的事,使他有辦法來參加聚會。當我們所求的是合於上帝旨意的事,上帝就會應許人,解決人所遇到的麻煩。我們教會有一位高中生,有一次心裡有感動就想要奉獻,他就將皮包裡的錢都奉獻出去。奉獻完心裡還在想怎麼辦,沒有零用錢了。結果上帝就從別的地方補給他,使他有夠用的錢。當我們心裡有感動想要為主做工、為事工奉獻、為別人禱告、排除困難來參加聚會等,就要勇敢向上帝求討。當我們怕因為這樣做會失去甚麼時,不用怕,因為上帝會為我們預備一切。
    但是我們不可只為自己來求,我們也要為別人向上帝懇求禱告。求上帝賜福給那些在自己身邊遇見困難的家人朋友,也求上帝賜福給那些自己不認識,卻也是遇到苦難的人。更重要的,也要求上帝賜福給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人。在路加福音第六章主耶穌對門徒說,要去為那些自己所不喜歡的人祝福,為他們禱告,因為天父上帝也是這樣行。人若是這樣做,就會得到天上的報賞。我過去曾在一間公司上班,老闆很討人厭常常愛在早上叫人過去罵,理由千奇百怪。我的主管在的時候就罵我的主管,主管不在時就罵我。上班常常被罵難免會影響情緒和工作效率,所以我就為這件事禱告。聖經說要祝福自己討厭的人,所以我就照做,祝福這位老闆身體健康、事業順利、生日快樂之類的。沒多久公司來了一位新的HR部門的女主管,過了一陣子老闆就跟這位女主管交往。交了女朋友,自然就會注意自己的形象,也沒空叫人過去罵,老闆突然間整個人變成了紳士,辦公室和樂融融。我心裡想說:上帝真的是又真又活的的上帝。誰想得到呢?只有上帝會用這種奇妙的方式解決問題。
    我們常常為別人祝福,也要引導人來認識主耶穌。保羅對這些猶太人說,上帝要透過他們,拯救這些外邦人。在今日,上帝要透過我們,施行救恩直到地極。雖然現在台灣比許多國家還要安全,還要穩定。但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仍然有許多隱憂。我們有食品安全的問題、人才流失的問題、環境汙染與破壞的問題、經濟力下滑的問題、失業問題等等。我們基督徒跟其他台灣人一樣,都會面臨這些問題。但是我們要起來成為引導人認識耶穌基督的光,而不是隨著這個世界沉淪下去,整天擔心受怕。主耶穌來到這世間,施行救恩給每一個人,就是要透過聖靈賞賜給人平安喜樂,與天父上帝有合宜的關係。祂要幫助人走在上帝的道路,就是充滿平安與生命的道路。最近有一則新聞在報導,消基會檢驗出一些產品有問題。包裝上印水果糖,裡面沒有水果,蝦球裡沒有蝦子。當我們宣稱自己的基督徒時,自己的心裡是不是有對上帝的確信,有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當一個人有對上帝的確信,有基督的生命在裡面時,上帝自然就會透過這個人施行救恩給身邊的人。雖然生活中有時會遇到艱難,但是我們有從上帝來的話語可以成為倚靠,有聖靈與我們同在。無論我們在流眼淚時、生病時、痛苦時、受壓迫時,都可以透過禱告來向上帝懇求。當我們這樣做,別人就從我們的身上看見生命的見證。上帝就會透過我們大家,施行救恩,直到地極。

2013/12/01 清心的人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3年12月6日 晚上11:45未知的使用者

YouTube 影片

題    目:清心的人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 經 節:馬太福音5章8節;詩篇51篇1~12節

語音檔下載

    美國人口已經超過三億,據估計每年約有一百萬人因心臟的相關疾病而死亡。「一年約一百萬人」這數字太可怕了!實在應好好照顧心臟的健康。台語箴言4章23節說:「你要盡力保守你的心,因為伊是生命的根源。」當我們關心身體的健康時,是否更加注重靈命的健康,好讓我們的靈魂、身體都得健康呢?肉體或許是數十年,而靈魂則是永永遠遠的。這靈魂是進入上帝的國度,得滿足的喜樂與永遠的福樂(詩16:11)或進入地獄,在那火湖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馬可九:48)且是「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20:10)
    人們常只專注世上的事,順從肉體的情慾而行,如聖經加拉太書五章19-21節說:「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 神的國。」相反的若順著聖靈而行,就必靠聖靈得生,得以進到上帝國裡,在那裡「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4),是永遠的福樂。
    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馬太5:8)可是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啊!(約1:18)有一位基督徒保姆,她所照顧小男孩有一次對她說:「媽咪,妳每次要跟上帝說話的時候都叫我把眼睛閉起來,這樣我怎能看見上帝呢?」這是純真無邪小孩子的真心話,人的肉眼是真的看不到上帝,但耶穌卻說「清心的必得見上帝」。誰有這麼大的福份?怎樣才是”清心的人”?既然眼睛不可能看見上帝,那耶穌說的「必得見上帝」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清心的人:誰是清心的人?
    「清心」這用語單在新約就有28次,它的意思是「不摻雜」「不偽裝」,也就是完全純正的意思,誰能純全無偽呢?馬太福音5章48節:「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利未記11章44-45節也強調「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穢自己。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上帝;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人要如何達到這標準呢?我們的生活行為是純潔無瑕的嗎?我們的工作是為服務人群?還是為得報酬、為成就感?在教會生活討上帝的喜悅或是追求自己的滿足呢?有時來到教堂作禮拜,心思卻想到家裡還有什麼事要做?禮拜後要買菜、要跟 誰吃飯、安排什麼活動……等。(希伯來書12章14節著致意及眾人和睦,以及成聖;因為若呣是聖無人會見著主。)
    在以賽亞書一章13-16節說到:「你們不要再獻虛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惡的;月朔和安息日,並宣召的大會,也是我所憎惡的;作罪孽,又守嚴肅會,我也不能容忍。你們的月朔和節期,我心裏恨惡,我都以為麻煩;我擔當,便不耐煩。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們多多地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為什麼呢?因為上帝要人自潔,除掉惡行。阿摩司五章21-24節也有類似的情形。這二處經文表達上帝不悅納人的禮拜乃因人的罪,人的不義,但很奇妙的是上帝是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以賽亞書一章18節緊接著就說「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43章25節:「惟有我為自己的緣故塗抹你的過犯;我也不記念你的罪惡。」、44章22節:「我塗抹了你的過犯,像厚雲消散;我塗抹了你的罪惡,如薄雲滅沒。你當歸向我,因我救贖了你。」等都是上帝的作為,親自塗抹人的過犯罪惡,上帝甚至差耶穌救世人,洗清我們的罪,使人成為新造的人,有合乎上帝旨意的生命。
必得見上帝
   有一個人失落一物,在自家庭院努力找尋,隣人來幫忙,仍找不著,後來請他再想想,確認在何處遺失的,他說:「在屋內」「既然在屋內掉的,為何在外面院子找呢?」回答說:「我想外面比較明亮才看得見。」世人就是如此,常以自己的方法尋找上帝,有如瞎子騎瞎馬,必然無法見到。上帝沒有形象,人的眼睛也看不到至聖至榮至聖潔的上帝,且人在祂面前是站立不住的,所以摩西見不到上帝的面(出埃及記33:20);基甸見到上帝的使者,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士師記六:22-23)。那麼清心的人要如何見著上帝呢?
1、約翰福音一章18節耶穌已將祂表明出來:「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翰福音十四章6-9節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上帝在耶穌裡,人若謙卑的領受聖經的話,必在耶穌身上看見上帝。
2、信心的體驗
   信心必會體會到上帝的同在,以及祂奇妙的作為。人在耶穌基督裡生命的改變,如路加福音19章1~10節,撒該的改變。耶穌在約翰福音3章3節,對尼哥底母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
3、聖靈同證
    羅馬書8章15~16節:因為恁呣是受著奴僕的神,致到閣驚惶;就是受著設立做子的神,對按呢咱叫講:「阿爸!父啊!」,聖神家己及咱的神相及干證咱做上帝的子。
    加拉太書4章6節:為著恁是做子,上帝差伊的子的神入咱的心,喉叫講:「阿爸!父啊!」
    期待大家都是個新造的人,有新的生命,成為清心的人,得以進入祂的國度。

2013/11/24 基督與永活的生命 講員:陳志聰牧師

張貼者:2013年11月29日 晚上11:38未知的使用者


題    目:基督與永活的生命
講    員:陳志聰牧師
聖 經 節:使徒行傳13章26~41節;詩篇16篇1~11節


    詩篇十六篇是一首大衛做的金詩。因為大衛的才能及上帝的引導,使他在迦南建立起偉大的國家。他長年帶領軍隊與迦南各族征戰,遇到許多危險。所以當他想起過去危險的日子,又想起上帝在這中間的引導,他就將心中的感謝寫作詩歌,向上帝獻上感恩。除了詩篇十六篇,從五十六篇至六十篇也是大衛所寫的金詩,總共有六首。金詩,是在敬拜中特別獻給上帝的詩歌。詩篇裡六首金詩有個共同的主題,就是「人應當在危險中倚靠上帝,以及獻上感恩」。當大衛每次脫離危險時,他就寫金詩來讚美上帝。金詩的內容包含禱告懇求、信靠、讚美、感謝等,內容非常豐富。大衛又將金詩分享給他人,鼓勵人來學習讚美上帝。我們是不是常有將得救的喜樂,努力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都可能遇到各種災害、困苦、危險等。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需要面對。當我們每次脫離這些危險,是不是像大衛,將自己的得救向上帝獻上感恩?在路加福音十七章11-19記載主耶穌到一個村莊,遇到有十個長大痲瘋的病人走過來,求耶穌醫治他們。那個時代長大痲瘋需要被隔離,無法與家人朋友住一起。猶太律法也規定,利未記十三章45-46規定長大痲瘋的人要撕裂上衣,出門要喊「不潔淨」,還要住在村莊外面。所以得到這個病不只是身體上有病痛,連人際關係都無法維持。當然,主耶穌是憐憫的主,也是醫治的主,就吩咐他們自己去找祭司,給祭司檢查身體。當這十個長大痲瘋的病人去找祭司的時候,他們身體上的大麻瘋已經得到醫治。在十個人裡面只有一個是撒瑪利亞人,其他九個是猶太人。但是只有這個撒瑪利亞人回來感謝主耶穌,爾且大聲歸榮耀給上帝。當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常常會向上帝懇求,發出哀求的聲音。但是當問題得到解決時,就像那九個得到醫治的人一樣,可能先跑去大吃大喝慶祝,或是找親戚朋友分享這個喜樂。但是卻忘記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
    人常忘記上帝的恩典,但上帝不會忘記祂對人的應許,就是要人得到福氣。就算是那九個人忘記上帝的恩典,主耶穌仍然為這九個人上十字架,為他們流寶血,為他們贖罪。之前來我們教會開福音詩歌見證會的林和成弟兄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他講過去自己對金錢以及江湖上的事情有興趣,對基督教反感,也看不起信主的人,甚至也討厭唱詩歌。但是當他因為朋友的關係遭受到傷害,導致半身不遂的時候。過去身邊那些講義氣的朋友都離開,到最後只有主耶穌願意幫助他。他受到教會這些兄弟姊妹的照顧,感覺自己過去的人生有許多錯誤,後來就悔改信主。不只如此,本來他最討厭唱詩歌,上帝轉變他成為福音詩歌的歌手和作者。他又因為對詩歌開始有興趣,在創作詩歌的過程認識一位會音樂的姊妹,兩個人後來就結婚,一起以詩歌見證分享主的愛。主耶穌可以改變人的生命,使人的生命充滿喜樂和平安。使我們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所以雖然主耶穌被鞭打,又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三天後祂從死復活,繼續傳天國的道理四十天,就升天坐在天父上帝的右邊。主耶穌為什麼要升天呢?祂留下來豈不是更好?因為祂升天是要為我們預備天國的居所,並且差遣聖靈在我們的中間。這對全人類來講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因為人會死亡是因為罪的緣故。但是因為天父上帝不願意全世界的人活在罪中,就差遣主耶穌被我們大家來贖罪,成為贖罪的羔羊獻祭。所以主耶穌是為你和我來釘在十字架上,祂也是為了你和我從死人中復活,然後升天。使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因信主耶穌拯救的福音,得到永生。所以大衛在詩篇16:9如此讚美:「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雖然大衛已經過往,但是他知道人過往以後要往哪裡去,就是天父上帝的國度。他為此來獻上感恩,並且心裡感到有滿足的喜樂。
    保羅引用這段金詩,來勸勉已經讀聖經很久的猶太人。唯獨信靠主耶穌基督的福音,人才會得救。所以當我們在讀聖經的時候,不只是在讀故事,或是古早的歷史事件。若是我們心裡這樣想,那聖經上的話語就跟我們無關,我們也不需去行上帝的話。所以我們都要反省一件事:「當我們在讀聖經的時候,是不是有信全本聖經上帝所啟示我們恩典的話語?還是,我們只是選擇所喜愛的經文,並且認為這是上帝全部的話語?」我看見人將上帝的愛做無限制、甚至毫無根據的解釋,導致道德感越來越低落。許多基督徒對罪的包容越來越大,甚至鼓勵人犯罪。列王記上下、歷代志上下記載有許多上帝所看做惡的王與祭司們。這些王和祭司並非每一個都對百姓很壞,其實他們對自己的百姓很好,甚至容許他們去拜假神明,以及行淫亂的事。這些王、祭司、百姓都知道上帝是慈愛的,他們也知道要向上帝獻祭和禱告。但是他們看輕上帝的誡命,不願意去行,只想要隨自己的意思來行,甚至用自己的意思來曲解上帝的話。所以導致社會混亂,產生許多不公義、不道德的事件。這都是上帝不喜悅的事,我們應避免這些事。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在撒母耳記上十五章中,上帝吩咐掃羅去與亞瑪力人征戰。上帝祝福掃羅打贏亞瑪力人,並且要求掃羅要將亞馬力人所有的一切都除去。但是當掃羅打贏亞瑪力人,看見有這麼多的戰利品、這麼多的牲畜、好物可以使用,就將這些留下來,沒有除去。當上帝問他說為什麼沒有除去這些東西時,掃羅說這是因為百姓想要將這些獻給上帝。掃羅曲解上帝的話,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所以上帝就廢掉他的王權,另外膏立大衛為王。聖經描寫上帝是一位慈愛有憐憫的上帝,也講起上帝是一位聖潔公義、審判、恨惡罪、忌邪的上帝。所以在使徒行傳十三章40-41保羅勸勉人,要小心來看、來行上帝的話。不可看輕嘲笑或是隨便胡亂解釋,因為上帝有慈愛也有審判。所以還未得救的人就應趕緊悔改來信主耶穌。已經得救的人就應該過聖潔的生活,親近上帝遠離罪惡。因為這樣行,才能進入天國。
    上帝賞賜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就是主耶穌基督。上帝的話啟示我們說,罪的工價就是死。因此上帝差遣主耶穌基督來,就是要解決罪的問題。主耶穌基督為我們所帶來的是罪得赦免,人可得永恆生命的福音。我們都是上帝所寶貝的創造,也是上帝以主耶穌基督所換來的寶貴兒女。我們受上帝的揀選,是因為祂愛我們,所以用主耶穌基督的福音,使我們脫離罪惡,享受永遠的生命與福氣。這不是因為我們多好,或是多厲害、甚麼事都會、甚麼善事都做齊全。這是因為上帝的愛,因為祂不願意任何一人在罪裡面沉淪,以至於受到審判。因為如此,每個人都可以有新的機會成為一個新造的人,過著新又聖潔的生活。親愛的兄姊,請我們以感恩的心來領受這個福音,也在上帝的道路努力奔跑,享受從主而來的平安與喜樂。

2013/11/17 蒙恩的人 講員:陳志聰傳道

張貼者:2013年11月22日 晚上10:33未知的使用者

YouTube 影片

題    目:蒙恩的人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 經 節:路加福音一章38節

語音檔下載

    大家平安!非常謝謝貴教會對谷牧紀念教會建堂的關心與支持 ,我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我還是要再一次特別的介紹一下教會的所在地,是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這個位置是在世界景點的太魯閣及清水斷崖之間,是蘇花公路的必經之路。我們是屬於太魯閣中會谷牧紀念教會,如果有機會來到花蓮,太魯閣,天祥一遊,不妨撥個電話,教會一定會接待你們的。
    剛才所讀的經文是耶穌降生以前所發生的事,上帝差遣天使加百列到加利利省一個拿撒勒的城去,要傳話給一個童女名叫馬利亞,告訴她…
    「妳要懷孕生子要給他取名叫耶穌」。馬利亞回答說:「我是一個尚未出嫁的閨女,這樣的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呢?」。天使說:「聖靈要降臨在你身上,上帝的權能要庇蘟妳…」
    「我是主的使女,願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加一:38)
    這句話是馬利亞在上帝面前願意付出並犧牲的愛,並且是非常珍貴及偉大的回應:
一、馬利亞的願意可能會發生三個問題:
 1、尚未出嫁的女人就懷了身孕,這樣的事嚴重的觸犯了法律,犯了淫亂罪,照當時的法律是要處死刑的。
 2、會受到與論的譴責。
  3、馬利亞的未婚夫約瑟(馬太一:18~21)。
二、上帝為何選上馬利亞做耶穌的母親呢?
 1、反覆思想(路加一29)。馬利亞把一切的事牢記在心裡(二19)。
     從這段經文可以知道馬利亞是一個懂得思考的人,會思考的人。
    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是一定不會隨便亂說話的人。
 2、她是一個尊主為大的人(路一:46~56):
     這段經文是馬利亞的讚美,尊主為大,看自己為渺小。以上帝的事為第一,因此天使對馬利亞說:「…不要怕!你在上帝面前已經蒙恩了…」(路一30)。
諸位!今天同樣地上帝透過聖靈在傳話給每一個人,要我們每一個人投入神祂的事工:
   傳喚每個人同心建立來復興教會。
   傳喚每個人帶領人歸向主耶穌。
   傳喚每個人確實地遵行主的話。
   傳話給每個人不住地禱告。
   傳話給每個人在神的事工上做更多更大的事。
在神面前成為一個蒙上帝祝福的人。
    谷牧紀念教會建堂是神的事工,因為經費非常的拮据,從2008年到現在2013年共5年的時間在施工,目前終於完成一切的工程,現在正期待縣政府的驗收及申請使用執照。工程款急需支付「應付未付款」計新台幣667萬元〈工程款310萬及室內設備、裝潢357萬元〉
    教會的興建是我們多年來的夢想,把整個部落得到基督的整救更是我們最大的夢想。這個教會是耶穌基督的教會,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教會,也是大家的教會,請大家為谷牧紀念教會建堂事工代禱。這個教會將成為榮耀上帝,利益眾人。
父親的見證
    有一位慈善家,三年以前的「八八水災」,他個人捐款二仟五百萬元,他把財富比喻為 「水」。
他表示「你如果有一杯水,拿來自己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請儲存家中給家人享用;如果你有一條河,你就要學會分享給別人。」
    裡面有一個非常的重要即『分享』是要學習,學習神在我們的心中。才會真正樂於分享。人一旦懂得分享,而且能敏銳地感受到別人的缺乏,便樂意地分享他擁有的資源在他人的身上,他就會享受到分享之後的快樂,因為上帝的祝福也會在懂得分享的人身上運行。
正如聖經所宣告「施」比「受」更為有福。

2013/11/10 今世的幫助,永世的救主 講員:陳志聰傳道

張貼者:2013年11月15日 晚上11:48未知的使用者

YouTube 影片

題    目:今世的幫助,永世的救主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 經 節:使徒行傳13章13~25節;創世紀28章10~17節


語音檔下載


    在舊約雅各的祖父亞伯拉罕因為相信上帝,上帝就跟他立約,使亞伯拉罕的子孫成為大國,萬國因為他的子孫得到福氣。雅各的父親以撒,是亞伯拉罕所有的兒子裡唯一承接應許的人,他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以撒有兩個兒子,老大是以掃,老二是雅各,兩個是雙胞胎。以掃比較好動,愛打獵跟煮野味。但是因為他輕看自己是大兒子的名分,在身體疲累飢餓的時候,以一碗紅豆湯的代價,出賣長子的身分給弟弟雅各。他又娶兩位迦南地外邦人的女兒為妻,使父母常常煩惱。老二雅各比較安靜,常常在帳棚裡幫忙。他一出生的時候,上帝就預言他將來要成為大國。所以當以撒年老時要給長子的祝福時,雅各的母親就吩咐他假裝哥哥去領受這個祝福。其實老大以掃早就已經失去這個長子的祝福,因為他輕看長子這個身分,將這個身分出賣給雅各,他又娶兩個外邦女子使自己的父母常常煩惱。所以以掃是一個做事衝動,且不顧慮他人感受的人。他只看重現在的利益,卻看不到未來眾人的利益。因此他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領袖,未來可能使家族陷落在危險中。所以上帝不揀選以掃。
    但是當以掃一知道雅各領受長子的祝福時,他就生氣想要殺自己的弟弟。因此父母親就吩咐雅各離開這個地方,去投靠母親的娘家。這樣的情形就好像台灣話所講的「跑路」一樣。當一個人在跑路的時候,心裡一定有許多的驚惶、煩惱、憂慮。雅各有可能邊跑路邊向後面看,恐怕他的哥哥以掃追上來,對他不利。當然,在我們中間應該比較不會有跑路的情形發生。不過,有時候我們生活的時候,就好像跑路一樣,邊趕邊憂慮。2001年有一個香港AMI研究公司做東南亞地區百姓壓力的調查,結果表示台灣人中51%是活在有較大壓力的生活中,有78%的人擔心失業,他們提出經濟困境是目前台灣百姓最大的壓力來源。之後還有政局不穩、犯罪、污染、貪污等等。飛利浦公司有一項民眾健康與幸福的調查。同樣顯示台灣百姓最大的壓力來源是經濟問題,而且30到39歲有工作、需要照顧家庭的台灣百姓自認睡眠不足比例為62%。所以這些人在身體健康及工作表現上,會產生不足與無力感。為什麼台灣人的壓力這麼大呢?有房子的要付貸款,沒房子的要付房租。有許多人因為工作忙碌,三餐都吃外面,自然伙食費就會提高。現在又有食品安全的問題,新聞一直在報,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吃甚麼才會健康。在我們當中的人,有人常常從早上10點上班到半夜,有人一天要開6-8次會議,有人平均每天要兼2-3個工作才能生活,有人工作完回家要照顧生病的家人。這種一直在趕、一直在做事、一直在煩惱的生活,是不是就好像雅各在跑路一樣?
    上帝為了安慰雅各心裡的驚惶以及顯明祂永遠要與雅各同在的應許,上帝就使雅各夢見有一個樓梯,從地面上通到天上,又有天使在這個樓梯上去下來。雅各從此了解,原來上帝一直與他同在並沒有離開他。所以雅各的不安、驚惶,那種內心的黑暗都被上帝挪去,他的心就大受安慰。上帝會永遠持守祂給雅各的應許,賞賜給他土地與許多的子孫,地上萬族也要因為雅各得到福氣。其實在創世記1:27-28中,當上帝創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賜福給人類。只是後來因為人類犯罪就開始離開上帝,做上帝所不喜悅的事。但因為亞伯拉罕信上帝,又因為上帝主動與亞伯拉罕立約,這個恩典的約就延續到雅各的身上,也延續到每個信耶穌的人。加拉太3:29說:「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親愛的兄姊,我們都是承受上帝恩典的人,都是有福氣的人。上帝會幫助我們,在我們痛苦的時候,祂的應許會成為我們的力量。
    在新約時代,保羅與巴拿巴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在這個猶太人會堂裡分享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其實他們到這個地方非常不簡單,從別加到彼西底的安提阿要走145公里以上,又要爬山路,路途上常有強盜,有的路又會淹水。我們可以看見他們不畏艱難的勇氣。在這個猶太會堂裡面聚會的都是在這個地方討生活的猶太人。這些人離開本國,到遙遠的地方生活難免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這些猶太人在會堂裡勤讀上帝的話,就證明他們渴慕上帝的恩典。他們盼望可以從上帝的話裡面,來得到福氣。也許,他們也希望可以從忙碌、許多憂慮的生活中得到釋放。所以當他們邀請保羅勉勵時,保羅就從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開始講起。為什麼要從出埃及開始講起呢?因為保羅要這一群人知道,上帝是拯救的上帝,是引導人脫離艱難痛苦的主宰。然後保羅繼續講上帝怎樣引導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迦南地並且設立士師拯救他們,以及建立王國、揀選大衛做王的過程。但是上帝的拯救並無停止,上帝又親自差祂的獨生子主耶穌來成為眾人的救主,拯救人從罪中、困苦中、驚惶中、憂慮中得著釋放。只要人願意悔改來信主耶穌,就會得到這些恩典。照這樣來看這是一部恩典的歷史,而且不斷地在進行中。所以我們基督徒需要對上帝要有正確的認識。
    一、上帝是歷史的主,掌管我們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無論我們甚麼樣的過去,當我們悔改信耶穌基督之後,上帝完全接納。上帝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成為實際的幫助。我們的未來也在上帝的掌權之下,沒有在任何黑暗的勢力之下,是走在上帝所賞賜的光明中。所以,任何一個還未信主的人,都有機會因為聽見福音,生命得到改變。
    二、基督來是要成就上帝創世以來給人應許:得福。創世記一開始就講到上帝賜福給人類,這是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但是人類因為犯罪、誤用自己的恩賜與才能,所以就跟上帝越離越遠,離福氣越來越遠,以至受到刑罰,就是死亡。所以上帝賞賜耶穌基督來拯救我們,脫離罪惡和種種心內的黑暗、邪惡的勢力。但這是一種手段、一種過程,耶穌基督來的目的,是要人得到福氣,所以祂才稱這些事叫做「福音」,意思就是「好的消息」。傳福音的目的,就是要人得到永遠的生命,就是「永生」。當人在世時可以與主同行,得到上帝的幫助,生命中有平安有喜樂,這是最大的福氣。當人過往之後,通過主的審判進入天國,享受永遠的生命,以及更大的平安與喜樂,這是更大的福氣。
    親愛的兄姊,當我們遇見難以承擔的事情,難免心裡會難過、憂慮、不安。就好像有一顆很大的石頭壓在身上,喘不過氣來。有的人就會開始尋找得到釋放、得到祝福的方式。所以就去算命、做風水、找有錢人或是有權力的人幫忙,也有的人會用玩電動、花錢買許多奢華的東西、大吃大喝、交許多男朋友或女朋友、安排許多的活動等方式,想要從裡面得著安慰,得到釋放。但是聖經教導我們,人類祝福的源頭,得到安慰、平安、喜樂、釋放的源頭,是我們的上帝。所以我們不用再尋找這些得到安慰、平安、喜樂、釋放的方式,我們只要來親近上帝,遵守上帝的旨意,就會得到這些。因為上帝是我們今世的幫助,永世的救主。祂永遠會看顧我們,永遠會幫助我們,永遠會愛我們。
 

2013/11/03 憐憫人的有福氣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3年11月8日 晚上11:05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3年11月8日 晚上11:06 ]

YouTube 影片

題    目:憐憫人的有福氣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 經 節:馬太福音5章7節;詩篇103篇1~18節

語音檔下載
 
    衛理公會的創始人衛斯理,有一次去拜訪英國殖民地喬治亞洲的總督奧格索普將軍,這位將軍提起曾有一位對他發脾氣的人,並說:「我絕對不會饒恕這個人!」衛斯理回應這位將軍說:「那麼,大人,希望你永遠不會犯錯!」衛斯理主要是在提醒耶穌在馬太18章21-35節裡的教訓,那些不願憐恤、饒恕人的,上帝也必不饒恕他們。
    馬太福音六章14-15節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路加福音六章36-37節:「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生而不憐憫人,就是死後不被憐恤的序曲,也就是生前恩慈待人,死後必蒙恩待。
憐憫的真意
    「憐憫」一詞有時譯為「慈愛」「恩慈」或「憐恤」……等,在舊約出現至少180次以上,可見其重要性。「憐恤」不僅是情緒的表達,有人流淚卻毫無意義;也有人激情的表達只是表演,並沒真意。耶穌曾「哭了」,為拉撒路的死而哭,可能是人們不明白真道;耶穌也為耶路撒冷不久要遭遇的災難而哀嘆。
    「憐憫」不是「人道主義」,不是機械式的做善事,有人做好事是為「名聲」或為積功德。憐憫是態度,同時是行動,耶穌的福音重視的是人的態度,人的生命,也就是人的品格和內心的表現,而不是外在的遵守律法條文。基督徒不是自我掌控而是聖靈掌管,使人有重生的生命,成為新造的人,有新生的樣式,如加拉太書二章20節:「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所以憐憫就是讓基督的生命活在我們的身上,以祂的眼光與態度來對待每一個人。
憐憫是上帝的本性之一
    出埃及記三四章6節上帝親自宣吉祂的本性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這真理一再出現在舊約聖經中,如尼希米九章17節:「不肯順從,也不記念你在他們中間所行的奇事,竟硬著頸項,居心背逆,自立首領,要回他們為奴之地。但你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 神,並不丟棄他們。」詩篇八六篇15節:「主啊,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詩103:8)、「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詩145:8)、「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 神;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珥2:3)、「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 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拿4:2)
    上帝的憐憫本性,看到在埃及困苦的以色列人,就施大能拯救他們出埃及進入迦南。當世人陷在罪惡死亡時,祂憐憫世人,差祂的獨生子耶穌降世為人,且承擔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就是上帝親自降世為人,祂在世上也顯出憐憫的本性,如稅吏利未雖被視為罪人,被猶太人排斥,但耶穌呼召他作門徒;耶穌也對稅吏撒該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裏。」(路19:1-10)害各種病症的人來到耶穌面前祂就憐憫醫治他們;彼得曾三次否認耶穌,但耶穌仍接納;甚至最後被釘在十字架時,但卻說:「父啊!赦免他們。」
    曾有一對老夫婦在雨夜裡找遍了費城的旅館想住一晚,可是都沒有客房,最後到了一家小旅館,值班的小職員叫喬治莫德,他同情這對夫婦,便說:「對不起!因為正逢球賽,天又下雨,客房都住滿了,可是我實在不忍心讓你們兩位老人家在大半夜冒雨另找住處,兩位若不嫌棄,我暫時休息的小房間,就請將就過一夜吧!」第二天老先生充滿感謝的對年青人說:「像你這麼優秀的人,在這小旅舍當帳房實在是委曲,或許有一天,我會蓋一間大旅館,請你來當經理。」年青人只是微笑地點頭致意,然後繼續工作。兩年後,這位年青人收到一張附有車票的邀請函,照著地址前往,才知邀請人是兩年前的那位老先生,原來老先生是大企業家亞士都,他在紐約蓋了一家大旅館,特別請年青的喬治莫德來當經理。
    我們應時刻省察自己,是否讓聖靈管治我們的生命而活出基督的樣式?對我們的親人、朋友、同學、同事或所接觸的人是否顯出恩慈憐憫的心與行動呢?「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期待我們每個人都有顆憐憫的心,都能活出基督的樣式,讓世界更美好。

2013/10/27 先天、後天、上天 講員:魏連嶽老師

張貼者:2013年11月2日 凌晨1:45未知的使用者

題    目:先天、後天、上天
講    員:魏連嶽老師
聖 經 節:詩篇103篇1~5節  

語音檔下載

    對許多人來說,生命中最大的苦難就是病痛。中國人說「久病無孝子」。事實上,久病連病人自己都會很沮喪,並且讓他們失去盼望。許多病人就是因為失去盼望,以致於失去面對疾病的力量,而導致病情更加惡化。總之,在生病過程中,我們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我們的身心靈都在受苦、我們的家人也都一起受苦。許多人因為得了某種「先天」或「後天」的疾病,於是他們質問「上天」為何如此不公平。就是在這個質問的那一刻,許多人在他們人生中第一次認真的去思考宗教問題,甚至第一次與上帝產生對話。因為有疾病,人們開始尋找宗教。
下面我們要來講解基督教的疾病觀。首先,我們先要從基督教角度來討論疾病的種類。按照聖經,疾病的種類大致可以分成三種:
    (1)身體的疾病:包括先天或後天的疾病。《約翰福音》描述一位天生是盲人的故事,《使徒行傳》提到天生是瘸腿的人,這些都是先天的疾病。至於後天的疾病大家就更熟悉了,大多數人現在有的疾病都是後天的疾病。《提摩太前書》5:23提到:提摩太有長期的胃病。
    (2)心靈的疾病:心靈的疾病包括精神或心理方面的問題;也包括像空虛、孤獨、茫然、嫉妒這樣的心靈問題。例如《創世記》聖經說到:約瑟的哥哥嫉妒他。
    (3)生命的疾病:什麼是「生命的疾病」呢? 「死」就是我們生命的疾病。上帝原本創造人的時候是不會有死亡的;但因為我們有「罪」,所以「死」進入我們的生命。這種有「死亡」的生命,是一種不自然、是一種病態的生命。
講完疾病的種類,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疾病的治療。現代醫學強調:要使疾病康復,我們必須要接受醫生的治療。但是,聖經從來沒提到,疾病的康復是與藥物和治療有關,而是說與上帝及耶穌息息相關。《詩篇》103:3說到:「上帝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這段經文指出,上帝乃是我們「一切」疾病的醫治者。
    的確,任何疾病的源頭總是無法肯定的,但聖經肯定的是:上帝乃是「一切」疾病的醫治者;祂要醫治我們身體的疾病、心靈的疾病及生命的疾病。祂不但醫治那些我們禱告過的疾病,祂甚至還要醫治那些我們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疾病。這句經文提供基督徒一個基礎能去宣稱:所有疾病的康復都應歸功於上帝,因為祂是一切疾病的醫治者,整個疾病康復的過程都是「神的醫治」。
可能有些人會說:我是因為接受了醫生治療以及服用藥物之後疾病才得到醫治;並且經過嚴格的科學檢驗,也證實了我的康復過程沒有發生任何「神蹟」或是「超自然現象」;因此我很肯定疾病康復的過程純粹屬於「人為事件」,所以應該將功勞歸給醫生及現代醫學,而不能歸功於上帝。
的確,這種說法好像很合理;然而若是我們仔細的去思考,就會發現:這種所謂「完全人為」的康復過程,其實背後仍然是上帝的功勞。因為我們不要忘了,使疾病康復的幾個重要關鍵,例如:醫生的智慧、藥物的材料,以及病人身體中的恢復功能,這些全都是來自於上帝的創造、設計及安排;我們的身體機能與運作都是來自於上帝的大能與智慧。醫生或許能有一雙「妙手」,但真正使我們身體「回春」的卻是上帝原本安置在人身上的那個功能恢復系統。
因此追根究底,功勞不是醫生,而是上帝。醫生只不過是那些對於上帝所設計的身體系統比較瞭解的人;而他們所做的只是按照上帝的設計模式,幫助我們身體去恢復正常的運作。在本質上,他們並沒有做什麼醫治或更新的工作,而僅僅是做了修補或恢復的工作。可能還是有人會辯稱說,可是我得盲腸炎時,若沒有醫生將我的盲腸切除,我就不可能會好啊? 事實上,你的盲腸是被醫生切除,並沒有被醫生醫好。所以在這個意義下,上帝乃是我們一切疾病的醫治者。也因此我們最終要感謝的不是醫生,而是上帝。我們的心應當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
在這裡我們也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生病時,上帝要醫治我們? 為什麼我們在那裡戕害自己身體,我們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健康,沒有照顧好我們的身體,但上帝卻願意來醫治我們呢? 就好像,為什麼我們在那裡得罪上帝、羞辱上帝,上帝還要來拯救我們? 上帝醫治我們、拯救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是好人或是好基督徒,而是因為耶穌代替我們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犧牲了祂的生命。
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受鞭打,所以我們的疾病能得到上帝的醫治;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犧牲祂自己,且是死在最羞辱的十字架上,所以我們的生命能脫離罪的轄制、能與上帝和好。
    基督徒都知道耶穌在十字架上付出極大的代價,來拯救我們脫離死亡;但我們常常忽略耶穌也在受鞭打中付出極大的代價,來醫治我們的疾病。疾病的代價是「受苦」,我們原本應該為自己的疾病而承受痛苦,然而耶穌卻願意替我們承擔我們原本要付出的受苦代價,並且是在最殘酷羞辱的鞭刑下替我們受苦,為的是要使我們的疾病得到醫治。因為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因為祂的犧牲,我們得到永生。
講到這裡,基督教的疾病觀已經算解說清楚了。不過,最後我們必須要討論一個最棘手的問題。  對那些曾經經歷過上帝神蹟醫治的基督徒來說,他們的確會相信「因耶穌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此外,對許多從疾病中康復的基督徒來說,他們或許也能相信,並且也會將功勞都歸給上帝。
然而大多數基督徒可能都沒有經歷過上帝神蹟般的醫治,大多數年老的基督徒可能都沒有恢復過原有的健康,這樣我們怎麼能說「因耶穌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呢?
    會這樣質疑是很有道理的。許多基督徒都在那裡生病,不但醫生無法醫治他們,耶穌也沒有醫治他們。更重要的是,即使許多那些曾經得到上帝醫治的基督徒,他們人生的最後也都是在疾病中死去。若是這樣,我們怎麼能說:「因耶穌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呢?
我們要看兩段經文,來解答這個問題。請聆聽我恭讀下面兩段經文:《哥林多前書》15:52-53「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啟示錄》21:1-5「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裏從天而降,…。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
    這兩段經文說到:當主再來時,基督徒要活在新天新地中與主同在,享受永遠的福樂。到那時,不再有悲哀疼痛、不再有疾病死亡。  請問,為什麼在將來我們不再會有死亡呢? 這是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付出死亡的代價。那麼為什麼在將來我們不再會有疼痛疾病呢? 這是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在受鞭打中付出受苦的代價,而使我們能得到完全的醫治。因為耶穌已經成就了一切,所以一切都被更新了。
或許我們現在一身都是病,我們感受不到「因耶穌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然而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受鞭傷,所以我們「必然」會得到醫治,這話是真實的。雖然我們現在感受不到被醫治,但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信念與盼望,才能使我們更有力量的面對疾病;才能使我們在疾病中,能活出與其他病人有所不同的生命。
    的確,上帝會透過醫治我們的疾病,來增強我們的信心;但魔鬼也會透過疾病,使我們的信心軟弱,甚至離開主。然而當我們不是定睛在疾病上面,而是定睛在我們的主身上時,我們就能夠有力量在疾病中仍然感謝神,以致於能活出更美好的見證。這是因為:在「疾病受苦中」所做的見證,比那在「疾病康復後」所做的見證,更加有力量,並且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再唸一次)
我們來看一段聖經,各位就能明白:為什麼在疾病中受苦的基督徒,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哥林多後書》1:4-6:「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
所以我們在疾病中的受苦的確是有屬靈上的意義及價值,因為我們受苦的經驗可以去幫助其他在受苦中的人們。的確,若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生病的苦楚,我們就更能夠去安慰那些正在疾病中受苦的人。健康的人是很難去安慰那些生病的人。耶穌之所以能夠安慰我們,是因為耶穌的肉身也曾經歷過極大的痛苦,所以他知道我們在疾病中的痛苦,也知道該如何安慰我們。
因此,很多時候,基督徒生病,不是上帝懲罰我們,更不是上帝離棄我們,恰恰相反,乃是上帝讓我們成為祂更美的見證人,要使用我們去安慰其他更多的人。就像是《哥林多後書》12:7-9說到:保羅的身上有一根刺,他請求神將刺挪去,但神卻沒有,可是神卻用在受苦之中的保羅去安慰及服事了許多的人。為此,C.S.Lewis曾說:苦難是上帝雕塑基督徒所用的工具,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完美,成為祂合用的器皿與美好的見證人。
雖然在過去我們都知道主為我們在受鞭打及釘十字架時,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這種認知僅僅是理智上的,而不是內心深處的。直到我們的身體受苦時,我們才會真正切身的體悟到,主為我們的罪在受鞭打及釘十字架時,祂所承受的痛苦有多麼大。也就是在這樣的體悟中,我們更深的對主的恩典及慈愛獻上無盡的感恩,並且用更積極的行動來回應主的愛。
    到這裡我們可以瞭解:疾病有時是對我們更加有益處,因為它讓我們稍微能了解主為我們所受的苦,也瞭解到我們的主耶穌不是用祂的大能來拯救我們、醫治我們,而是用祂的「受苦」。並且就在耶穌的受苦中,我們看到祂不是高高在上的主,而是一位卑微的主;祂愛我們,所以願意為我們受苦。同時,也正是在耶穌為我們所受的痛苦之中,我們看到耶穌愛我們的記號,我們找到我們將來不會再受苦的確據,我們也才真正體會到主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所以,讓我們常常定睛在主的身上,不是僅僅擔憂著我們的疾病。讓我們在疾病中,乃是更加的思念主的受難、屬算主的恩典與慈愛、牢記主的應許與盼望。

1-10 of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