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耶穌的辦桌
講 員:陳良智神學生
聖經節:馬太福音14章13~21節
語音檔下載
「五餅二魚」的故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事實上這也是初代教會都很熟悉的故事。大家如果仔細來看四本福音書,就會發現四本福音書所記載的故事都不盡相同。例如來說:馬可沒有記載耶穌出生的故事,路加和馬太則有;不過馬太有說到博士來找耶穌,路加卻是說到天使去向牧羊人報佳音。馬太跟路加都有提到耶穌的家譜,不過在這方面的記載也不太相同,馬太將耶穌的家譜追溯到亞伯拉罕;路加則是進一步追溯到亞當。馬可及路加講耶穌進到耶利哥的時候遇到一個瞎子,馬太卻說耶穌出耶利哥的時候遇到兩個瞎子。有人就說也許耶穌是遇到三個瞎子。
我們知道每本福音書的作者,他們有各自的寫作背景,有不同預設的讀者,因此會採用不同的故事來表達他們的觀點。另外一個四福音書都有採用到的故事大概就是耶穌的受難跟復活了,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對於初代教會來說,五餅二魚的故事也是相當熟悉的故事,因為四本福音書都有提到。今天我們要用馬太的觀點來看五餅二魚。
兩個筵席
我們今天的經文是馬太福音14:13-21,不過我們可以先從第一節開始來看,這裡有另外一個筵席:希律的生日趴。我們如果將兩個故事做一個比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開始,第十三節說耶穌聽到,第一節說希律聽到。當希律聽到耶穌的名聲,他回想到他之前在生日趴中所作的一件錯事:他在生日趴中把施洗約翰給殺了。
本來應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有人過生日,有人表演,有人發紅包;但是這裡卻發生一件不幸的事情:希律把施洗約翰殺了。希羅底的女兒表演跳舞給希律欣賞,希律一高興就答應希羅底的女兒求什麼都會給他;結果希羅底的女兒竟然受到母親的指使,說要施洗約翰的頭。
當然,希律如果不想殺施洗約翰,他可以有很多作法,只是場面會比較難看;但是他寧可維護場面的好看以及自己的面子來殺了施洗約翰。
我們再來設想一下是怎樣的人會來參加希律的生日趴,都是一些有頭有臉的人,想要結黨營私的人,想要官商勾結的人,他們來參加希律的生日趴都是因為有利可圖。在這當中,有人的誇耀、有人的罪性、有人的慾望,而在當中也有害死無辜人的生命。
你比較想要參加誰的筵席呢?耶穌的筵席還是希律的筵席?耶穌的筵席沒有VIP室,每個人都是席地而坐。沒有舒適的環境,是在日夜溫差很大的曠野。要跟隨耶穌的腳步也沒有辦法搭乘什麼交通工具,而是需要步行,腳要踏在炙熱的石頭上。我們真的想要參加耶穌的筵席嗎?
耶穌的使命
其實耶穌的筵席也差一點辦不成,因為門徒的反對。我們如果仔細來考慮一下門徒的說法,其實也是相當有道理。經文最後告訴我們吃的人,婦人小孩以為,約有五千,所以我們可以大概估算一下,現場的人數恐怕超過一萬。要負責五千人、甚至一萬人的一餐,無論在人力上、在財力上都是不小的負擔。而且群眾享用完這一餐之後,他們就四散了,也沒有留下來建立教會或者是進行什麼事工;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同意門徒的考量是很有道理的。
況且,這些群眾難道都沒有帶錢嗎?自己去買自己要吃的東西也是很合理呀。這不就是這個社會告訴我們的,每個人把自己的事情顧好,這樣就都沒有事情了;有事情都是別人的事情。但是耶穌卻不是說每個人顧好自己的事情,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別人瓦上霜。耶穌卻是吩咐門徒,「他們不用去,你們給他們吃吧!」
當門徒回答我們這邊只有五餅二魚的時候,耶穌沒有說:「我叫你去你就去,你不知道什麼叫做使命必達嗎?」耶穌也沒有說:「我就知道你們都是靠不住的,還是我自己來吧。」耶穌接納學生的五餅二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耶穌很堅持他的要求,就是學生要去餵養群眾,但是耶穌也有給我們恩惠:這當中有他與我們一起同工。
擘餅的象徵
我在實習的時候,遇到有人來到教會吐苦水,他說:「五餅二魚這樣的神蹟我也會,只差沒有願意拿東西出來分享而已。」你們也聽過有人教導說,在五餅二魚的這個故事中,有人看到門徒奉獻出五餅二魚,於是他們也奉獻吃自己所帶的乾糧,結果大家都得到飽足。這大概是十九世紀的解經會這樣說,那個年代會試圖給神蹟套上比較理性、比較科學的解釋。那麼五餅二魚的故事在廿一世紀的現代有沒有什麼新的解釋呢?有人將擘餅這個動作給予圖像、象徵的解釋;說基督徒的人生也像擘餅一樣:蒙揀選、蒙祝福、要破碎、要分享。
確實我們基督徒是蒙揀選、受祝福的一群,但是基督徒的生命不只是停留在此,我們要更進一步去破碎自己,去分享基督的愛。我們文山教會有關心一壽重殘養護中心跟課輔班的事工,我們在這當中也看到有很多破碎的故事。相信耶穌也跟我們一樣憐憫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耶穌也進一步呼召我們去餵養他們。
在我們工作的職場,我們所居住的社區,也有許多需要餵養的人,不要看輕我們時間、生命、金錢、才能,也不要吝惜。勇敢地獻上、破碎、分享,讓我們透過奉獻、破碎、分享參與在五餅二魚的筵席當中,這也是耶穌所祝福的天國的筵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