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各司其職,興旺主道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使徒行傳6章1~7節;尼希米12章44~47節
語音檔下載
在今天的經文使徒行傳的6章的開頭,在教會內發生一件事,就是有說希臘話的猶太人私底下議論紛紛,說這些講希伯來話的猶太人沒有公平分食物給他們的寡婦。講起來也奇怪,因為在猶太人的社會裡,很早就有幫助這些寡婦的規定。利未記22章中講到祭司的女兒若成了寡婦,可以回父親的家裡生活,跟其他人一樣分得食物。申命記14章上的規定人每三年就要將自己當年所得的十分之一土產存在城中,分給沒有工作的人以及孤兒寡婦吃。申命記24章更強調,收成的時候要留一些食物給這些孤兒寡婦拿,不可以自己拿光光。所以若是照律法去行,住在猶太人中間的這些寡婦,照理說應該都不會沒飯吃才對。其實經文中透露出一個問題,就是同樣都是猶太人但是因為各人文化背景不同,有些人遭受到忽略。這是因為教會人數增加,但是同工不足。
其實現在的環境也是一樣。就算是我們都是台灣人,都住在台北。但是因為文化背景不同、年紀不同、甚至是性別不同、工作不同,有時候有些人的需要會被忽略。若是教會都強調青年事工,老人事工就可能被忽略。若是都強調老人事工,青年事工就可能被忽略。都強調婦女,男性就可能被忽略。都強調男性,婦女就可能被忽略。都強調結婚者的需要,未婚者就可能被忽略,一樣都強調未婚者的需要,有結婚的人就可能被忽略。聚會時間都照正常上下班的人排定,那做服務業的人就無法配合聚會,因為他們的工作時間不固定。若是都照這些人的時間來安排,也會造成正常上下班的人的困擾。這是因為人無法看到全部人的需要,我們都只能看到一部份人的需要。我們也沒辦法單靠著自己的力量,來照顧教會裡的每一個人,滿足每一個人的需要。講希臘話的猶太人之所以會抱怨,有可能是因為遭受的不公平的對待。當時對某一些猶太人來說,不會講希伯來話就算是外邦人。若是用現代來比喻,就好像不會講福佬話,就不算是台灣人一樣。當然,這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會這麼認為,因為現代大家都知道,台灣人不是只有講一種語言而已,這是因為台灣有許多民族,台灣語言也很多種。但是在多數較強勢的主流意識裡,較少數的人的利益就有可能受到忽略。
所以這些講希臘話的猶太人將他們的需要傳達給十二使徒知道,因為他們認為這件事十二使徒要負責。就好像我們教會中若是有紛爭、解決不了的事情,就會請牧師來作判斷、作處理。不過,十二使徒的回答卻是:「我們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意思是說,這十二使徒認為自己應該要專心致意在宣講上帝的道理,不可因為處理財務或是食物的問題來分心,以至於忽略宣講上帝真理的工作,就是現在所講的「專業分工」的概念。當然十二使徒還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免得問題越鬧越大。他們提出一個解決方案,設定三個基本要求。就是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來負責這些工作。有好名聲,表示這個人在道德上沒有問題,眾人也認同這個人、願意聽這個人說話、願意幫助這個人做事工。最近我們教會要開始各團契的同工改選。我們在選舉的時候,是要選出我們願意聽他說話,協助他做事工的人。不是選倒楣的或是要害甚麼人。我們要認真看待同工改選,因為這關係到團契,甚至是教會的未來。當這個人被選為同工,我們就應該全力來協助他,不可以不理睬他。一個好的教會環境,是人人都願意互相幫助的環境。
聖靈充滿的人,代表這個人所行的事、所說的話都帶著上帝的旨意。這也表示這個人必須要了解有關聖靈與上帝話語的事。一個聖靈充滿的人,他對聖經裡上帝的話語一定會有熱情。也一定會時時刻以禱告來親近主。那要如何看出來他是有聖靈充滿的人呢?這樣的人一定會常常以上帝的話語來安慰人、幫助人,私底下為人禱告或是帶人一起禱告。這樣的人就懂得分辨甚麼是合乎上帝旨意的方法,然後就照這樣的方法來行。第三就是要智慧充足。意思是這個人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與良好的辦事能力。換句話說,他必須具備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也就是對的人要在對的位置上。這是可以靠後天努力學習來得到。之前跟我們教會青年去參加唐崇榮牧師的講座,講座中提到當老師的為什麼會有資格可以教別人的問題。我覺得很有趣,因為過去我所服事過的教會,很少人會提出為什麼有資格教導人的問題。比如說,我們要用甚麼樣的標準,來找主日學老師或是青少年輔導?是不是需要有甚麼樣的訓練跟資格?這幾年來開始有人提出按照各人的恩賜事奉,以及服事專業化的說法。所以就發展先以測驗的方式來找出各人的恩賜,然後再以專業的訓練課程來幫助兄弟姊妹成長,之後再投入適合自己的教會服事。因為許多人發現自己的恩賜,又知道要怎麼來服事主,所以在教會裡事奉的過程中都很愉快。這是因為對的人,在對的位置上服事。
建造教會的責任,不是只在於少數幾個人身上,而是在於整體教會的的兄姊妹身上。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一直強調「教會是基督的肢體」,不同的肢體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面合為一體,成為一個完整的教會。所以教會若是發生問題,是需要我們一起來思考如何解決。舊約時代有一個人名叫尼希米,他原本是做波斯王的酒政,就是在國王身邊負責斟酒、試驗酒是否有毒的人。但是因為上帝感動他,他就回去故鄉耶路撒冷重新建造城牆、城門。但是他不是單靠自己的力量,是倚靠上帝的大權能。上帝就感動許多人與尼希米一起做工,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與城門。因為尼希米是敬畏上帝的人,他了解聖經的重要,就請當時對聖經最了解的以斯拉來宣講上帝的話,帶百姓在上帝的面前立約。又將百姓、官員安排妥當,使對的人在對的位置上事奉。又幫助這些人在生活上無有欠缺,可以安心來服事。所以就有人管理財務、有人負責敬拜讚美、有人負責聖殿獻祭的工作、有人負責警衛等等。各人都在自己的位置忠心服事上帝。所以我們教會就有人負責行政,有人負責牧養、有人負責總務、有人管理財務、有人負責關懷等等。每一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服事,每一個人也需要彼此來服事。就如同主耶穌所講的:「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8)主耶穌來到世間,不是要人來服事祂,使祂過舒適的日子。主耶穌來,是為了幫助人、服事人。為了使我們能得著憐恤,蒙恩惠,作我們隨時的幫助。所以我們彼此服事,是學習主耶穌的樣式。也透過團契生活,以讀經跟禱告來領受聖靈的能力。
禮拜五的下午我跟課輔班的一個小男生在玩球,他突然間就問我說:「你找到工作沒有?」我心裡想原來這些小朋友都以為我沒工作,所以才有時間陪他們玩。我看到他很愛踢球,球也算踢的不錯,就想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做的事,以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講法,這叫做「天職」。就是上帝賞賜給人的恩賜與能力,然後這個人就順應這個呼召去做這件事。就好像些人特別會唱歌,就算他不是讀音樂,也不是特別栽培出來的歌手。但是當這個人在唱歌的時候,他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帶給人有特別的感動。若是有適當的訓練,這個人就更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將自己的恩賜發揮在榮耀上帝,且對別人有利益的事情上。使自己成為耶穌基督的見證人,也成為別人的祝福。在我們教會裡也是一樣,有許多有教書恩賜的人參加課輔班的服事。有在學校當老師的,也有專門讀教育的,或是對教書有興趣、對社會工作有熱情的人。因為有這些人的協助,才使課輔班開始正常運作。
後來在使徒行傳6章5節裡,教會選出七個人來負責管理眾人生活上的問題。有點像我們現在教會「執事」的職務。這七個人中,有六個人是講希臘話的猶太人,有一個是外邦人。所以這些人就會用心來看顧在教會裡面的較少數、較弱勢團體,因為他們也是這些團體的一份子。因為大家同心,眾人的需要被滿足,使教會的傳道事工走的越來越順利,甚至連反對基督徒的祭司階級,都有許多人信耶穌。這是因為他們看見基督徒身上的見證,就是遇見困難就同心合一在主耶穌的面前,以彼此服事的心來贏過困境。
親愛的兄弟姊妹,請我們一起來學習,成為一個有好德行、有聖靈充滿、滿有智慧的人。盡我們的恩賜與能力,來服事上帝,也要彼此服事。我們要榮耀上帝,也要成為別人的祝福。共同來建造耶穌的身體,在彼此相愛的關係中,日日進步。也使教會外面的人,看見在我們身上的見證,又透過這樣的見證來認識主耶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