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信心的行為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經節:馬太福音1章4~6節;約書亞記2章1~14節
在世界各民族傳統的習俗中,通常女人的名字是絕對不會出現在家譜中,因為女人的地位是低下的。猶太人的社會,從舊約時代直到耶穌降世,女人一向被視為男人的附屬品,不准進入聖殿的內院。猶太男人每天的早禱中,具體的表達了這種觀念。男人禱告的第一句話:「上帝啊!我感謝祢,感謝我不是外邦人、不是奴隸,不是女人。」由此可見女人當時的地位。然而在這種背景下,耶穌的門徒馬太寫給猶太人的福音書竟然在一開始的家譜就記了許多個女人的名字,尤其喇合更是出乎常人的判斷。她是外邦人又是個妓女,所居住的耶利哥城即將被毀滅,城內所有的人及牲畜將遭滅絕,喇合一家人卻特別蒙受眷顧得以保存生命,不僅如此,她更成為大衛王及耶穌的先祖。
馬太福音這種有違傳統的寫作,表達了這一特殊事件,必有上帝特別的美意。喇合的信心行為必是蒙上帝所悅納與祝福。希伯來書的信心英雄榜裡(來11:1-32)列有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雅各、約瑟、摩西、喇合、基旬、參孫、大衛、撒母耳等,這些信心偉人中,喇合是唯一的女性且顯然是一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然而聖經將她出於信心的作為視為極重要且值得記念,從這事蹟我們一同來思考其重要信息。
一、確認所信:
喇合雖住在迦南地的耶利哥城,但她留心周遭所發生的事及其中的緣由。她得知以色列人在埃及的事:他們出埃及過紅海時,上帝使海水乾了。她探究出這是上帝的作為。她也知道毀滅約旦河東亞摩利王西宏和噩的事,想必她當然知道以色列人是如何渡過約旦河的。她不僅留心聽聞,同時也尋求出這些奇妙事情的背後是上帝的作為。她明白這位上帝是上天下地的上帝(書二:11),同時瞭解上帝已定意將這地賜給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親身經驗上帝的神蹟奇事卻仍然心硬,在曠野旅程中,常埋怨上帝,發怨言、試探神、懷疑神。反觀外邦人的喇合,從聽聞中作出聰明的判斷,不只客觀的相信天地間有真神並認定就是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耶和華。她更主觀的確信這位真神上帝是施行拯救的上帝,她相信神的權能、公義、慈愛與救贖。正如耶穌曾多次向求祂的人所說的:「照你的信給你成全」。喇合這樣信,上帝就為她成全了。
二、信行一致:
信心與行為是一致的,行為是信心的憑証,雅各書一再的強調這一真理,說:「信心若沒有行為是死的。」特別提到兩個人的信心表現:一個是亞伯拉罕獻以撒,是信心與行為並行(創二:21-22);第二個是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回去。
喇合在兩個探子面前宣認她的信仰並冒生命的危險藏匿敵人的偵探,這是判國的行為,但她確信在上帝面前這是正確的。她善用智慧,騙過來追查的人且指導兩位探子如何安全的回去,並求他立誓在攻城時,拯救她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一切屬她們的。這一切行為全都是信心的表現。
有個在唐人街餐館打工的年青人,無意中看見報紙上刊登了澳洲電訊公司的招聘啟事。由於自己的英語不道地,發音不夠標準,於是選擇應聘線路監控員的職位。在一番過關斬將的激烈競爭後,終於只剩下他一個人了,眼看著就要得到那份年薪三萬五仟元的工作了,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地問他:「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我們這份工作要時常外出,沒有車就寸步難行。」這位其實沒有車也不會開車的年青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會!」「那好,四天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主管說。
四天之內要買車、學車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這個年青人豁出去了。他找朋友借了一筆錢,從舊車市場買了一輛舊車,開始學開車,終於在第四天開著車去公司報到。時至今日,他已是澳洲電訊的業務主管了。我們的目標若是正確的,也應該用信心、盡全力用行動去達到。
三、因信蒙福:
耶利哥城倒塌了,城中所有的人和牲畜全被殺盡,唯有喇合全家人保全生命且成為上帝的子民,住在以色列人中,這皆是因信而蒙受的恩典。喇合原先是個命運坎坷的妓女,為人所唾棄不齒,卻因信蒙了上帝的大恩,不僅保全生命且嫁給身份尊貴的撒門,生了波阿斯。
波阿斯從路得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耶西生大衛王。喇合也成了耶穌的先祖,這是何等的尊貴與榮耀。
基督徒領受的恩也一樣,我們本是死在罪惡過犯中的人,因信靠耶穌基督得蒙救贖,基督流血洗淨我們,使我們得與上帝復合成為祂的兒女(約一:12)並且成為「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彼前二:9)這是何等的福份。
喇合因認識真神上帝也憑信而行,她的命運,她的一生,從原本悲慘的生活轉變為幸福,蒙神祝福,成為讓世人記念的信心楷模。信耶穌的人也是如此,神的愛和人的信,讓我們成為上帝家裡的人。期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尊貴、蒙神祝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