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8 飼我的羊仔 講員:李幸玲牧師

張貼者:2012年7月13日 晚上11:11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2年9月7日 晚上8:20 更新 ]

題  目:飼我的羊仔
講  員:李幸玲牧師
聖經節:約翰福音21章1~19節


    今日是我第三次來貴會,今日是中會開拓教會奉獻主日,總會今年發起一領一運動,當一個教堂在沒有教會的地方設置,教會是給當地悲傷心靈的一個撫慰的地方,教會的拓展是為了照顧更多需要照顧的人。
    今日,我以”約翰福音第21章1-19節”中耶穌死後出現,與門徒的對話及與西門彼得之間的對話來與大家分享。約翰福音第21章第1-19節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信徒四散,耶穌第三次出現在信徒中間的事蹟。耶穌受釘死亡,他在墓地告訴婦女,要門徒到加利利尋得他的出現,許多門徒在加利利等待耶穌出現,但耶穌一直沒有出現,彼得因此說他要去抓魚(彼得原本是漁夫),但忙了一整夜,什麼都沒有抓到,一直到晨曦時,又累又失望,耶穌在海邊出現,耶穌問「你們有吃的嗎?」門徒說「沒有」,耶穌說,將魚網往右邊撒就有魚。門徒照做,結果得到滿滿的魚,這個故事是門徒照耶穌的指示來做,在門徒又累又失望時,主不會失約的,他會出現協助我們。其實在所有事情,我們依照信仰努力來做,主不會失約的,在我們需要時候,他會出現。耶穌出現了,他知道我們的需求,就像門徒在海邊又累又失望時,耶穌出現了。耶穌出現,有三個意義:
    耶穌被釘死了又復生。耶穌被釘死,門徒四散。耶穌復活了,死而復生,信耶穌是永生的。
    耶穌出現,帶來關懷與關切。在信徒又累又失望時,耶穌帶來滿足信徒的需求,耶穌對門徒無私的愛,就像主人照顧他的羊仔。
    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這些信徒都散了,就是彼得也三次不認主,但耶穌出現時並沒有責難他們,主要以包容來對待他的信徒。當我們的教會根植在台灣,我們必須思考是否以主的福音傳播愛給人,否則是徒勞無功。
    但今日在台灣,多多的事情並不如旨意,包括教會中的許許多多問題,也是令人失望的,教會是一群軟弱人的結合,我們必須相互包容來對待每個人。
    最後我以一個故事做今日的結尾,有一個鞋匠馬丁在地下室工作,可以看見每個人的腳,馬丁的手藝很好,馬丁的妻子早就過世,遺留一位3歲的小孩,後來這位小孩也生病過世,馬丁很傷心,也棄絕上帝,有一位從修道院回來的友人來見他,馬丁說,他很失望,只想死,這位朋友說,”你這樣想法是錯誤的,上帝的安排都有他的旨意,而不是以人自己的喜樂”,這位朋友說,”你要為上帝而活,為上帝而活,你就會很快樂”。
    馬丁因此買新約全書來讀,越讀越高興而不再悲傷,有一次他讀到有一位婦人用香料來洗耶穌的腳,但西門並沒有如此待主,馬丁讀到此,想到”過去我是否像這位法利賽人一樣,只注意到自己,沒有善待主”,這時,他打瞌睡。夢中有人說「馬丁,馬丁我會來看你」。
    第二天,馬丁看到一位老人的腳,在雪中工作,馬丁就邀他,給他一杯熱茶,馬丁又看見一位婦女在雪中穿著夏日衣服及哭啼的小孩,馬丁就給小孩麵包及食物。馬丁又看見一位老婦人有許多蘋果,一位小孩偷蘋果,老婦人很生氣。馬丁就幫這個小孩付偷蘋果的錢,經過這3個人,馬丁才覺得基督真的來到他的身邊。他善待基督疼愛的每一隻羊,這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寫的短篇故事。
    當我們看見周邊人的需求,我們關懷他,協助他,那麼我們的教會一定會吸引許多的人,如此教會也一定能夠將耶穌無私的愛發揚光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