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得救的喜樂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使徒行傳2章22~28節;詩篇51篇9~12節
語音檔下載
聯合國在今年4月5日發表名叫「全球快樂國家報告」的研究,用7年的時間,針對156個國家從經濟、教育、衛生、治安、社會關係與整體健康情況來調查。第一名是丹麥,最後一名是非洲的多哥,台灣排名第46名。
聯合國在研究中發現,國內生產總值(GDP)越高的國家,並不代表他們一定就比較快樂。香港排名67,中國排名112,可是這兩個地方都比我們富有。2007年商業週刊曾經報導一篇文章,指出不丹是最快樂的窮國。因為他們物質慾望低,且容易滿足,國家政策以人民的幸福及快樂為出發點,不以經濟為主要發展策略。這與德國哲學家康德對快樂的描述相同,他說:「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如果康德所言為真,那我們必須要問:我們的需求到底是甚麼?
今天舊約經文詩篇51篇,背景是撒母耳記下11-12章,記載大衛與拔示巴的不倫關係,後來上帝差遣先知拿單去警告大衛,然後大衛悔改的故事。大衛是以色列與猶大的王,在人類歷史上也是最有名的君王。他在少年時得到上帝的認同,被膏立為王。還沒成為戰士時就打贏巨人歌利亞,之後與敵人交戰幾乎戰無不勝。又娶了掃羅王的女兒米甲,又與掃羅王的兒子約拿單結拜。雖然曾被掃羅王追殺,但是都平安無事,上帝也多次將掃羅王交在大衛手中。我們從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看大衛。第一層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大衛不愁吃穿。第二層的安全感的需求:沒有人可以打贏大衛,他又住在安全的王宮裡。第三層對社會關係的需求:他有朋友、有家庭、還有跟隨他的同伴。第四層對於受尊重的需求:上帝認同他、百姓喜歡他。第五層對於自我實現的需求:除非大衛想要一直當牧羊人,因為君王已經是一神之下,萬人之上了。所以從心理學來理解,大衛的需求都已經被滿足了,可是他還是作出上帝不喜悅的事。就是謀殺他的部下烏利亞,來奪取烏利亞的太太拔示巴。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大衛無論是心理或生理的需求都被滿足了,但是他還是不滿足。因為不滿足,所以不快樂,就會去做尋求快樂的事,就算這件事是不好的,人還是會去做。所以我們可以推論,大衛在當時做這樣的事,是因為他還有需求沒有被滿足,所以他其實不快樂。
聖經中比較常用「喜樂」而少用「快樂」。是因為快樂是一種暫時的狀態,好像一下子就沒有了。對現在的青少年來說,打電動是一件快樂的事。但是電動打完之後,就會有產生一種失落感。也因為有失落感,所以就還想再打電動,想要找回那種快樂的感覺。現代人買房子也是類似,買房子時非常快樂,想要如何裝潢、要買甚麼傢俱。買完房子後,就開始煩惱要怎要還銀行貸款。喜樂就與快樂不一樣了,它是一種持續性的狀態,可以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快樂就好比是是結婚時,兩人看對方都很開心,但是結婚後沒多久就在想:我為什麼要嫁(娶)這個人,因為他(她)這麼糟糕!但是喜樂就好比兩人從結婚前到結婚後,每一次看到對方仍然會歡喜。像我一樣,每次看到傳道娘有一種會心一笑的感覺。因為我內心的需求一直持續地被滿足,所以會有持續性的喜樂。可是每當吵架的時候,這樣的喜樂就會暫時中斷。這是因為來自人的喜樂並不完全。那麼,甚麼樣的喜樂才是完全呢?
第一, 重新與上帝連結
基督教所講「罪」的概念,就是離開上帝的狀態。甚麼是離開上帝的狀態呢?人可以離開上帝嗎?建雄哥的太太素芬姐曾經說過一段話:「一個人離上帝越遠,就離魔鬼越近。」離開上帝的意思,就是人不再信靠上帝。當一個人不再信靠上帝,他就不會相信上帝會賞賜恩典,也不會相信上帝會審判他的作為,就成為上帝眼中有罪的人。大衛有罪,是因為他認為做壞事上帝不會知道,上帝就算知道也不會對他怎樣,在那時候他沒有信靠上帝。大衛在謀殺烏利亞,與拔示巴有不倫關係時就離開上帝。大衛花很多時間、精神來寫讚美上帝的詩篇。也盡力為國家、民族來征戰,保衛國家。卻因為一個念頭,就離開上帝。所以當先知拿單來警告大衛,要他悔改的時候,大衛就做詩篇51篇這段悔罪的詩歌。大衛求上帝移開他的罪惡,掩面不要看他所做的一切。當他知道上帝要審判他的時候,他就向上帝悔改。在那個時候,他就信靠上帝,回到上帝裡面,重新與上帝連結。我們向上帝悔改,是承認自己的空虛、自己的一無所有,並且相信上帝會供給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這包括生理的需要及心理的需要。更加重要的是上帝會看顧「我們心靈上的需要」。「我們心靈上的需要」是超越一切物質與心理上的需要,滿足「心靈上的需要」可以使人常常活在充滿喜樂的狀態中,這是用各樣的科學都無法計算得出來的。
第二, 領受聖靈
大衛知道要滿足自己心靈上的需要,除了信靠上帝以外,還需要領受聖靈。所以他對上帝求:「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我們都知道基督徒都有聖靈住在我們裡面,可以指導我們正確的道路。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當我們不聽聖靈的勸告,去做上帝所不願意我們去做的事時,有可能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會被上帝收回。一個人沒有聖靈同在,就好像在迷霧中行走一般,一直在走,卻不知道方向。或是像心中有一個無底深淵一樣,丟進去了許多的金錢、娛樂、興趣、感情、成就感、排滿行程表等東西,卻還是沒辦法填滿。這樣的過程是充滿不安與驚惶,因為對自己所遇到的事沒有把握,對未來沒有確信。大衛知道自己走在霧中,他也知道自己心中的無底深淵。所以他向上帝求聖靈充滿。
當主耶穌升天之前,吩咐門徒要等候聖靈臨到。這是因為主耶穌知道這些門徒雖然有信心,但是還缺少聖靈的充滿。一台車性能再怎麼強,也需要加油加電,才能夠發揮性能。所以當彼得被聖靈充滿的時候,他真正才曉得大衛的感受,明白受聖靈充滿,就有喜樂的心。所以彼得就受聖靈感動來為主耶穌做見證。因為他知道主耶穌行醫治、趕鬼,又為我們受釘死、復活,然後差遣聖靈來到我們中間。這都是為了使我們脫離罪,領受聖靈的充滿,這是上帝恩典的計畫。上帝知道我們內心的深淵,知道我們走在迷霧。所以上帝就用聖靈充滿我們心靈的需求,使聖靈成為光照我們前面的道路。當一個人心靈得著聖靈的充滿,身體就產生超越的力量。如同使徒行傳2:26:「所以,我心裡歡喜,我的靈(原文作舌)快樂;並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有些人得癌症,卻因為聖靈充滿,滿有喜樂,整天生活笑嘻嘻,又多活了好幾年。那麼,既然有這麼好的事,與上帝連結、領受聖靈就可以得著喜樂,要怎麼去做呢?
第三, 得著耶穌基督的救恩
相信耶穌基督是我們救主,他要來救我們脫離罪,進入上帝的裡面,與上帝連結。又賞賜聖靈充滿我們的心,指引我們前面的道路。所以相信耶穌基督,就會得到救恩,就會得到喜樂。就好像小時候在玩紅綠燈的遊戲一樣,自己亮紅燈就表示不能動,就希望別人可以來救自己。被救到了,就又開始快樂地跑來跑去。彼得在使徒行傳引用大衛的詩篇講:「你已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見你的面(或作:叫我在你面前)得著滿足的快樂。」意思上帝已經將是永活生命的道路指給我們看,就是信主耶穌基督的道路。我們看到,也知道了。不但如此,我們還要因為見主的面,持續不斷地得著滿足的喜樂。所以我們需要信耶穌,因為信耶穌是唯一與上帝連結的方式,也是唯一領受聖靈的方式。只有信耶穌,才能夠使我們從永遠飢餓、不滿足的狀態中,釋放出來。
親愛的兄弟姊妹,無論你信耶穌,還是未信。無論你現在是喜樂,還是悲傷無奈。我們都需要主耶穌來成為生命中的救主,幫助我們脫離不滿足的狀態。求主幫助我們,可以時時與上帝連結,領受聖靈的充滿,信靠主耶穌的救恩,來面對生命中種種的問題,得著永遠的喜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