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光榮入聖城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撒迦利亞書9章9~10節;馬太福音21章1~11節
語音檔下載
今天是教會節期中的「棕樹主日」,是為了紀念耶路撒冷百姓以棕樹枝歡迎主耶穌進入聖城的事件。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是以「和平人君」的形象,騎著一匹驢子進入,就如同先知撒迦利亞所說的:「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主耶穌的舉動應驗了先知的話。事實上,百姓歡迎主耶穌的行為,是因為他們有著期待「彌賽亞」到來的盼望。當時以色列包括猶大地、撒馬利亞以及加利利等地。這些地方在王國分裂、衰敗之後,長期處於外來政權的統治之下。有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包括埃及、敘利亞王朝)、羅馬帝國等。所以猶太人就開始期待先知所講的彌賽亞,希望彌賽亞(也就是救世主)可以拯救他們。因為每一次新的外來政權統治,就帶來許多稅金的徵收、徵召男子去打仗,甚至限制猶太人的敬拜行為,強迫他們做律法中所禁止的事:拜假神、以豬獻祭等。因此,每一年的逾越節猶太人都聚集在耶路撒冷,一方面預備過節、在聖殿敬拜上帝。另一方面,等待彌賽亞到來,興起軍兵來對抗外來政權。所以,每一年逾越節羅馬帝國會派護民官與羅馬軍團來耶路撒冷駐兵,深怕這些猶太人會起兵造反。 無論是期待彌賽亞出現的猶太人,或是害怕有人出來造反的羅馬軍隊,都認為這位先知所講的「彌賽亞」是一位掌握軍權,會帶領百姓打仗的人。但是今天我們從聖經中來看,主耶穌並沒有帶領軍隊入城,也沒有發表要與羅馬帝國對抗的言論,祂沒有騎馬或是戰車。主耶穌是騎著一匹驢子進入耶路撒冷。騎馬,所代表的意思是一位君王要去與敵人爭戰。騎驢,代表著耕種,或是背負重物,是和平的形象。然後百姓就用歡迎君王的禮儀,就是將衣服、樹枝鋪在路上,主耶穌就像是走星光大道一樣。然後全城的人對著主耶穌喊著「和撒那、和撒那」,意思是「現在拯救!」或是「拯救現在來到!」。所以百姓看見主耶穌時,就知道祂是來施行拯救的君王。百姓所認為的拯救,是主耶穌要來拯救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要來戰贏羅馬軍團。但是主耶穌要來施行的拯救,卻是要拯救所有人的靈魂,使人歸向上帝。 在以賽亞書55:9中講到:「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意思是當上帝要幫助人脫離罪惡,或是脫離困境時,上帝所使用的方式不一定是人所想要的方式。上帝在舊約時代託先知宣告,要上帝的百姓來悔改歸向祂。但是百姓向上帝要求的是打勝仗,或是財富。為什麼上帝要人先悔改歸向祂呢?是因為人容易因為自己的慾望做錯事。一個人若是有權力、有地位、有金錢,卻沒有正確的想法,就沒有辦法做正確的決定。這樣的人,就可能成為一個對環境,或是對人有極大破壞力的人,甚至是有著追求自己欲望的罪惡靈魂。有一本書名作「多利安‧葛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是王爾德所寫的故事。書中描寫一位名叫多利安‧葛雷的年輕人,看見畫家幫自己所畫的畫像,就讚嘆自己的美貌,還說願意用靈魂來交換這樣的美貌。他的誓言居然成真了,後來多利安開始過著放蕩的生活。因為他有錢有權有地位,還有永遠的美貌,但是他不懂得選擇正確的道路,結果還害死了人。當多利安過了許多年回到國後,看見自己的畫像。畫像裡面的自己成為一個醜陋不堪的老怪物,因為這是他靈魂的狀態。結果他自食惡果,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無限制的慾望與權力,會使人成為一個怪物。就如同箴言25:28所講的:「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意思是放縱自己的心的人,會遭受毀滅。 所以上帝沒有興起軍兵來與主耶穌一同入城,因為上帝所要拯救的,不是以色列的政權。因為當時復興以色列的政權,並不會使周圍的國家帶來和平,甚至有可能使以色列毀滅。所以,上帝所要拯救的,是人的靈魂。使人有真理,知道如何做正確的選擇。人若是行上帝的真理,公義自然就會臨到。 另外,我們可以看見馬太福音對這段記事,特別強調一件事,就是主耶穌吩咐門徒去牽驢子來使用。當時在中東地方,地中海沿岸區域,驢子是常見的動物。驢子可以幫助人載重的東西,或是做生意。驢子的體力、載重能力、好養的程度皆比馬來得優秀。雖然驢子跑得比馬慢,也沒有比馬來得高大、好看、高貴。但是驢子卻比馬來得實用、更加溫馴。所以馬太福音21:3中說:「主要用他。」上帝要揀選的,是願意順服祂旨意的人。與這個人的外表無關,是在於這個人內心的順服。所以這匹小驢駒才能載著人類的君王,拯救的源頭。與其他福音書不同的地方是馬太特別說明有兩匹驢子,母驢與小驢駒(按希臘文直譯)。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怕小驢駒離開母驢,會有驚惶、不穩定的情緒,所以使母驢與小驢駒一起服事主耶穌。事實上,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上帝揀選人來服事祂,不會只有一個人孤孤單單地服事。主耶穌一開始呼召四個門徒,後來變成十二位。保羅雖然是一個人受呼召,但是有巴拿巴、西拉、路加等曾與他同工。因為人的能力有限,人都需要別人的協助。上帝了解每個人有不同的能力,因此人需要彼此的幫助。教會也不是靠一個人就可以設立的。除了要有聖靈的感動外,還需要一群受呼召的人彼此協助、彼此服事,這樣教會才有辦法設立。就像這匹母驢與小驢駒,一同來服事主耶穌一樣,這就是團契關係。人不再是一個人生活,是與許多人一起享受在基督裡面的生活。 主耶穌光榮入聖城,不只是要教導我們要悔改歸向上帝,以及學習在基督裡的團契生活而已。主耶穌來是要我們明白人的軟弱與上帝的慈愛。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是因為順服上帝要拯救人的旨意。一開始全耶路撒冷的人都歡迎主耶穌,又以對待君王的方式來對待主耶穌。但是我們若看到馬太福音27:22-23節就會發現,過了幾天同樣在耶路撒冷,百姓卻對主耶穌喊叫:「釘祂十字架!釘祂十字架!」,沒有一個人出來替主耶穌說情。就算羅馬帝國所派來管理猶太人的執政官彼拉多,他對百姓說:「為什麼呢?這個人做了甚麼惡事?」(太27:23),一個外邦人執政官都希望可以釋放主耶穌,但是上帝的百姓卻不同意。人都會犯錯,就算是從小到大在教會長大的基督徒也會犯錯。但是就像詩篇103:10-13中說:「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天離地何等的高,祂的慈愛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上帝不只沒有照人的罪報應人,還憐憫人以祂的慈愛拯救人。所以上帝差派祂的獨生子主耶穌來,為了是使人脫離罪的綑綁。因為主耶穌對人的慈愛,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成為贖罪祭,免去人一切的罪。為了使人與上帝有合宜的關係,使人在上帝的面前蒙受得救的恩典,不要再使人繼續犯罪。就如同羅馬書8:1-2保羅對羅馬教會說:「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意思是主耶穌為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是為了要使人脫離罪,使人得到釋放。保羅又繼續在羅馬書8:38-39說:「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也許你有許多事無法對別人說,可能是羞恥的,可能是不希望有人知道的事。也許這些事困擾你很久,但是你可能也不知道要如何去解決。所以你會覺得自己一直在沉淪,無法得著釋放。但是你要知道,主耶穌為你犧牲,是為了要使你得著自由,可以用義人的身分,就是上帝所愛的兒女的身分,來到上帝的面前。不再有羞恥、驚惶、自卑、罪惡綑綁你。因為信耶穌基督,在我們心裡面的黑暗有光照,就不再有黑暗圍繞我們。憂傷痛苦的靈就不再綑綁我們。聖靈會以喜樂平安來充滿我們的心。今天是棕樹主日,請我們再一次來紀念主耶穌為我受死,是為了使我們從罪惡中得到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