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受揀選的女性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箴言31章30~31節;約翰二書1~13節
語音檔下載
今天是總會的婦女事工主日,今年也是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女宣道會設立九十週年」。女宣道會是1922年11月27日,由加拿大宣教師安義理姑娘(Miss Lily Adair)所提議設立。為了是使婦女可以協助教會傳福音,以查經與祈禱來建立信仰,然後用這樣的信仰來見證福音,服務社會。後來女宣道會轉型作現在的「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繼續在社會中為主作光作鹽。曾聽有人說:「聖經記載的內容都是看低女性,高舉男性。」我想這是對聖經不認識的人才會講的話,因為舊約聖經中的路得記,就是在描寫女性對上帝的信心。保羅論到教會與基督的關係,就好像新娘與新郎的關係那麼甜蜜。所以我們都是基督的新娘,要一生與基督親近。保羅也在羅馬書的後面問安的部分,特別紀念許多女性的同工。甚至今天所讀的新約約翰二書,是一個長老特別寫給受上帝揀選的女性的一封書信。上帝造男造女,是要他們一起管理這個世界,彼此扶持、相愛,所以在聖經中女性有特別的地位。在教會生活中也是如此,上帝揀選許多女性來幫助教會事工。這是因為女性有堅強,卻又感性的特質。對追求真理有堅持,對人的關懷有同理心。所以就有人講:「一間教會的復興,要看重教會中的婦女事工。」 我們來看在舊約聖經裡,上帝在各時代有揀選女性來為祂作特別的事工。在創世紀上帝有揀選亞伯拉罕成為「多國之父」,也高舉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成為「多國之母」,使撒拉成為以色列民族的源頭,她的後裔成為上帝的百姓,其中有人類歷史上最出名的兩位君王,大衛王與所羅門王。在士師記中,上帝揀選底波拉成為女先知與士師,有聰明智慧為眾百姓審查案件,又使她有能力鼓勵士師巴拉帶領軍隊對抗迦南王耶賓。在路得記中上帝揀選路得,雖然她是外邦人,但是她以對上帝的信心以及對婆婆的忠心,幫助她的婆婆拿俄米回到故鄉,並且拿到家族的財產,使她家族的名分可以延續下去。在以斯帖記中,上帝在波斯的大官哈曼準備要除滅王國裡所有猶太人的時候,揀選以斯帖成為波斯王后,幫助住波斯的猶太人脫離被殺害的危機,保全猶太民族的生命。在撒母耳記上,上帝揀選哈拿成為撒母耳的母親,因為哈拿對上帝的信心以及對撒母耳的用心,使撒母耳成為一個偉大的先知、祭司與士師。他幫助以色列人以正確的態度敬拜上帝,又使他們可以打敗敵人,又幫以色列人設立國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若不是有哈拿誠心祈禱,以色列這個民族早就不存在了。 在新約聖經也有許多上帝所揀選的女性。上帝揀選伊莉莎白,使她在年老的時候生下施洗約翰。使施洗約翰成為一個為主耶穌基督預備道路的先知,為上帝的拯救計畫作準備。上帝揀選在室女馬利亞,因為馬利亞對上帝的信心與順服,使她成為耶穌基督的母親,見證主耶穌的出生,以及祂一生傳道、醫治人的事工。上帝揀選抹大拉的馬利亞,成為主耶穌復活的見證人。後來這個馬利亞成為初代教會中一位很重要的領袖。除了這些女性以外,還有多加、友尼基(欣樺的菲籍名字)、呂底亞、菲比、百基拉等等。因為有這些女性作工,奉獻時間、金錢、心力,使初代教會的傳道事工有好的發展。也因為她們的愛心與信心,幫助貧窮的兄弟姊妹、照顧社會中弱勢的族群,使教會成為一個實踐信仰、服務社會的信仰團體。 若是從聖經來看,上帝並不是隨便揀選這些女性來為祂作工。這些受揀選的女性,都有著一種特別的氣質。這樣的氣質是跟隨她們一生,就好像馨香之氣一樣,感染著身邊的人,也同享這樣的氣質。有哪些特質呢? 第一,她們有著「敬畏上帝的氣質」。就如同箴言31:30-31所講的:「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願她享受操作所得的;願她的工作在城門口榮耀她。」這種敬畏上帝的氣質,不會因為環境變成富裕,或是變成貧窮而消失,也不會因為自己年輕,或是年老有所改變。因為有敬畏上帝的氣質,就會有謙卑順服上帝的行為。「空中英語教室」的創辦人彭蒙惠女士(Doris Brougham),因為十二歲時上帝給她的感動,她就謙卑順服來到台灣這個地方來服事。她離開原本的家庭、故鄉,來到這個與她沒有任何關係的地方。因為有她的奉獻,開拓現代台灣的多媒體事工,以及教育事工。她在台灣服事超過五十年。當我們政府頒發永久居留證給她時,她就說了一句話:「上帝早已為我準備好天上的永久居留證,至於地上的,我不是很在意。」若是沒有敬畏上帝的氣質,一般人沒有辦法在外國,沒名沒份的服務超過五十年。這是因為她敬畏上帝,所以順服上帝的呼召,持守與上帝的約定,才會成為許多台灣人的祝福。耶穌也是如此,祂成為我們兄弟在我們中間。祂不因為自己是上帝的獨生子而驕傲,祂以謙卑的態度來幫助人過得勝又豐盛的生活。使人離開罪惡,來親近上帝。 第二,上帝所揀選的女性,都有著「追求真理的氣質」。正如約翰二書 1:4裡面所講的:「我見你的兒女,有照我們從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歡喜。」約翰二書是初代教會的約翰長老,寫給一位尊貴的夫人的一封書信。有可能這位夫人是一位家庭教會的領袖,負責教會內的教育或傳道事工。寫這封信的長老看出這位夫人有一顆追求真理的心。不單是她自己在追求,她的兒女,或是會友都被這位夫人所影響。就好像我們教會中有這些婦女在團契中推動讀聖經的活動,禮拜二晚上有組查經班,在主日禮拜後也有廖長老所帶的讀聖經班。這些讀聖經的活動都是由教會中的婦女所開始的,因為她有追求真理的氣質,使我們教會各種的讀經班越來越多人參加,有的還全家一起參加。無形中也影響其他團契的讀聖經的氣氛。像少年團契就開始對耶穌的一生作主題來讀聖經。青年團契在禮拜六下午五點、主日早上七點半也有查經班。橄欖團契也有新眼光查經活動。所以我們教會除了原本的查經祈禱會以外,還有這麼多的查經班提供大家參加。有著「追求真理的氣質」,就會有分別善惡的能力與彼此相愛的心,會去拒絕邪惡的事,並且幫助被惡勢力壓迫的人們。因為真理就是耶穌基督,祂是生命的源頭,是我們走向上帝的道路。耶穌基督教我們要看顧需要幫助的人,傳使人得救的福音。又呼召我們成為祂的門徒,在世上作光作鹽,成為祂復活的見證。 大家都知道德雷莎修女對印度的貢獻,在她死後被天主教封為聖人,在印度用國葬的方式紀念她。但是,早在德雷莎修女之前的十九世紀,有一位在愛爾蘭長老教會長大的少女宣教士賈愛梅(Amy Wilson Carmichael)就立志到印度去宣教。她從小接受好的信仰教育,在少女時期就去參加查經班。甚至她選擇不要過奢華宴樂的生活,也不願意跟其他英國的少女一樣去追求流行時尚。她立志過簡單的生活,單單敬拜上帝。因此從中培養出敬畏上帝的氣質,使她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在她小時候很喜歡藍色的花、藍色的天空,又羨慕媽媽有藍色的眼睛,所以她向上帝禱告將自己的眼睛變成漂亮藍色。隔天醒來,她發現自己的眼睛還是深咖啡色。雖然感到生氣,不過她還是順服。後來她到印度去宣教時,發現當時有抓小女孩到印度神廟當廟妓的習俗。她就化妝成印度婦女,穿當地婦女的衣服進去神廟裡面。就因為她的眼睛跟印度人的眼睛一樣是深咖啡色的,使她沒有被認出來,可以順利地將這些小女孩救出來,後來她認為上帝給她深咖啡色的眼睛,就是為了這個拯救小女孩的時刻。所以她不只作宣教的工作,還將那些被抓到印度神廟裡當廟妓的小女孩救出來,創立組織,幫助這些女孩子能夠過著健康又安全的生活。這是因為她透過讀經中,培養出追求真理的氣質,使她能夠拒絕邪惡的事,行上帝所看為好的事,勇敢挑戰社會中不公義的事。 今天是婦女事工主日,除了紀念我們長老教會所作婦女事工,為這些事工來代禱、奉獻之外。我們更應該要紀念在我們中間聚會的女性會友,她們除了操煩事業、家庭以外,她們也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來投入在教會的事工中。她們默默的推動各項的祈禱會、讀經班、教會節期性的活動以及社會服務的事工。這些婦女與聖經中所記載的婦女一樣,都是受上帝所揀選的女性,受上帝的呼召聚集,受上帝的差遣去為主作工。我們也要向聖經中這些女性前輩學習,培養出「敬畏上帝的氣質」與「追求真理的氣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