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禮拜證道

2012/12/30 耶穌—救贖主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3年1月5日 凌晨12:15未知的使用者

題  目:耶穌—救贖主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經節:馬太福音1章18~25節;以賽亞書45章5~7節

語音檔下載

    馬太1:18-25是有關耶穌基督降生的記事,特別提到天使向約瑟顯現,要他娶馬利亞,因她是從聖靈懷了孕,天使更指示他,將要生的兒子,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人們取名字經常是具有含意的,以色列更是。早期台灣人的名字裡,常可看到金、木、水、火、土等,乃因命格若這五行中有所缺時,就取名來補。
    聖經中的人名或地名,常是具有特別含義而取的,如:巴別是變亂的意思,因上帝變亂人的口音,使人造塔不成。週二讀經班剛讀完路得記,其中的以利米勒的意思是「耶和華是王」,就是期望在「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的士師秉政時期,人能尊上帝為王,受上帝管治。
    上帝的兒子降世取名為「耶穌」,表明上帝在世人處在黑暗罪惡中,上帝要施行拯救。其實耶穌這名字,與舊約的約書亞同字,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約書亞接續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美地,他所憑的就是信心與順服,照上帝的旨意與大能,征服迦南地。耶穌完全地順服上帝的旨意,甚至受死成為贖罪的祭物,以之完成拯救世人的大業。
一、人皆有罪
    羅馬書3:23「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傳道書7:20「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孔子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台灣俗語:「神仙打鼓有時錯,腳步踏錯誰人無。」這些都在指明,人不會犯錯是不可能的。約翰一書1:8-10「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 神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
二、尋求赦罪
    不認己罪,是自欺欺人,也徒增自己的愁苦,人應尋求赦罪之道才是蒙福的。詩32:3、5「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我向你陳明我的罪,不隱瞞我的惡。我說:我要向耶和華承認我的過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惡。」,箴言28:13「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還有路加15章浪子回頭的比喻就是最好的明證。
三、赦罪之道
    舊約人犯罪,就必要獻祭,尋求贖罪,也就是要獻上祭物,藉牛羊的血(生命)來代贖。但牛羊的血並不能真正的贖罪,所以必須一再重複地獻祭。誰能赦罪呢?沒有人能,唯有上帝,馬可福音2:3-12耶穌醫治癱子時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只有上帝能赦罪,但上帝已將赦罪的權柄賜給耶穌了。以賽亞書43:25「惟有我為自己的緣故塗抹你的過犯;我也不記念你的罪惡。」約翰一書1:9「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四、唯一救主-耶穌
    上帝如何施行拯救呢?差耶穌降世,成為贖罪的羔羊(約翰福音1:29)。祂獻上自己成為完全的祭物(希伯來書7:27)耶穌基督所獻的是「永遠的贖罪祭」(希伯來書10:27),祂「一次被贖,擔當了多人的罪」(希伯來書9:28)藉著耶穌的流血,我們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以弗所書1:7)
    所以我們應來到耶穌面前,信靠祂,好讓祂成為我們的救贖主,因別無拯救。「因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提摩太前書2:5-6)「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4:12)當我們慶祝聖誕節過後,盼望大家都能真正領受耶穌基督,讓祂所獻的祭真正產生赦罪的功效,使我們從罪中脫離,進入永生的國度。

2012/12/23 人生危機變轉機 講員:陳志聰傳道

張貼者:2012年12月29日 凌晨1:21未知的使用者

題  目:人生危機變轉機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使徒行傳7章9~16節;創世紀45章4~8節

語音檔下載

    在聖經創世紀有記載一個故事。有一個名叫約瑟的少年人,因為受到父親的寵愛,常穿著父親所送的彩色外衣四處走動。又因為個性單純,到處去講夢見父母、兄弟都向他下拜的事情,結果引起兄弟們的憤慨。他們就將約瑟丟到一個沒有水的坑洞裡,之後將約瑟賣到埃及去。對約瑟來講,這就好像是從天上跌到了谷底。本來是在家裡受到父母愛惜的人,卻變成埃及的奴隸,過著沒有自由、沒有人愛惜的生活。
    真實的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有爬上高山頂點的歡喜,也有跌落在深淵的哀傷。所以有一句俗語說:「爬的越高,摔的越重」,意思是當一個人越得意時,因為意外的損失所得到的失落感就會越大。我曾看過有些人過去事業作的很大,有大工廠跟許多員工。但是卻因為經濟不景氣,或是生意上的決策錯誤,導致生意失敗。因為自己無法接受生意失敗的事實,或者是生活品質落差太大,所以就開始過著每天失意喝酒的日子。哥林多前書10:13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上帝應許人所遇到的困難,都是人自己可以承受,並且上帝會親自為人開一條活路。雖然約瑟被自己的兄弟賣到埃及,從受到父母愛惜的人,變成別人家的奴隸,但是他並沒有被上帝拋棄。創世紀39:2記載「…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
    所以人生的危機要變成轉機的第一個原則,是「活在上帝的同在裡」。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活在上帝的同在裡」呢?新約聖經馬太福音1:23有記載, 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繙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主耶穌基督的降生,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記號。所以在聖誕節基督徒要向全世界宣告「主耶穌基督是以馬內利的主,上帝要與我們同在」。上帝要與我們同在,我們也要學習歡喜來接受這樣的恩典。約翰一書2:5說:「凡遵守主道的,愛上帝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上帝賞賜我們有主耶穌基督,使我們有「活在上帝的同在裡」的記號。我們還要去學習遵守上帝的話,因為遵守上帝的話就是愛上帝的表現。遵守上帝的話就會活在上帝的同在裡面。當約瑟的女主人看見約瑟長得英俊,要勾引約瑟與她同寢時,約瑟遵守上帝的話拒絕女主人的引誘。雖然後來約瑟被女主人陷害,被關入監牢裡。但是這卻是上帝要引導約瑟成為埃及宰相的開始。我們知道遵守上帝的話就會活在上帝的同在裡面,但是有時候並不會使我們馬上看見上帝的拯救。不過上帝必定遵守祂的應許,祂要與我們同在。約瑟相信上帝會跟他同在,上帝也確實實現祂的應許。不只拯救約瑟,還拯救約瑟的家族,與出賣他的兄弟。因為遵守上帝的話就會活在上帝的同在裡面,所以上帝就將人的危機,變成轉機。
    人生的危機要變成轉機的第二個原則,就是「信靠主耶穌基督必得著恩典」。約翰福音14:12-14主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麼,我必成就。」基督徒最大的權柄,就是可以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向天父上帝禱告。19世紀有一位牧師名字叫喬治穆勒(George Müller)。他年輕的時候奢華宴樂、偷竊政府公款又欺騙父母、不信主道。所以後來當他悔改認罪,立志成為牧師,並且要在英國蓋孤兒院時遇到許多困難。但是喬治穆勒他就單單地相信主耶穌基督會為他預備一切所需要的東西。當喬治穆勒為了要創辦孤兒院在煩惱時,上帝透過聖經詩篇81:10對他說:「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所以他就很努力地為孤兒院的事工禱告,他的一生經歷超過5萬次上帝答應他的禱告。他在布里斯托(Bristol)蓋了5間孤兒院,曾經同時收容2000多名孤兒。他每一次在孤兒院缺錢時,就向天父上帝禱告,上帝就會供給他們所欠缺的。他從未向人借錢或募款,卻收到超過150萬英鎊的捐獻。約翰福音16:23說:「到那日,你們什麼也就不問我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什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只要照聖經所教的真理,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向上帝求,所有的危機都將變成為轉機。
    今天的使徒行傳的經文裡,司提反向審判他的人講論上帝帶領約瑟的故事,是要這些人知道過去上帝帶領約瑟,現在上帝透過主耶穌基督來施行拯救。所以「信靠主耶穌基督必得著恩典」。我們不只要得到這樣的恩典,更要時時刻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感謝父上帝。歌羅西書3:17說:「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上帝。」所以在聖誕節不只要歡喜慶祝主耶穌基督的誕生,還要奉主耶穌的名感謝上帝。因為祂帶來「信靠主耶穌基督必得著恩典」的應許。
    人生的危機要變成轉機的第三個原則,就是「聖靈在我裡面,也在我們中間」。基督徒除了聚會、讀經、禱告很重要以外,還要知道領受聖靈。主耶穌來的時,有應許所有跟隨祂的人會領受聖靈。以賽亞書32:15說:「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曠野就變為肥田,肥田看如樹林。」這是多麼美的應許啊!跟隨主耶穌基督的人,會因為領受聖靈得到豐盛的生命。若是我們看路加福音記載有關主耶穌基督降生的故事,就會發現當上帝要使用一個人的時候,這個人就會聖靈充滿。一個受到聖靈充滿的人就會受上帝的賜福,行出上帝的旨意。當馬利亞為了懷孕的事情在煩惱時,路加福音1:35中說:「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上帝的兒子…。」意思是上帝差遣聖靈到馬利亞的肚腹裡,請馬利亞不要害怕,因為她已經受到祝福。所以馬利亞盡心盡力地養育主耶穌,這是因為她知道上帝的旨意會成就在主耶穌的身上。
    當主耶穌受洗禮後就領受聖靈,開始祂的世間的傳道工作。祂安慰人、醫治人、宣講天國的福音,祂還應許所有跟從他的門徒領受聖靈。當祂被抓,並且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人,第三日復活之後,又與門徒生活40天之久,然後升天與天父上帝同得榮耀。那麼基督徒領受聖靈,會得到甚麼呢?領受聖靈有兩項好處。一項是「聖靈會引導我們進入真理」。我們不只會認識真理,還會生活在真理之中。約翰福音16:13主耶穌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所以基督徒領受聖靈之後,就會分辨是非,遵行主的道理,為主作見證。一位澳洲人名叫力克‧胡哲(Nick Vujicic)。他從生下來就沒有手沒有腳,所以他在小時候就常常怨嘆上帝,讓他長得跟普通人不一樣。我曾遇過許多殘障人士,有些人常常因為自己身體的殘缺脾氣暴躁,甚至想要自殺。力克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日子,脾氣暴躁,甚至在10歲時計畫用浴缸自殺。因為上帝不聽他的禱告,讓他長出手跟腳來。後來他的父母帶著他認識聖經,甚至他在青少年時因為看一本勵志的書籍,受到聖靈大大的感動,就決志改變他的生命。所以他常常拿自己開玩笑說:「沒手,沒腳,沒煩惱」。我相信若沒有聖靈的感動,沒有一個像他這樣身體殘缺的人可以說出這一句話。力克後來拿到財務規劃與會計兩個學位,又學會了游泳、開快艇、高爾夫球、衝浪、踢足球等。後來他成立了一個關懷身心障礙的的機構,同時他也是一位出名的佈道家。他在今年2月與未婚妻結婚,並於8月順利懷了第一胎。因為聖靈在他裡面,使他能知道真理,了解自己的生命有上帝奇妙的安排在裡面。不因為自己天生的殘缺失志,還鼓勵許多人,引導許多人信主。上帝讓他一生的危機,變成轉機。
    領受聖靈的第二項好處,就是「行出聖靈的權能」。使徒信經記載司提反受到聖靈感動,就奉主耶穌的名行出許多神蹟奇事。神蹟奇事除了病得到上帝的醫治外,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改變。在林內教會有一位名叫艷秋(Angel)的姊妹。她在年輕時嫁給了當地一位地痞流氓,只要她的先生一喝酒就會打她跟小孩,造成家庭重大危機。她跟家人就四處求神拜佛,但是都沒有效果,直到有一次她的先生被大哥打到內出血住院,醫生認為已經沒有救了。她就想起了小姑說過人若遇到困難,就要向上帝禱告。她就向上帝禱告救活她的先生,上帝也應許了這個禱告。雖然之後因為家暴問題,婚姻以離婚收場。但是她信主耶穌之後,開始心中有平安,女兒們也都信主。爾後她的前夫因為過失殺人,被判十年入監。她的女兒因受聖靈感動,送父親一本聖經。前夫後來參加監獄裡的團契也成為一位敬虔的基督徒,改變了他的生命。豔秋姊妹後來受到聖靈的感動,到監獄裡看她的前夫,原諒她前夫的過錯,兩人和好。若沒有聖靈在這之中動工,沒有人可以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上帝藉著聖靈,使人可以行出與人和好的大能力。這就是「聖靈在我裡面,也在我們中間」,使我們都可以行出聖靈的能力。使我們人生的危機,變成了轉機,並且更有盼望。人若是要領受聖靈,要照使徒行傳2:38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親愛的兄弟姊妹,在這個充滿祝福與恩典的聖誕節,無論我們是遇到甚麼樣的困難與危機,我們要學習如何使自己人生的危機,便成為轉機。要知道上帝要與我們同在,也要努力地追求與上帝同在。要堅信倚靠主耶穌必得著恩典,也要學習奉主的名禱告。要知道聖靈在我裡面,也在我們中間,領受聖靈必得到真理與能力。讓我們不單自己歡喜來領學習這樣的原則,也將這樣的原則分享給我們身邊的人。

2012/12/16 以馬內利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2年12月21日 晚上10:43未知的使用者

題  目:以馬內利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聖經節:馬太福音1章18~25節;以賽亞書7章13~14節
 

    當上帝即將差祂的愛子降世為人時,上帝的使者向約瑟顯現,明白的指示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 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馬太一:20-23),從這段天使的信息,我們知道馬利亞是由聖靈懷孕,而所生的兒子,上帝要他取名耶穌,而人則稱呼耶穌的名為「以馬內利」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也就是上帝親自來到世上為人,與人同住(道成肉身)。
    聖經中很多人或地名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如夏娃是「眾生之母」;該隠是「得」的意思,表示從上帝那裡得到兒子;挪亞是「安慰」之意,表示在那背逆不信邪惡的世代,唯有挪亞是可安慰的:以實瑪利是「上帝聽見」的意思,因耶和華聽見了夏甲的苦情;以撒是「歡笑」的意思,因帶給亞伯拉罕妻子撒拉歡笑。還有許多別的名字也各具意義,但「以馬內利」是很特殊的,試想上帝是至高無上、聖潔無瑕、完全公義的,竟然降世為人,在卑微的人間與人共同過世人的生活。這真是超乎所能想像的,難怪提摩太前書三:16節保羅會不自禁的說:「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 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或譯:在靈性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這就是以馬內利的奧秘真道。
    說到「以馬內利」我們常聯想到歡樂氣氛的聖誕節,但這句應許安慰之言其實是早在耶穌降生之前730年,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以賽亞七章),當時是猶大王亞哈斯在位,北方的亞蘭王與以色列王聯盟攻打猶大國,耶路撒冷城被兩國的聯軍圍困,王和百姓驚惶失措。處在這種危機中,上帝差先知以賽亞去安慰亞哈斯王,對他說要安靜,別驚慌、膽怯,因上帝說敵人所謀的必不成就。上帝應允亞哈斯可向上帝求一個兆頭,亞哈斯說他不求,他不試探上帝,但上帝仍藉以賽亞應允給予一個兆頭,就是「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賽七:14),這真是適得其時的美好信息,在人心惶惶不安時,有上帝同在,是何等的安慰!
一、以馬內利,上帝同在,有平安
    列王記下六:8-17,以利沙住的多坍,城雖被亞蘭的大軍圍困,但神人以利沙禱告上帝使他的僕人的眼目看到「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六:17)。馬太8:23-27節記載耶穌平靜風浪的故事,因耶穌在船上得平安。
    耶穌應許賜下平安(約14:27),在主裡有平安(約16:33)
二、以馬內利,上帝同在,是得勝的力量。
    上帝勉勵約書亞當剛強壯膽,因上帝必與他同在(約書亞一:9),因此他能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得上帝所應許流奶與蜜之地為業。
    撒母耳記上十七章記大衛與非利士的巨人歌利亞之爭戰,大衛說他是靠著耶和華爭戰的,「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他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裏。」(撒上17:47)。「因為 神能助人得勝,也能使人傾敗。」(歷代志下25:8)
    上帝同在幫助我們勝過撒旦的誘惑。
三、以馬內利,上帝同在,就是永生
    創世記五:21-24:「 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 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 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 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 以諾與 神同行, 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以諾與上帝同在,不經死亡。
    上帝是創造並掌管一切的神,連陰間也是在上帝的權下啟一:18:「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 」約翰福音11章耶穌使拉撒路復活一事,我們可看出,耶穌是生命之主。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約11:21)這表明耶穌能掌管生命,然而耶穌更藉拉撒路復活傳達「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約11:25)的真理。
    當我們精心策劃,準備慶祝聖誕節時,是計劃歡樂一塲的節目嗎?還是耶穌真降生在我們心中常與我們同在呢?「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不是慶祝活動期間而已,而是永永遠遠的。主耶穌降世為人,道成肉身在世雖只三十幾年,祂死在十字架上,安葬、復活且升天了,但 「以馬內利」祂可以永遠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當我們慶祝聖誕,在我們身上可有上帝的同在?但願以馬內利的上帝常在我們身上,好讓我們永享平安,有得勝的力量,並享永生的福樂。

2012/12/09 耶穌來的目的 講員:張剛榮牧師

張貼者:2012年12月14日 晚上11:17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2年12月15日 下午2:28 更新 ]

題  目:耶穌來的目的
講  員:張剛榮牧師
聖經節:馬太福音10章34~39節

語音檔下載

    現在已經進入12月,到處充滿聖誕歡樂的氣氛,其實12月25日並不是耶穌真正的生日,但耶穌確實是在2000多年前,道成肉身來到這世界,為要完成救贖的計畫,聖誕節可以提醒我們耶穌降生的意義。有人說上帝如果是全能的,為何一定要讓耶穌來到世上才能完成救贖?今天要透過聖經來了解耶穌降生的目的,從四福音書中我們可以得到7個答案。
一、祂來是成全律法和先知
  馬太福音5:17「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猶太人的律法指的是十誡和摩西五經,用律法和先知來代表全部的聖經。耶穌實踐了律法和先知教導的原則-敬畏上帝和尊重他人,也就是最大的誡命-愛神愛人,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尋求上帝的旨意,獻上全部的生命來遵行上帝的旨意。加拉太書3:13「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耶穌擔當了我們應受的刑罰,成全律法;也成就了先知所預言拯救以色列的救主。
二、為召罪人
  馬太福音9:13「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依據巴克禮牧師的解釋,義人是「對自己的良善已經自滿自足,不需要別人幫助的人」,罪人則是感到自己有罪、深深知道自己需要一位救主的人。英文聖經的翻譯則是:我不是來呼召人格高尚、正派可敬有地位的人,我來是呼召不可敬的人,被家庭社會棄絕、無家可歸的人。全人類都是罪人,凡是承認自己有罪、需要救主的人才能接受耶穌的邀請,人看外表、罪的程度和環境的影響,上帝則鑒察人的內心、罪的本質和原罪的遺傳。
三、帶來世上刀劍
  馬太福音10:34「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耶穌不是和平的人君嗎?對猶太人來說,刀劍是用來畫出界線區分立場,家庭因和不信而衝突分裂,希伯來書4:12「上帝的道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所以聽道時,我們會覺得扎心。上帝要我們做判斷和選擇,背十字架跟隨主,面對親人的逼迫。
四、要服事人
  馬可福音10:45「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當門徒爭論誰為大時,耶穌作了這樣的宣示。世俗的偉大可能是控制、使喚別人,但耶穌卻是獻身為別人服務,甚至被釘十架為人類犧牲。10:43「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基督徒應該相互體貼人的軟弱,用愛心來服事他人。希臘神話中有個勇士,勇於戰鬥且刀槍不入,他在河裡洗澡時,有片樹葉黏在背上,與人打鬥時被敵人抓住弱點刺入而死,人都有軟弱,所以應該彼此體諒、彼此服事。
五、要救人的生命
  路加福音9:56「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當耶穌被撒馬利亞人拒絕時,門徒問是否要詛咒他們時,耶穌作了這樣的宣示,耶穌不計算人的惡,記恨對付別人,而是用愛對待人,為逼迫他的人禱告。耶穌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就像牧羊人找尋迷路的羊一樣。
六、要人得生命
  約翰福音10:10「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耶穌比喻自己是好牧人,在世上尋找他的羊,他是羊的門,藉著他的犧牲使羊能得救。
七、使人不住在黑暗裡
  約翰福音12:46「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裡。」耶穌降生成為世界的光,使信他的人從黑暗中得拯救,約翰福音8:12「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有人說耶穌就像太陽,人就像花,不能離開太陽而活。
  在聖誕節期,讓我們藉著上述7點來思考耶穌降生的目的和意義,是為使人得到寶貴而豐盛的恩典-凡相信接受耶穌為主的人,要得到拯救和生命,行在光明之中。

2012/12/02 好消息 講員:陳文福牧師

張貼者:2012年12月8日 凌晨12:08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2年12月8日 凌晨12:12 ]

題  目:好消息
講  員:陳文福牧師
聖經節:以賽亞書52章7~10節
 

    報佳音的來到錫安山,向耶路撒冷百姓宣告,要把被巴比倫人俘虜的百姓贖回,耶和華永久性國度來臨了。
「腳登山何等佳美」,呼喊,不是指出他們的腳跡確實漂亮,而是他們的腳跡是崇高的,因為他們帶來神聖歡喜的消息。捷足報信者所帶來的福音是上帝國的福音,是在身邊,是在近處。
一、初步的意義
    這信息是基於波斯征服巴比倫之後,波斯國王受上帝感動,就差遣使者向猶太人宣告,被俘虜的猶太人自由了,因為猶太人被巴比倫人拘留的狀態(囚禁)下受苦呻吟(以斯拉1章2~3節)。依照此可瞭解,這歡喜和快樂的消息—宣告,帶給在俘虜中悲哀可憐的猶太人。我們可以想像和感觸到,在他們心裡在惡化和受難時期中隆起了。這種情形,有些思想在「耶利米哀歌」就已形成,那是提到有信仰的以色列人的言語,悲哀錫安山的波濤毀壞被佔領。
    「詩篇137篇」也提出猶太人被俘虜於巴比倫之哀歌,我們發現被俘虜的猶太人描述了他們的痛苦悲哀。相等的,先知「以賽亞」預言,這個拯救也要臨到上帝的百姓,那是偉大和突然的,但上帝已有了應許,祂必定帶他經過。
    巴比倫帝國的能力和權力介入是無效的。巴比倫帝國和統治權被打倒了,永遠消失了。在同一時間,這個大喜信息的日子,以色列的贖回是全部來到。
二、榮耀和廣闊
    這信息有第二個的應驗,是榮耀和廣闊。
    「耶和華在萬國眼前露出聖臂,地極的人都看見我們的上帝的救恩了」(10節)。有人再發出宣告拯救的好消息到地極。傳達如此信息似乎是波斯王古列的使者宣告的。由於拯救是對人負擔重大問題:墮落、降格、罪的俘虜,在奴隸的鐵鍊綑綁。故此,這是拯救的消息。
    福音的喇叭聲響起,對那些喪失生命的將得重生機會。它宣告是全部的,對奴役的人作成拯救;百姓觸怒上帝的,將作成調和。那麼國家異邦的群眾將興奮鼓舞,我們以最熱心款待和喚醒我們有最溫暖的憐憫同情。
三、上帝已願意作成那拯救,以歡喜聲音宣告,讓百姓知道,藉著祂的跟隨者宣講上帝的話。這拯救贖回信息必須藉著信接受。
四、傳道人的特質要與他的信息符合。他要在生活和態度、說話顯示出來。他受委託要把那光榮信息傳給其他人,那消息是他所接受的。宣教師有聖潔和愛,那是美的。
五、宣告和平
    波斯人戰勝巴比倫,給予那些被俘虜的猶太人得釋放,自由了,在屬靈上象徵主上帝是死和地獄的征服者,是復活和凱旋的救主。祂給予命令,福音要對萬民宣告。
1、從巴比倫釋放的消息是喜樂的,但先知看到更喜樂的消息勝過這個,是有一位較有權能者,要從比巴比倫更可怕的奴役,就是魔鬼的手中救出,就是彌賽亞基督。
2、要注意這信息,他是充滿每一件喜樂和美好,有些話不能夠表達完。它是「好消息」、「平安」、「拯救」在那有一富有源頭。
3、觀察這信息結果如何。它是一個光榮佳節,歡騰鼓舞,可註解他是喊出確實的喜樂。它是事實,每一光榮消息的總括。它是一個和平和拯救的誓言,在那好消息,包括一句話「你的上帝作王了」。
六、基督徒宣教服務的喜樂
1、耶穌基督所呼召的牧師、傳道人在世界中是據有共享最偉大的真理。希伯來人的先知是很艱辛的人,他們努力工作、生活在騷動奮鬥中,與魔鬼或狡猾的人格鬥,在無隱藏的絕壁或懸崖上奮鬥,為百姓的贖回獻出他們的生活;但是我們不能懷疑,他們也是快樂的人,因為在他們的生活已是安置了智力和屬靈的榮耀,他們是與上帝奇妙的話交誼所感動而歡呼。
2、基督徒傳道人負有義務去贏得勝利。
3、基督徒傳道人在世界背後有許許多多的好人,在歡呼讚美。

2012/11/25 信從耶穌、傳揚福音 講員:舒浪達道牧師

張貼者:2012年11月30日 晚上10:48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2年11月30日 晚上10:55 ]

題  目:信從耶穌、傳揚福音
講  員:舒浪達道牧師
聖經節:馬可福音1章14~20節

壹、前言:
貳、經文釋義與信息:
    在馬可福音第一章14節「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上帝的福音。」「下監」(過、被、不定)按約翰福音書的資料,耶穌在加利利傳道之前,曾在比利亞、加利利、猶太和撒瑪利亞傳道,因約翰被抓下監之故,耶穌離開猶太退到加利利(參太四:12)。「傳上帝的福音」指約翰傳悔改的信息,而耶穌傳的上帝的福音,兩者是一體的,缺一不可。
    在馬可福音第一章15節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日期滿了」(現完、被、直)指彌賽亞到來的日期已就在眼前了。「上帝的國近了」(現完、主、直)指意味著它已經很近了,卻還不到已經抵達的地步(The kingdom of God is at hand )。上帝的國度是救恩歷史裡的重要一環,它屬於上帝的,祂親自進入歷史,以確保人類的救贖。
    在馬可福音第一章16節,「順著走」(現、主、直),「撒網」(現、主),「是打魚的」(過、不完),得知耶穌順著加利利湖邊傳道,遇見一些一直過著捕魚為生的人。
    在馬可福音第一章17節,「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來」(命令、勸誡、鼓勵),指來作我的門徒。「叫」(未、主、直),整節經文指出耶穌懇切地呼召他們一同參與宣傳上帝國的福音。
    在馬可福音第一章18節形容,「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
    「捨」(過、主)、「跟從」(過、主、直),這裡指出西門彼得和他兄弟安得烈面對耶穌呼召他們的態度,就是採取〝立刻跟從〞的態度來回應。
    在馬可福音第一章19~20節,「耶穌隨即呼召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這裡同樣指出另一對兄弟雅各和約翰,他們同樣〝隨即跟從〞了耶穌。
    祂的新生活和新事工。
現代意義與反省:
    我們有否聽見並完全順服耶穌基督的呼召?僅此一生,當如何回應主耶穌基督的呼召呢?

2012/11/18 幸福的人 講員:鄭連德牧師

張貼者:2012年11月25日 晚上11:41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2年11月26日 下午6:10 ]

題  目:幸福的人
講  員:鄭連德牧師
聖經節:詩篇1篇1~6節

語音檔下載

    大家早,願上帝賜福每個人,50幾年前我到新店牧會,常到木柵來拹助。今日我來到此地,非常感動,尤其剛剛的聖歌隊的歌聲。今日我的主題是”幸福的人”,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只是方法異同,歐洲人說縱使要自殺的人也在追求幸福。 20幾年前,我在馬偕醫院生命線,有位20幾歲年輕女孩從南部北上到三重,與一位男士同居,後來才知道這男士只愛賭博。她想逃,每次都被抓回,後來就用小刀自殺,有人將她送到馬偕醫院來,她一來就一直哭,哭完後,她說”為什麼救我?讓我死比較好”。 較好就是追求幸福,我與她談了4、50分鐘 ,她才平靜的離開。
    台灣人的幸福就是”財、子、壽”,有錢、多子與長歲數。過去人家裡都有許多小孩,現在比較少。60年前台灣人平均年紀45歲,現在約80歲,但健康年紀約75歲,很多人過了75歲,已經身體有狀況,有人中風,有人無法行動,有人植物化。老人要注意 1)走路跌倒 2)感冒及3)過於急躁,身體有狀況就沒有幸福。那什麼是幸福 ? 我後來退休到美國,有一次在巴西講道,巴西人的幸福就是”有豆子飯,足球與嘉年華會” ,每年年底就是嘉年華會的季節。有一次我到印尼旁邊的小島,他們要求的幸福,就是一曰二餐,我們的生活一日除了三餐外還有宵夜。日本人是很愛拜的民族,每年初一很多人上廟求,求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家庭美好,交通安全,十年後順序變了,交通安全成了第一。那什麼又是幸福呢 ? 一般人說幸福是物質的,有房,有車,有錢,但聖經談的是”精神層面的” ,聖經在第一篇就說”有福氣啊,無行壞路的人”。
    詩篇是以”有福氣”為始點,猶太文接著說”走直直的” ,什麼是走直直?就是前面有目標,無彎來彎去。幸福就是走直直的,勿與壞人為伍,社會上有人穿漂亮衣服,說華麗言語,告訴你有投資機會,你若相信投入資金,就慘遭套窂。第二就是行耶和華的律法,耶和華的律法就像河邊的一顆樹,有水經過,時間到就結果子。河邊的樹像耶和華的律法,這個律法就是聖經,我今日代表聖經公會來向各位請安,聖經公會做了好多事,包括印聖經送入監獄,讓獄中人犯接觸到聖經,讓他們接觸到上帝的律法。
    讓人接觸到聖經,是一件至大的善事,幾年前,我向一位癌症病人介紹了上帝的律法,她在生命終點之前,向我表達謝謝,她說”我真幸福,我認識了上帝”。
    詩篇上談到壞人只說一句話”就像粗粇,風一吹就散了” ,壞人會被審判,壞人是虛有其表,故弄玄虛,無內涵的人。
    三百年前,日本有位檢查官判事明智,將軍就請問他的祕訣,他用陀螺來比喻,有根基的人,才經得起考驗,壞人是虛張聲勢,空有其表,無法長久的,沒根的人是無法接受考驗的.“福氣啊 ! 心裡喪鄉的人有福氣”,上帝知道我們的須求,耶穌說上帝會照顧天上的飛鳥,山上的百合花,同樣的會照顧每一個人,只要信仰上帝的律法,我們就會得到福氣,就是幸福的人 !!

2012/11/11 人生的方向盤 講員:陳志聰傳道

張貼者:2012年11月17日 凌晨2:17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2年11月17日 凌晨2:33 ]

題  目:人生的方向盤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使徒行傳7章1~8節;創世紀12章1~3節
 

    在使徒行傳第七章,司提反因為靠主行神蹟,又傳福音給許多人,造成一些在會堂裡面聚會的人不滿,所以就收買人作假的見證,來控告司提反「褻瀆摩西與上帝的話」,就抓司提反到大祭司的面前受審判。大祭司該亞法在所有議會成員面前,問司提反是不是事情真的如此。但是司提反好像答非所問。大祭司問他說有沒有褻瀆摩西與上帝的話,但是司提反卻開始從先祖亞伯拉罕的歷史講起。這不是很奇怪嗎?被人抓去議會受審判,不為了自己作抗辯,也不像彼得與約翰一樣跟他們爭論。反倒是開始講故事給這些議員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司提反所要表達的是福音的起源,是從上帝的帶領與應許來的,所以與猶太人的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猶太人認為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承受上帝應許的百姓。所以司提反就以「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做例子,強調基督徒傳福音是從上帝的帶領跟應許來的。
    亞伯拉罕本名叫亞伯蘭,意思是「至高之父」,表示他在家族中的地位是最大的。當亞伯蘭的父親他拉過世後,上帝的呼召亞伯蘭離開故鄉哈蘭,當時亞伯蘭七十五歲。大部分的人年歲大了,就不願意離開現在所住的地方。第一,因為搬家麻煩,又走不動。第二,到新地方容易住不習慣,以至心情煩躁。對亞伯蘭來說還有第三的原因,就是父親他拉剛過世。照傳統來說,父親剛過世,大兒子就要承受所有的財產,還有顧守土地的責任在。所以照傳統的規矩來講,亞伯蘭是有充足的理由拒絕。不過亞伯蘭選擇相信上帝的帶領與應許,就帶著他的財產出發到上帝所應許給他的地方去。若是我們看創世紀十二章時會發現一件事,當上帝應許亞伯蘭會得到祝福,得到土地的時候,並沒有告訴他要去甚麼地方。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亞伯蘭離開故鄉之後就開始四處轉,就轉來轉去,走了693公里才到迦南地。然後上帝就出現對他講,要將這塊土地賜給他的後裔。
    可能我們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感覺,好像人生沒有目標,常常在轉來轉去。或者是突然間發生特殊狀況,本來人生有一個確定方向,但是因為特殊的原因,使得這個方向無法繼續走下去。就好比是一個人開車出去,一定會有一個目的地。可能是去接家人,或是要跟朋友出去玩,一定會有一個要去的地方。若是開車出去,沒有目的地,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可能一開始會覺得很有趣,會遇到許多過去沒有看過的事。但是時間一久,就會覺得很無聊,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浪費時間又浪費油錢。過去我曾在19歲時試過放空一個暑假,讓自己隨意去做一些事,不參加任何活動。就是每天甚麼事都不要做,只有睡覺、吃飯、看電視或影片、打電動等。第一個禮拜覺得很好玩,因為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隨心所欲地過生活,覺得很自由。但是過了兩個禮拜後,就開始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好像在等死。基督徒過生活並不是漫無目的地走,而是帶著上帝的應許與計畫在走。不過,開車有時會因著特殊原因,以至於要改變路線,或更換目的地。
    我本來是在一家公司裡的廣告設計部門工作,負責國內外商品的平面廣告、百貨精品的專櫃設計等等。薪水算還不錯,工作也很穩定。除了偶而需要出差外,其實很少加班。我從12歲就認為自己應該要走設計或美術這條路,也讀了7年的相關科系。參加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比賽,也經常參加講座、展覽,買了許多書來充實自己。我本來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我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所以當上帝呼召我的時候,我覺得非常驚惶,因為要放棄自己過去所建立起來的一切。其實仔細想想這真的是一場冒險,要離開安全地帶要去踏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重新過生活,這需要放棄自己的安全感。我相信亞伯蘭也有這樣的掙扎,但是他相信上帝的引導與應許,勇敢出發到陌生的地方去。但是,是不是到迦南地之後一切就平安無事呢?亞伯蘭遇到飢荒,在埃及差一點丟了性命,又與侄子羅得有財產的問題要處理,上帝又差遣他要遍走迦南全地,所以又開始移居。又因為迦南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要將姪子羅得從四個王的手中搶救出來等等。好像聽上帝的話有時候也不一定都遇到好事,也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與挑戰。
    在過去服事的教會中有遇過一位姓劉的姊妹。她是因為那間教會有辦社區課輔班才進來教會的。她剛來的時候常被排擠,教會輔導就常常給她鼓勵和關心,後來她成為教會裡很好的同工。在她讀師大的時候希望可以受洗成為基督徒,我心想這當然好。她常常幫助教會做社區的事工,靈修禱告又非常穩定。甚至她有一本隨身攜帶的禱告本,會記下她所有禱告的事項,以及上帝應允祈禱的情形。當她受洗禮之後,她的媽媽因為生病去世,男朋友又離開她,教會的同工出席又開始不穩定。這些事對她帶來非常大的打擊,她也常打電話給我問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我相信當亞伯蘭這位猶太人口中所講的「信心之父」他也有遇見困難失志的時候,也會對上帝的引導有疑問。我們也是如此,遇見難以承擔的事情也會信心軟弱。但是有時上帝會以這些事情來試煉我們的信心,就好像金子在去除雜質時需要用高溫的火來煉淨一樣。我們有時也需要經過苦難來煉淨我們的信心。後來她領受上帝呼召成為神學生,希望上帝可以使用她的教育專才,引導許多迷途的學生來信主。上帝對她的呼召與應許,是成為一位可以幫助許多人的老師。這是上帝量給她的應許之地。就好比亞伯蘭一樣,上帝親自跟他立約,賞賜他名成為亞伯拉罕,就是多國之父的意思。為了要藉著亞伯拉罕成為上帝拯救計畫的開始。當時亞伯拉罕沒有土地、沒有兒女,但是上帝應許他會有廣大的土地,許多的兒女。亞伯拉罕就相信上帝的應許,甘心樂意順服上帝的旨意。上帝也賞賜給他這些恩典。
    我們的人生就好比在開車。開車的時候,除了要注意車的狀況以外,最重要的還是握方向盤的駕駛。駕駛需要知道如何開車,知道如何規劃路線到達目的地,知道開車時的交通安全注意事項等。所以當我們坐車的時候,都會選擇開車較安全的人開車,因為我們對他有信心。衛星導航也有錯誤的時候,若是電腦來不及更新最新的路線就會使人迷路。之前一則新聞報導,有一個人開車使用衛星導航,結果差點開到海裡,因為原來有一座橋不見了。我一次我跟傳道娘去參加一場封牧禮拜,想說坐計程車應該會比較快。結果計程車司機轉來轉去,原來他到了一個地方就迷路了。當我們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但是我們的知識、經驗並不一定會引導我們到達目的地。有時候還會走錯路,到自己不想去的地方。上帝的應許就是我們的目的地,是我們人生的車要去的地方。
    那上帝應許我們甚麼呢?應許我們因信主耶穌基督罪得赦免、應許我們有更豐盛的生命、應許我們遇到困難時主會與我們同在、應許我們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不再受過去種種不好的事綑綁、應許我們與上帝以及人有更好的關係、應許我們可以享受彼此相愛的關係、應許我們倚靠主可以行許多我們所想像不到的權能、應許我們有永生的盼望可以進入天國享受福氣…等。這些都是上帝所應許給我們的,在聖經裡明明白白的寫下來,我們需要一起去經歷這些奇妙的事情。但是,如果方向盤是我們自己操縱的,我們就無法經歷這些。因為我們習慣以自己的經驗、知識、思考來做判斷,這台車就會不斷地轉來轉去。若是方向盤放在上帝的手中,那祂所應許我們的這些都會一個一個實現。只要我們願意用信心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主,謙卑地求祂親自來引導帶領。我相信,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計劃,以及特別的應許。只要我們願意求上帝啟示我們,願意從聖經中去領受上帝的旨意,願意謙卑跪在主的面前禱告,我們就會看到上帝親自為我們所預備的應許之地。
    親愛的兄姊,請我們一起來學習,放下自己相信上帝。讓上帝透過聖靈與聖經的引導,使我們的人生走向上帝為我們所預備的美好。

 

2012/11/04 耶穌的辦桌 講員:陳良智神學生

張貼者:2012年11月10日 凌晨12:19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2年11月11日 下午5:24 更新 ]

題  目:耶穌的辦桌
講  員:陳良智神學生
聖經節:馬太福音14章13~21節

語音檔下載

    「五餅二魚」的故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事實上這也是初代教會都很熟悉的故事。大家如果仔細來看四本福音書,就會發現四本福音書所記載的故事都不盡相同。例如來說:馬可沒有記載耶穌出生的故事,路加和馬太則有;不過馬太有說到博士來找耶穌,路加卻是說到天使去向牧羊人報佳音。馬太跟路加都有提到耶穌的家譜,不過在這方面的記載也不太相同,馬太將耶穌的家譜追溯到亞伯拉罕;路加則是進一步追溯到亞當。馬可及路加講耶穌進到耶利哥的時候遇到一個瞎子,馬太卻說耶穌出耶利哥的時候遇到兩個瞎子。有人就說也許耶穌是遇到三個瞎子。
    我們知道每本福音書的作者,他們有各自的寫作背景,有不同預設的讀者,因此會採用不同的故事來表達他們的觀點。另外一個四福音書都有採用到的故事大概就是耶穌的受難跟復活了,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對於初代教會來說,五餅二魚的故事也是相當熟悉的故事,因為四本福音書都有提到。今天我們要用馬太的觀點來看五餅二魚。
兩個筵席
    我們今天的經文是馬太福音14:13-21,不過我們可以先從第一節開始來看,這裡有另外一個筵席:希律的生日趴。我們如果將兩個故事做一個比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開始,第十三節說耶穌聽到,第一節說希律聽到。當希律聽到耶穌的名聲,他回想到他之前在生日趴中所作的一件錯事:他在生日趴中把施洗約翰給殺了。
    本來應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有人過生日,有人表演,有人發紅包;但是這裡卻發生一件不幸的事情:希律把施洗約翰殺了。希羅底的女兒表演跳舞給希律欣賞,希律一高興就答應希羅底的女兒求什麼都會給他;結果希羅底的女兒竟然受到母親的指使,說要施洗約翰的頭。
    當然,希律如果不想殺施洗約翰,他可以有很多作法,只是場面會比較難看;但是他寧可維護場面的好看以及自己的面子來殺了施洗約翰。
    我們再來設想一下是怎樣的人會來參加希律的生日趴,都是一些有頭有臉的人,想要結黨營私的人,想要官商勾結的人,他們來參加希律的生日趴都是因為有利可圖。在這當中,有人的誇耀、有人的罪性、有人的慾望,而在當中也有害死無辜人的生命。
    你比較想要參加誰的筵席呢?耶穌的筵席還是希律的筵席?耶穌的筵席沒有VIP室,每個人都是席地而坐。沒有舒適的環境,是在日夜溫差很大的曠野。要跟隨耶穌的腳步也沒有辦法搭乘什麼交通工具,而是需要步行,腳要踏在炙熱的石頭上。我們真的想要參加耶穌的筵席嗎?
耶穌的使命
    其實耶穌的筵席也差一點辦不成,因為門徒的反對。我們如果仔細來考慮一下門徒的說法,其實也是相當有道理。經文最後告訴我們吃的人,婦人小孩以為,約有五千,所以我們可以大概估算一下,現場的人數恐怕超過一萬。要負責五千人、甚至一萬人的一餐,無論在人力上、在財力上都是不小的負擔。而且群眾享用完這一餐之後,他們就四散了,也沒有留下來建立教會或者是進行什麼事工;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同意門徒的考量是很有道理的。
    況且,這些群眾難道都沒有帶錢嗎?自己去買自己要吃的東西也是很合理呀。這不就是這個社會告訴我們的,每個人把自己的事情顧好,這樣就都沒有事情了;有事情都是別人的事情。但是耶穌卻不是說每個人顧好自己的事情,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別人瓦上霜。耶穌卻是吩咐門徒,「他們不用去,你們給他們吃吧!」
    當門徒回答我們這邊只有五餅二魚的時候,耶穌沒有說:「我叫你去你就去,你不知道什麼叫做使命必達嗎?」耶穌也沒有說:「我就知道你們都是靠不住的,還是我自己來吧。」耶穌接納學生的五餅二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耶穌很堅持他的要求,就是學生要去餵養群眾,但是耶穌也有給我們恩惠:這當中有他與我們一起同工。
擘餅的象徵
    我在實習的時候,遇到有人來到教會吐苦水,他說:「五餅二魚這樣的神蹟我也會,只差沒有願意拿東西出來分享而已。」你們也聽過有人教導說,在五餅二魚的這個故事中,有人看到門徒奉獻出五餅二魚,於是他們也奉獻吃自己所帶的乾糧,結果大家都得到飽足。這大概是十九世紀的解經會這樣說,那個年代會試圖給神蹟套上比較理性、比較科學的解釋。那麼五餅二魚的故事在廿一世紀的現代有沒有什麼新的解釋呢?有人將擘餅這個動作給予圖像、象徵的解釋;說基督徒的人生也像擘餅一樣:蒙揀選、蒙祝福、要破碎、要分享。
    確實我們基督徒是蒙揀選、受祝福的一群,但是基督徒的生命不只是停留在此,我們要更進一步去破碎自己,去分享基督的愛。我們文山教會有關心一壽重殘養護中心跟課輔班的事工,我們在這當中也看到有很多破碎的故事。相信耶穌也跟我們一樣憐憫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耶穌也進一步呼召我們去餵養他們。
    在我們工作的職場,我們所居住的社區,也有許多需要餵養的人,不要看輕我們時間、生命、金錢、才能,也不要吝惜。勇敢地獻上、破碎、分享,讓我們透過奉獻、破碎、分享參與在五餅二魚的筵席當中,這也是耶穌所祝福的天國的筵席。

2012/10/28 聖靈充滿的司提反 講員:陳志聰傳道

張貼者:2012年11月3日 凌晨12:07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2年11月6日 下午5:39 更新 ]

題  目:聖靈充滿的司提反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使徒行傳6章8~15節;出埃及記4章10~17節
 


語音檔下載

    我上次的講道有提到耶路撒冷教會因為分配食物不公平,所以使徒們建議會友選出七個人來辦理吃飯的事宜,避免教會裡有人分不到東西吃的事情發生。這七個人其中之一名叫司提反,聖經說他是一個「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信心」與「聖靈」這兩個名詞常常放在一起。在使徒行傳11:24中強調巴拿巴也是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的人。在哥林多前書12:9說明人的信心是從聖靈那裏來的。在加拉太書5:5保羅說:「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帖撒羅尼迦前書1:5提到基督徒傳福音,不是只有用嘴巴傳,還要藉著權能、聖靈與信心來傳。所以聖靈會賞賜給我們信心,有足夠的信心來仰望上帝,來行上帝的旨意。信心會帶來聖靈的工作,因為我們信仰的對象是上帝,又因為主耶穌基督求天父差遣聖靈來到我們中間,使我們可以領受聖靈的能力。對上帝有信心對耶穌基督的救恩有信心,聖靈就會親自做工,使我們看見上帝的權能行在世界上。就像司提反一樣,靠主得勝,廣傳福音。
    上禮拜三早上9點我去三重上雙翼門徒訓練的課程,跟我同班的都是一些家庭主婦。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70多歲的老阿嬤,上課非常認真。因為她過去有手術,後來因為要常吃藥所以產生憂鬱症。就常常心裡不愉快,帶給家裡麻煩,也沒有好的榜樣。後來因為她的媳婦在教會信主,又參加門徒訓練課程,覺得很好很有幫助,就邀請她來參加。這個老阿嬤一開始非常驚惶,怕自己跟不上人家。但是教會的兄弟姊妹,還有她的媳婦鼓勵她,幫助她。又告訴她要有信心來領受上帝的祝福,要知道有聖靈與她同在,她就漸漸建立起對上帝的信心。在我們中間大概只有極少數的人,是一開始就對上帝大有信心。大多數都是一步一步地,經過許多的事件與鍛鍊,建立對上帝的信心。這位阿嬤跟我說,她過去做長老幾十年有些觀念是錯誤的,她以為心裡相信上帝就好了,不知道做基督徒還需要領受聖靈的能力。所以她常常為了兒女、孫子在操煩,搞到自己身心靈都受傷,怨嘆上帝怎麼都沒幫她。有時候我們所謂的「信心」其實是「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對上帝有信心。這樣的信心不是從聖靈來的,所以一經過考驗就跌倒了。從聖靈而來的信心,會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軟弱,然後在上帝的面前承認自己的不足,表示願意全心倚靠上帝,不靠自己的能力。就像舊約時代,摩西在上帝的面前承認自己是軟弱的,沒有能力去法老的面前將以色列百姓從埃及帶出來。上帝就親自賞賜給摩西有口才,又差遣摩西的大哥亞倫去幫助他,替摩西傳達命令給以色列百姓。不只如此,還要摩西行上帝的旨意,給眾人看見神蹟在他們的中間。
    所以這位阿嬤就開始承認自己的不足,願意在上帝面前悔改,懇求主幫助她脫離這些操煩與困難,求聖靈來幫助她。有一次她看見孫子在房間裡很難過的樣子,好像生病一樣。她就過去看他,一直勸他要去看醫生。大概是青少年叛逆期,就一直罵阿嬤很煩,不要再來吵他。這位阿嬤一開始很難過,想說自己這麼老還要被少年人罵。突然間想到要以信心的禱告懇求上帝,求聖靈幫助。她就跪下為孫子禱告,求上帝幫助這個孫子。結果這個孫子突然恢復正常,站起來跟阿嬤說他要出去看醫生,阿嬤的心情就非常開心,將榮耀歸給主。因為聖靈證明了她的信心,就應允她的禱告。當我們有從聖靈而來的信心,我們就會因著信心得著聖靈的能力。就跟司提反一樣,大有信心,又聖靈充滿。
    司提反後來在耶路撒冷行神蹟奇事,宣揚福音。但是卻遭受到「利百地拿」會堂,就是「自由人會堂」的人攻擊。自由人的意思是本來是奴隸的人,後來因為贖身或是主人願意使他自由的人。不只如此,還有從古利奈、亞力山大、基利家、亞西亞這些地方來攻擊司提反。這些地方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北非(埃及、利比亞一帶)以及中東的土耳其一帶。這些人從羅馬帝國各地來到耶路撒冷過五旬節,也是為了上聖殿獻祭。所以這些自由人會堂的人與外國來的猶太人聯合起來,與司提反辯論。但是聖靈與司提反同在,這如同主耶穌在約翰福音16:13所講的:「…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聖靈是帶有真理,真理的意思是絕對的真實、絕對的事實。所以這些想要用辯論贏過司提反的人,反倒都說不出話來,因為他所講的是絕對的事實。我們有聖靈同在,不代表我們不會遇見艱難與試探。但是我們可以倚靠聖靈,來贏過艱難與試探。我發現華人普遍有一種競爭的心態,想要贏過身邊所有人。有時候這種想要贏的思想,的確會使自己成為頂尖的人才。但是有時候也會使自己失去憐憫、愛心、寬容、謙卑等。「倚靠聖靈,靠主得勝」的口號常常在基督教會中出現。但是許多人卻誤解「得勝」真正的意思。「得勝」不是我一定要比別人更厲害、更有權力、更受歡迎、更有錢。因為若是照這樣的定義,主耶穌是失敗的,祂並沒有得勝。主耶穌被抓的時候並沒有受歡迎,並沒有權力與金錢。但是祂被釘十字架後,第三日從死人中復活,後來升天坐在上帝的右邊。
    所以「得勝」真正的意思是勝過死亡權勢,就是贏過「罪惡」,進入永生。所以在聖經中所講的「得勝」,就是當這個人贏過內心的罪惡以及外來的試探,還有贏過不公義、贏過這些不屬於上帝真理的學問時,這個人就是「得勝」,將來在天國裡會得著上帝的賞賜。過去曾在別間教會聽見有人說:「某某人做事不夠勤快」、「禮拜伴奏、音樂、詩歌不夠好」、「講道太深或是太淺」、「牧師長執做了不好」、「某某會友不敬虔」等等。有時候這些受到批評的人的確需要努力,需要別人來幫忙與提醒。但是說久了就成了惡意批評,尤其是在別人的背後說話。當我們在批評這些事情,內心中在想甚麼呢?是因為看見這個人需要幫忙,所以我要主動提醒,親自幫助他做得更好?還是將自己心中的不滿說出來,然後發洩完了就當作沒事?靠主得勝,有時候是需要倚靠主勝過自己內心的驚惶、不安、忌妒、惡意批評、說閒話、說謊、不好的慾望等。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站得住腳,完全沒有錯誤。或是認為自己是說真話,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是不是有安靜心禱告,請聖靈對我們說話?聽聖靈在我們心裡至微小的聲音?也許會跟我們自己用理性、用感性所想的完全不一樣。我們需要學習司提反,倚靠聖靈以智慧來解決事情。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司提反,結果卻成為判司提反死刑的那群人。當司提反被抓到公會受審判時,有許多人做不確實的見證。我們有時候會因為不了解事件的全貌,就會以自己過去的經驗,自己的想法來批評,這需要我們大家互相注意和提醒。更重要的是,尋求聖靈的同在,使我們明白事件的真相,然後做出合乎上帝旨意的行動。
    聖靈來,是要引導我們進入真理。使我們得到新的生命,感受天父上帝的愛。當我們真心願意地禱告,求聖靈與我們同在時,上帝就會應允我們的禱告。當猶太公會裡面的人,用各種假的見證來陷害司提反時,卻看到自己所陷害的人,好像天使一般。各位兄弟姐妹,當我們遭受到困難、陷害、痛苦時,別人會從我們的身上看見甚麼?是看見我們悽慘的外表,還是看見耶穌基督的生命在我們的裡面,因為有聖靈的同在,使我們雖然悽慘,但是卻有著天使的面貌?請我們一起來學習,懇求上帝賞賜聖靈幫助我們,在混亂的時候看見真理。在遭受災難的時候看見信心。在教會團契中間看見上帝的愛。在有人需要幫忙的時候,看見聖靈的權能展現。

1-10 of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