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信心的模範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講稿整理: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詩篇119篇57~64節;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2~10節 在舊約詩篇119篇61-62節裡,詩人寫道:「惡人的繩索纏繞我,我卻沒有忘記你的律法。我因你公義的典章,半夜必起來稱謝你。」我們可以看見這首詩的作者生活在苦難中,他的敵人對待他的方式,就好像是用繩子把他綁的緊緊,使他沒有自由、身體與精神上產生痛苦。可是作者卻沒有忘記上帝賞賜他的律法,這個律法中所寫的,是上帝的公義要施行在作者的身上,使他脫離痛苦的處境。只要他一想到上帝公義的作為,就算是這樣的事還沒實現,他也會歡喜地起來讚美上帝。這是因為他對上帝施行公義有信心,他認為上帝的應許不會落空。 我認為一個基督徒最需要學習的功課,就是「信心」。但是「信心」常常被人誤用,甚至被人引用聖經中的話語,來向人證明自己的錯誤是對的。 第一種錯誤的信心,是「凡事都可作的信心」。在腓立比書4:13寫道:「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所以就有人認為他有上帝的同在,做任何事都可以不用考慮別人的感覺、別人的利益去行,造成許多人的困擾。比如說有一個人他認為教會要建堂,才能夠有好的發展。然後他就去跟教會的人說有關於建堂的事,說最好蓋一個可以容納一千人的禮拜堂,要有管風琴及價值百萬的音響設備,外觀要歌德式尖塔型的建築,還要蓋成電梯大樓等等。這些意見很好,但是他們教會只有100個人聚會,若是蓋成這樣的禮拜堂,可能要負債一億八千萬,平均一人要負擔180萬,一家四口就要負擔720萬,這包括老人和小孩。這有可能就會造成許多家庭的困擾。但是,當有人去跟他說明這樣會造成教會的困擾時,他就引用腓立比書4:14「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若遇到教會同工不願意配合時,他可能就禱告說:「主啊!請原諒他們,因為他們心剛硬!」像這樣誇張的故事,其實正在世界各地發生。 這種信心最大的錯誤,在於他認為凡事都能做的事,其實是用自己的意思,而不是上帝的旨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0:23 說到:「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在羅馬書 12:2 中提到:「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也就是說人對上帝的信心,是要建立在對人有益處,且能實現上帝的旨意上。 第二種錯誤的信心,就是「凡我所禱告的主必應允」。在馬太7:7寫道「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所以就有人認為只要他所想要的,上帝就都會給他。這就好像前一陣子流行得一本書「秘密」一樣,書中所用的「吸引力」法則,和「宇宙就像購物中心」的概念,認為人的意志力可以左右宇宙,或是認為人的禱告上帝一定要應允。比如說有一個人有一個喜歡的對象,他就每天禱告求主將這個對象賞賜給他。所以當這個對象不經意地看了他一眼,他就認為主一定聽了他的禱告,開始追求。當他被拒絕時,可能產生兩種思考。一個可能是開始埋怨說上帝不是已經聽他的禱告嗎?怎麼又讓他遭受這樣的痛苦!然後就認為禱告沒用,成為極端的行動派。另一個可能則是認為上帝一定不會錯,對方一定是上帝給他的對象,然後更加瘋狂地追求對方。同樣的原則可以用在手機、車子、房子或是職位升遷等等的議題上。 這種信心最大的錯誤,是在於他認為他只要向上帝求甚麼,上帝就一定要給他,就是一種自我中心的祈求。這樣的信心,其實是建立在自己的享受與慾望的基礎上。在雅各書 4:3 中說到:「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哥林多前書13:5中論說「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耶穌基督也在馬太福音6:33中說過:「你們要先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這說明人不應該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求,要學習為了上帝的旨意能實現,以及別人能得到上帝的恩典祈求。 第三種錯誤的信心是「得勝之後還會再得勝」的信心。人會常引用羅馬書 8:37 說:「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又有一處在約翰一書 4:4 裡說到:「小子們哪,你們是屬神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就會有人想說,過去經過許多大風大浪都靠著主勝過了,現在我遇到甚麼狀況也一定會勝過。比如說有一個人過去曾為教會的事工禱告,得到上帝的應允。像是辦佈道大會,本來下雨,結果禱告之後雨就停了。或是有人生病,就為這個病人禱告,病人就得著醫治。因為這個人禱告常常得到應允,就漸漸想說:「那我為什麼不做更大的事呢?開個醫治佈道大會!」或是「大家都應該聽我的,因為我禱告比牧師、傳道還有效!因為上帝是站在我這邊的。」 這種信心最大的錯誤,是人因為得勝,使得自己的心漸漸地驕傲起來。然後利用禱告,或是過去得勝的方法,成為得到自己利益的工具。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9:25-27中說:「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這說明基督徒的得勝,不是為了想要得到更大的光榮,或肉體的私慾,而是要為了福音的緣故。如果自己不學會自我控制,使自己不會因著過去的得勝而驕傲,就會成為被棄絕的人。 那麼我們可能會想問:「到底甚麼是沒有錯誤信心呢?」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新約經文,是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帖撒羅尼迦是一個連接歐洲與亞洲的地方,同時也是在當時最有商業價值的城市,還有溫泉可以發展觀光事業。這個城市人口最多的時候曾達到二十幾萬人之多。這個地方還擁有優秀的陸運及海運的運輸系統,甚至還曾經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造船中心。那保羅為什麼要來到這個地方呢?他想要賺錢,還是想要洗溫泉呢?我想保羅會到帖撒羅尼迦,是因為他對耶穌基督的福音有信心。他看見了那些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所沒有看見的盼望,就是萬國萬邦都來敬拜上帝,都因為相信耶穌基督的福音得著拯救。不只是猶太人,不只是羅馬帝國境內的人,而是全世界的人。因此,他必須要到帖撒羅尼迦去傳福音,使這個盼望可以實現。在使徒行傳17章記載保羅一到帖撒羅尼迦,連續三個禮拜在會堂裡傳講耶穌基督的福音。有猶太人、有敬虔的希臘人、有尊貴的婦女都信了耶穌。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些來自各地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人在這裡信了耶穌,建立了教會之後,他們傳福音到外邦的速度,一定會比在耶路撒冷還要快許多。 當保羅離開帖撒羅尼迦,經過了一段時間來到哥林多之後,聽到了他當初在帖撒羅尼迦所傳講的福音,居然從帖撒羅尼迦,傳到了馬其頓與亞該亞全地!這可是比保羅帶著同工四處坐船、騎驢、走公路傳福音到帖撒羅尼迦就花了五年的時間。但是當地的基督徒往東西方傳福音,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傳遍兩個羅馬帝國最重要的行省。保羅說:「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裡,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又說:「並且你們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領受真道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甚至你們作了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因為保羅的信心是建立在上帝呼召他,要使人得著福音的好處。不是為了自己,乃是為上帝的旨意和人的益處。因此,保羅的信心所展現出的行為,是帶著聖靈與權能,成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模範。因為這些基督徒學習保羅這種信心的樣式,雖然他們遇到了猶太人的阻礙,又遇見假使徒的欺騙,他們仍然以信心將福音傳開來,並得到保羅的讚美。 親愛的兄弟姊妹,讓我們一起向上帝求討,使我們有那真實無虛假的信心,將信心正確地建立在遵行上帝的旨意,以及使人得著益處的基礎上。懇求聖靈幫助我們,當我們展現出有信心的行動時,可以感動人,使人能夠像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人,學習我們的樣式,就好像我們向保羅學習基督的樣式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