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替我祈禱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講稿整理:李若語姊妹 聖經節:羅馬書15章30~32節;創世記18章20~33節 保羅在羅馬書十五章的最後段落,懇切的要求羅馬的信徒竭力為他祈求上帝,這事雖有點不尋常,但在保羅的書信中卻也是常見的事,如以弗所書六章19節:「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祕。」腓立比書一章19節:「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帖前五:25「請弟兄們為我們禱告」。 上帝是聽人禱告的上帝,這是祂給世人的寶貴應許,不僅是樂意聽,也因人的禱告祈求而施恩於人(馬太7:7、8、11;腓四:6-7;耶利米33:3;詩91:15、145:18、19)上帝聽了不能生育的哈拿迫切的禱告,使她終於有了兒子撒母耳;路加福音第一章祭司撒加利亞雖已年老,但他的禱告上帝聽見了,就賜他一個兒子,就是施洗約翰。 上帝因人的禱告祈求而施恩於人,在詩篇81篇第10節祂應允我們說:「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可惜人常常沒能蒙受這恩典,因為人不求當然就得不著(雅各四:2)。有人會說不知如何禱告,其實也不用把它看得太困難,只要獻上感謝、讚美,或是悔罪求赦免、哭訴、祈求、為人代禱……等,在慈愛的天父面前儘管傾心吐意就是。 禱告是大有功效的(雅各5:15、16),穆迪在芝加哥原本是賣皮鞋的,後來成為教聖經課程的老師,最後成為佈道家。當芝加哥大火後,他就前往英國休息,希望有機會聽司布真及慕勒的講道,然而有個主日,他被邀請到北倫敦的一間公理會講道。當天早上他深覺沒有靈力,感覺很像在拖一列沈重的火車爬坡一樣,所以當晚的一堂信息,他就向牧師推辭,可是牧師認為既已訂好了,還是請穆迪傳講。 當晚穆迪感覺很有能力,講完道就決定要呼召。他問在場所有的人,願意接受耶穌作救主的人請站起來,沒料到竟然有將近五百人站起來,他想可能是這些人誤解了。所以就請他們坐下,然後鄭重其事的說:「聚會後,在副堂有特別的聚會,我邀請所有真正接受基督的人來參加。」沒想到聚完會後的副堂竟擠滿了人群,穆迪很訝異的問牧師:「這些人是誰?是你教會的人嗎?」牧師說:「有些是」。「那麼他們是督徒嗎?」回答:「就我所知,不是!」穆迪再次嚴正的詢問,他們很肯定的回答願成為基督徒,他便說:「明天我必須去愛爾蘭,但你們的牧師在,所以明晚你們可以再次和牧師聚會。」幾天後,穆迪收到牧師的電報:「星期一聚會的人數比主日禮拜的還要多,我們教會已經開始復興了,請您盡快來幫我。」這事之後終使穆迪成為世界出名的佈道家。 這教會有對姊妹,其中一個臥病在床,行動不便,主日早上禮拜後,健康的姊妹回家,告訴說今天早上是穆迪講道,晚上還有一堂,這姊妹問說:「是芝加哥的穆迪嗎?我曾在報上看過報導,我也祈禱,希望他能來倫敦我們教會,如果早知道早上是他講道,我就不吃早餐為他禱告,現在讓我安靜,不容任何人來干擾我,我要全心的禱告,今晚也要禁食禱告。」這就是北倫敦之所以能夠復興的原因。 創世紀18章描述亞伯拉罕祈求上帝不將義人與惡人一同剿滅,從50個義人求起,後降為45人、40人、30人、20人,到最後即使只有10個,上帝仍然應允不予毀滅,可見代禱的功效。 1、虛妄的呼求; 並不是所有的禱告都有功效,約伯記35章13節說:「虛妄的呼求,神必不垂聽」。我們的禱告若是空洞或有口無心,上帝必不會垂聽。以賽亞先知就指責這種有口無心的現象:「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賽29:13) 如背主禱文的禱告是否真誠如內容的禱告呢? 2、妄求得不著: 雅各書4章3節告訴我們:「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如果只妄求自己的利益、享受,當然無論如何求都得不著,例如馬可福音書十章35-41節裡雅各和約翰的要求:「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你甚麼,願你給我們做。』耶穌說:『要我給你們做甚麼?』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 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 3、罪的隔絕: 以賽亞書59章1、2節:「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 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 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詩篇66篇18節說:「我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人若心思不正,他的禱告上帝必然不應允。 保羅在羅馬書15章30-32節勸羅馬信徒:「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並叫我順著 神的旨意,歡歡喜喜地到你們那裏,與你們同得安息。」「竭力」或「盡力」,希臘文是運動場上的競賽之意,意思是盡一切的力量爭取勝利,就像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一樣-「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加22:44) 保羅的禱告皆不為私利,而是為了能夠:脫離不順從的猶太人(31節)、捐項蒙悅納(31節)、前往羅馬(32節),雖然不完全照人所期待的方式,但都得到成就,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期待大家一同來努力,互相代禱,讓神的國度更加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