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9 做伙來赴天國的宴席 講員:陳志聰傳道

張貼者:2011年10月14日 晚上11:41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2年9月7日 晚上8:24 更新 ]
題 目:做伙來赴天國的宴席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講稿整理: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以賽亞65章17~25節;馬太福音22章1~14節
 
 
    當一個人受苦難時,可能是因為沒有工作、因為家裡有人生病,或是有感情上的問題過不去時,就會想去找一個答案。也許是去問自己所認識、所信任的人,問這個人要怎麼辦。或是去算命、求神明給自己一個答案,或是脫離現在困境的方法。在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如此,當他們遇到了許多強大的國家來攻擊他們,使他們成為這些國家的奴僕時,他們也想要得到答案,想要得到拯救。所以上帝親自差遣先知以賽亞到以色列百姓們中間,告訴他們因為犯了拜假神的罪、沒有以公義對待人,因此得罪了上帝。不過若是這些百姓願意悔改,上帝就會出手幫助他們脫離困境。不只如此,上帝還為他們創造了新天新地,這是一個與過去那種充滿苦難的環境完全不同的地方。聖經說:「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你們當因我所造的永遠歡喜快樂…。」(賽65:17-18)上帝的信息帶給人盼望,給人在苦難中有繼續前進的動力。
    所以,當以色列人歷經了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甚至到羅馬帝國統治的時代,他們仍然存這個盼望。他們會到上帝所創造的新天新地,過著沒有痛苦與哀傷的生活。因此,當施洗約翰來到這些百姓的中間,傳講悔改的洗禮,使受洗禮的人罪得赦免。這些接受洗禮百姓中,有娼妓、有稅吏,以及那些猶太教中定義為「罪人」的人。這些人雖然犯罪,但是他們也盼望著進入上帝國裡。
    施洗約翰就教導他們要過著合乎上帝旨意的生活。希望他們能夠改變成為上帝國的百姓。不過仍然有許多人不信施洗約翰,也就是耶穌在馬太福音22章中所面對的這些人:祭司長、法利賽人與民間的長老。
    有時候,人的驕傲會使自己遠離他人的好意。有一次我受邀請去參加一個宴席,我跟傳道娘就招了計程車要趕到那裡。在路上,這位司機一直在分享說他非常討厭參加宴席,所以他從來不去參加。他就一直說這是華人社會中最糟糕、最看不起的風俗。說有一次他哥哥親自拿喜帖給他,還被他轟出去。前一陣子他的大兒子要跟交往許久的女朋友結婚,就邀請他以家長身分參加喜宴,結果又被這位司機罵一頓,說他絕對不會去參加兒子的喜宴。這位司機先生似乎看不到別人對他的好意與期待,這些來邀請他的人都希望與他一同享受生命中最喜樂的事,也許是想與他有更好的關係。我不知道這位司機為什麼會如此討厭吃宴席,但是我知道他的驕傲也帶給許多人困擾,失去了可以與人一起歡喜以及改善家庭氣氛的機會。使自己成為討人厭的人,自己卻洋洋得意。
    所以當耶穌在馬太福音22章裡,對祭司長與法利賽人說到:「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就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時,是在說明當上帝親自差遣先知去邀請人進入到上帝的國度時,有許多的人拒絕了上帝的邀請,這些人包括猶太人的祖先,或是指那些祭司長與法利賽人。這些人自認為知道上帝的心意,認為自己可以進入到上帝所創造的新天新地裡,但是他們卻看輕上帝的邀請。耶穌講的這個比喻,是對認識上帝的人、信上帝的人說的。
    比喻中的這些人用許多理由,為要使自己的拒絕有正當性。到自己田裡去的人,代表著為了自己的生活忙碌的人,也許是為了工作、為了家庭、為了自己能夠有好的人際關係、為了能夠實踐自己的理想,拒絕了天國的邀請,因為自己的事比任何事更加重要。做買賣的人,代表著為了今世的名利、社會地位、為了想要賺更多錢來滿足自己物質慾望的人,這樣的人認為他沒有時間去參加天國的宴席,因為他需要賺更多錢。有些基督徒也是如此,有一些人認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或是認為發展自己的事業、努力賺大錢比較重要,就暫時拒絕教會聚會、服事的邀請。因為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若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賺錢上,自然連個人的靈修、禱告、與上帝親近的時間也會被犧牲掉,這是非常可惜的。這並非說我們在事業上、在學業上努力不重要。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認為,基督徒所作的一切,這包括我們的學業與工作,都要為了榮耀上帝的名來行,所以要盡力做到好。但是,這不代表著就可以將上帝的邀請放在最後,或者拒絕上帝的邀請。
    更糟糕者,有一些人還將那些上帝所差遣來邀請的人,當作凌辱的對象,甚至殺害他們。為什麼這些受邀請的人,要對這些來邀請他的人做出這些事呢?不是拒絕就好了,為何還要凌辱他們、殺害這些無辜的人呢?這是因為人的本性是帶有罪的性格,會為了自己的享樂與利益,甚至是忌妒心,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比如說在教會說閒話中傷那些在教會服事的人,或是在教會裡外表敬虔,在外卻行許多上帝不喜悅的事情。這樣的行為,也是屬於拒絕上帝邀請的人。因為他們自己墮落,也使其他人跌倒。對於有這樣行為的人,耶穌說:「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燬他們的城。」我們都知道上帝是不輕易發怒,但這不代表上帝永遠都不會發怒。這裡所指的「除滅、燒毀」,不只是上帝在今世報應人的作為,也在末後用審判來回應那些拒絕上帝的人。這是因為上帝原來所召的人,已經不配得到上帝的恩典。也因此,上帝將邀請的目標轉向那些還沒有認識祂,還沒有領受祂寶貴恩典的人。就像耶穌除了傳上帝國的福音給猶太人之外,也傳給撒馬利亞人、住在泰爾、西頓的外邦人。邀請這些人一起來參加上帝國的宴席,一同吃飯、一同喜樂。
    耶穌很享受與人一起吃飯的時間,甚至還在吃飯的時間引導人來到上帝的面前。他在迦拿的婚宴中,使水變成酒,使大家可以一起歡喜。他在伯賽大時,以五個餅兩條魚,使五千人吃飽,使人看見,甚至吃到上帝的恩典。他受邀請到一位法利賽人領袖的家中吃飯時,教導人不要搶著要做大位,總要學習謙卑的天國倫理。與門徒們一起吃逾越節的晚餐時,告訴門徒們他以後會受難,因為上帝要與人立新的約。在復活之後,在以馬伍斯的路上與兩位門徒一起用餐時,親自向他們顯出復活的榮耀。甚至在吃早餐時,使三次不認主的彼得,重新悔改來跟隨耶穌。也因此,耶穌也喜愛以宴席來比喻天國。因為吃宴席時的那種喜樂,就好像在天國生活一樣。不是只有自己快樂,也與其他人一起同樂,甚至與許多不認識的人一起吃飯,也覺得很自然、很歡喜,因為這是宴席,宴席的主角是基督。上帝國也是如此,無論你從哪裡來,做甚麼樣的職業,無論你的個性是好是壞,上帝都會邀請你一起來參與祂的宴席,一起來享受祂豐盛的恩典。
    當我們受邀請去參加一個很重要的宴席時,一定會將我們一些瑣碎的事情放下,甚至會停止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後整理好自己再出門參加宴席。也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放下自己生活中的重擔,才能毫無掛慮地參與教會的聚會,或是專心在每日靈修禱告,與主親近。不過,耶穌所講的這個比喻還沒有結束。記載在馬太福音 22:11-12說到「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在許多的民族文化中,都有著參與婚禮的賓客穿著禮服的傳統。更何況是參加國王所舉辦的婚宴,更應該要穿著合宜。穿著禮服參加婚宴,代表著對主人的尊重,以及自己是有特別準備來參與婚宴的意思。一個被上帝呼召來領受恩典的人,也需要有「合於所召的恩」的行為。因為參加宴席的客人需要有客人的樣子:合宜的裝扮與喜樂的心。因此,當基督徒受召去參加上帝國的宴席時,也要穿著合宜的禮服。
    我們常在教會的佈置,或是週報中常看見的「基督徒七要」:經常禱告、努力奉獻、勤赴聚會、為主見證、天天讀經 、服務社會、領人歸主 。經常禱告,是為了放下自己的重擔,重新從上帝那裡重新得著力量。也藉由禱告使他人的軟弱,得著堅固。努力奉獻,指的是金錢、物質與自己的全新獻上。一方面是感謝上帝所賜給我們許多的恩典,另一方面則是用奉獻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勤赴聚會,所強調的是基督徒應該要有的團契(小組)生活。透過聚會的方式,一起來敬拜我們的上帝,也成為彼此扶持的信仰團體。為主見證是要學習在社會中生活,成為其他人的榜樣,使他人可以從我們身上看見耶穌基督的生命。天天讀經,是說明一個基督徒的力量與智慧的源頭,是從上帝的話語而來的。我們可以從讀經與禱告中,得到聖靈的幫助。服務社會,是要將上帝的旨意落實在社會中,使上帝所賜給我們的公義、憐憫、愛心充滿在這個社會裡。領人歸主,則是耶穌基督所教導我們的大使命,使人得到真實的恩典,領人來認識真正的上帝。
    這些是基督徒要過聖潔的生活的基本方式。落實基督徒七要,就好比是穿上尊貴的禮服,參加上帝所為我們預備好的宴席。一個受上帝所呼召的人,領受了呼召之後,就應當去實踐這個呼召。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以信心來接受上帝的邀請,以實際的行為來實踐上帝給我們的呼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