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4 走進主心田 講員:蘇畢娜牧師

張貼者:2011年9月9日 晚上11:06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2年9月7日 晚上8:24 更新 ]
題  目:走進主心田
講  員:蘇畢娜牧師   講稿整理:蘇畢娜牧師
聖經節:詩篇95篇1~11節
    這幾個月來,當我們的團隊到各地教會請安募款的時候,在開始禮拜以前我都會非常猶豫,我到底該不該穿上牧師服、掛上牧師服白領巾,或著是我穿著跟其他人一樣的團服就好。如此令我猶豫的原因乃是因為我本身對牧師服的觀念,我認為穿上牧師服就代表了我有宣講上帝的信息的職份,穿上牧師服講道就應該是開始講“上帝的道”,但是因為每次的禮拜我們會因許多的詩歌,來傳達我們對神的信仰,所以當我想到穿著牧師服站在電子琴前面,又彈又唱的畫面時,心中就出現尷尬的感覺,但是我最終能克服自己的感覺,仍舊穿上牧師袍的原因,是因為我體悟到“講道”並不是藉著知識或技巧,也不是頌讀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而已,其中最重要的乃是“信念”,以及我為這個信念以我的生命真實的流露出來。我想到,在歌唱中,或者是說“讚美”,裡面就有我對神完全的信念,並且在吟唱的當中,我全心全意的以我的生命來傳唱,使聽眾都能心生共鳴。因此,我認為著牧師袍站在面前來歌唱是更有榮耀的,我也更樂意穿上它來讚美神。
神喜悅並重用意樂讚美親近主的人
    能夠向神流露生命的歌唱是何等有福!我們可以發現,在聖經裡面與神特別親近的人,都是很喜歡、很自然能夠讚美神的人,能隨時隨地開口來讚美神的人,他們對神的經歷總是特別的深,同時我們也發現這樣的人,往往神也給他們特別的地位。就拿大衛與摩西來說,上帝稱呼大衛生:「一個合我心意的人。」神說明摩西是:「我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
    他們兩位是以色列歷史上偉大的兩個人,他們有威嚴、尊貴、崇高的地位,從大衛的詩篇,從他迎約櫃手舞足蹈的那個場面看來,他非常喜歡高興、釋放的來讚美神。那摩西呢?摩西也是一個能隨時隨地歌頌耶和華的人,在出埃及記十五章及詩篇九十篇,我們可以看到摩西的詩歌。雖然作為領袖,但是們卻是與神非常親近的人,因為親近神,天天住在神裡面,就如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五章)所說的:「我是真葡萄樹,父是栽培的人,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
  住在神裡面,才能保持人生的定見,生活的活力,服事的態度,委身的心志,但住在神裡面,是必須與神保持一個親密的距離,詩篇十七章8節說:「將我藏在你翅膀的蔭下。」如果要一直躲在別人的影子底下,需要多近的距離?答案是非常靠近,甚至是緊貼在一起,所以我們若要能被藏在主翅膀的“蔭”下,那我們必須要時時緊靠著祂,才能被神遮蓋。是的!神是這樣告訴我們的,我們要常常住在神裡面,而不是在觀看、考慮、思考神的作為。
觀看神的作為:
    詩篇九十五篇提到有一群人,他們雖然是屬神的百姓,雖然被圈在救恩內,但是他們終究不能得著永恒的安息,這些人就是“背逆的以色列人”,他們總是在試探上帝,並且觀看祂的作為,他們看了四十年,但還是迷糊的百姓,不曉得神的作為,所以神說:他們必不能進入我的安息。這一群人和大衛、摩西是完全不相同的,因為他們雖然看見了神為他們所作的,但對於神所彰顯的大能及作為,他們只是思考、分析,甚至是懷疑,他們看見上帝作什麼就稱頌祂是耶和華,但當他們看不見神的作為時,他們就開始造牛犢、造假神來敬拜。由此就可看見他們的心態,他們信仰的中心是自己的感覺與需要,而不是真神的信實和全能。
    這和現今教會中有一些的信徒的心態是相同的,在我的教會裡,有時候會有一些中年以上的人主動來教會想接受洗禮,當我們問到他們想要接受洗禮的原因時,他們通常會說:我想要相信上帝。但是私底下查明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們覺得要受洗成為教會會員,要不然以後不知道自己的喪禮該怎麼處理,而教會一定會負責到底;甚至有些人是為了擔心以後自己的兒女要結婚沒有辦法進教堂,所以受洗成為會員就能夠享有這些婚、喪、喜、慶的服務。
    另外也曾經聽過教會的信徒說過:「我相信上帝,我也信耶穌,但是我不會鼓勵我的妻子及兒女上教會,因為在教會青少年在一起只是唱唱歌、玩樂器、聊天、打鬧,什麼東西也學不到,寧願把他們送到補習班,他們還可以學數學、英文,對他們比較有幫助,不會浪費時間…。」對這樣的人而言,教會沒有辦法提供他所想要的,因為這樣的人的價值觀是屬世俗的、是現實的,甚至是交易式的。諸如此類的人出現在教會,他們就是和多年前以色列的那一群人一樣,是:「試探神,僅僅只是觀看神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是心裡迷糊的百姓,不曉得神的作為,所以神厭煩那世代,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不能進入神安息的人,就是沒有向神流露真實的生命,不投入,不真誠,存詭詐、利用之心的人,他們在神的面前必定站立不住。光是從我所牧養的教會就看到這樣的人,就可以知道,這個世代在教會中,甚是許多仍然在觀看神的作為的人!
    我們看見了嗎?詩篇九十五篇裡所談論的是兩種光景、兩種心態,從第一節到七節是一個貼近神、生命完全的釋放、充滿安全感的世界,是神所悅的;但第八節到十一節所表現,則是一個沒有盼望的生命,因他們仍受限於地上的眼光和心思。
    摩西必須常常要站立在主的面前,才能讓神一直向他“面對面說話”;大衛也必定是常常渴慕、積極事奉神,才會“住在神的殿中”(詩27篇,23篇),這都必須是以緊緊連於神的速度和態度才能夠一直讓神不斷的啟示和澆灌。
    弟兄姐妹,盼望我們能夠進入神的安息,就是付上代價投入在神的愛中,不要拘謹於人的眼光和限制,只是盡力的愛神、事奉神,熱情的投入敬拜與事奉,相信這個世代不再是迷糊的世代,而是更多大衛和摩西特質的基督徒興起的世代。願神祝福大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