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7 禮拜中的音樂 講員:張剛榮牧師

張貼者:2011年8月13日 凌晨1:32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2年9月7日 晚上8:24 更新 ]
題  目:禮拜中的音樂
講  員:張剛榮牧師   講稿整理:張昭仁弟兄
聖經節:詩篇150篇
    詩篇第150篇”哈利路亞”的意思是”得稱讚上帝”,你們要稱讚上帝,我們不直呼耶和華,乃是居於對上帝的敬畏,詩篇150篇是要在上帝的居所,用各種方法包括樂器如號角,喇叭,琴瑟,所有可發聲的方法來稱讚上帝,進一步,不只發聲音的器具,跳舞也可敬畏上帝,稱讚上帝。
    禮拜是基督徒聚集在一起敬拜上帝,上帝賞賜我們生命,我們回應敬拜,禮拜就是以上帝為中心的聚集行為,從中古世紀到現代社會,音樂一直是禮拜中的重要原素,禮拜進行中少了音樂,就失去禮拜中的美與節奏感。
今天是聖樂禮拜,我們談禮拜中的音樂,分三部份來談:
(一)前奏曲與後奏曲:
    前奏後,奏曲都是禮拜中的一部份,前奏曲是禮拜規劃者細心挑選的曲子,營造禮拜的氣氛,信徒在一星期中受到不平與挫折,喜悅,前奏曲撫慰 這些不平靜的心,前奏曲讓信徒平靜的接近上帝,至於後奏曲是禮拜結束前的音樂,短短的,活潑的,領受的,喜悅,後奏曲始於輕,繼之喜悅,然後結束.不論前後奏都是禮拜的一部份。
(二)會眾的吟詩:
    禮拜中的會眾不是付錢看表演者,相反的,禮拜中,上帝是觀眾,我們是演員,上帝靜靜的看著我們的表現,會眾的基本角色是吟詩,吟詩是一種杈力與責任,過去天主教信徒是不能吟詩與讀經,(現在可以了)因此要把握,盡心盡力的吟詩,吟詩有幾個意義:
(1)獻上感謝。
(2)付上感情。
(3)向其他人表示基督徒的熱情,許多人是聽到聖詩,才來參與的。
(4)表現基督徒團契的精神。
(5)通達信仰的真理。
    日常生活的豉勵與感應,有許多人在生活中受聖詩的鼓勵與扶持。
我們聖詩來自一佰七十幾個國家,只要內容與我們信仰一致,我們就會採用,基督徒每唱一首聖詩,每一個詞句,都要用 悟性,每一個字音都是針對上帝而唱的要有音樂性,每一個音,不論高低,起承,轉合都要一致。
    全體會眾都要吟詩,每個會眾都要參與,從心唱出,不要迴避,不想吟詩時就是要大聲吟詩時,吟詩就是你的祝福。
    最後就是要吟寬闊的好聖詩,聖詩有六佰多首,有讚美,鼓勵,祈禱,我們要依他的屬性來吟唱。
    聖歌隊的角色,許多人將聖歌隊當成節慶的表現,除此之外,聖歌隊還有三個角色:領導禮拜,在禮拜中,最受人注目的就是聖歌隊的聲音與角色,聖歌隊的衣服是禮服,要重視聲音與禮儀,代表會眾做祭司的功能。
教導的意義,領導整個教會讓會眾體認上帝的恩典與慈愛,獻詩是獻給上帝或會眾的?要分清楚,方法是要看詩的內涵,由內涵決定方向,方向是很重要的。
    教會是做禮拜的,禮拜中音樂是豐富的原素,音樂使得神學中,心靈與感情得以提升而接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