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心意更新遵主意
講 員:王榮昌牧師 講稿整理:王榮昌牧師 聖經節:羅馬書12章1~2節 談到如何更新,相信在場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1)、有些人的答案可能會是在於外在物質因素的改變,認為要穿對衣服、拿對品牌的手機、背對背包、或者是開對車子等,當一個人擁有自認是合乎主流社會潮流的東西,自己就是更新改變。2)、另外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是名聲的獲得,只要能讓自己出名,不管是好名聲或壞名聲,不管時間是長或或短,出了名就是不同。3)、再來,是權力,有人認為擁有權力就是更新,因為自己能成為無敵,從社會中有一句流行名言:「獲得權力,將使能你成為可敬的人。」很明顯可以理解到權力使人更新的意思。 上面三種更新的方式,都是從外在的判斷與標準產生的。一個人的更新如果只是依尋外在標準,這個人對於這些外在標準也沒有任何分析與評斷,這些標準直接呈現在人的面前,就好像一個人搭火車與下火車一樣的情形,事不關己。 然而在人的生活中還有第四種更新的方式,是不同於前面三種方式。更新是有關一個人對於自我生活的調整,獨立分析思考的規範與信念的忠誠。第四種方式不是外在添裝的而是內在轉變更新的。因此,更新是需要經過對於有關更新真實意義的思考。如果一個基督徒能夠明白審思發現,個人更新的依據是什麼,那麼這位基督徒可以確定自己是能從內心完全忠誠的去跟隨的一個跟隨者。 保羅勸告信徒要心意更新,這個目的是要使人能得救。保羅也要信徒將自己獻給上帝當作活祭。基督徒如何在生活中更新,或者這個問題只是讓我們覺得奇怪的事?事實上,每一位基督徒都在生活中面對這個大的爭戰。是否我們的行為是反應出充滿世俗物質主義、自私、罪行的世代?還是我們的行為反應出來的是靈性的全能、上帝的愛與公義? 1、我們首先面對的是一股強大成為同儕的壓力:因此保羅勸勉信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A)我們內心有一股強大要我們屬於某一個團體的驅使力。這不必然是壞事。這部分是屬於上帝是賜給我們情感與心理的一部分。在這個動機基礎上,我們尋求成為一個國家的好公民,誠實、純潔與忠誠的人民。 (B)但是圍繞在我們四周的世界並不是經常以這種高標準維持生活,反倒經常是以短視的目標為主。這世界並不將人的價值超越物質關心需求之上,更甚的事是將這個訴求當作自己罪行的藉口。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標準不是建立在上帝的要求之上,而是在以自己心意為主的基礎之上。這個世界向我們吸引,這種吸引方式是放任輕鬆的生活方式,對於責任的態度是漫不經心,這些燦爛光彩使得世界格外的具有吸引力。雖然有基督徒認為自己是獨立自由的個體,不會受到影響。 (C)但是事實上,我們在這個世界並不是具有自由選擇的機會。主要的戰役是在於我們是否會因付出,靈魂因而受到束縛綁住的代價上。我們面對生活,需要在同意消費購物的機器上花極大數目的錢,這些機器通過大眾媒體,狡猾地說服我們去買他們所生產的產品,或者是投他們推出的候選人。當然有些宣傳是不具傷害性,但是大部分宣傳是產生灰色倫理性的問題。很明顯,有些宣傳是具有魔力,許多人不自覺地陷入機器的陷阱內無法自拔,甚至無法脫離。因此面對此種生活,讓我們留意警醒。 2、雖然我們面臨強大加入同儕的壓力,但是基督徒有突破與世界一致模式的經驗。保羅勸勉信徒要「心意更新。」 (A)基督徒有新的身份。基督徒生活所關心是屬靈的勝於屬世的。因此,在世上的生活,人的忠心是要由對上帝國的忠心所取代。所以耶穌在馬太福音10:37-38節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很多人認為耶穌登山寶訓在真實生活中是沒有實踐的意義。為何會有如此的想法?基本原因是這些人認同這個世界。耶穌的教導是要指引人屬於一個屬靈有不同於現世價值觀的時代,是一個有活力的生命,不是教條。 (B)更進一步,當基督徒擁有生活上的新的標準之後。基督徒不以滿足自我或能帶給家庭短暫愉快來規範我們的行為。基督徒的標準來自於上帝的愛。耶穌將這個標準視為行動最高的動機。所以耶穌在馬太福音22:37、39節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約翰因此說:「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19節) (C)在屬靈與世俗的生活中,面對下面這些問題時,基督徒當如何回應:基督徒常會遇到,要過屬靈的生活,最好不要住在這世界、基督徒最好不要尋求世上的事物。很明顯,這些問題正顯示出在這世界,基督徒是面對一個在屬靈與世俗之間巨大張力的生活。但是基督徒應該活得有信心,因為基督徒相信一切在上帝手中掌權,跟隨耶穌的腳蹤行。不論何種情境基督徒都能全然交託給上帝,如同耶穌遵上主旨意一樣。真實基督徒的生活,是在任何關係與行動上以愛為基礎。此愛的特性,羅馬書13:10有簡潔扼要的說明:「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依照這個生活標準,基督徒便能「叫我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平安喜樂永伴隨的走在每個人的人生旅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