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3 萬民稱讚主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1年7月9日 凌晨1:08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2年9月7日 晚上8:26 更新 ]
題  目:萬民稱讚主
講  員:陳勝三牧師  講稿整理:張昭仁弟兄
聖經節:羅馬書15章8~12節詩篇117篇1~2節
 
 
    自創世紀十一章,上帝用亂人的口音之後,人類就因語言無法溝通而分散各處,後來的人類歷史中,各種族、城邦、國家之間常見不和、仇視、戰爭及互相殘殺的情況。即使21世紀文明世界,這種現象仍屢見不鮮,特別是技術進步,殺傷力更大,對和平威脅更大的飛彈和核子武器。台灣移民史中,先有漢人與原住民之爭,後有閩、客之爭,閩南人又分漳卅、泉卅之鬥和異姓相爭,即使現在已經民主化,藍綠對抗立場還是鮮明。
    處在第一世紀的初代教會,由於人種,階級,身份等等的差別,紛爭更是難免。因此保羅才會在羅馬書14、15章極力勸勉基督徒應追求和睦,勿因彼此差異而論斷,排斥,當時猶太人與外邦人更是難以融和。但保羅即是外邦的使徒(參使徒行傳9:15;13:46、47),所以在教導"信徒相處之道"時想必關心到外邦人,這可以從15:15、16可得佐證。保羅特別說外邦人也是上帝拯救的對象,萬國萬民當稱頌主耶穌。耶穌也是外邦人仰望的救主,藉此保羅期待基督徒的猶太人與外邦人和睦相處。
    猶太人與外邦人的疏離關係:
    初代教會猶太人與外邦人是不相往來的,這可從耶穌在世上傳道生涯可看出,如約翰四章說的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沒有往來。外邦人更不用說了,馬可七:24:30 記迦南婦人求見耶穌治女兒病之事可看出。使徒行傳十章也可看出虔誠猶太人不與外邦人打交道。猶太人何以如此,這是有歷史因由的,當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強調要聖潔,不可隨外邦人的行為惡俗,利末記18:3,24:20:23,申命記12:30。猶太人亡國被擄至外邦時,更深切反省亡國原因,來自於不聖潔,因此追求聖潔生活,棄絕外邦人的行為惡俗,從此與外邦人隔絕。
    保羅觀念並非如此,他認為外邦人並非上帝棄絕的,相反的也是上帝子民,他引舊約經文做為理論支持,說這是主的旨意,外邦人也是上帝悅納的,引證經文有:
(1)詩篇18:49(羅15:9)是大衛王感恩詩歌,他回顧一生,蒙上帝拯救而稱頌主。乍看之下,只是一位猶太王對主的感恩,因主救而得勝,但在結束時,49節突然有”耶和華啊!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謝你,歌頌你的名”。這表示外邦人也參與他的稱頌,表示大衛王接受外邦人一起稱謝神,歌頌主的名,期待有一天外邦人一起讚美主。
(2)羅15:10引自申命紀32:43,”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起歡呼”。這是摩西臨終前所做的詩歌,雖是稱頌上帝的詩,但也具有教導意義。這詩述說上帝如何恩待他們,同時也訓示他們,勿離上帝免得禍患,保羅引用申命紀32:43表達耶穌十字架受死的救贖,當這救恩傳到外邦,正是呼應這預言。
(3)羅15:11出自詩篇117:1。在詩18:49說到大衛王在外邦人中稱頌主;32:43則是一起稱頌,而詩117:1則是萬國萬民稱頌主。詩117:1是最短的一首詩,僅有兩節,但含蓋最廣”萬國””萬民”稱讚主。稱頌主對”所有人”所施的慈愛與信實,這慈愛由應許祝福亞伯拉罕到耶穌基督成為世人救主。
(4)羅15:12由以賽亞11:10而來,是彌賽亞詩歌之一,這預表在耶穌身上應驗,耶穌成為萬國萬民的盼望,因他是世人救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