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5 信靠上帝,得著生命 講員:陳志聰傳道

張貼者:2011年6月11日 清晨7:45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2年9月7日 晚上8:26 更新 ]
題 目:信靠上帝,得著生命
講 員:陳志聰傳道  講稿整理: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哈巴谷2章1~4節、羅馬書1章16~17節
語音檔下載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常常會聽到教會的人鼓勵我們說:「要倚靠上帝,將一切難以承擔的事都交托給祂。」雖然這些教導我們都知道,不過在我們心底最想知道的卻是「為什麼會發生這些痛苦的事情?」當我們成為基督徒,充滿著上帝會保守我們一切的信心,認為許多不好的事情只要倚靠上帝,上帝就會幫助我們抵擋這些不好的事情。我們在車上掛著「基督是主」的魚形標誌,或是掛著十字架,可能認為這樣子會減少車禍的發生。或是在家裡掛著「基督是我家之主」的匾額,或是耶穌抱著小羊的掛毯,可能認為家裡就會因此不會發生火災或是被地震震垮。甚至有人可能跟我家一樣,在生病或是睡不著時,會抱著聖經睡覺,求主保守自己。不過,當這些我們所認為不會發生的災害,發生在我們身上時,也許會想問上帝說:「什麼會發生這些痛苦的事情?」
    舊約時代的先知哈巴谷也有類似的問題。他是一個主前630年前左右(有許多種算法,也有人說是主前630之後)南國猶大的先知,當時猶大國常常遭受到迦勒底人所統治的巴比倫帝國的攪擾。巴比倫帝國常以先進的武器,以及強大的軍隊來攻打猶大國。先知哈巴谷一方面認為這是上帝的百姓不遵行上帝的話的結果,所以上帝派巴比倫來教訓猶大國。另外一方面,哈巴谷卻又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被巴比倫攻擊,因為巴比倫所行的比猶大國更壞更罪惡。因此他問上帝這樣子的審判要到甚麼時候才會結束。因此他爬上守衛台,希望聽見上帝的回應。我們有時也跟先知哈巴谷一樣,遇見困難的時候也希望得到上帝的回應。或許,我們在教會裡,或是一些特別的聚會中常聽見有人說:「上帝出聲回應我的禱告」或是「上帝使用聖經的話回應我」之類的話語。通常聽到這樣的言論,會認為上帝對這個人很好,會回應他的禱告。但是心裡面又會有疑問說:「為什麼我沒有這樣的體驗呢?」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行為、思想是不是有哪裡不對,或是思考上帝是否存在之類的問題。
先知的困境:繼續等候
    先知哈巴谷也和我們一樣,經歷過這樣充滿疑問與等待的過程。在某些神學家的研究中,認為哈巴谷可能為猶大國禱告長達十二年之久,才等到上帝的回應。我們無法知道哈巴谷這十二年是怎麼渡過的,但是我們知道他一直在等候上帝的回應。這個回應或許跟他所想的不一樣。上帝沒有回答他災難性的審判會持續多久,上帝也沒有回答他甚麼時候會拯救猶大國。上帝吩咐哈巴谷將祂所講的寫下來,要清楚明白的宣告,最好是可以簡單到使人可以邊跑邊讀所寫下來的指示。上帝回應他要「繼續等候」。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哈巴谷聽到要繼續等候的表情、心情,會是有多麼地複雜。「甚麼!已經這麼悽慘了還要繼續等?而且要等多久還不知道?這是要怎麼等下去呀!」當我們為了好幾年的官司,或是為了生好幾年重病的家人,或是為了負債在向上帝禱告時,一定不會想聽到上帝回應我們說要「繼續等候」。
不是自己要的答案
    雖然上帝要哈巴谷繼續等候,但是這個等候卻帶著一個「一定會臨到」的盼望。但是,如果上帝沒有回應我們呢?如果我們連要「繼續等候」的答案都等不到呢?那我們要怎麼辦呢?在新約時代的羅馬教會就是如此。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羅馬教會早在保羅過去傳福音時就存在了。當時羅馬教會裡有很嚴重的族群問題,猶太人與外邦人基督徒彼此不合,在教會內產生許多的紛爭。猶太人認為自己受到上帝特別的選召,是與這些外邦人不一樣,這些外邦人都要照猶太人的規矩來跟隨上帝。但是這些外邦人卻不認同,因為他們在文化上與猶太人有許多的不同。不只是如此,這些猶太人與外邦人同樣受到當時政府的欺壓,甚至因為基督徒的身份同樣被人看不起。所以羅馬教會不但是內部有紛爭,還有著從外面來的宗教壓迫。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間教會裡有兩群基督徒,兩邊都在禱告求上帝使對方回心轉意,來認同自己的看法。同時還要懇求上帝的憐憫,使自己可以脫離這樣罪惡的環境。我們可以從聖經看出,上帝並沒有直接給他們兩邊答案。
福音是甚麼
    保羅當時看見了羅馬教會的問題,也沒有跟他們說誰對誰錯,或是迫害甚麼時候會停止。而是直接跟他們說,甚麼是福音,還有福音是從哪裡來的。也許當我們成為基督徒之後,看見了許多的災難,遇到了許多得令人難過的事,或是與人發生紛爭的時候,不是要問上帝這些是怎會發生,或是甚麼時候會停止。而是要問自己「甚麼是福音?」我們都知道福音就是好消息,那麼這好消息的內容是甚麼呢?如果是好消息,那為什麼保羅要說「我不以福音為恥」呢?福音的內容是上帝要透過耶穌基督洗清人的罪,使人可以與上帝和好,得著救恩。使人可以過聖潔、有盼望的生活,有喜樂和平安的祝福。使人遇到困難時,可以放心交托給主,求聖神來幫助。那麼,這福音有甚麼好羞恥的呢?這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相信上帝,認為自己可以拯救自己。當時的羅馬帝國有很強大的羅馬軍團、偉大的建築物、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先進的水道設施與暖氣設備。當時最多人知道的兩大學說都是主張人可以靠自己得到拯救,得到快樂或是至善。所以,主張人有罪惡,需要得到耶穌基督救恩的基督教,就被人認為是可恥的宗教。
    其實,人的本性就是如此。當人遇到困難時,大部分一定會先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也許是失戀,也許是工作上的困境,也許是經濟上的問題等等。當這個困難太大,自己無法解決時,才會想到上帝,問上帝為什麼會使這種事情發生。因此,保羅在訪問羅馬教會之前,寫這封信給他們,是希望當他們遇到困難或紛爭時,能想想看甚麼是福音。保羅不以福音為恥,是因為他知道這是事實,也是真理。人是無法靠著自己得著拯救,脫離罪惡的狀態。我們都知道全球暖化的問題,也知道這對整個地球環境造成影響,但是卻仍然無法解決的這個世界性的問題。有科學家提出人只要100年都不開車、不用髮膠、冷氣以及不生產石化工業的物品(手機、衣服等),就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一般人聽見這樣的言論,都直呼不可能。因為這要放棄目前的生活才會辦得到,因此也沒有國家主張這種方式,因為這會損失許多的經濟利益,以及生活的便利性。這是因為人堅持以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從整個上帝創造的角度來看,當然就不會以大自然的角度來思考解決方式。
上帝的恩典與人的改變
    不過,只要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惡,願意在上帝的面前悔改,就會有改變的機會。就算是災害依然存在,迫害持續發生,生活環境、經濟環境一直無法得到改善,還是會有改變出現,只是我們無法知道甚麼時候會改變,上帝有祂自己所定的時間。因此我們需要信靠福音,需要耶穌基督拯救的恩典,需要以靠這樣的恩典,把我們從罪惡的狀態中拯救出來。當我們得到這樣的恩典,我們就會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軟弱,去面對自己不敢看到的罪惡,然後找到上帝給我們的答案。上帝答應先知哈巴谷,義人必因信得生,上帝必拯救祂的百姓。所以,保羅認為人對上帝的信靠,是出自於上帝的信實。上帝的應許不會改變,祂所講的話語也不會改變,祂給人的恩典也不會改變。上帝在舊約時代答應哈巴谷義人必因信得生,上帝也在新約時代答應基督徒義人必因信得生。同樣,上帝在這個時代對我們說話:義人必因信得生。
義人必因信得生
    義人是指誰呢?是指那些聽主的話語,去行主的話語的人。是愛上帝也愛人的人。可能有人會說:這太難了,怎麼可能做得到呢?的確,上帝的標準很高,人很難達到上帝的標準,但是並非做不到。在耶穌的時代,法利賽人與文士定了許多的規矩、律法條文。他們認為只要達到這些標準的人,就可以被人稱為是義人。有些標準甚至是雞蛋裡挑骨頭,是聖經中根本沒有的律法要求,卻有人可以做到這些律法要求。在新約時代真的有人可以做到這些超乎想像的律法要求。耶穌基督除去這些不必要的要求,使律法成為完全。更簡單,也更純全。雖然標準還是很高,很難達到,卻不會比法利賽人所定的要求還難,而且比他們的要求更完全。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人是無法從律法中得著救恩。因為律法是上帝設立來保護人,避免人離開上帝,以致於做出罪惡的事情。人要得到救恩,只有倚靠耶穌基督的恩典,就是上帝福音的大能。但是當人得著救恩之後,就要學習上帝的話語,並且去行出上帝的話語,就是耶穌基督所教導我們的一切,包括愛上帝、愛人,傳主的福音。因為相信福音,我們會學習去行出福音所帶來的真理。因為相信福音,我們可以在困難中生存,存盼望的心持續等待上帝的回應。因為相信福音,我們可以在耶穌基督裡面,得著真正的生命。是聖潔的,是屬於真理的,是接受上帝的愛,並且對人、對上帝付出愛的生命。
    聖經上告訴我們說,要對上帝信實的恩典有信心。因為上帝以耶穌基督救世的福音來拯救人,應許人要從這福音得到新的生命。也是因為人對上帝的信靠,使自己可以活在耶穌基督的恩典中。也許我們常常等不到答案,也許我們等到的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是對上帝所給的答案有怨言。但是,上帝已經親自應許我們會得著救恩,救我們脫離困苦的環境,使我們的生命中充滿喜樂與平安。我們應該倚靠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福音,持續地向前跑走。用信心的眼光來看見還沒到來的盼望。因著信靠上帝,使我們得到新的生命,新的盼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