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1 家庭做伙來、宣教旺旺來 講員:陳志聰傳道

張貼者:2012年9月7日 晚上8:35未知的使用者

題 目:家庭做伙來、宣教旺旺來
講 員:陳志聰傳道、講稿整理:陳志聰傳道
聖經節:撒母耳記上2章12~17節;提摩太後書1章3~7節

宣教的爭辯:重質?重量?
    我們常在談論「宣教」這個主題,強調傳福音是非常重要的事,只要是基督徒都需要傳揚耶穌基督救世的福音,因為這是耶穌基督給每一個基督徒的重要使命。在這 幾年來,有基督徒開始在思考「宣教」要怎樣看出效果。就發展出從「數量」(會友數、受洗人數),或從「品質」(教育系統的成果、會友品格、對聖經的了解有 多少)兩種觀點。當然,從我們現在的觀點來看,教會宣教的「品質」與「數量」是不衝突的,而是相輔相承的。教會對聖經、神學的了解若是較多,比較能帶出宣 教的使命,在世上作見證。當然數量上也可以看見增長。教會一但開始增長,就會開始因為增長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去思考聖經、神學與生活的關係,想要更多認識 上帝,與主親近。會友人數多的教會,也比較有能力舉辦大型的宣教活動。也因為人多的關係,對於信仰的裝備上比較會大家揪團一起參加,品質上也跟著提高。
    所以,我們知道宣教是「品質」與「數量」都需要考量到。這並不是先後順序的問題,也不是哪個比較重要的問題。而是「甚麼是宣教的原則?」與「從哪裡開 始?」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品質」與「數量」兼顧的「宣教原則」,也需要知道這樣的原則要「從哪裡開始」執行才會產生效果。
好竹出壞筍?
    今天的舊約經文中,撒上2:12-17講到上帝的祭司以利有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大概類似於今日牧師、傳道的小孩。聖經說這兩個兒子都不認識上帝 (是指沒有真正的認識,或看輕上帝),所以在聖殿裡外做了許多上帝看了不喜悅的事。也許大家常在禮拜中、禱告會、團契時間有聽過猶太人的教育方式,是以律 法為中心,甚至是比我們現在的教育還要嚴格。猶太教育很強調「背誦律法」,他們有一句俗語說:「背101遍比背100遍更好」,就是在說背誦律法的重要。 因為箴言10:17說:「謹守訓誨的,乃在生命的道上;違棄責備的,便失迷了路。」不過,我們卻看見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行了許多看輕上帝的事情。他們任 意取走獻給上帝的重要祭物,按照利未記7:25所記載:「無論何人吃了獻給耶和華當火祭牲畜的脂油,那人必從民中剪除。」這是嚴重觸犯律法的行為。他們又 在會幕前行姦淫之事。當年老的以利聽見他的兒子們所犯的惡行,就去勸他們不要犯罪了。可是他們不聽父親的勸告。所以後來上帝對以利說:「因此,耶和華以色 列的神說:『我曾說,你和你父家必永遠行在我面前;現在我卻說,決不容你們這樣行。因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 2:30」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問題是出現在「子女的管教」。
「教導」不是「教倒」
    有一個德國的的心理醫師名為麥可˙溫特霍夫。他開了一家專門為兒童、青少年治療的心理醫學診所,幫助家長們解決孩子們的問題。這位醫師將這些問題整理歸 納,出了一本名叫「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變成小皇帝」的教育書籍。他點出了目前的教育困境,以及許多孩子們的心理問題。他認為給予過度的同理心與自由,反而會 使孩子成為過度自我中心的人。例如說因為父母親過度保護孩子,將小孩的問題包括不寫作業、不聽話都歸咎於教育體系,或是老師不會教。導致孩子認為不管如 何,反正有父母處理,都是別人有錯的心態產生。還有,有些父母將小孩當作大人看待,給他們許多自由可以決定事情。使這些孩子從小產生錯覺,認為自己做甚麼 都可以,無論自己做對做錯都是自己的自由,卻忽略考慮他人的權益,不會替別人著想。這位醫師認為讓孩子自己決定不等於他會獨立自主、開明的教育不等於要放 棄父母的權威性、要孩子聽話不等於孩子不會去思考、以及不要當孩子的朋友,而是要用心當他們的父母來教導他們。他認為要照著孩子的心理發展來教育他們,使 孩子成為孩子,讓他們有正常的童年,不要讓孩子成為小大人。要使他們成為負責任、會思考、會顧慮到別人的人。
宣教的起點:家庭
    為什麼我們要在青年主日談家庭教育呢?因為現在的青年可能會成為明日的父母,現在的父母影響未來的青年。家庭是教會裡最小的團契單位,一個基督化的家庭就 是要成為一個屬靈的團契。「宣教」的觀念就必須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做起。家庭教育會影響到整個教會的宣教方向、宣教動力(熱忱)與宣教品質。我們從一個比較 負面的例子,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的不好的作為。我們無法從聖經中看出以利如何教養他的兒子們,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小孩子的性格養成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 關係。我們可以合理的推論,祭司以利可能沒有放很多心力在他的兒子們身上,或是教育方法錯誤,導致悲劇的產生。兩個兒子在同一天被非利士人殺死,整個家族 受到上帝的責罰。我們也可以看出這兩個兒子的惡行傳到了百姓那裡,可能還影響到整個祭司家族的名聲。他們不只影響到整個敬拜的品質,還影響到其他人的信 仰,做出不好的模範。甚至還影響到整個家族、整個民族的未來。因此,當教會要做宣教規劃時,一定要將家庭納入考慮,甚至要鼓勵大家從家庭做起,教養孩子們 有好的信仰、好的品格。
    我曾聽見有人說過:「當父母的,第一個傳福音的對象,就是自己的小孩。」基督徒家庭的信仰傳承,除了向外傳福音給未信者聽以外,還需要對內傳福音,也就是 自己的小孩。在韓國教會有所謂的「爸爸學校」與「媽媽學校」,教導家長如何以基督信仰來教導小孩,教導小孩認識甚麼是福音,甚麼是基督徒。過去我們長老教 會總會曾推動過「建立家庭祭壇」的活動,鼓勵大家在自己的家裡舉行「家庭式的禮拜」,透過簡單的詩歌、讀經、分享、彼此代禱,享受在家庭裡的屬靈團契。在 最近,有許多教會開始在推行QT運動,希望教會可以建立起好的靈修習慣。這個QT運動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家庭QT,就是全家一起來以詩歌、讀經、分享、代 禱來經歷上帝奇妙的作為,有的家庭會稱這樣與上帝親密的時間叫做「甜蜜時刻」。通常,有舉行「家庭祭壇」或「家庭QT」的家庭成員,在教會整體的宣教活動 上有許多幫助。在個人的道德行為上,也會比較容易遵行聖經的教導去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這在於與主的話語親近的時間變多,以及在家裡彼此分享、代 禱的品質漸漸地提升。
宣教原則一:要以身作則,成為上帝話語的見證
    在今天提後1:3-7的經文裡,保羅因著提摩太有滿心的喜樂,也為此來感謝上帝。保羅為什麼要為了一個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年歲又比自己輕的人有滿心的喜 樂呢?在第3節保羅說:「我感謝神,就是我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所事奉的上帝…」他說明了自己的信仰,是從祖先所傳承下來。聖經上關於保羅的家庭描寫的不 多,我們很難得知保羅實際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怎樣。但是我們可以從保羅確信自己的信仰是從祖先所傳下來的這點來看,保羅認為他與他的祖先一樣,以清潔的良心 事奉上帝。這裡所講到的祖先,並不是猶太人所說的亞伯拉罕、雅各那一輩猶太人的祖先。而是與保羅自己有血緣關係、親密關係的祖先,可能是祖父母一輩的。在 保羅從小聽見、看見這些人的信仰表現,受這些人的影響,以致於他現在可以有清潔的良心來事奉上帝。所以宣教的第一個原則,是「要以身作則,成為上帝話語的 見證」。我們不但要閱讀上帝的話語,還要使上帝的話語充滿在我們的身上,使我們成為上帝話語的見證。我們看到提摩太也是如此。保羅稱讚提摩太說:「想到你 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當保羅傳福音路司得,也就是提摩太的故鄉時,提摩太的母親與外祖母也 在那時信主。直到保羅再次到路司得時,已經過了大約四年的時間。徒16:1-2記載說:「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裡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是信 主之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利尼人(希臘化猶太人,也可能是指希臘人,兩者都歸類為外邦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我們看見提摩太並不 是生長在一個猶太教的家庭,也不是基督教的家庭。卻因為他的母親與外祖母的信仰,使提摩太成為一個人人稱讚的基督徒,保羅宣教旅程的好同工。當我們成為上 帝話語的見證,自然就會有人看見、聽見、效法我們的信仰與行為。並且成為我們宣教的幫助。
宣教原則二:無論何時都要禱告
    保羅又說:「…祈禱的時候,不住的想念你,記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的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提後1:3-4)當保羅因為主做見證被關時,有許多人 離棄他(提後4:16)。但我們從提後1:4來看,提摩太似乎在保羅被關的這段時間,一直關心著保羅,甚至為他難過到流淚。這樣的行為感動了保羅,溫暖保 羅的心,使保羅想見到提摩太,就好像想見到久久未見的家人一樣,常常為提摩太禱告。因此,宣教的第二個原則就是「無論何時都要禱告」。保羅在提前2:1教 導提摩太,要為人人祈求、禱告、代禱、感謝。這裡所講的是為「每一個人」禱告。我們都知道,傳福音時要為對方禱告,求主打開他的心,幫助他認識耶穌。我們 也知道傳福音時要為自己禱告,求聖靈充滿自己,求上帝的話語幫助自己,有合宜的話語和行為去為主做工,將福音傳給人。但是我們常常忘記即使當我們在做宣教 工作時,也要為同工禱告,為自己的家人禱告。因為同工是在戰場與我們一起為主爭戰的,當同工受傷時、跌倒時都需要我們的幫助與禱告。我們也要先為同工禱 告,求主幫助他能夠抵擋一切的迫害。不會使任何的破口在我們的宣教團隊中產生。除了同工,也要為我們的家人禱告。求上帝幫助我們的家人,免受一切的災害, 能夠以信心與行動來支持我們的宣教事工。過去我常聽見許多人,因為家庭因素無法參與教會的宣教事工。許些人領受了上帝的呼召,卻因為家庭因素無法回應上帝 的呼召。這些事情的發生都令人感到可惜。因此,我們要學習迫切為家人禱告。求上帝的恩典與呼召,不只實現在我們身上,也實現在我們的家人身上。使我們的家 人可以理解我們所做的事工,並且給我們支持與幫助。
宣教原則三:以火熱的心,發揮自己的恩賜
    接著,保羅在提後1:6中說:「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上帝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再挑旺起來。」這裡所說的,是每個基督徒身上都有上帝所賜夠用的恩 賜,包括宣教的恩賜。當我們受洗後,這樣的恩賜便一直隨著我們。但是有時候在教會久了,難免會對一些事工感到厭煩,覺得很累不想再做下去。或許提摩太也有 類似的問題,因此保羅提醒他要「重新點火」,再次找回自己對宣教的熱情。所以我們要學習以火熱的心,將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恩賜,發揮在我們的宣教事工裡。因 此,宣教的第三的原則,是「以火熱的心,發揮自己的恩賜。」同樣的故事,沒有熱情的人說這故事會令人感覺無聊。很有熱情的人說,卻令人感到有趣。不過,火 熱的服事不是心中一把火的到處亂燒,打著「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名號把自己燒壞,也燒傷了別人。我們是要「焚而不毀」,不要「焚了就毀」。保羅勉勵提摩 太,也勉勵我們火熱的服事,也要有「剛強、仁愛、謹守的心」。就是說當宣教事工遇見困難時,要有剛強、持續不斷的堅持。在與人相處時要以仁愛彼此款待,要 為對方設想。在遇見試探、引誘時要學會自我控制,謹守自己的心,小心不要離開主的道路。以「剛強、仁愛、謹守的心」來火熱的服事,才能達到宣教的效果。
    親愛的兄弟姊妹,當我們領受耶穌基督的愛時,我們也要以行動去回應這樣的愛,並且將這愛傳出去。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從家庭開始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愛。要以身 作則,成為上帝話語的見證、學習無論何時都要禱告、並且以火熱的心,發揮自己的恩賜。盼望我們的家庭可以做伙來努力,使文山教會的宣教可以旺旺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