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6 婦女和芥菜種 講員:李幸玲牧師

張貼者:2011年3月11日 晚上11:51未知的使用者   [ 未知的使用者 已於 2012年9月7日 晚上8:27 更新 ]
題 目:婦女和芥菜種
講 員:李幸玲牧師、講稿整理:施彥伯弟兄
聖經節:馬可福音4章30~34節
    今天是總會婦女事工紀念主日,感謝教會的好意邀請我來分享。聖經芥菜種的比喻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段,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耶穌所說的芥菜種和台灣的芥菜種好像不同,我小時住在鄉下,父母有耕種,所以看過各種蔬菜的種子,我也曾種過芥菜。我和先生受派為傳道師時,到澎湖七美教會牧會,每位會友家旁邊幾乎都有田,婦女用有機肥和牛犁田種出來的蔬菜特別甜美,尤其到冬天,我家裡的菜多到吃不完,我因為覺得新奇,也在牧師館後面的土地上種起了蔬菜,當時我也種了芥菜,芥菜會長到超過1公尺,台灣的芥菜是可以吃的,特別是客家菜常用到,而中東的芥菜是不能吃的,比較像是樹,聖經寫到的芥菜種更小,但是卻可以長到2-3公尺高,成為鳥的棲息處,據說鳥也很喜歡吃芥菜種。
    在耶穌傳福音的時代,有一群人雖然看見耶穌行的神蹟,也認同耶穌所傳講的道理,但是他們心中仍充滿悲觀和失望,覺得自己的團體太小,如何讓世上的人都得到救恩,改造當時以色列人的前途?耶穌常用以色列人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來做比喻,這裡耶穌就用了當時常見的芥菜種來說明天國的奧秘。為什麼小小的芥菜種可以長成讓鳥可以棲息的大樹,因為它具有生命力!創世紀1章講到上帝創造各樣植物和菜蔬,是上帝讓它們從地生出,賜它們生命力來長大結實。芥菜種可以長大的奧秘就是它裡面具有的生命力,使它從最小的變成最大的。
    天國也是有生命力的國度,福音也具有生命力,改變人行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人的生命,從改變思想、觀念開始,達到行為的改變,就像電腦的軟體程式作更新後,它的功能就能升級。上帝的福音若進入我們心中,就符合我們生命軟體的程序,使我們觀念思想更新而變化,符合上帝的旨意,而且外在行為也將慢慢地改變。這樣生命的改變是很多基督徒真實經歷到的,台灣南部一間監獄關了一個拄拐杖的囚犯,他從小因小兒麻痺而行動不便,他的個性很極端,多次因搶劫而入獄,但是他的行為仍沒有改變,在獄中常因打架而受到隔離。有一次從台北來了幾位以前是道上兄弟,現在成為教會的弟兄,他們唱詩歌、做見證,這位囚犯也去聽了,有一位教誨師和他說,我教誨你三年了,你一點都沒有改變,再聽這一次會有用嗎?不過這次他深受詩歌和見證的感動,從此漸漸地改變,他和義工們通信,上函授課程,主動幫助教誨師的工作,三年後他出獄時,說了句其他受刑人不會說的話:「我還要回來!」結果二年後他實現了諾言,他一手拿著拐杖,一手拿著吉他,回到監獄來探視關心那些兄弟。一個原本為非作歹的受刑人,為什麼生命可以得到改變?這是福音的大能,改變他的生命,讓他可以去影響別人,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就是耶穌所說天國福音的生命力。上帝國的生命力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不論他原本是怎樣的人,當上帝國的生命臨到他,他就會變得不一樣,最微小的可以變成最大的,那能力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力。
    上帝的救恩本來是臨到以色列人,不過現在因為耶穌基督的犧牲,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耶穌而得到救贖和改變。保羅在加拉太書3章26-29節說:「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子。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上帝的恩典已經臨到全世界的人,上帝也撿選那人眼中最卑微的人,使軟弱的成為剛強,使貧窮的變成富有。
    今天是總會婦女事工紀念主日,感謝上帝在創造時,按著祂的形象造南造女,使人承受從上帝而來的賜福,在地上建立家庭、生養眾多,管理上帝創造的萬物。不過人類歷史中,我們發現婦女的地位常是低落的,受到輕視,沒有受教權,耶穌卻尊重婦女、愛婦女、釋放婦女,使很多婦女的生命得到改變。祂也重視、幫助婦女去面對她們的痛苦和問題。因為耶穌的愛,使很多婦女來跟隨耶穌,供應耶穌和門徒的缺乏和需要,甚至耶穌受死釘十字架,從死復活時,一直跟隨並見證的也是這群婦女,但是婦女的地位並未立刻改變得到提升,當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許多人時,當時的記載是五千個男人吃飽,其實還有很多婦女和小孩沒有被計算在內,顯示使徒時代,婦女的地位很低。
中世紀時,很多人認為婦女身心無能,道德不堅定,只能在家中相夫教子,如今知識科技文明發達,很難想像婦女是沒有選舉權的,也沒有參政權、擔任公職,婦女的人權低落。直到近百餘年來,經過許多婦女的努力,婦女人權才得到提升和突破,紐西蘭在1893年成為首個賦予婦女選舉權的國家,澳洲在1902年跟進,其他國家也慢慢跟進。婦女在宣教的貢獻從19世紀開始已經慢慢產生影響力,歐美教會開始海外宣教工作,當時婦女想參與宣教,只能嫁給宣教師,或是默默以代禱或奉獻支持。不過這些外國宣教師發現很多國家在家中最熱心宗教的,通常是婦女,而且在文化中,婦女通常扮演教養孩子的角色,只要婦女接受了福音,很容易可以傳給孩子,甚至丈夫。所以當時宣教師很重視婦女事工,思考到應該要派女宣教師到海外宣教,許多國家成立了女宣道會,來募款支持海外宣教師。
    看台灣的宣教史,我們對南部馬雅各牧師和北部的馬偕博士都很熟悉,其實還有很多宣教師有很大的貢獻,像早期南部來自英國的李庥牧師,他很重視女子教育,提倡設立女子學校,且有完整的計畫,卻不幸在1879年過世。不過李庥牧師娘並未就此離開台灣,而留下來繼續完成李庥牧師的遺志,1880年英國母會正式按立她成為宣教師,也是台灣第一位女宣教師。很多文獻記載都稱她為李庥牧師娘,其實她本名叫做伊萊莎.庫克(Eliza C. Cooke,1828~1902年),終於在1887年實現李庥牧師的願望,在台南設立了女子學校,就是今天的長榮女中。當時入學就讀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不能裹小腳,因為當時台灣社會還有這樣的習俗,李庥牧師娘藉此來解放婦女,幫助婦女的地位因受良好教育而得以提升,台灣教會婦女宣教事工也就此展開。
    北部宣教除了馬偕牧師,加拿大教會也在1905年派了金仁里姑娘和高哈拿姑娘二位女宣教師,協助建立女子學校,栽培婦女人才。金仁里姑娘是加拿大東部人,大學主修藝術,也得到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高哈拿姑娘是安大略省人,原本是音樂老師,在多倫多音樂學院研修鋼琴和音樂課程。1910年加拿大教會又派了黎瑪美姑娘,她也是安大略省人,在渥太華師範學校接受師資訓練,來臺前在加拿大教繪畫課有10年之久。翌年,來自魁北克的安義理姑娘也來到淡水,她也是個學者,協助婦女事工,這些女宣教師在母國都是很好的人才,特別是安義理姑娘,她發現台灣北部教會雖然已建立50年之久,但是除了淡水女子學校婦學堂的事工外,並沒有其他婦女的組織或活動,她就向教會建議學習加拿大母會和國外教會,成立婦女宣道會,以利婦女事工之進行,1922年10月27日成立了北部女宣道會,也就是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的前身,明年就是成立90周年,我們將在真理大學辦理慶祝活動。
    我們看到這些早期宣教師對婦女事工的貢獻,如今台灣婦女事工已開花結果。根據統計,教會信徒有56%是女性,且熱心參與教會事工。過去服事經驗中,看見教會婦女參與禱告會、各種禮拜、探訪、傳福音、插花或是愛餐,是牧者最好的幫手。這時代婦女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相信教會的婦女人才將會更多,盼望我們鼓勵婦女更勇於為主所用,就像芥菜種的比喻一樣,雖然早期受輕視,但是像芥菜種長成大樹,提供許多鳥兒棲息,相信婦女所做的工,將成為眾人的祝福,藉著善於關懷、探訪和傳福音,使很多人的生命改變,來認識耶穌,願上帝祝福教會所做的工作,也祝福婦女事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