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尋根之旅 講 員:陳勝三牧師、講稿整理:施彥伯弟兄 聖經節:提摩太後書1章1~7節;詩篇78篇1~8節 1872年馬偕博士將福音傳入台灣的北部地區,因著加拿大宣教師馬偕經過中國、台灣南部之後,來到台灣北部佈道,張迺鴻長老有機會聽到聖經的話「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這句話打動了他的心,使他決意信耶穌,不只自己真誠地信,並將這美好的信息傳給鄰居張進來弟兄,就是初期領受福音者之一,這也是我們今天在此守主日禮拜的原因。我們藉這活動來紀念一百多年前的信仰前輩,如今張進來弟兄延續下來的子孫眾多,其中有非常多在各不同教會熱心服事的,實在值得稱讚,可惜也有少數如失落的迷羊,願上帝的聖靈引領,使信心的火重新挑旺。上帝曾應許凡敬畏上帝,遵行祂誡命的終必蒙上帝賜福,這應允絕不落空,信靠上帝即是蒙福之道,那麼我們應持守且傳揚這真道,使這福份不只是到現在的四、五、六代,而是世世代代永遠蒙恩的子民。 一、信仰的傳承 保羅在提摩太後書1:3中說到,他是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事奉上帝,也說到提摩太的信心是由他的外祖母和他的母親有尼基而來。提摩太的父親雖是外邦人,但他並沒承繼父親的外邦人信仰,而是接受外祖母和母親純真美好的信。 曾聽人說過「嫁一個,死一個;娶一個,死全家。」在教會中,確實也有這種情形,這句話是值得我們謹慎警醒的。不過我們仍要感謝神,在我們教會,有很多人是因為嫁入而信主的,也有一些是因為娶了信主的姊妹,而有機會認識真神的。這種美好的信仰傳統,我們應世世代代地傳承。 我們到底留傳給後代什麼產業呢?古諺說:「遺子千金,不如傳子一藝。」意思是留給兒子千萬金銀,還不如傳給兒子一樣謀生的技藝,股神巴菲特前不久決定將他資產的99%捐出做公益,只留給兒子300萬美金,大部份都捐出作為公益事業,他的財產估計超過300億美金,也就是給兒子還不到千分之1,因他認為自己賺這麼多錢,只是因天時地利的機運,是意外,他知道自己的成功,並非全靠自己的本事,而是他恰好在好的時機,站到好的位置,所以理當將取之於社會的,回歸社會,做有意義的事。 我們到底傳承什麼給兒孫呢?我想技藝是很重要,但正確的人生觀及美好的品德更為重要,而這唯有從真誠的信仰而來。 二、無偽的信(現代中文譯本為純真的信心) 無偽的信指的是並非世襲而來,祖先的傳統如何,就跟著如何,不問原因的盲目行為,這種行為是:形式、迷信、儀式、傳統或習慣性而已,毫無意義。施洗約翰曾警告當時的猶太人說:「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無偽的信也就是不虛假、不做作,不是儀文化的,耶穌曾稱法利賽人及文士為假冒為善的人(馬太福音6:1、2、5),保羅也警戒我們在末世的日子,人會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摩太後書3:5)。 無偽的信是真誠的,不只在言語或外貌,也是具有生活行為,有生命得勝的力量的(約翰壹書5:4)。在耶穌基督裡真實的信心,能使人有力量勝過世界的誘惑,如賭博、酒醉、毒品及一切的壞習慣或行為。 三、竭力傳道(提摩太後書4:2) 我們既知道福音真道的美善也領受了就不應只是持守,更應傳承給後世子孫及所有的世人。1919年一位在歐洲大戰中受傷的年輕人,在芝加哥租了一間公寓調養身體,他選該處是因為靠近著名作家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此人向來樂意指點年輕作家。約二年之久,二人經常在一起吃飯、散步,也討論寫作技巧。年輕人常拿作品草稿給安德森看,他也不吝指導,年輕人也專心聆聽,並勤做筆記,然後再予修改。約在1926年年輕人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說,獲得極高的評價,這位年輕作家就是海明威。 後來安德森搬到紐約,他在那裡指導一位文字愛好者,成為出名的詩人福克納,後來他到加州,花了幾年的功夫培養劇作家渥爾夫及其他人,安德森總共栽培了三位諾貝爾獎和四位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我們也應如安德森一樣,因曾受教於前輩作家德萊瑟而樂於指導幫助後進。我們也從親人、長輩等得享福音的福份,因白白得來的恩典,理應好好地傳揚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