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為誰而活 講 員:陳勝三牧師、講稿整理:許朝嘉弟兄 聖經節:羅馬書14章7~9節;撒母耳記下23章13~17節 十七世紀英國有一位出名的散文作家,名叫John Donne,他不只是在文學作品出名,他也是很有講道的才華,寫了一些很好的講章。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有些是”默想”,其作品是在他患重病,躺在病床的期間完成的。有一次他聽見教堂的鐘聲響起,是報某人過世的,他開始思考,這鐘聲絶對不是只是為某人的死訊而響的。每一個人都是會死的,他是為我們每一個人而敲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一座孤島,每人與他人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正如羅馬書十四:7.8所說”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活著,是為主而活,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活也好,死也好,我們都是屬主的人。” 一、為自己活 有人只為自己活,從不考慮別人,完全是利己主義者。中國春秋戰國時,楊朱曾公開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意思是稍微自己損失一點,但能利益天下人,他就是不願意。三國時代的曹操也說”寧我負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負我”。像這種觀念的人,活著只為自己,自私自利的生活,只顧自己吃吃喝喝,追求自己所喜歡的,對別人或社會群體,根本一無益處,更可能造成別人的傷害。 二、為別人活 有人為愛情而活,愛情失落了就如同失去一切而痛心絕望,因而作出害人害己的行為。名作家三毛(原名陳平),在丈夫意外死亡後,無法走出傷痛,以致後來自我了結生命,真是可惜。有人為理想而活,如蘇格拉底,堅持真理。他曾白天打燈籠到處找真理。有人一生忠黨愛國,情操雖可佩,但若目標不對,造成的危害更是可怕。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納粹黨及日本,就是最悲慘的事實。俄國文豪托爾斯泰,五十歲時曾感到人生乏味,於是預備了一條繩子,打算隨時了結自己的生命。他心裡一直有個困擾,”到底有沒有上帝”?如果沒有神,人生就沒意義。有一天,當他在樹林中尋思時,忽然有一股靈感,讓他肯定有神,”有神,有神,神就在這裡,沒有他那有世界,沒有他,那有生命,那會有生活。他就在我的生命裡,就在我的生活中。”此後他的人生充實了,他的著作充滿上帝的真理,他將他的著作獻給神,也為廣大群眾著想,不牟利也不收版稅。 三、為主而活 保羅曾自以為是的逼迫信耶穌的人,他認為這是為上帝忠心大發熱心。直到在大馬色的路上被復活的主光照,他才真正認識耶穌基督,知道耶穌乃降世救主,為拯救世人而捨命。此後他的生命完全改變,將自己完全的獻給主,不惜一切的傳揚基督的救恩。他說”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他為眾人死,為要使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而是為那位替他們死而復活的基督活。”(林後五14:15)。他也在加拉太二:20告白說” 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 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英國曾有一對夫妻,當他們還在大學時,就立定心志,以遵行上帝旨意,作為他們生命最重要的事。畢業後,他們回應上帝呼召,到婆羅州去做宣教師。丈夫擁有兩個學位,妻子是醫生,多麼光明美好的前途,卻選擇遙遠落後的外族服事。有一位科學家就很不以為然的說”真是浪費生命,浪費時間”。多年後這對夫妻回顧過往的宣教年日,他們深信自己做了正確的抉擇,獻身於主的服事,是充實且喜樂的生命。贏得許多靈魂歸向基督,那會是浪費生命浪費時間,反而是具有永恆價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