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9 題目:守聖日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0年12月10日 凌晨1:44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0年12月10日 凌晨1:45 ]
題  目:守聖日
講  員:陳勝三牧師、講稿整理:詹育豪弟兄
聖經節:羅馬書14章1、5~6節;出埃及記31章12~17節

    基督徒彼此之間,很遺憾的仍有意見紛歧而導致分裂。中世紀時的羅馬天主教與希臘政教絕裂的原因,乃是出於對「尼西亞信經」的一句話見解不同,其爭議點就是到底聖靈是出於聖父或聖父與聖子呢?宗教改革運動後來形成三個派別:路德,慈運禮與加爾文三大派別。而這三大派別的主要分歧在於對聖餐的意見點不同。路德宗如天主教所主張的臨在說,就是聖餐的餅和酒就是基督的身體和血,因為聖經說:這是我的身體(馬太26:26;馬可14:22,路加22:19)。慈運禮派則解釋為只是一種紀念(『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路加22:19及林前11:24)。加爾文派則主張耶穌的真實臨在不過是靈的臨在,不是肉體的。
    上述分別的產生至少是有關於神學或是聖經的議題。保羅在羅馬書十四章所說的問題並非如此,只是有關於:(1)何種食物可以吃(2)哪些日子該敬虔的守為聖日。保羅教導認為這些問題的差異不應該造成彼此的分門別類,或是相互看輕與論斷,而是應該互相尊重接納才是。
    羅馬書十四章所說守特別的日子為聖與加拉太4:10~11及歌羅西2:16~17中提到的特殊日子是不同的。在加拉太或歌羅西書信,他們將飲食,守特殊的日子,與拯救的恩典混在一起,保羅稱之為「不同的福音」。 羅馬書十四章,人們守飲食或節日,是因他們認為是應當遵行的或是為了取悅於神。至於守日子當然最平常的就是只安息日。而基督徒到底應該怎樣守日子來使神喜悅並蒙祂賜福呢?
一、安息日的源起
    聖經中最早看到這個記載的是在創世紀2:1~3,創造完成後,神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賜福給第七日,訂為聖日。然而從創世紀這卷聖經,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守第七日為聖的事,直到以色列人出埃及後,這日子成了與紀念神帶領他們出埃及的奇妙作為相關聯,形成守這日為聖的誡命。出埃及記20:8~11與申命記5:12~14記載,守這安息日為聖,在這日任何工都不可做,使人、兒女、僕婢、牲畜及寄居的客旅都得安息。
    在出埃及記31:13~17則說,這安息日是神與以色列人所立的永遠證據(以西結20:12~20也有相同的說法)。出埃及記31:16則說是永遠的約。這表示安息日這誡命是神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特殊關係,事實上,並沒有其他民族有類似的規定。
二、嚴守安息日
    出埃及記20:8~11與申命記5:12~14,我們可以看到原本安息日除了守為聖日之外,主要是使人畜從勞動後得到休息。可是後來卻衍生為如何守這誡命,而加添各樣的解釋,形成許多教條式的規範。將原本為可舒暢的安息日,變得消極的許多不可做的教條,因而令人畏懼。(參出埃及記35章1~3節,15章32~36節)
    耶穌對這樣的守安息日很不以為然,他在安息日曾經多次的醫治病人,並且明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馬可2張23~28節)
三、守主日
以色列人嚴謹的守安息日,但是初代教會卻很早就漸漸演變成守主日了。使徒行傳20:7,「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十二使徒遺訓是教會史上第一本論教會崇拜與倫理教訓的文件,書中14:1說「我們在主日聚會擘餅」。由此可知,早期基督徒很早就不再守安息日,而改以主日禮拜了。這可能是基督徒體會到舊約的安息日是七日的最後一日,神創造完成安歇,而新約的主日則是七日的第一日,是主復活的日子。紀念這日應該更有意義,特別是當時的東方民族,有每個月或每個星期中,會選一天稱之為”皇帝之日”,異教徒將這一天獻給他們的皇帝。這情形想必影響了基督徒,他們便決定每星期的第一天奉獻給主。
以賽亞書58:13~14,若是在主日之時能真正的歸向上帝,不是以我們自己的事為事,我們自己的話為話,不是以自己的意思來行動,如此上帝就會在我們當中施恩賜福,賞賜我們如雅各的福氣在我們身上使我們得到平安與喜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