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5 題目:軟弱或剛強的評斷 講員:陳勝三牧師

張貼者:2010年12月10日 凌晨1:42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0年12月10日 凌晨1:42 ]
題  目:軟弱或剛強的評斷
講  員:陳勝三牧師、講稿整理:施彥伯弟兄
聖經節:羅馬書14章1~4節;士師記7章24節~8章3節
    如果有人花很多時間去談論一個特定的主題,一般來說是因為對它感興趣,或是認為這主題很重要。今天的經文在說兩件事,第一是食物,有的人什麼都吃,有的人只吃蔬菜;第二是守節期,有的人嚴守節期,有的人卻沒那麼看重,保羅用了如此長的篇幅來寫,是因為保羅很重視這兩樣事情嗎?事實上,羅馬書主要是在寫福音的要義,就像神學家所寫的系統神學理論一樣。除此之外,從12章到15章都是在說信徒在世上應該如何生活,可知保羅對信徒實際的生活非常重視。照理說有更值得我們關心的問題,像經濟、政治、環境生態及關懷弱勢等等,顯然保羅認為基督徒要接納彼此間不一致的觀點,彼此扶持幫助,是極為重要的事情。我們傳福音,好不容易有人信主,但在教會受傷而離開的卻也不在少數。
    食物的議題:我們現在吃東西應該要注重健康,而非只有美味。當時有人信心堅強,相信百物都可吃,有人信仰良心軟弱而只吃蔬菜。現代教會可能有更多問題,像我小時候教會還十分保守,認為基督徒不能看電影,早期清教徒及加爾文派也主張衣著不能花俏、不能娛樂、不能喝酒等。初代教會有人怕肉的血沒有處理乾淨,或是可能拜過神明,有的則是為了表示自己的敬虔而吃素,認為其他人不屬靈,造成很多困擾,因此保羅特別寫了這段來說明。
    馬可福音7章中,門徒沒洗手就吃東西,遭到法利賽人的質疑,耶穌說到吃食不潔,食物進到肚腹,傷害還小,反而人心所發出的一切惡毒才是可怕。正如耶利米書17:9「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誰能識透呢?」所以應該關心的是人心,而不是食物。基督徒應該重視那更重要的事,對這些枝節不需過多論斷而造成紛爭。
    英國出名的解經王子司布真牧師,常受邀巡迴講道,他坐火車都坐頭等艙,一位掌管財務的長老看不過去,有一次就對他說:「我忠心管理上帝的財務,我坐火車都坐最便宜的普通座,為何你都坐頭等艙?」司布真回答說:「我也很忠心款待上帝的奴僕呀!」因為他需要好的休息來服事,有時我們對這些不甚重要的議題爭論不斷,彼此攻擊。
    因此保羅勸勉信徒應該:
(一)彼此接納:信心軟弱的人你們要接納他,即使他有不同的見解,也不要跟他爭辯。因為上帝已經接納了他,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羅14:3;15:7)
(二)不可互相論斷:有信心的人什麼東西都吃,信心軟弱的人只吃蔬菜。什麼東西都吃的人,不要輕視那不吃的;只吃蔬菜的人也不要評斷什麼都吃的。美國近代一位著名的牧師D.G. Barnhouse,有次和一群牧師聚餐,閒聊中他們批評某教派傳道人,生活隨便不夠忠心,他就表示有同感,他說我認識那教派的一位牧師,神學院畢業已經一二十年,講道不到幾次,從不參加禱告會,像宅男似的整天躲在圖書館,服裝隨便又會喝酒,實在沒有牧師的樣子,大家就說怎麼會有這樣的牧師,簡直破壞牧師的形象。接下來他又問大家覺得最好用的研經書籍是哪一本?大家都說Strong寫的經文彙編最好,原來Barnhouse所說的牧師就是James Strong。有時我們不明究理,從我們所能看到的去評斷,往往造成誤解。
(三)上帝才是評斷的主:我們應該對上帝負責,將最後的評斷權交給我們的主,只要對上帝盡忠。民數記12章描寫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和亞倫就批評摩西,難道上帝只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嗎?為了這事,上帝發怒,使米利暗長大痲瘋,在摩西求情下,上帝使米利暗七天後痊癒。判斷的是上帝,摩西是上帝盡忠的奴僕,不應該隨便評斷他。有教會在聘牧時所開出條件「老實又會講話,會講道又會探訪」這一些自相矛盾的條件。
    我最近看的一本書「影響世界思想的一百位名人」,每個人的理論都不同,也彼此反對,其實是各有立場,角度不同而已。義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是公認的偉大雕刻家,出名作品大衛雕像在完成時,主管這件事的負責人來看,竟然覺得不滿意。米開朗基羅問他說,有什麼地方不對嗎?「鼻子太大了!」「是嗎?我馬上修改,絕對會讓你滿意。」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敲打修飾起來,隨著雕刻刀掉下碎片和石粉,那人不得不躲開。過一會兒,他請負責人到架子上檢視,負責人端看後高興的說「是啊!好極了,這樣才對嘛!」之後,米開朗基羅的朋友問他「我覺得刻得很好啊!為什麼他說不好,你就立刻修改呢?」原來米開朗基羅只是做做樣子,根本沒修改,負責人覺得有問題,是因為站在下面看,到架子上看就沒事了。
    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見解也會不同,教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也會如此。所以不要太過計較,武斷地批評指責,彼此包容扶持,共同興起上帝的國度。保羅勸勉信徒如此相待,願我們藉此得到上帝的喜悅和祝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