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8 題目:文字在生命裡跳躍 講員:胡茂生牧師

張貼者:2010年12月10日 凌晨1:35未知的使用者   [ 已更新 2010年12月10日 凌晨1:36 ]
題  目:文字在生命裡跳躍
講  員:胡茂生牧師、講稿整理:潘俊丞弟兄
聖經節:詩篇139篇23~24節;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一手聖經一手報紙,才能夠了解處境與苦難,19世紀末期的臺灣人民藉由白話字開啟了信仰傳承的歷史起點,也因為可以透過讀與寫的過程跨進了世界舞台成了普世教會的一環。文字成了宣教史,啟動了所有的恩典紀錄,這些故事正透過文字讓全世界都知道福爾摩沙持續進行的宣教大使命。1881年元月,英國長老教會贈送台灣第一台印刷機、鉛字、排字版(現存放在長榮中學校史館),剛好巴克禮牧師回英國休假,他利用休假時間到印刷廠學撿字、排版、印刷等技巧,1884年回台南開始台灣最早期的印刷業(也是「新樓書房」的前身)。1885年6月,在巴克禮牧師的主持下,發刊台灣第一份文字平面媒體(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當年巴克禮牧師等宣教師,以信仰立場忠實記載台灣人的心靈取向,並提供信仰的見證與原則。如今《台灣教會公報》已成為台灣社會最早且最重要的歷史文獻。可見台灣教會先進(特別是這些宣教師)對文字傳道事工的洞見與重視。
    今天台灣媒體八卦滿天飛,暴力色情充斥。《台灣教會公報》,藉由文字一直扮演著展現真理的角色,且以「愛心說誠實話」對於台灣社會的罪惡給予嚴厲批評。
    1885年我們《台灣教會公報》創刊,且於1973年12月24日由月刊改為週刊,而且受認定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機關報。1996年又發行《耕心》週刊(現在每一期印超過15萬份),很多基督徒藉著它傳送給親朋好友。2007年3月開始,《台灣教會公報》也與《耕心》一樣,改以贈閱(免費寄送)的方式發行。
給人看見給人希望:
    甘為霖牧師於一八七一年抵達台灣。他是南部長老教會第二位宣教牧師,亦是第一位前往澎湖傳道的宣教師(1886)。甘為霖幼年曾有眼睛差點瞎掉的經驗,使他對弱勢者有特別關懷之心。
    有次他在白河岩前遇到前來問道理的盲胞溫旺,溫旺因得罪吳志高,被他的黨羽挖去眼珠,他說至少有上百人遭到挖眼的毒手,這讓甘為霖更堅定要幫助盲人的決心。一八九一年,他租用洪公祠作為盲校,名為「訓瞽堂」(今台南啟聰學校),是全台第一間盲人學校。甘為霖牧師透過點字的教育,讓盲人有了希望,這也是文字的功效。 
火熱的心:
    耶穌基督的學生讓私欲所蒙蔽,無法了解基督道成肉身的用意,耶穌說誰要居首,誰就得做大眾的奴僕。
    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這兩節經節說得很清楚,這是耶穌的明志。透過公報社發行的新眼光讀經手冊,每天與上主同行,正提醒我們不要像耶穌的學生一樣,私心越重就越沒有火熱的心。
    和大家一同勉勵要當個勇敢發聲、看見別人的需要,不當一個沒有熱情的人,而文字事工正像耶穌基督醫治瞎子一樣的讓我們不致成為心靈的盲人,文字事工可以讓每一個世代的人都看見了,然後跟隨基督,懇請大家再一次紀念文字事工的重要,讓生命中隨時有著福音的感動。
Comments